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RC频率特性和RLC谐振综合实验

更新时间:2023-10-02 1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五 RC频率特性和RLC谐振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及RC双T电路的频率特性。

2、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熟悉文氏电桥电路的结构特点及选频特性。

4、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通频带的物理

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5、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不同Q值下的幅频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

1、RC串并联电路频率特性

图5-1所示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UN(j?)?o??Ui113?j(?RC?)?RC

图5-1

其中幅频特性为:A(?)?Uo?Ui132?(?RC?12)?RC

?RC?相频特性为:?(?)??o??i??arctg31?RC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5-2所示,幅频特性呈带通特性。

当角频率??11时,A(?)?,?(?)?0?

3RC1。 2?RC图5-2

uO与uI同相,即电路发生谐振,谐振频率f0?也就是说,当信号频率为f0时,RC串、并联电路的输出

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同相,其大小是输入电压的三分之一,这一特性称为RC串、并联电路的选频特性,该电路又称为文氏电桥。

测量频率特性用?逐点描绘法?,图5-3表明用交流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测量RC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图。

测量幅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I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I,并测量对应的RC网络输出电压UO,计算出它们的比值A=UO/UI,

1

然后逐点描绘出幅频特性;

图5-3 图5-4

测量相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I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I,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O与uI波形,如图5-4所示,若两个波形的延时为Δt,周期为T,则它们的相位差??2、RC双T网络频率特性

用同样方法可以测量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RC双T电路见图5-5,其幅频特性具有带阻特性,如图5-6所示。

?t?360?,然后逐点描绘出相频特性。 T图5-5

3、RLC串联谐振电路

图5-6

在图5-7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电路复阻抗Z?R?j(?L?11当?L?时,),

?C?C图5-7

图5-8

2

?与I?同相,电路发生串联谐振,谐振角频率?0?Z=R ,U

11,谐振频率f0?。 LC2?LC?为响应信号,?为激励信号,U在图5-7电路中,若UR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8所示,在f=f0时,A=1,UR=U ,f≠f0时,UR<U ,呈带通特性。A=0.707,即UR=0.707U 所对应的两个频率fL和fh为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fH-fL为通频带。通频带的宽窄与电阻R有关,不同电阻值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9所示。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UR=U,UL=UC=QU,Q称为品质因数,与电路的参数R、L、C有关。Q值越大,幅

频特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在本实验中,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下的电压U、UR、UL、UC,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并根据? f?fH?fL计算出通频带,根据Q?计算出品质因数,

三、实验设备

1、信号源(含频率计) 2、交流毫伏表 3、双踪示波器

4、NEEL—11B 电工原理(一)、MEEL-03 电工原理(三)模块板。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C串、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5-3所示,其中,RC网络的参数选择为:R=2kΩ,C=0.22μF,信号源输出正弦波电压作为电路的输入电压ui,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值,使Ui=2V。

改变信号源正弦波输出电压的频率f(由频率计读得),并保持Ui=2V不变(用交流毫 伏表监视),测量输出电压U0,(可先测量A?点,测量U0),将数据记入表5-1中。

在图5-3的RC网络中,选取另一组参数:R=200Ω,C=2.2μF,重复上述测量,将数据记入表5-1中。

图5-9

ULUCf0或Q??fh?fLUU1时的频率fo,然后再在fo左右选几个频率3 3

表5-1 幅频特性数据

R=2k? f (Hz) C=0.22?F UO(V) R=200? C=2.2?F f (Hz) UO (V) 2、测量RC串、并联电路的相频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5-3所示,按实验原理中测量相频特性的说明,实验步骤同实验1,将实验数据记入表5-2中。

表5-2 相频特性数据

f (Hz) R=2k? C=0.22?F T(ms) ?t(ms) ? f (Hz) R=200? C=2.2?F T(ms) ?t(ms) ? 3、测定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5-3所示,其中RC网络按图4-5连接,实验步骤同实验1,将实验数据记入自拟的数据表格中。

4、按图5-10组成监视、测量电路,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其输出幅值等于1V,并保持不变。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

图5-10

(51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0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

,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5-4。

4

表5-4 RLC串联谐振数据表(R=51Ω)

f (kHz) UO (V) UL (V) UC (V) 改变电阻值(R为100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记录在表5-5。

表5-5 RLC串联谐振数据表(R=100Ω)

f (kHz) UO (V) UL (V) UC (V)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信号源内阻的影响,注意在调节输出电压频率时,应同时调节输出电压大小,使实

验电路的输入电压保持不变。

2、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改变频率时,应调整信号输出电

压,使其维持在1V不变。

3、在测量UL和UC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限改大约十倍,而且在测量UL与UC时毫伏表

的“+”端接电感与电容的公共点4。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表5-1和表5-2实验数据,绘制RC串、并联电路的两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找出谐振频率和幅频特性的最大值,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2、设计一个谐振频率为1kHZ文氏电桥电路,说明它的选频特性。

3、根据实验3的实验数据,绘制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并说明幅频特性的特点。 4、电路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R与输入电压U是否相等?UL和UC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5、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的三条幅频特性曲线:

UR=f (f), UL=f (f), UC=f (f)

6、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素的影响。 7、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8、试总结串联谐振的特点。 9、回答思考题2、5、7。

5

七、预习与思考题

1、根据电路参数,估算RC串、并联电路两组参数时的谐振频率。

2、什么是RC串、并联电路的选频特性?当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电路的输出、输入有何

关系?

3、试定性分析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

4、根据实验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自拟测量谐振频率的数据表格; 5、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6、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u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给出1V的电压,电路

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为什么? 7、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