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型

更新时间:2024-04-25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1.气溶胶(aerosol):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的固体、液体微小粒子形成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2.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可能致人、动物感染、过敏或中毒的一切微生物和其它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基因修饰、细胞培养和生物体内寄生的微生物。 3.生物恐怖(bio-terror):用生物因子造成的恐怖。

4.生物战剂(Biological agent):在战争中用于伤害人、畜或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所产生的毒素。

5.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装有生物战剂的各种施放装置:炮弹、航弹、集束炸弹,和安装在火箭或导弹弹头中的分散装置,以及安装在飞机上的各种布洒装置。

6.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危害,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7.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将外源性遗传物质通过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内,经筛选,使其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

8.基因工程生物安全:重组DNA技术在内的所有对基因的操作及其生物体的安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所产生的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9.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感染、放射等危险性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烧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品统称为危险化学品。

10.易燃液体:在闪点温度(闭杯试验闪点温度≦60.5 ℃ ,开杯试验闪电温度≦65.6 ℃ )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或在溶液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11.气体:压缩、液化、加压溶解的气体(50℃时,蒸汽压力>300kPa ;20℃时,101.3kPa,完全呈气态)

12.爆炸品:在外界(受热、受压、碰撞、震动、摩擦)作用下,发生剧烈反应,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声光等效应的物质。

13.腐蚀性物质:使生物接触组织造成损伤;造成其它物品损害的物质。

14.高效空气过滤装置:钠焰法效率不低于99.9%的空气过滤器为高效空气过滤器,其中效率不低于99.9%为A类,不低于99.99%为B类,不低于99.999%为C类。

15.高压蒸汽灭菌器:利用饱和压力蒸汽对物品进行迅速而可靠的消毒灭菌设备,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科研、农业等单位。

16.定向气流:是指从污染概率小的区域流向污染概率高的区域的受控制气流。三级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要求保持定向气流,定向气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实验室周围的空气向实验室内流动,实验室内被污染的空气决不能向外扩散,保证不让公众受感染;②在实验室内部,清洁区空气向操作区流动,保证没有逆流,以保护操作者

安全;③轻污染区的空气应向重污染区流动。 二、简答题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①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②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③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等个体危险和有限群体危险;可感染发病,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的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严重疾病,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危险有限。

④第四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和群体低危险;不能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非致病生物因子) 三、问答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1)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需要 (2)生物防护(国防)的需要 (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需要 (4)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5)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需要 (6)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2.试述我国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①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和公众卫生。

②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③把我国流行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①国务院424号令,2004年11月12日公布及实施。 ②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法规。 ③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感染控制、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④强调: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受到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中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2006年1月11日。

②表一为病毒分类名录;表二为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表三为真菌分类名录。

③该名录主要从分类学、危害程度、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

别、运输包装等方面对上述病原微生物进行了分类。对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①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②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录。

(5)《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11)

(7)《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8)《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3.试述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运输与保藏方法。 (1)运输

①感染性物质运输的包装系统。

A.内层包装:将样品采用防水、防漏的内层容器包装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标签。

B.中层包装:内层容器和中层容器间应放置足量的吸水性材料。 C.外层包装:应为硬质。

②托运人培训:如果不采用路运,而采用航空,则按照国家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培训中介空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运。 ③运输审批:相关申请资料等。

④专人运送。

⑤运输后续工作:《规定》第十六条在运输结束后,申请单位应当将运输情况向原批准部门书面报告。 (2)保藏

①保藏机构: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②保藏管理:帐目(总帐和分类帐)和实际库存相符;有进出和操作记录:编号(唯一标示号)来源;名称(种名和株名);保存方法和保存日期;批号或代次;分发。

4.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安全等级不同可分为几个类型?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1)

①适合于已知其特征的、在健康成人中不引起疾病的、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性最小的生物因子的工作。

②许多通常与人类疾病不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是条件致病性的。 ③对于在体内已经繁殖多代的疫苗株不要简单地认为是无毒的。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2)

①适用于操作我国的第三类(少量二类)危害的致病微生物。 ②适合于从未知病原的人身上取血、体液和组织。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3)

①适用于操作我国第二类(个别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4)

①适用于操作我国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另外,与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

平的微生物具有相近的或一致的抗原关系的微生物也应该在该防护水平进行研究。

②我国尚未发现或已经灭绝的微生物。 5.如何建设一个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在满足BSL-1实验室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门应能够自动关闭,有可视窗。 (2)有适当的火灾报警器。

(3)不需特殊的通风设备。但在计划安装新的设备时,应当考虑要设置通风系统,使空气向内流动而不发生循环。如果没有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要安装防虫的纱窗。 (4)实验室所在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5)实验室内使用专门的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6)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7)实验室出口有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8)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9)应在实验室工作区域配备洗眼装置。 补充:BSL-1的设施要求

(1)应为安全运行以及清洁和维护提供充足的空间。 (2)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备。 (3)应该有洗手池,最好安装在出口处。

(4)窗子和门入口处安装防媒介昆虫和啮齿动物的。

(5)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是光滑、易清洁、不渗水以及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是防滑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避免管线暴露在外。

(6)实验台应当密封于墙上,不渗水,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的腐蚀并能适度耐热。

(7)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时均应保证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6.生物安全柜可分为几个等级?简述其基本原理。 生物安全柜(BSC)

有三个级别,即Ⅰ级、Ⅱ级(A1、A2、B1、B2型)和Ⅲ级一共有6种。 Ⅲ级为密闭袖套操作,其余为前开口操作。

所有生物学污染的管道均为负压状态或由负压的管道通风系统包围。 原理:

(1)一级生物安全柜:对受试样品无保护,但能满足操作危害程度为二、三、四类致病因子要求的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开口向内吸入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排出的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以保护环境。

(2)二级生物安全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柜型。 用于对人员、受试样品及环境进行保护且能满足操作危害程度为二、三、四类的致病因子要求的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开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垂直气流用以保护样品,排出的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以保护环境。

(3)三级生物安全柜:是为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而设计的,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安全防护等级的安全柜,可满足操作危害程度为一、二、三、四类的致病因子的要求。人员通过与生物安全柜连接的密闭手套实施操作。生物安全柜内对实验室的负压应不小于120Pa。送风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进入生物安全柜内,排风应经两道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至室外。当密闭手套脱落时,其与柜体连接处的洞口风速应不小于0.7m/s。

7.简述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方法。

(1)应安装在实验室内气流流动小,人员走动少,离门和中央空调送风口较远的地方。

(2)生物安全柜的周围应有一定的空间,与墙壁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便于清洁环境卫生。

(3)注意保洁,每天做完实验后,清除所有废弃物,再用75%酒精消毒。

(4)一般滤膜有5-10年使用寿命,在仪器压力表显示压力为50%的时候,需要更换滤膜。

(5)在使用前开启紫外线灭菌灯,30min后开机自净,并确保工作区无污染。

(6)灭菌时应关闭前窗。

(7)工作时前窗开启高度应小于200mm,区域内气压正常。 (8)工作台面为304不锈钢,有污染物残时应及时用酒精清理干净,以确保工作台面使用寿命。

(9)开启前窗时应注意不使设备受到强烈振动,以保持平板玻璃的完整性。

(10)由于剩余的培养基可能会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因此在实验结束时,包括仪器设备在内的生物安全柜里的所有物品都应清除表面污染,并移出安全柜。

(11)在每次使用前后,要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所用的消毒剂要能够杀死安全柜里可能发现的任何微生物。在每天实验结束时,应擦拭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台面、四周以及玻璃的内外侧等部位来清除表面的污染。在对目标生物体有效时,可以采用漂白剂溶液或75%酒精来消毒。在使用如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剂后,还必须用无菌水再次进行擦拭。 8.举例说明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注重操作细节的重要性。

(1)1956年,前苏联的一个实验室曾有9支装有感染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鼠脑的安瓿被打破。由于没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在几天内造成24名工作人员感染;

(2)1998年,我国某大城市的某高校在使用大白鼠进行实验时,有两名学生被大白鼠咬伤,还有一些学生在给实验老鼠放血、解剖的过程中,未按照要求戴手套操作,结果在29名实验人员中,有9人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

(3)三起严重的实验室SARS病毒感染事件 ①新加坡的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 ②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③中国大陆的实验室感染事件

(4)东北农业大学27名学生和1名老师在羊体实验中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原因是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以及进行动物解剖等实验操作时没有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以上几起事故中不难看出,发生感染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工作人员主观上的麻痹大意,没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则和程序,即使具有完善的设备和标准的操作程序也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因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监督管理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首要任务。 9.消毒灭菌的方法有哪些?

(1)化学消毒灭菌:液体化学试剂杀灭微生物繁殖体或芽孢等对象;(2)甲醛空气熏蒸消毒;

(3)物理消毒灭菌:紫外线、高压蒸汽灭菌、焚烧和HEPA过滤除菌等。

10.什么是实验室活动的危害评估?

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或微生物种类的危险度进行评估,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 11.如何进行实验室活动的危害评估?

在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的技术指标和条款,并根据实验室所从事的工作,在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活动中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及其他因素,进行生物

因子风险、操作风险、实验耗材、仪器设备、人员因素等评估,得出风险评估结论,进行实验室活动的危害评估。

实验室活动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内容则包括以下五项:危险程度分类、背景资料、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素质及评估结论。

12.试述《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实验室活动的危害评估的重要性。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按危害程度对病原体进行分类:四类病原微生物,危害逐级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生物防护水平分为4级,危害逐级增强。以上两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不接轨,在使用过程中易引起混乱,可采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分类方法; (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380种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病毒分类名录,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和真菌分类名录,清晰明了,在实验室活动危害评估中使用方便简单;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还对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危害程度分类、从事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安全级别和运输包装分类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只是一种指南,仅供参考,是最基本的要求。

(5)《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为实验室活动的危害评估、实

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分类分级、建设要求、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与管理等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13.基因工程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大致分为3个方面: (1)对人类健康的安全;

(2)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3)对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14.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目标。

(1)健全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法规、机构 (2)加强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

(3)提高研究者、开发者、消费者安全意识 (4)强化监管和责任追究 15.基因工程生物安全评估步骤。 (1)确定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

(2)确定基因工程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3)确定基因工程生物体的安全等级 (4)确定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

(5)确定环境对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6)强化监管措施的有效性

(7)综上提出综合评价的结论,以及安全性监控和管理的措施 16.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估的内容。 (1)基因原材料的安全性

(2)基因操作方法的安全性 (3)受体生物的安全性

(4)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5)转基因生物释放后的安全性 附:

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

等级 受体生物符合的条件 Ⅰ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未曾发生过不利影响; 演化成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极小; 实验结束后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极小等。 Ⅱ 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低度危险,但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 Ⅲ 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中度危险,但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仍基本上可以避免其危害。 Ⅳ 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高度危险,而且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来避免其在封闭设施之外发生危害。 如:高频率遗传物质交换的,或者尚无有效技术防止逃逸、扩散的有害生物;不能在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将其捕获或消灭等。

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类型 1 安全划分标准 增加受体生物的安全性。如,去除致病性、可育性、适应性基因或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等。 对受体生物的安全性没有影响。如,提高营养价值的贮藏蛋白基因,不带有危险性的标记基因等的操作。 降低受体生物的安全性。如,导入产生有害毒素的基因,引起受体生物的遗传性发生改变,会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或对基因操作的后果缺乏足够了解,不能肯定所形成的遗传工程体其危险性是否比受体生物大。 2 3 基因工程的安全等级 I级:未曾发生过不利影响 II级:低度危险,有措施完全可避 III级:中度危险,有措施基本可避 IV级:高度危险,无措施控制危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2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