英汉花园小径句的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3 17: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汉花园小径句的比较分析

2011-03-27 15:30:30 Tag:

摘要:英汉花园小径句的比较分析:花园小径句和传统的歧义句是不一样的语言现象。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理解。比如,“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葬礼”是一个歧义句。花园小径句是一种局部歧义,纵观整个句子,只能有一种理解。汉语中我们常常分析的歧义短语在进入具体的句子之后,就有形成花园小径句的可能。

“花园小径现象”( garden path phenomenon) 是语言处理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歧义现象( 蒋祖康, 2000) 。始于20 世纪70 年代Bever 和Kimball 等人从心理语言学的句法分析角度对英语花园小径句的关注。Bever( 1970) 对这一类句子的界定是,“对一个句子按常规方式理解,直到句子后面才发现理解有误,然后回到分叉点对输入的语言重新进行处理,采用非常规的方式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英语中花园小径句的研究已经近三十年,而汉语中的花园小径句的研究却无人问津( 冯志伟, 2003) 。事实上,花园小径现象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和英语相比,二者既有类似又有所区别。

花园小径句和传统的歧义句是不一样的语言现象。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理解。比如,“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葬礼”是一个歧义句。花园小径句是一种局部歧义,纵观整个句子,只能有一种理解。汉语中我们常常分析的歧义短语在进入具体的句子之后,就有形成花园小径句的可能。比如“研究鲁迅的文章”是一个歧义短语,“老王研究鲁迅的文章发表了”就是一个花园小径句( 冯志伟, 2003)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分析英语和汉语中的花园小径现象。

一、句法层面

英语中的花园小径句在句法形式上常常表现出以下类型:

1. 过去分词和一般过去时在形式上的相同,如:

( 1) ?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2) ? The raft floated down the river sank.在对句⑴做第一次处理时,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raced是谓语,但是当fell 出现时,才发现不对,于是再看一遍之后意识到raced 应该是过去分词表被动, fell 才是谓语动词。这样花园小径现象就形成了。句⑵同理也是一个花园小径句。

2. 宾语从句引导词的省略,如:

( 3) ? She told me a little white lie will come back tohaunt me.( 4) ? I convinced her children are noisy.句⑶句⑷都省略了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根据我们后面将谈到的句法分析策略,把名词成分作为简单句的宾语是听者( 阅读者) 的首选。但是事实上在这两个例句中,名词性成分都只能是从句的主语,这样就引发了花园小径现象。

3. 前后词语既可以组成短语,又可以独立开来,如:

(5) ? When Fred eats food get thrown.( 6) ? Without her contributions would be

impossible.( 7) ? Ernie kissed Marcie and her sister smiled.这一类的花园小径现象常常可以通过添加标点得到化解。以上三句可以分别在eats,her 和Marcie 后面加上逗号。

4. 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插入了较长的其他成分,如:

( 8) ? The doctor told the patient that he has trouble withto leave.( 9) ? John figured out that Susan wanted to take train toNew York out.句( 8) 中的sb1. tell sb2. to leave 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其中插入了一个限定性从句以限定the patient,所以造成了外层结构连接的困难,花园小径现象也会产生。句( 9)则是在figure out 这一动词短语中另外插入了一个很长的成分。

我们再来看汉语的花园小径句在句法层面的特征,主要包括:

1. 不同短语结构或层次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如冯志伟

( 2003) 举的例子:( 10) ?老王研究鲁迅的文章发表了。( 11) 老王研究鲁迅的文章到深夜。汉语中常见的花园小径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短语结构的同形诱发的。汉语和英语不同,没有相对丰富的形态变化,短语层次和短语结构的多种多样不能靠形态来分化,所以有较多的歧义短语存在。这样的歧义短语在进入具体的句子时,就有可能产生花园小径现象。

2. 前后词语或语素既可以组成短语,又可以独立开来,如Thomas Hun – tak Lee( 2006) 的例子:( 12) ?为了环保运动必须加强。( 13) 为了环保运动必须筹款。( 14) ?你这种行为是非常规的。

句( 12) 是属于前后词语的合与分的问题,这与英语中的情况一致。但是句( 14) 是语素与语素层面的问题,是汉语不实行分次连写所引起的,因此是汉语特有的情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汉在花园小径句的句法上既表现出相同的,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后词语既可以组成短语,又可以独立开来”是诱发两种语言的花园小径句的共同因素,但是语素层面的合与分却是汉语独有的。而英语中的另外几种情况在汉语中是基本不存在的。汉语中的“不同短语结构或层次在形式上的一致性”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的特殊性决定的,在英语中鲜有类似情况。对于以上花园小径句,心理语言学家从人类对句子潜意识的句法分析策略上给予了解释。他们认为,对符合句法分析策略的句子的理解会很顺利,而对违反句法分析策略的句子理解就会遭遇花园小径现象。

当然已经提出的句法分析策略多种多样,我们只看两种获得了较多实证验证的,即Frazer 和Rayner 提出的“起码链接策略”和“迟关闭原则”( 1982) 。“起码链接策略”认为,人们在处理句子时倾向于把新项目连接到使用最少标记的短语结构中去。“迟关闭原则”认为,只要符合语法,人们倾向于让新项目进入正在处理的句子结构中,成为其一部分。比如,I convinced her children are noisy 一句,根据“迟关闭原则”读者倾向于让children 进入her 的结构,构成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名词的结构,而非在中间加入一个新的节点,将her 理解成名词性物主代词,children 作为一个新成分的起点。可是当听者( 阅读者) 遇到are 的时候,发现潜意识为他们做的选择是不对的,所以不得不重新选择那种不被优先考虑的理解,花园小径现象就产生了。当潜意识的选择正好也是正确的理解方式时,花园小径就不会产生。如句( 11) 和句( 13) ,这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歧义短语进入具体的句子后都会发生花园小径现象。

二、语义层面

英语在语义层面形成花园小径句的诱因主要如下:

1. 语义格角色的影响,如:

( 15) ? The florist sent the flowers was very pleased.( 16) The performer sent the flowers was very pleased.句( 16) 因为florist 作为卖花人讲,常常是作“送花”这一动作的施事,所以人们倾向于把该句子理解为卖花人送花,可是当was 出现时,才明白,原来应该是卖花人收到花。而句( 16) 不同。Perfomer( 演员) 常常作为“送花”的受事,因此学者一般认为第二个句子不容易出现花园小径现象。

2. 主语是否具有生命性,如:

( 17) ? The defendant examined by the lawyer turned outto be unreliable.( 18) The evidence examined by the lawyer turned out tobe unreliable.因为defendant( 被告) 是有生命的主语,所以在理解该句子时,倾向于把examined 当作defendant 发出的动作,从而发生花园小径现象。但是evidence( 证据) 是无生命的主语,实验发现受试在阅读该句时,不产生花园小径现象。

3. 一词多义,如:

( 19) ? The old man the boat. ( man 用作动词,安排船员)( 20) ? Fat people eats accumulates. ( fat 用作名词,脂肪)语言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理解句子时往往最先选择最常用的义项。当实际义项与最常用的义项相悖时,就会产生花园小径现象。

促成汉语中的花园小径句形成的语义因素主要包括:

1. 语义格角色的影响,如:

( 21) ?削苹果的皮掉到了地上。( 22) 削苹果的刀掉到了地上。( 韩玉花, 2005)因为“皮”常作动词“削”的受事,因此听者( 阅读者) 在理解第一个句子中“削苹果的皮”时容易理解成一个动宾短语,花园小径现象出现。但是第二句话中的“刀”不可能作“削”的受事,所以不会理解成动宾短语。

2. 语义指向不确定,如:

( 23) ?这些花他们都喜欢,但是不能全买。短语“这些花他们都喜欢”中的“都”可以有不同的语义指向,而且仅凭前半句是不足以找出准确的语义指向的。因此是一个花园小径句。

3. 一词多义,如:

(24) ?这粮站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分配环节。“保管”一词既可以用作动词,表示“照

看”; 也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一定”。光凭前半句很有可能把“保管”理解成“一定”,从而出现花园小径现象。由此看来,“语义格的影响”“一词多义”是引发汉英花园小径句相同的因素。“主语是否有生命”似乎仅在英语中存在; 而“语义指向的不同”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却较少见。

三、语用层面

除了句法和语义可能成为花园现象的诱因之外,语用对英汉花园小径现象也有影响。我们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

关联理论( Sperber D ? Wilson D, 1986) 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推理过程,听者( 阅读者) 不断地根据语境中的关联因素进行解歧,并通过明确句中的指称关系充实和完善命题。

1. 通过句中的关联因素化解花园小径现象: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句( 7) ?“Ernie kissed Marcie andher sister smiled”是一个花园小径句,但是如果它出现在如下的语境中: Marcie and Ernie have been in love for eightyears. Last night,Finally,Marcie accepted Ernie’s proposal.Ernie kissed Marcie and her sister smiled. 这样一来,花园小径现象就消失了。因为在目标句出现之前有了相关联的前语境,于是根据这些关联因素,排除了花园小径中句的“歧路”。汉语里,前语境也可以起到化解“花园小径句”的作用。前面我们提到句( 23) “这些花他们都喜欢,但是不能全买”是一个花园小径句。当它具有前语境“他们一起去花市买花看望生病住院的同学,那些各式娇艳欲滴的鲜花让他们拿不定主意。这些花他们都喜欢,但是不能全买。”这样就不再产生花园小径现象。

2. 指称关系,如:

( 25) Yesterday a black dog bit a little boy. It got awayand we are still trying to find it. He is short and has a dog tagon his neck that says Fred. ? He was scared but wasn't reallyhurt.( 26) 晚上,我陪他一起回的训练局,一早,?( ) 就又重新返回了奥运村,毕竟还有两位中国选手,都跑进了奥运会110 米栏的第二轮,我还要去赛场指挥比赛。( 马国彦,2009)例( 25) 中最后一句中的he 和前面拟人用法的he 发生了混淆,所以听者( 阅读者) 不得不回到前面,找出目标he的真正指称。例( 26) 中括号的位置是一个产生花园小径现象的地方。听者( 阅读者) 处理到这里的时候不得不回到开头,找出这个地方省略的指称词是指向“我”还是“他”。

四、总结

1. 我们从结构、语义和语用讨论花园小径现象,但是并不是说一个花园小径句的形成只是其中一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有大量的花园小径句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解释。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16) ? The florist sent the flowers wasvery pleased. 我们既可以说是由于florist 的常用语义格影响,也可以解释为语言理解的“起码链接策略”所造成的。

2. 对于花园小径现象的探讨还需要很多实证研究。单凭从一些“原理”进行简单推测是不充

分的。同样以( 15)? The florist sent the flowers was very pleased 为例。学者一般认为句( 15) 是一个花园小径句,而句( 16) 不是,并以此对照说明语义因素的影响作用( 如姜德杰,尹红山2006; 李瑞萍,康慧2009) 。但是根据Rayner,Carlson and Frazier( 1983) 实验,通过电脑屏幕追踪受试的眼睛固视发现: 对于句( 16) 的处理同样出现花园小径现象。对此冯志伟( 2003) 对汉语花园幽静度的量化研究,韩琰( 2007) 《汉语花园幽静句的ERP 研究》都是实证研究的有益尝试。

3. 花园小径句虽然加重了语言理解的负担,但是其效用并非都是负面的。它还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修辞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l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