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的相关文章推荐

更新时间:2024-02-14 12:2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优秀时评推荐

优秀时评推荐:

王海式职业打假起码对公益无害

曹林

曾经成为“现象级人物”的打假第一人王海,其实一直没有从舆论中消失,虽然关于他的“职业打假”一直存在争议,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打假事业。媒体的采访将王海又顶到了舆论前台。现年42岁的职业打假人王海有四个打假公司,他透露,去年的打假成本在400万左右,总索赔额理论上有1000万。今年王海打算加大投资,买1000万假货,王海称打假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并给公司定了30万元的“打假起步价”。王海在微博的自我简介里写着:一个清道夫,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

打假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显然,王海接受采访时的这段不符合网友期待的话,又会成为媒体争议的焦点。人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工作与“正义”联系起来,切割与“赚钱”的联系,从而站在道德高地上,在迎合公众的道德期待中寻求正当性。而王海竟然高调地与正义切割,声称“赚了钱才能更高尚”,难免会在这个网络键盘侠和道德家当道的舆论场里被喷一身口水。

我倒觉得,不必听其言去作道德鉴定,更应该观其行,看王海打假的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才能对其职业打假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倒是理解王海为什么这么“矮化”自己,是看过太多的道德表演、经受过太多争议的人,在道德上自我防卫的一种方式。很多行为之所以引发极大争议,是因为这种行为常赋予自身强烈的道义色彩,使公众对其道德期待太高了。在当下的社会,一种事物,越是强化其崇高的道德色彩,越容易被架上神坛,也越容易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往下拉,被消解、被质疑、被批判和被嘲讽。把自己说成圣人,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以圣人的要求去苛刻地审视。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王海,可能已深谙舆论此道,知道舆论会从道德上去质疑自己——好吧,我先矮化自己,把自己完全塑造成一个只为赚钱、不为正义的商人,把自己降低到“赚钱才更高尚”的认知层面,可能反而会免受很多道德烧烤。你说职业打假不那么正义,我本就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赚钱。王海说,别标榜崇高正义,那是骗人——这是自我防卫的一种方式。

我倒觉得,即使王海打假无关正义,不是为了正义,但从客观上看,带来了正义的社会效果,起码没有违法,对公共利益没有产生危害。这种职业打假,是对官方打假的有益补充——正如王海所称,他与官方的关系,已经从对抗,到合作,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官方之所以接受王海,就因为这种民间打假是一种补充,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的高额索赔能够对造假企业形成威慑。

很多人会把眼睛盯着王海的打假收益,觉得能够“从职业打假中获益400多万”,就觉得这事儿远离正义了。人们常常会被这种利害关系所干扰,而作出错误的是非判断。一种事实如果跟钱挂上钩,好像就不正义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为什么不能一边给个人带来收益,一边又给社会带来公益呢?不能苛求人的无私,在追求私利的同时,不破坏公共利益,甚至能够带来公益增量,这有何不可呢?一事当前,还是应该先问真假,再说是非,再谈利害——真实情况是,基本的是非是,假冒伪劣就应该去狠狠地打,至于打假给个人带来了利益,那是下一个价值层面的事,不能因为个人得利而去否认基本是非。

有人说,被职业打假索赔而利益受损的企业,可能变本加厉地生产假冒伪劣——将此作为“职业打假”产生的危害,王海的回答是“我没有义务继续管下去”。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无法归咎于职业打假,无论有没有职业打假,生产假货的都一直存在,有利就去追逐,缺乏监管就会一直造假,“变本加厉地生产假货”只是想象出来的。职业打假者所能使用的权利只是索赔和举报,其他是无力的,寄望职业打假终结假冒伪劣是不可能的,那是政府监管者的责任。

法治必须剥掉“神秘内裤”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接到报料,上海宝山区看守所内出现“神秘内裤”,内容涉及“公关”“减刑”。报料者称,内裤的接收人是一名在押嫌犯,因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被判刑18年,接到内裤后再审刑期变成了6年。

一条内裤,抵12年刑期,如果这一事实成立,肯定就不是当事法官“写了好几次检查”可以了结的问题,恐怕要有一批人下课甚至追究枉法责任。

据报道,“神秘内裤”向在押嫌犯传递了“全部安排好了……都会兑现”、“该打理的都打理好了”等信息。此案由宝山区法院审理,上诉后由上海市二中院撤销一审判决,宝山区法院再审,上海二中院终审。记者得到一份电话录音,审判长回答相关公司对案件重审的疑惑时,表示“宝山法院的意见肯定不是判决书的意见”,“不要说,我这个小小的法官,这案子,已经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了”,“作为我们基层法院来说,也没办法”。宝山检察院对判决抗诉无效,司法审计机构对审计意见先被采纳后被无视感到不解,相关公司申诉被驳回。

媒体既已报道,这注定要成为众所关注的事件。“神秘内裤”为何会被人知道,电话录音是否真实,一审判决为何被撤销,再审为何减刑12年,检方抗诉理由是否成立,司法审计机构的困惑是否有理,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宝山区法院和上海二中院回应。即使不

是公开回应媒体和公众,至少是要回应给有关调查机构,而且最终大众应该得到答案,而答案是否足够可信,则不仅涉及到司法公信力,而且涉及到调查的可信度。荣损事大,不能不重视。

其实,这是按照通常的情形来推测事情的演变过程。眼下,我们并没有听到有关调查已经展开的消息,只是推测按照通常情况将会有机构来承担调查的责任,而且最后要给人们一个说法。宝山区法院、上海二中院,还有若干人员,已经陷入漩涡,信任遭受很大的怀疑。

其实,无论如何,一些细节都可以让人感到不可谓正常的气息。除了前面所说的“神秘内裤”、电话录音、撤销判决、再审改判等等,还包括“神秘内裤”不知何人提供,提供者还附来“有人操纵案件”的信息,另有署名“上海法院系统一名法官”的信件,透露“宝山法院备受压力”,“宝山法院内部意见分歧很大”,以及法院系统有领导“指令宝山法院召开党委会讨论,作为一件政治任务,要求委员们对丁强案子判决统一思想”。此外,还有网络上针锋相对的爆料。

案件绝不是在正常的气氛下办理,法院真的有“内鬼”吗,这是“正义”的泄密,还是内部争斗?打官司真的是打关系吗,否则为何一方有“神秘内裤”一方则能够通过曾经在司法系统工作过的财会人员去打听情况并获得电话录音?此外,相关公司法定代表人举办饭局招待高院领导及其妻子,并致送价超10万元的礼品,后得知该领导未帮忙,便去举报,这又显示了一种怎样的“法治”秘密?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件双方都在找门路斗法的案件,那么无论案件结果如何,难道会有公平,那些无力找到关系的人还能够到法院去寻找公正吗?

“神秘内裤”案件,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它所显示出来的办案现状,是不是个别的呢?案子一出,双方都在底下找硬角,谁的人脉更硬、下的本钱更大,谁就胜了。判由贿成,桌下交易,“有理无钱莫进来”,怎样让人崇信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先还不在于有没有法、法好不好,而在于消除这些鬼鬼祟祟的把戏。

环保公益诉讼杀手锏会否砸下来

“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在一年一度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当回应美国记者有关大气污染的提问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如是坚定回答。如今,在山东德州,一个悬念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那根传说中的杀手锏会砸下吗?就在上周五,中华环保联合会第一个拿起法律武器,向德州市中院提交诉状,对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涉嫌污染大气的行为发起公益诉讼,索赔近3000万元。这是新环保法今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全国第一起针对雾霾污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普遍关注。

不管首宗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的最终走向如何,会面对怎样的结果,比如,德州中院会不会受理诉讼,一旦诉讼受理后,接下来法庭又会如何宣判,庭审结果最后能不能被不折不扣执行,等等,我们还有一大堆问号,还面临太多不确定性,但不管如何,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诉讼举动值得充分肯定,着实勇气可嘉,开了一个非常有示范意义的好头。无疑,环保公益诉讼就是李克强总理口中的环保法杀手锏之一,现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把它举起来了,我们当然期待杀手锏能砸下去,能真正打痛制污排污者。

上岗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在“两会”记者会上的一段话令人印象很深,他说现在每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天,如果不是蓝天,就会感到不安。中华环保联合会第一个站出来打官司的意义就在于,除了不安之外,作为公益机构,甚至作为我们老百姓,其实都是有选择的,也都是可以有所为的。

公认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从元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和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一起,对相关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诉讼主体资格认定,放宽为只设两道门槛 ,也就是“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这两条。符合这两条诉讼主体认定标准的公益机构,当然不只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家,所以,我们也很期待其他合规的公益机构能够迅速跟风,依法发起同类公益诉讼。

作为老百姓来说,我们没有公益诉讼的资格,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行动选择。比如,这些能发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公益组织,少不了公众的支持乃至资助,老百姓当然就有义务激励乃至敦促它们为民请命、为民诉讼,同时,就公益诉讼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个技术活,比如前期的污染取证,诉讼过程中的法律援助等等,我们也都可以出钱、出力、出点子,甚至参与公益诉讼本身,无论对当事环保公益机构或者其他有份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李克强总理都说了,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行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州这起公益诉讼,离我们并不遥远,关注德州诉讼,也就是关注我们家门口的环境问题大气问题。

同时,对这起讼案的关注,还要站到更高层面来理解。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说,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能不能长出钢牙,这宗开风气之先的环保公益诉讼,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当我们向孩子讲解价值观的时候

前几天,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来到上海,与读者分享阅读与写作经验。这个很有批判精神的作家,曾凭小说《神圣的夜晚》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还以小说《那片致盲的漆黑》获得都柏林文学奖。不过,和很多作家不一样的是,他写作了很多教育学方面的著作,比如《向我女儿讲解种族主义》。

在我心中,那些批评现实的文字,是留给成人来看的。而给孩子的,应该是童话。在现实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绝对不会让十岁的女儿看我写的那些时评文章,因为那种文章色调太灰暗,有很多生硬的大词,让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既压抑又沉重。非要在女儿面前显摆一下自己有文化,我就量身定做,专门为她写,写成诗,写成童话,写成彩色的温暖的唯美的散文。

但是,塔哈尔就不这样了,他给他的女儿讲解种族主义。他要坚定地表达,“世界上只有一个种族:人类”。虽然,塔哈尔也写童话,不过,他还是要强调,他通过再创作,颠覆了小时候读过的很多童话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去了解社会现实。总之,塔哈尔努力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向孩子传递文化。

那么,对于孩子,我们到底应该让他们尽量活在童话世界里,还是让他们尽早碰触社会的真实和残酷,用父母信奉的价值观来引导他们的生活呢?

这其实也是我长久以来的疑问。每次看着女儿沉浸在绘本里那些美丽的童话中,看着她畅想自己生活在纯净美丽世界中的一脸幸福,我都觉得如果破坏这种美好就是莫大的罪过。当然,我也知道,女儿接触的文化,并不都是童话。即便是童话,如果非要按照成人价值观来给她分解,也还是可以挑出太多糟粕的东西来。

当我们向孩子讲解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应该讲些什么?

不妨再来看一本《弟子规》的遭遇。最近,网上有篇博文《防治精神雾霾,你的孩子可以不读<弟子规>》就引起了争议。有学校要求孩子背诵《弟子规》,结果被家长投诉称,“当我们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却发现一股传统专制社会的腐臭扑面而来”,“这里面所制定的规则,极大程度符合专制社会帝王培育顺民、奴才的需要。”所以“《弟子规》是传统社会奴化教育的一个范本,几乎没有任何正面价值可言”。

一本清代蒙学读物《弟子规》,有人读出美好,有人读到腐朽。有人还认为,《常回家看看》和《弟子规》都是“精神雾霾”。当然,不同意见者也坚称,“读《弟子规》的人不会变成奴才”。这些文章都有点鸿篇巨制的感觉,各说各理,读起来煞有介事,双方意见都能获得一些人的点赞。这里我不想再去过多分析,就简单说下自己看法,关键还是要看成人将《弟子规》里怎样的价值带给孩子。当然,《常回家看看》也是。

我的女儿也是背诵《弟子规》的,我现在认为,从这本书中,她还是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有传统礼仪,有道德文明。当然,我觉得,这一方面与她的老师教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这些文化内容最适合女儿这个年纪。如果要按照我的文化观念,我肯定也能像有些讨厌《弟子规》的人那样,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所谓“封建余孽”与“文化糟粕”,去指责其不符合“民主、自由、独立”的精神。但是,我并不认为,在孩子面前,我需要如此硬性地去对接那些所谓的现代价值。

摩洛哥作家塔哈尔的《向我女儿讲解种族主义》》已经在3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但还没有得到中国任何出版社的注意。我们也希望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个追求自由、崇尚独立的现代公民。但是,在文化面前,在孩子面前,我们需要理性面对现实的文化土壤,正视我们孩子接受的一切基础文化。现在,我们至少应该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当我们向孩子讲解价值观的时候,不要忘了是在面对我们中国的孩子,我们应将自己的身子蹲下来,尽量不打破他们的童心。否则的话,“种族、人权、民主、自由”之类的大词,也未必就是拿来就能让孩子很舒服消受的好东西。

习近平:“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28日上午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走上讲台,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习近平强调,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

习近平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护亚洲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积极推动构建地区金融合作体系,建设地区金融安全网。要推动建设亚洲能源资源合作机制,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亚洲海洋合作机制建设,使海洋成为连接亚洲国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和建设性作用。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新常态将给各国提供更多机遇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借此机会,我愿重申,在前进道路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国内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指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的事业。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期望的成果不会唾手可得。不管征程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百折不挠、携手前行的人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据新华社电

篇二:600字时评文章范文

600字时评文章范文

编制多活事少,懒政顽疾何时休?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日前出台 《科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实绩公示制度(试行)》,在考核干部日常工作实绩、破解为官不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据了解,官渡区 农林局一家下属单位编制不少、活却不多,“一个月工作就围绕着救一只鸟”。在最近一次编制调整中,该农林局编制从195个一下被削减到70个。(12月9 日,网易新闻)

工作一个月只为救一只鸟,不禁让人慨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不免让人发问,这是什么“闲单位”?救鸟归救鸟,可是作为一个拥有195个编制的机关单位, 一个月工作怎能只为救一只鸟呢?编制不少、活却不多,难怪网友调侃:“只剩下‘鸟事’,真是名副其实的‘鸟单位’”。

其实,一个下午就看了一条部门微信,一个月工作就围绕着救一只鸟,这样“闲得慌”的单位在全国并非绝无仅有,像这样三分之一人干,三分之一人站,还有三分 之一人看的单位估计还不在少数,类似如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吃公粮、混日子的情况依然存在。这背后暴露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之痛。占着编制不干实事, 握着权力不为百姓,拿着工资不去务实,这本质上就是“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表现。

一个单位一干人一个月就围绕“救一只鸟”展开工作,其工作效率比“蜗牛”“龟速”还慢,这就是典型的“懒政怠政”。这里面暴露出反腐高压态下部分领导干部 出现“怕”“躲”“靠”等错误思想。这类“为官不为”者拿着公家的俸禄,花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不为民办实事,工作上得过且过,事业上更是不思进取,缺乏 为官者最基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殊不知,这样的“懒官”比“贪官”还要可恨。 笔者认为,官渡区委组织部对不作为、无所事事、混日子的领导干部提出组织约谈、调整使用、问责处理,直至“召回”,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对工作量不饱和、人 浮于事的领导班子提出通报批评、组织约谈、编制调整、集体问责等处理可圈可点。“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领导干部工作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专注本 职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将精力放在那些群众最关心的事务上,不如回家提着鸟笼养鸟吧!

商人“凭什么”道破贪官“无辜泪”?

昨天,从河南省纪委官方微信“清风中原”获悉,在接受组织调查期间,周以忠写下了一封“忏悔书”,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对自己“为什么会堕落”进行了深刻剖析。(12月9日 央广网)

这世上有什么后悔药没有呢?答案肯定是没有的,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便是有后悔药,恐怕还是要走老路的,那是没办法的,只要是踏出了第一步,那想要收手 的,恐怕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近日就河南省纪委官微发布的消息,对于原河南省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周以忠因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1月,周 以忠因受贿犯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近日就有曝光他的一份悔过书,真的是听着流泪,闻者伤心的。

诚然官员落马在现如今的官场内没有什么新鲜度,对于公职人员行为不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这些都是撞枪口的事情,所以对于每次的曝光那都是相当反感的, 让群众看到了官场内的阴暗面不说,就是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那也是抹黑的行径,更何况还是传递的负面能量,所以能够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怎么可能还会袖手旁 观呢?

“悔过书”是官员落马之后进入监狱毕竟的写作过程,把自己的过往给挨个的细数一遍,然而这样的事情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让大伙看到了他的悔过之心,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给还在岗在位的领导干部敲响警钟的,如果不谨慎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他的今天说不定就是其他人的明天。然而在悔过书中他所提及的最悲哀 的还是他自己内心的失衡,因为无法理解为何其他的商人能够赚取那么多的钱财,自己说不定就是拿取了他们的一小部分,但是在现如今看来,自己却是最大的罪人 了,这也是他自己想不通的地方。

“凭什么”这三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就难啊!“当官不为民,还不如回家种番薯”这不是什么玩笑话,当然对于“当官发财”的误解那也是相当深厚的,如果 说既能够当官也能够发财,这难道就不是“黄粱美梦”吗?其实就现实状况来说,周以忠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毕竟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正厅级领 导干部,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应该说他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事业发展顺利,家庭幸福美满,但他在成绩面前没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忘记了他入党时的誓言,坠入了 腐败的泥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然心中万分悔恨。

一份悔过书,不知道出了多少官员的辛酸泪,但是这已经是成为了往事,如何要在新的明天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救赎过去的自己,这个除了一份悔过书,更为重要的是 心态上的变化,毕竟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注定是由自己来“拨乱反正”,其实这也是在给不少的领导干部敲响警钟的事情,想要紧扣“乌纱帽”,那就秉承

一名党员 干部应该要有准则,谨守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官员不雅照 究竟尴尬了谁

据北京市民政局官方微博消息,针对“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官员遭不雅视频举报”一事,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党委已及时做出对当事人韩某停职接受调查处理的决定。(人民网/12月9日)

“不雅照”始发于娱乐圈,最早应算“香港艳照门”,其影响最为大。后来,娱乐圈类似林林总总“不雅照”事件,多为艺人吸引眼球、获取曝光率、提高知名度、 赚取金钱的一种伎俩,上不了“台面”。但近年来,这股风逐渐漫延到知名文人、政府官员中。特别是官员不雅照“兴起”,经过网络的放大、发酵,产生了较为恶 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和党的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党和政府公信力在逐步下降,破坏了原本和谐的干群关系。

十八大后,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官员因“不雅照”而落马的比比皆是。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原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一中等等都是因为不雅视频外泄,牵出了一系列的腐败问题而最终落马。而一个又一个警示案例却没能给后面的官员提醒,官员 不雅视仍然频现网络,严重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

官员的形象不是个人自己的,而是一个单位集体的。“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领导的形象好了,干部的形象才会好;领导团结了,干群才团结……因此,领 导的言行,就成了群众的标杆。领导对自己要求严格,干部作风自然严谨。而放松自己行为,置自己形象于不顾的领导,在让自己道德滑坡的同时,也让单位的整体 形象滑了坡。

一起又一起“不雅照”的曝光都在告知官员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是事出意外的偶然,而是咎由自取的必然归宿,任何隐秘的腐化堕落都难逃反腐的眼线,毕竟天在看、民在察、党在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篇三:时评文章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骗了谁?

这段日子,有两句话好像特别鼓舞人心:一个人的一辈子,至少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爱情我不敢妄言,但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却认为这真是一句谎言。最起码的,从网络从各家媒体得知,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倒是有不少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人才能从旅行中有所收获?如果旅行算一种治疗方法,他确实有一定的洗涤灵魂的作用,但他不会包治百病。

能从旅行中获益的人,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必然首先是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深情关注,同时努力捕捉世界的影响。这些能从旅行中收益的行者,是心灵领域的艺术家,敏感含蓄,也许衣服又脏又破,跟人打交道呆头呆脑,但他们却有着大艺术家般细致的灵魂。他们从旅行磨合里,提炼营养物质。就像有位朋友写的:关于旅行的意义也曾有过困惑,也曾有模有样儿学着别人从一个城市骑行到另一个城市,试图在旅行中体会人生的真谛。也许天资不够,收获的除了疲惫就是满身泥土,那种骑着骑突然顿悟的感觉从没出现过。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望着我的山地车想不出答案。

旅行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片止痛药,也许可以治好诸如失恋、恋人劈腿、工作压力大这类无关存亡的小毛病,清除我们被优越生活惯坏的寂寞病,但治愈不了癌症。所以,通过一次旅行就让人净化心灵,攘除偏见、狂妄、心灵畸形,这是最让我受不了的赤裸裸的胡扯。可是,数量可观的旅行达人依然大肆贩卖这些旅行意义,企图用旖旎的风光加上幻想的旅行意义,引诱饥寒交迫的人们辞职、放弃工作甚至学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朝不保夕的旅费去探求旅行牛人倡导的引人入胜的奇迹之旅。

旅行是营养品,旅行也可以冲动,当我们不该盲从,尤其不要为赢得别人的尖叫盲目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你认为旅行是给你提供成长的机会的话,那么迈出第一步之前,你对自己的旅途进行细致的规划,正式你不在做个旁观者,从此亲生经历成长的有益铺垫。如果你连这第一步都做不到,哪里还有谈我要成长的资格呢?如果你连自我保护意识和手段都不具备,却一味要旅行区域经历悲喜交加的心路历程,我认为这样认定旅行的意义,听上去自由又美好,但他不健康,也未必有好收获。

思考人生,懂得关爱别人,领悟死亡意义吗,难道一定要去印度,要到加尔各答的“垂死之家”亲临其境才行吗?如果你对城市路边一只濒临死亡的流浪猫熟视无睹,如果你对自己父母也缺少关心的话,那么,即使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垂死之家”直面死亡,你也不会就此清醒,更深一步地领会爱与奉献的意义。即使震惊,一觉醒来,你依然是原来的你。

我反对的不是旅行本身,而是打着开阔眼界和让心灵成长的旗号所写的那些迎合消费者心态倡导旅行的书。现在,很多旅行牛人都有赞助,或靠卖字维持生活,他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长年累月四海为家,但这方式普及不了。引用网络名言:有时候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很多人骑车来一次西藏旅行心灵就被净化了,而我在藏区呆了20年还是这么龌龊······

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安迪·安德鲁斯 《上得天堂,下得地狱》

旅行也当量力而行

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也能闹得满城风雨。特别是这一句说走就走的旅行,竟掀起一股规模不小的旅行热。然而我却认为,这句称道旅行意义的话无非是不切实际的空谈,甚至称作谎言也不为过。

这两句看似高大上的话,引导的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投身于这无边无际的旅行中。然而就最近频频出现的新闻中,似乎有不少人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现在这股旅行的热潮,他们选择的是盲目跟从,而忘记了旅行的意义,须知,旅行也当量力而行才对。

旅行的益处自然无法抹杀,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就像一剂药方,对症制药才能药到病除。旅行能让人的心灵净化,与人本身的心灵状况密切相关,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人,才能真正感受的到旅行的光辉之所在。这些人即使在生活中有所不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通过旅行的洗礼自然能收益颇深。反观另一类人,像那些打着净化心灵的旗号寻求消遣的大老板,或是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而妄求侥幸的自欺欺人者,他们的旅行无非是惹得一身泥土,在灰色调的天空下游荡罢了,这完全没有旅行的意义可言。

旅行对人有要求,旅行本身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也许它能解决在工作不顺或是一段时间的寂寞这样的小毛病,但对于自身性格的彻底改变,注入攘除偏见、狂妄或是心灵的畸形等,这旅行的效用可就微乎其微了。自己走向歧途都要花费这么久的时间,而单靠一场旅行就想力挽狂澜,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所以说,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旅行,不是旅行就能包治百病。

现如今,不少自以为是的旅行家,打着开阔眼界和让心灵成长等胡里花哨的口号,大肆贩卖所谓旅行的意义,诱使不少人放弃手头的学业、事业,投身到这虚无缥缈的旅行之中,拿着朝不保夕的旅游费,在前路迷茫的旅行中探求那些牛人口中的盛景。也许从新闻上可以得知现有不少旅行者能获得赞助,或是靠写写旅行的日记获得不菲的投稿费。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新闻界的夸大其词,哪有这么大的馅饼让你捡?功成名就这只占少数,而无辜躺枪的人却遍地都是。这旅行,可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说到底,旅行就是这样,适合的,能通向天堂;不适合的,将通向地狱。

引用网络名言:有时候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很多人骑车来一次西藏旅行心灵就被净化了,而我在藏区呆了20年还是这么龌龊······

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