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3-12-16 09: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一、 艺术的实质:

1.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2. 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3.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

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 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

1.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3. 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 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 艺术的特征:

1. 形象性

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

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 主体性

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家主体性特征(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能动性体现):

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 b)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因为作品中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c).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1. 审美性

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把表现美作为目的,不表现美就不是艺术。 b)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是否艺术只表现美不表现丑?

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并不都是美的,它还不可避免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假恶丑,这取决于艺术家的态度。艺术家通过对假恶丑的批判,达到对美的肯定,将生活中假恶丑的事物最终转化为美。所以说,艺术是以表现美为目的。 c)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 情感性

a) 表达情感是艺术的突出特征,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b) 主体

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 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c) 欣赏情感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艺术欣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得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称其为美感。 d) 是否所有的艺术都是表现情感而不表现思想,为什么?

不是。任何艺术都不应当只表现情感,不表现思想。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上。思想与情感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艺术家被生活所感染,然后激起情感体验,随后对生活进行理性思考,理性思考又必然深化艺术家的情感体验,最终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艺术创作最终达到的是情与理的统一。 五、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艺术是以审美作用为主导的,审美占据主导地位。

1. 审美认知作用

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目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视野,提高人们对普遍实际生活的认识能力,这是艺术认知作用的目的。

艺术为什么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a) 因为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b) 艺术是以生动的形象为基础。

1. 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收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收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为什么有审美教育作用?

a) 因为作品中体现了艺术家的正确观点;

b)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通过对美的歌颂与对丑的暴露两方面相互补充才能达到;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反映生活的这两个方面,要歌颂好的,暴露坏的,从而帮助人们去认识生活,推动历史前进。

审美教育作用的三个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1.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里的快感。

此外,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寓教于乐。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审美价值的同意基础之上。 第五章 艺术的起源 一. 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1. 模仿说(总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a) 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模仿是人的本能。

进步性:这种说法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

缺陷:执着于艺术中的再现性因素,而忽略了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表面,并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1. 游戏说(总的观点: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人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 a) 18世纪德国哲学家 席勒 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 斯宾塞 提出, 后被称之为 席勒—斯宾塞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一时

席勒: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人总是想利用自己过剩的精力,来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

斯宾塞: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b) 德国学者 谷鲁斯: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认识艺术总是模仿性的游戏。 进步性:当物质生产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会有艺术的诞生;这种说法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揭示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艺术的娱乐功能包含有一定的游戏因素,艺术和游戏一样,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都是超功利的;游戏说提出的精神上的自由,不仅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缺陷: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人的游戏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1. 表现说(总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的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19世纪后期以来,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a) 美学家 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b) 英国史学家 科林伍德 进一步阐述

c) 俄国著名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d) 美国当代美学家 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合理性:表现说侧重于从人的意识层面,揭示艺术的起源。从人的主体心灵角度来审视艺术,看到了艺术与人的内在思想情感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从生产劳动到艺术发生的中间环节,较之模仿说前进了一步。

缺陷: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结果当做原因,同样不能科学的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巫术说

19世纪西方兴起的最有影响的艺术起源论。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 爱德华·泰勒 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而且可以与人交感。

艺术的原始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冬季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关于艺术的起源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巫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工具。 5.劳动说

19世纪末叶以来,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学家中,广泛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俄国 普列汉诺夫 提出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他们。

艺术起源的问题和人类起源的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劳动发生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性成分。

二.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1. 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2. 为什么

a)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b)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c) 生产劳动推动者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最重要的);

d)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原始艺术: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装潢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诗歌艺术。

1.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 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

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史学家 希尔恩: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原始文化,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就是这样互相融合在一起,延续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的起源应当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原始人类模仿自然的本能(模仿说),表现情感的需要(表现说),游戏的需要(游戏说),渗透其中,尤其是对于原始人类来讲更为重要的原始巫术(巫术说)与原始声场劳动(劳动说),更是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现在所理解的纯粹意义上的艺术才逐渐独立出来。

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这一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 三.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 第一阶段: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人类的第一把石刀,大约

出现在300万年以前); 2. “准艺术”的发生(又名:史前艺术)

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万年至3万年以前。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洞穴壁画。题材:动物的形象。洞穴壁画是艺术作品,但没有摆脱实用性。

1. 准艺术的繁荣阶段(大约在7000——5000年之间)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这是原始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飞跃。 陶制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 准艺术的衰落于艺术的发生,这是艺术发展史上跨时代的巨大飞跃。(大约在500

0——4000年前)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

真正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深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 四.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1. 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探讨;

a) 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合理性:确实揭示了艺术规律的某些方面

局限性:必须要设立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来做诶一个评价标准,阐释艺术发展客观规律。 b) 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的发展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原则。

象征型是物质与精神的失调;古典型是物质与精神的一致;浪漫型是更高基础上物质与精神的失调。

合理性:把艺术看做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但把艺术发展规律规定到绝对观念上。 局限性:是唯心主义的假想,不可能科学的去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 c) 艺术发展的动因问题

著名哲学家 丹纳认为:人性论是随文艺复兴缠上的一种唯心观点,也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普列汉诺夫依据唯物史观纠正了人性论观点。

他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他的心理所决定的,他的心理是由他的近况所造成的。而他的近况归根到底是受他的生产力状况和他的生产关系制约的。

1.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以历史唯物论为基础的);

他律性是指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的。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

1.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a) 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表现:

⑴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⑵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⑶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b) 革新创造性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因:

从艺术的本质方面看: ⑴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 ⑵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⑶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⑷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表现:

⑴ 从艺术作品来说,有艺术作品内容和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内容革新是艺术作品革新的主导方面,包括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其次是形式。

⑵从艺术家角度来看,革新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⑶从革新的程度来看,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个革新。 c)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表现:

⑴ 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

⑵ 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总结: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1. 各民族艺术间的交融性; a) 艺术的民族性问题(民族艺术)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职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艺术作品中所反应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而是在于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所以说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b) 各民族艺术间的交融性的具体体现:

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创作方法以及艺术技巧,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

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汲取,其次才涉及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方法到艺术技巧方面的继承,即除了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之外,还不断的受到其他民族艺术的影响,各民族艺术就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只有批判的有选择的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遗产加以“溶化”,并和本民族的艺术传统想结合,才有利于民族艺术的发展。 c) 艺术的世界性(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世界艺术的特征: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史指表现人的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d) 艺术的世界性于艺术的民族性的关系 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 条件:1.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 2.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 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第六章 艺术门类论 一、 艺术的分类

艺术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多样性的原因:

1. 艺术的种类是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多样化的;艺术是由低级向高级的

发展过程,也是艺术种类不断发展的过程。 2. 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是根源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的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

3. 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是同社会的需要相适应。 划分:共六种

1.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 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区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 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区分为表现艺术,再现艺术。 4.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5. 欧美兴起,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

6. 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

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性作为根本依据。

划分的意义:揭示各门艺术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规律,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实质,进一步推动各门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多样性与统一性,掌握各类艺术的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 主要的艺术种类

1.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得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简言之,它是实用性的物质产品,或称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与其他艺术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实用需要。实用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或美学追求,强调表现性,从而形成了实用艺术表现性的特点。 建筑艺术的特点:

a) 运用表现手段和装饰手段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联想;

b) 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来概括的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出时代的特征。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甚至把建筑艺术称作“石头的史书”。除了欣赏它外观的造型美之外,更应当鉴赏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时代,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c) 运用象征的手法创造艺术形象,以表现特定的精神内涵。

建筑艺术的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灯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园林艺术(概念书92页)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P95)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a) 实用性与审美性b) 表现性与形式美c) 民族性与时代性

1. 绘画艺术

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门专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概括:在平面上描绘各种可见物的形象。

1. 雕塑艺术

雕塑师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雕塑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有立体生动感的形象是雕塑的主要手段。

雕塑艺术取得成功生动效果的原因:是由于通过静态的造型,表现出运动的状态。

局限性:再现环境和色彩方面有局限性。

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实体形象,由于雕塑作品的立体性,因而雕塑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它和原型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删除其中某些细节而夸张其整体感,因而构成一种非常明晰的形态。雕塑师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 摄影艺术(P127) 书法艺术(P130)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a) 造型性与直观性;b) 瞬间性与永固性;c) 再现性与表现性。

表现性体现在:它要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它传达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创造。 1. 音乐艺术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特征:a) 声音的艺术;b) 时间的艺术;c)表现的艺术;d) 再创造的艺术;e) 听觉的艺术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

1. 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特点:直觉性—视觉的艺术; 动态性—动态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表现手段:人体动作,节奏,表情,构图等。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a) 抒情性与表现性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他们长于表现而拙于再现,直接表现和揭示内心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他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音乐,舞蹈着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题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音乐,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的听觉,可以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变化和波动,音乐作品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

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往往还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因此它更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自身的联想和想象,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和体验,才能最终完成音乐情感的传达和接受。

音乐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情感,而这些朦胧或多义的情感常常是语言所难以表现的。

音乐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既是它的局限,也是它的长处,为听众的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 b) 表演性与形象性

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的存在,必然依赖于二度创作的表演。 没有表演,也就没有音乐和舞蹈。

舞蹈形象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任务形象,舞蹈形象总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表情性的美学特征。

音乐形象同可看可视的舞蹈形象不一样,音乐形象看不见,摸不着,它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用全部身心去体验,想象和联想,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从审美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是在欣赏者的头脑之中,音乐形象通过音乐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听众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

真正的音乐欣赏,应当直接诉诸听众的心灵,即:用心灵去欣赏。 c) 节奏性与韵律美

节奏是表情艺术的生命,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的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音乐在舞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

1. 戏剧艺术

什么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a)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的代表,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b) 戏剧基本的表现手段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 组成部分:作为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剧本) 演员创作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表演创作) d) 戏剧的基本特征 :

⑴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必须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曲折起伏的情节中,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⑵剧场性。人们常把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最本质的要素是演员。因此,戏剧的中心应当是演员的表演艺术,由于戏剧是在剧场中为观众现场表演,因而,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艺术创造,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观众欣赏的过程。 ⑶它是再创造的艺术,是演员扮演角色来实现的。(通过剧本变成舞台演出。) 戏曲艺术

戏曲中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深深植根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

1. 电影艺术

电音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1895年 法国的鲁米埃尔兄弟 《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12月28日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位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我国:1905年 谭派 京剧电影《定军山》 谭鑫培(戏曲舞台纪录片)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年

摄影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电力的发展为电影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a)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b)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道彩色。c) 音响条件:从单声道道多声道。d) 摄录内容:从摄录生活现象道完整的戏剧故事。e) 90年代以来,电影进入高科技时代,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正在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法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蒙太奇就是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电影艺术的特征: 它是视听艺术;它是时空艺术;它是科学的艺术;它是综合的艺术。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

1. 语言艺术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

诗歌:诗歌的特征是通过是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

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的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 重要的特征。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 间接性与广阔性

它是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是文学形象活灵活现的,栩栩如生的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广阔性: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解释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1. 情感性与思想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的思想性。

语言艺术具有思想性的原因:作家总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或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1. 结构性与语言美

结构是对文学作品总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文学的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

1. 文学是多种艺术的基础,为什么?

在整个艺术系统各种,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兵器处于基础地位,不少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的离不开文学。例如在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中,文学剧本时创作的起点和依据。歌曲则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纯粹的音乐和造型艺术在标题方面也经常有文学的因素,建筑园林也需要文学的参与,利用给牌匾,对联,提名等,以增加诗意和人文内涵。文学作品创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还经常为其他艺术门类所利用,加以改编,总之,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非常广泛的 第七章 艺术创作论 一. 艺术家

1. 艺术家的概念

艺术家是具有某种特殊的品性和能力,可以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并且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1. 艺术家的职责

概括来说,艺术家的职责是什么?

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的社会职责的具体体现:

艺术家的社会职责主要是通过塑造具有先进思想和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深刻的表现生活的本质,从而产生积极地社会作用,艺术家应当承担起崇高的艺术使命,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地贡献。

书上: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真正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总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本身执着的爱。 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1. 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家修养的具体体现:

a)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这是艺术作品进步性,深刻性的前提。

b) 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是艺术作品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前提,决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c) 丰富的生活积累——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

d) 超长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这是艺术构思,是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体现出的最为重要的能力。

e)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这是艺术创作完成的重要基础。 二. 艺术创作

1. 什么是艺术创作?

从生活到艺术,中间必须经过艺术家的劳动,这种劳动即艺术创作。它是在艺术家头脑中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其结果必然用物质手段体现出来。

1. 艺术创作过程的实质

a) 艺术的认识生活并表现生活的过程;

b)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两方面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与推进。

1. 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a) 第一个环节: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这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b) 第二个环节:艺术构思——这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艺术家对生活原料进行改造制作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的过程。

要求艺术家:首先要选择和处理题材;然后开掘主题;提炼情节;最后用典型化方法塑造艺术形象。

c) 第三个环节:艺术表现——这是艺术创作的的完成,是艺术这种精神劳动的物质体现环节。

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这三者相互穿插,相互联系。 三. 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的认识和放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我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用形象来显示思维,它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艺术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抽象思维:就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个,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离不开抽象思维。

灵感思维:在艺术构思的探索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而豁然开朗起来的心理现象,它是创造生动更完整的艺术形象的关键。

三者关系:三者无固定的程式,是十分复杂的辩证关系,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在艺术思维中个,形象思维是主题,但抽象思维和灵感斯沃,也在积极地发挥作用。

四、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艺术作品在总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思潮是在创作中体现出的一种思想倾向,是表现创作思想的东西。 流派与思潮:流派是创作主题的群体化 某种流派可以形成某种思潮,思潮包容流派。 第八章 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同意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阿里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在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中个,艺术作品处于中心的地位与中心的环节,从艺术作品的构成来看,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又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还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有机融合。 内容:客观(再现)生活现象 主观(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a) 素材: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原始材料。

b) 题材 :艺术家在作品中直接描绘的生活现象,是经过艺术家有意识,有目的的提炼,加工改造过的,是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

c) 主题:透过题材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艺术作品要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 主题与题材的关系:主题是主导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密不可分。

1. 艺术作品的形式? 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形式的基本要素:结构(内部形式,作品内容等诸因素的组织安排) 艺术语言(外部形式,作品内容呈现于感官的外部形态)

所谓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1.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和谐统一。 第九章 艺术接受论

一、 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是艺术活动的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艺术活动的完成。

艺术接受有哪些社会环节?以美术作品为例。

a) 艺术展览馆b) 新闻媒介;c) 艺术出版社d) 艺术博物馆e) 艺术市场f) 艺术院校 艺术接受的两个方式:艺术鉴赏,艺术批评。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地,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鉴赏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鉴赏的本身是一种审美的再现,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在对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后并作出判断和评价。 艺术批评的特征: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以艺术欣赏的接受方式为基础,是欣赏式接受方式的深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