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14年期末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总结

更新时间:2023-10-16 05: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历史与概念:ARPANET、三网融合(电信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电视通信网) 2,分类: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3,组成: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拓扑结构:星状、环状、总线型、树状、网状 5,数据交换(重点):

数据交换

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也称为电路交换,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节点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整个通信过程通道被独占。

线路交换通信三过程:线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电路拆除阶段。 线路交换的优点:

(1)当线路连接过程完成后,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的物理线路连接为此次通信专用,通信实时性强。

(2)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线路交换的缺点:

(1)不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性通信。 (2)不具备数据存储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 (3)不具备查错控制能力,无法发现与纠正传输差错。 存储转发交换:中间节点进行存储再转发 特点:

1)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

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 通信子网的节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的接收,差错检验,储存,路由选

择和转发功能。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分为:报文(message)交换和报文分组(packet)交换。 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Data Gram)交换和虚电路(Virtual Circuit)交换。 数据报特点:

1)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虚电路交

线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分组交

数据报交

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

第 一 页 共 一 页

2)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3) 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4) 数据报方式的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回话式通信。

虚电路特点:

1) 在每次分组传输之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虚电路。

2) 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输,分组不必携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分组到达主

机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 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只需进行差错检测,而不进行路由选择。 4) 路由器可以与多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建立多条虚电路。

6,网络延时

网络延时(delay)包括发送延时、传播延时、排队延时与处理延时 7,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电路交换 无连接服务—分组交换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2,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 数据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第六层:表示层 数据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五层:会话层 数据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

第四层:传输层 段 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 包 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帧 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第一层: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3,TCP/IP参考模型:网络访问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际互连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应用、表示、会话层)。

第三章:物理层

1,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数据在信道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的,电信号分为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调制与解调

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制,反之称为解调

3,数据的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并行传输、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同步与异步的概念

第 二 页 共 二 页

4,传输介质:双绞线(STP与UTP,RJ45)、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5,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方

7,波特率与比特率

波特率: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数值 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构成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Tbps 注意,1Kbps=1000bps而不是1024bps

8,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编码方式主要有: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重点),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 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又称做“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9,脉冲编码调制(PCM)方法:包括采样、量化与编码三步

10,多路复用技术:在一个物理信道上开辟出多个逻辑信道的技术,包括: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路复用CDMA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

11,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给用户分配一个m比特的码片序列。发送1时就发送码片原码,发送0时就发送码片的反码。每个用户分配的码片序列要各不相同。 为说明码片序列的性质,用+1表示1,用-1表示0

(1)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包括反码)互相正交,即规格化内积为0。 (2)任何一个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3)任何一个码片向量与之反码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例如,两个站的码片序列分别为

(1)S=(+1+1-1-1+1+1+1-1),T=(+1+1+1+1-1+1+1+1) 则S·T=0

(2)S=00011011,T=00101110, 则S*T=+1+1-1+1-1+1-1=0

模拟数据编码

数字数据编码

振幅键控ASK 移频键控FSK 移相键控PSK

非归零码 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6,频带传输: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第 三 页 共 三 页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1,误码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检错码与纠错码的概念

检错码就是通过一定的编码和解码,能够在接收解码时检查出传输的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

纠错码就是在接收时不但能检查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

3,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重点) 循环冗余码举例

设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即生成码为11001,这暗示检验字段为4位,即R=4。 要发送的二进制编码为1011001,则xRf(x)=10110010000,采用模2除法(减法不借位,加法不进位,异或操作),xRf(x)/g(x)余数为1010,此为校验字段(如何计算?) 发送方发送:10110011010

接收方利用整个接收字段除以生成码11001,余数为0则正确,否则错误

4,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帧的透明传输,寻址。

5,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面向字符型(如BSC)和面向比特型(HDLC和PPP) 6,数据链路的配置:平衡与非平衡配置

7,HDLC协议:标志字段 F (Flag) :为 6 个连续 1 加上两边各一个 0 共 8 bit。零比特填充法实现透明传输:有 5 个连续 1 时,就立即填入一个 0。 8,单帧停止等待ARQ协议(重点):超时计时器、重传、ack确认 9,连续 ARQ(只按序接收) 和选择重传 ARQ(重点)。 10,滑动窗口机制(重点)

第 四 页 共 四 页

滑动窗口控制协议分为:单帧停止等待协议、多帧连续发送协议 多帧连续发送协议又可以分为后退N帧协议与选择重传协议

11,PPP: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是使用 PPP 协议,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也使用PPP。

第5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常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令牌总线,令牌环(Token Ring);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CSMA/CD的特点:

简单;随机访问控制,实时性得不到保证,适合办公环境;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性能下降明显。

Token Bus,Token Ring的特点

复杂;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是确定的,实时性有保证,是确定型的访问控制方法,适合工业环境;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性能不下降。

2,CSMA/CD协议的工作(即以太网发送数据)过程(重点):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3,冲突窗口与最短有效帧长(重点):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 τ称为冲突窗口,其中τ =D/V,D为总线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V为传播速度。

以太网规定了总线最大长度,因此可确定冲突窗口大小。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最长1518字节。 4,网卡与硬件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48

5,交换式局域网:端口-MAC地址,转发方式分为三类 :直接交换、改进直接交换与存储转发交换

6,虚拟局域网VLAN:划分方法:基于交换机端口,基于MAC地址,基于网络层地址 7,快速以太网:从10Mbps主要功能:

一、中继器:链接以太网线缆,增加总线长度,增加接入的节点数量。

二、集线器:接入多台计算机,形成星状结构的以太网。节点仍然处于同一个冲突域 三、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快速帧转换。 四、网桥:互联多个同构或异构的局域网。 10,无线局域网 从所用基础设施区分: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

100Mbps

8,组网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数据链路层)各自的特点

第 五 页 共 五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d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