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10-14 20: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 专业:世界经济 学号:12014000666 姓名:周 雷

摘要: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研究财富增长规律的科学。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出发,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 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 只是外溢

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历史长河中,经济增长问题一直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对驱动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视野,并在今天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对各区域经济体、世界各国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中,Adam Smith(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一个经济体增长的驱动因素是资本积累、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David Ricardo(1817)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但他只把经济增长看成是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与资源消耗和人口增长之间的

1

竞赛。因此他比较悲观,认为经济增长过程遵循收益递减的规律,经济增长过程从长期来看将趋于停止;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决定收入分配的力量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 同样, ThomasR.Malthus(1798)通过对国民经济等方面增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著名的Malthus“陷阱”:资源的扩张不改变长期人均收入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的人口,长期人均收入会收敛到静态的均衡水平,经济增长非常悲观。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A. Marshall(1920)首先试图用规模收益递增来解释经济增长问题,他进一步强调企业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oseph A. Schumpeter(1934)认为经济增长不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内部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现“新组合”)引起的,这种新的组合意味着旧的生产方法因过时而被抛弃,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性破坏”。他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运用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解决问题的一个特性。由于John Maynard Keynes (1936)在分析短期收入决定理论时假定了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为不变,从而无法进行长期收入决定理论即增长理论或增长模型的讨论。R.F.Harrod(1939)和E.Domar(1946)在Keynes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Harrod-Domar模型。根据这一模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资本产出率、技术进步的速度

2

和人口增长率。但是由于模型中的生产函数假定为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因此,资本和劳动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状态的经济增长是很难实现,没有外部力量的作用,一旦经济偏离均衡状态将没有办法再自发回到均衡,即“刀刃上均衡”。Solow(1956)和Swan(1956)修正了Harrod-Domar模型中劳动和资本要素不可替代这一假设前提, 建立了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Solow-Swan新古典增长模型(即有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技术进步不明显的条件下,由于生产函数的要素边际报酬递减,长期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必然为零,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函数来提高增长曲线的位置,从而实现长期增长。另一方面,索洛模型的外生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改变经济的稳态水平,对增长率没有影响。索考虑到Solow-Swan模型中储蓄率外生的不足,Cass (1956)和Koopmans (1956)将Ramesy (928)的研究引入到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了模型中的储蓄率,建立了RCK模型。但是内生的储蓄率并没有消除Solow-Swan模型中固有的局限性, RCK模型的增长率仍然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Arrow(1962)试图解决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外生的缺陷,指出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副产品,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累积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生产率,即非竞争的知识具有外部性。这基本上可以把技术进步当成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然而,在Arrow的“干中学”模型中, 外生的人口增长率才最终决定一个社会的技术进步率。

3

Uzawa(1965)进一步发展了新古典增长模型,通过构建包含物质生产和人力资本生产的两部门增长模型,内生了经济系统中的技术进步。似乎得到了完美的结论:只要人力资本生产部门不递减的要素边际收益可以抵消物质生产部门递减的要素边际收益,经济就能持续增长。不过,在Uzawa模型中,只要人口的增长率不大于零,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增长。因此,Arrow和Uzawa的研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进步内生化的问题。

三、内生增长理论

与Harrod-Domar模型收益递减和Solow-Swan模型收益不变不同,Romer(1986) 在Arrow的基础上,从技术溢出的角度构造了一个独特的竞争性均衡增长模式。该模型中,技术变化是内生的,知识具有溢出效应,是增长的主要因素。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产生递增收益,从而整个经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待征,存在着具有外部效应的竞争性均衡。此外,知识将不断增长,而且很难完全专利化和保密,所以经济能够持续增长。该竞争性均衡却较好地解释曾经风靡西方的无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增长。

几乎与此同时,Lucas(1988)也试图研究解决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问题。他的两部门资本模型强调了劳动者脱离生产、从学校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中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产出与经济增长的作用,避开了创新垄断所造成的难题。劳动者将不烦恼时间放在教育培训上, 能使人力资本按照一定速度增长,从而保证了人均产出的可持续增长。此外,他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区分为社会生产中的一般化知识和专业化

4

的人力资本,使对人力资本的分析更加具体化。

在罗默知识增长模式的基础上,Aghion & Howitt(1992 )提出了创新模型,指出在经济增长研究中,创新和资本积累都非常重要,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在该模型中,强调了创新的作用,把创新和资本积累视为经济过程中的两个相关方面。同时,Aghion & Howitt(1992 )将技术进步化为中间产品的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改进,从而避免了测量和要挟问题, 并与市场经济中的创新垄断相符合。

杨小凯和JeffBorland(1991)在《经济增长的一个微观机制》中提出了分工演进与交易成本相结合的数学模型,认为分工的深化需要交易制度效率的提高。同时,他们还以中间品范围扩大和单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为前提,以劳动工分工演进为线索,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内生比较优势、贸易依存度、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运行机制的解释。

Young(1991,1993)提出了增长可能受到发明约束的有限“干中学”模型,并针对中间产品的互补性与替代性,提出一个具有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数量同时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Oritigueira(2000)把闲暇引入到人力资本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论证了多均衡的存在和增长路径的不稳定。Basu与Weil(1999)则提出了一个将技术与特定的K/L比例相联系的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一是由“干中学”驱动(K/L比例特定),二是由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共同驱动(技术进步要求一个改变了的K/L比例)。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j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