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1 19: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内容,是必修1的重难点之一。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二单元大气圈的呼应,又与第三单元地理环境差异性中自然带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抽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加上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高中学生在情感上走向内敛,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思路设计: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节教学将采用“315”课堂模式,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结合探究任务,全员参与讨论,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推广、师生点评;1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补充不足,精讲易错点;1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题组训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的名称,初步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归纳总结、成果展示、多元评价等突破本节重难点,教师结合小组成果补充其不足,点拨重难点,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多关注生产生活中气候的变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且能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初步绘制气候类型模式图

七、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启发法 合作探究法、绘图法、列表对比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多媒体准备 多媒体展示气候景观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教学 教师组织分组 教师分组,教者角色转变,教学主体变成学生 学生遇到疑惑时 教师参与组内讨论 教师点拨判断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还有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 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的比喻来形象的说明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淮安的四季气候景观图片见PPT) 学生活动 静心准备, 学生欣赏图片,形象直观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1:结合教材,你能说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1. 辐射——最基本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 ,地面获得的 太阳辐射越 ,气温越 ,纬度越高,则相反。 2. 下垫面 ⑴分为海洋和 :靠近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气温日变化、年变化较 ;远离海洋则相反。 ⑵海拔:高山、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气温 ⑶地面组成物质:影响反射率,例如冰川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率 植被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率越高,气温变化越小 洋流:暖流流经地区会 ,寒流流经地区会 3. 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 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 和 分布 4.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人为产生废热等 探究2:阅读教材,说说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 ⑴判断南北半球; 6、7、8月气温最高温则在 半球, 12、1、2月气温最高温则在 半球, ⑵以温定带 最冷月均温在15 ℃ 以上为 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15 ℃ 之间为 带气候或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 ℃ 以下为 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在10 ℃以下为 带气候 ⑶以水定型 降水类型分为: 、 、 小组内部探究步骤: 总组长分派 探究任务 分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分组长将成果汇报总组长并与其交流、沟通 总组长展示学习成果 师生点评、成果推广 其他小组认真学习听讲,可发表不同见解,碰撞思维火花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成果展示

本部分探究活动难度较大,教师参与组内讨论 、 年雨型的有: 夏雨型的有: 冬雨型的有: 少雨型的有: 探究3:结合理想大陆气候类型模式图,说说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受 全年 分 布在南北气压带影响 纬10度之间 受 全年高温,气压带和信有明显的干风带交替控湿季 制 分布在南北纬 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沙漠气候 受 全年 分布在南北气压带影响 纬 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受 夏年 分布在南北气压带和西冬年 纬 风带交替控之间的大陆制 西部 受 全年 分布在南北带影响 纬 之间的大陆西部 夏年 分布在南北气压带、风冬年 纬 之间带季节移动 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气候 学生认真观察气候模式图,尝试归纳总结

教师点评小组讨论成果,补充其不足之处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再次加以讲解,以便加深学生影响 三、教师补充及精讲易错点 1、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观察降水量柱状示意图,找出两种气候的异同点 (图见PPT) 共同点: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最多月份降水量超过600mm,雨季较短,大约4个月左右,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月降水量不超过400mm,雨季较长, 大约6个月左右,年降水量在750mm—1000mm之间 2.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观察降水量柱状示意图,找出两种气候的异同点 (图见PPT) 共同点: 最冷月平均气温<0℃,最热月平均气温> 15℃;降水都是夏季较多。 不同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均不超过100mm,年降水量小于300mm 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有超过100mm的月份,年降水量在500mm—600mm之间 3.区分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观察降水量柱状示意图,找出两种气候的异同点 (图见PPT) 相同点: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不同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有超过100mm的月份,年降水量大于1000mm,气温年较差大,为夏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月降水量全部小于100mm,年降水量在700mm—1000mm之间,气温年较差小,为年雨型 学生理解记忆

题组训练教师重点讲解学生错题、疑难点 四、 板书设计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 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五、题组训练 1.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下图,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A B 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学生从题组训练中验证所学内容,将零散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整体认知 A 3.阅读A、B两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