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韵母系统)

更新时间:2024-06-29 15: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韵母系统 一、关于韵母的概念

1.韵、韵母、韵部、韵目、小韵、韵摄

韵,把声调相同、韵母相同或相近(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集在一起所编成部类。音韵学上的韵是从韵腹起算的,如“掀喧翻”同属元韵。传统音韵学上声调不同算不同的韵,如二O六韵中的“东董送”、“微尾未”。

张-庄-将:阳韵 掌-爽-仰:养韵 唱-创-匠:漾韵

“韵部”比“韵”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计声调,“韵部”一般是指上古音而言的,如,王力《古代汉语》《诗经》用韵就分古韵为三十部。

中古以后的等韵学把206韵归并为16摄,只要求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一摄,比效摄,包括平声豪肴宵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效笑啸12个韵。韵摄指等韵学中将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的韵部归并而成的大的部类。

小韵:韵书在各韵中将同声母和同韵母的字集中地编在一起,在领首字下标出这一组字共用的反切,这样的一组同音字,习惯上称之为“小韵”。等韵图中所列的字,大都是各小韵的领头字。 韵目:就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

2.开合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头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开口、合口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合口,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开口。据古代等

1

韵家的研究。古韵母只有[i],[u]两种韵头,而没有[y]韵头。但在古音里[i]和[u]可以同时作韵头[iu]。比如[an]这个韵,开口是[an],前边加介音[i]成为[ian],还算开口,合口是uan,前边加介音[iuan]还算合口。也就是说,只要有[u]的都是合口,没[u]的都是开口。古代开合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园唇和不园唇的区别。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变。以[iu-]起头的合口韵,就演变为撮口[y-],于是韵头[i-,u-,y-]三类,再加上不同i,u,y作韵头或韵腹的,就分别成了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阴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阳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入声韵”,广州“甲”[kap]、“八”[pat]、厦门“竹”[tiok]。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中,汉语的阴、阳、入三种韵尾可以互相转化。普通话里没有入声韵,原来的入声韵字现代都念阴声韵,这就是说入声韵已转化成阴声韵。比如“山”本收[-n]是阳声韵,可上海读[sε]则转化为阴声韵。“斤”阳声韵,同声必同韵,从斤得声的“祈沂”是阴声韵,“寺特等”分属“之职蒸”三韵。这种阴阳入在韵腹相同相近的情况下,互相转化的现象叫对转,又叫阴阳对转,因为古代音韵学家不是把入声韵看作阴声韵(上古音),就是把把入声韵看作阳声韵,这种阴阳对转,对于研究汉语语音的变化,说明汉语语音演变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特别的对研究上古音韵,作用更大。这一现象本是客观存在的,但认识转晚,直到清(江永、戴震)才察觉到古音中这种对转的变化,孔广森则叫它“阴阳对转”。 二、广韵韵目的四声配合

《广韵》是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而编排的一部韵书。有很强的

2

系统性,206韵四声相配,如东董送屋。但四声的韵数并不一致,所以《广韵》四声相配的情况不容易看出来。早期的等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已分析《切韵》四声相配的情况。清人戴震做《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才使之更加清楚。二十八“欣”,韵母表作“殷”。原称殷,避宋宣祖讳改。二十七“删”应配“鎋”,“山”应配“黠”。(见《上古音韵表稿》董同和)

《广韵》四声的区别。一看就非常明显,东董送屋就是平上去入四声。206韵中,入声韵跟阳声韵相配:东董送屋、阳养漾药、钟肿用烛、寒旱翰曷。而阴声韵只有平上去相配:支纸寘、脂旨至、之止志、鱼语御,后面无入声韵相配,这是《广韵》音系的一个特点。

阳声韵不仅与入声韵相配合,而且配合得非常整齐,例如,阳声韵有-η,-n,-m种鼻音韵尾,和它相配的入声韵就有-k,-t,-p三种塞音韵尾,它们都是按照相同的发音部位相配成对的。东冬钟江阳唐 耕清青蒸登,收舌根鼻音[-η],它们相配的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个入声韵都是收舌根塞音[-k];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等十四个阴声词是收舌尖鼻音[-n]的,和它们相配的质术栉物迄月没喝末鎋黠屑薛十三个入声韵,都是收舌尖塞音[-t];侵覃淡盐添咸衔严凡等九个阳声韵是收双唇鼻音[-m],和它们相配合的缉合盍葉 帖洽狎业乏等九个入声韵都是收双唇塞音[-p]。这些语音的痕迹,现代的方言和外国译音中,还可以寻找得到。

《广韵》是四声相承的。但四声韵类的数目参差不齐: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韵。为什么?入声韵的韵母少于平上去,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只跟阳声韵相配。阳声韵三十五个,但“痕”韵入声不独立,所以入声韵只有三十四个。问题是平上去三声相配为什么韵母数目不等,上下平声加起来57,上去相承,上去也应该是57,

3

但上声只有55,去声有60。去声韵多出“祭泰夬废”,这四个韵无和它相对应的平声和上声(独立去声韵),臻韵则没有立去声韵目,是为60。冬臻韵缺上声,是为55。

(举平以赅上去:在传统音韵学上提到某一平声韵时,往往包括了它的上声韵和去声韵,有时还包括它的入声韵,这就是所谓的。) 二O六韵里除了用四声和阴声韵、阳声韵的分别以外,还有不少韵是由于开合、等次的不同,也区别为不同的韵目,例如:殷[-ien]和文[iuen]、痕[-en]和魂[uen]、寒[an]和桓[uan]就是开合的区别。豪[-au]、肴[au]、宵[-iεu]、萧[ieu]四韵都是开口,它们的分立是由于等的不同。 三、《广韵》的韵类

广韵的韵母从韵目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韵和韵母不同,二O六韵不等于是二O六个韵母。真正要知道广韵的韵母系统,也是要从研究更切入手的,其方法与求广韵声类的方法一样,把反切下字用同用、互用、递用的原则加以系联。

陈澧的《切韵考》根据反切的原理,用系联法考求《广韵》的韵类。他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分为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三项。 1.基本条例

陈澧认为:“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两个字都用“红”作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例。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互为反切下字,所以它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互用”例。

“东,德红切”,“红,户公切”。“东”用“红”为反切下字,“红”

4

又用“公”作反切下字,则“东、红、公”属于同一韵类,这是“递用”例。

例如“东”韵有34个小韵,共用了10个反切下字。通过系联,这10个反切下字分为两类:

红公东为一类 弓戎中融宫终隆为一类 2.分析条例

他说:“(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字必不同类。”

《广韵》东韵中有两个小韵的反切是:“蒙,莫红切”;“瞢,莫中切”。这两个反切都用“莫”作反切上字,表明它们的声母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它们的反切下字“中”和“红”必定不同类。 3.补充条例

他说:“切语下字既系联为同类,然亦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而两两互用故也。”

例如“朱俱无夫四字,韵本同类。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朱与俱,无与夫,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矣。今考平上去入四韵相承者,其每韵分类亦多相承。切语下字既不系联,而相承之韵又分类,乃据以定其分类。否则,虽不系联,实同类耳”

“朱俱无夫”属平声虞韵。通过系联,我们知道,上声虞韵和去声遇韵都只有一个韵类,根据四声相承的原则,可以推断平声虞韵也很可能只有一个韵类,所以“朱俱”和“无夫”虽然不能系联,但实际上还是属于一类。

根据陈澧所立的原则,韵母的系联大致可分为两步:首先是将本韵每个小云的反切下字全部录出,进行系联;其次将系联后相配的平

5

上去入几个韵部的韵类进行比较,看系联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还要进一步结合反切下字跟声类配合等关系来考察。

这样系联的结果,将每韵的反切下字系联成一类或数类。例如: 寒韵一类(14个小韵,3个反切下字) 干

古 寒

胡 安

乌 寒

东韵二类(34个小韵)10个反切下字) 1.

红户

古 东

德 公

居 2

.弓

如 融

以 中

陟 戎

麻韵三类(32个小韵,13个反切下字)古 1.

五 巴

伯霞

古 华 户 花

2.

正 式 尺 以 3.

遮 奢 车 邪 奢

6

居戎

子邪终

职 戎

式车

力中

系联法虽然有效,但是,反切下字数量多,也相当复杂。例如《广韵》唇音的反切下字往往开合混用,即有时用开口切合口,有时用合口切开口。卦韵“卦,古卖切”;黠韵“滑,呼八切”。这两个反切都是用开口的“卖”、“八”切合口的“卦”与“滑”字。而废韵开口只有一个“刈”字,没有同类的字作反切下字,就借用了合口的“肺”字。如果单纯用系联法,就可能导致开合不分,影响反切下字的分类。也正因为如此,历来各家对此的处理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重纽的问题。在《切韵》系统韵书的某些韵中存在喉、牙、唇音声母对立的反切,具体来说,指“支、脂、祭、宵、真、仙、侵、盐”等三等韵里的唇牙喉音声母出现读音相同的反切,如《广韵》支韵:牺,许羁切;,香支切。许、香同为晓母,羁、支同在支韵。卑,府移切;陂,彼为切。两者均为帮母,“支,章移切;为,远支切”,根据“递用”的原则,“支为移”韵类相同,那么“卑陂”应该同音,但为什么会在韵书中同时存在?这就是所谓重纽,也称重出喉、牙、唇音。韵图也把它们分别排在三、四等上,即三、四等同韵。对此,历来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办法。清江永已注意到重纽问题,陈澧《切韵考》关于反切原理的论述则为进一步认识重纽提供了重要依据。《切韵考》卷1:“《广韵》同音之字不为两切语,则必陆氏之旧也。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陈氏根据这一原则,把对立的反切分成两类,从理论上承认了重纽的存在,并认为相对立的重纽之间读音不同。等韵图上,对这类重纽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安排这一类字的位置时,总是将其中的一类安排在第三等,将其中的另一类安排在第四类。

近代章炳麟开始对重纽进行解释,《国故论衡·音理论》:“妫切居为,规切居隋,两纽也;亏切去为,窥切去随,两纽也;奇切渠羁,

7

岐切巨支,两纽也;皮切符羁,陴切符支,两纽也。是四类者,妫亏奇皮古在歌,规窥岐陴古在支。”章氏以为重纽反映了古音的不同,言外之意是说,在《切韵》时代,重纽已经没有读音的区别了。当代学者对重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大家的认识都不一样。这样,在韵类的分合问题上,正视重纽问题,坚持“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的原则,重纽字应分为两类,分类就多;无视重纽问题,严格按照反切进行系联,分类就少。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各家对《广韵》反切下字的分类也就产生了较大的分岐。陈澧《切韵考》把《广韵》的反切下字分为311类,周祖谟《陈澧切韵考辨误》分为324类,黄侃分为335类。同是据王昫《刊谬补缺切韵》,李荣《切韵音系》分334类,邵荣芬《切韵研究》分326类。另外,白涤洲用统计法分《广韵》反切下字290类,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也是290类,王力《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稿》采用了他们的分法。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则加了三韵,为293韵(平声83类,上声76类,去声83类,入声51类)。不计声调,舒声韵母有83加8等于91(去声“祭泰夬废”各分两类,但“震真诤耕劲清径青证蒸嶝登”各少一类,而“过戈”少两类),入声韵母51,一共是142个韵母。 东韵反切下字系联为“红东公”和“弓戎中融宫终隆”两类,属两个不同的韵母。麻韵系联成三类,则属三个不同的韵母。

从《广韵》反切下字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同一韵中的不同韵类,必定属于不同韵母。广韵293个韵类142个韵母,是从反切下字的分析考证中得出来的,但是这仅仅是个数字,对于它的实质还不清楚。韵母的归纳,单凭反切下字的分类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我们看从广韵反切下字表,也知道有的韵只有一类,有的分为两类,三类,

8

但是韵类之间到底区别在什么地方,是开合的区别,还是洪细的区别,亦即是有[i-]无[i-]的区别,还是有u-没u-的区别,有关这一类问题,光从韵书本身不容易找出答案,这就必须供助于等韵图。因为等韵图对这些都有专门的分动性 ,并且很清楚。

所以在讨论分析到从广韵、韵母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一些有关等韵图的知识,看等韵学家是怎样分析研究这一语音系统的。 四、等韵图的实质

等韵图是传统音韵学上按声、韵、调相配合而编排成的图表,是为分析汉语语音、研究韵书的反切而设制的。他们对广韵的声母、韵母都当了归纳。它的排列方式是:每表横列三十六字母代表声母,如《切韵指掌图》。《韵镜》岁没有列三十六字母的名称,它是用写出各声母发音部位(七音)和发音方法(清浊)来表明各个声母的。纵列《广韵》韵目,根据平上去入的原则氛围四大栏,用以代表四声。每大栏又分四小栏代表四等,用以分析韵头i的有无以及韵腹开口度的大小。纵横交错制成若干表格代表声韵调的配合,然后把韵书中小韵首字分别填入,以代表这一音节。所有的字音都可以在纵横交错的地方找到,如果韵书无此所音节,则用“○”表示此处无字(《韵镜》),《切韵指掌图》则只在声母出现的地方打“○”,这便是等韵图,也可以称声韵调配合图或音节表。

通过这种声韵调配合表就可以知道在某个时代的音韵系统里什么声母和什么韵母能拼或不能拼,拼出的音节有什么声调,没有什么声调,什么样的音节有什么样的韵尾或没有什么样的韵尾,有什么样的介音没有什么的音节。下边排一个十三辙中发花辙的音节表作例子。

9

a ia ua ya a ia ua ya a ia ua ya a ia ua ya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巴趴妈发 搭他那拉 旮咖哈 ○○○○ ○○○○ ○○○ ○○○○ ○○○○ 瓜夸花 ○○○○ ○○○○ ○○○ 拔爬麻罚 达○拿拉 噶○蛤 ○○○○ ○○○○ ○○○ ○○○○ ○○○○ ○○华 ○○○○ ○○○○ ○○○ 把○马法 打塔哪喇 嘎卡哈 ○○○○ ○○○○ ○○○○○○○ ○○○○ 寡垮○ ○○○○ ○○○○ ○○○ 罢怕骂珐 大踏纳辣 尬○○ ○○○○ ○○○○ ○○○ ○○○○ ○○○○ 卦跨化 ○○○○ ○○○○ ○○○

○○○ 家掐○ ○○○ ○○○ ○○○ 夹○霞 ○○○ ○○○ ○○○ 假卡○ ○○○ ○○○ ○○○ 价恰下 ○○○ ○○○

zh ch sh r

z c s ○

渣插杀○ 匝擦撒 啊 ○○○○ ○○○ 鸦 抓○刷○ ○○○ 蛙 ○○○○ ○○○ ○ 闸查啥○ 杂○○ ○ ○○○○ ○○○ 牙 ○○○○ ○○○ 娃 ○○○○ ○○○ ○ 眨蹅傻○ ○○洒 ○ ○○○○ ○○○ 哑 爪○耍○ ○○○ 瓦 ○○○○ ○○○ ○ 炸差煞○ ○○卅 ○ ○○○○ ○○○ 亚 ○○○○ ○○○ 袜 ○○○○ ○○○ ○

发 阳 花 辙 上

从这样一张音节表上我们清楚的看到:发花辙四声俱全但只有a,ia,ua三个韵母,没有ya韵母,有开齐合无撮。三个韵母可以和r以外的二十一个声母相拼,但b,p,m,f,d,t,n,l,z,c,s,zh,ch,sh只有开口呼音节,即只和a相拼,j,q,x三母只有齐齿呼音节,于是“发花辙”这个韵部的音节构成就通过这张音节表全面展现出来了,如果把每个韵部都画一张表,订成一本,就是北京音系的韵图,反映北京音系的全貌。

古代韵图的编排方法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因为古今语音内容不同,所以格局不完全一样。韵镜每表横列三十六字母,不过没有名称,只写出发音部位(七音)和发音方法(清浊),右边竖列广韵韵目,先按平上去入分为四大栏,每大栏又分四下小栏,代表四等,每小栏叫一

10

个“等”,然后再把读音相近的几个部分排在四个等里,排在一等的就叫“一等韵”,二等的叫“二等韵”。

理解了等韵图的实质,读识等韵图就不难了。遇圆圈处表示此处无字,遇某字则表示有此音节,上推是它的声母,横推表示它韵头韵腹的情况,左边所列韵目表示该字所属的韵处与哪一大栏表示属于哪一调类,这样也就把该字的声韵调全部反映了出来。 五、二○六韵与等韵图

①归摄

中古时期的韵图首先把各个发音相近的韵汇总起来归为一个摄,摄,总帅的意思。“摄”这个名称是由宋元时期的韵图《切韵指掌图》和《四声等子》正式提出。元刘鉴的《切韵指南》正式把韵书中各个韵部归为十六个摄,使206韵的复杂情况进一步得到简化。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16摄,情况如下: 1.通:东冬钟(举平以赅上去入)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1

13.曾:蒸登 14.流:尤候幽 15.深:侵

16.咸:覃淡盐添咸衔严凡

这种韵摄的归并,是对206韵的韵尾和主要元音分析的结果。因为同摄必须是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如通摄东冬钟三韵,韵尾都是[-η](相应的入声韵尾都是[-k])。主要元音u(东),o(冬种)都是后高元音。又如蟹摄止诸韵都收[i]尾,流效摄诸韵都收-u尾,而臻山摄都收[-n]尾(入声韵收-t尾),宕江曾梗摄都收[-η]尾(入声韵收[-k],深咸摄都收[-m]尾,果假摄都是开尾韵,韵摄归并主要是韵尾相同。

归摄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把繁杂的韵母化为较为简单的韵类系统,便于认识和掌握,宋元时代归纳出来的这十六摄,在后代的音韵学研究中常常要用到。

②分开合

一摄之内,韵图作者首先把开口和合口区别出来,开口指不园唇的韵母,合口是指园唇的韵母,即韵头带u或主要元音是u的,于是原则上凡分开合的摄都有两个图,如(宕)摄,不分开合的(独韵)摄,只有一个图,如流摄。

十六摄开合的主要情况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有开口、无合口 流摄 效摄 江摄 深摄 第二类是有合口、无开口 遇摄 通摄 第三类是有合口、有开口

12

果假蟹止咸山臻宕曾梗

③分等

韵图又把开合口各分为四等,用图表的层次加以区别,第一层就叫一等,第二层就叫二等??。“等”就是等韵图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等韵学的核心。同时也是等韵学中不太好懂的内容。其实,用现代语音学来分析,“等”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一 二 三 四 山摄开口 干(寒) 奸(删) 犍(仙) 坚(先) 合口 观(桓) 关(删) 勬(仙) 涓(先) 这八个字就是山摄开口、合口,见母平声的一二三四等字。用现代北京话只有四个韵母:古开口变an, ian,古合口韵母变为uan, yan,而在唐代则是八个韵母。那么韵图根据什么把韵分为四等?主要是根据介音的有无和主要元音的细微差别决定的,这种差别在广韵里是用不同的反切下字来表示的。一韵之内反切下字系联成二类或数类,就是由于韵母的开合或介音的不同。韵图作者为了把这些现象区别清楚,就用图表大形式排列出来。开合的关系就在每个图逐一指出,而介音和主要元音的区别,就用等来说明。究竟一二三四等的主要元音和介音有什么区别呢,等韵图没有作说明。清人江永:“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什么叫洪大,又什么叫细呢,用现代语音学来解释,所谓“洪大”是指发音时元音的舌位比较后比较低(a,o,u),凡舌位较高较前的元音就“细”(i,e,ε)。

为什么又有洪大、次大、细、尤细的区别呢,这是因为元音的高低,前后也是相对的。据此在《广韵》里面真正一二三四等俱全的韵摄,一二三四等的主要元音可拟作a,α,ε,e,据此:

13

一 二 三 四 山摄开口 干寒kαn 奸删kan 犍仙kiεn 坚先kien

合口 观桓kuαn 关删kuan 勬仙kiuεn 涓先kiuen 从上述拟音可以看出,等的概念主要是分析韵腹的,同时也和介音[i-]的有无相关。因为介音是个前高元音,没有介音[i-]的音节发音比较洪(一、二等),有[i-]介音的就比较细(三、四等)。寒删仙先在《广韵》里是同一摄(山摄)的四个韵,因为韵不同,所以它们的四等区别就是它们的主要元音不一样。我们可以说在四等俱全的韵摄里,从一等到四等,主要元音的发音部位逐渐向前移的,又如效摄:

豪αu 肴au 宵iεu 萧ieu

其他各摄虽然不象这样整齐,但也可以根据这个道理类推。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有一些摄的分等只是看有无介音[i],如曾摄一等

“登”,三等“蒸”。为了掌握等的概念,可参考反切下字表的拟音。

《广韵》里同一个韵也可分等,如东韵系联反切下字得两类,一类是红类,一类是弓类。这两类的区别在哪里:公弓两类同属东韵,表明它的主要元音和韵尾是相同的,它们又在同一图合口,表明它们同呼。那么剩下来只有“等”的不同?红类排在一等[uη],弓类排在三等[iuη]。无[i-]的韵类是洪音,有[i]是细音,一三等的区别就是洪细的区别。再如麻韵平声的反切下字系联成加、遮、瓜三类(麻韵上去各三)。加、遮两类在开口图,瓜类在合口图,说加、遮两类与瓜类的区别在开合口的不同,加、遮两类是开口,瓜类是合口,再看它们在韵图上的地位,加类排在二等,遮类排在三等,瓜类排在二等。我们知道开合之分是有无[u-]介音,二三是洪细的区别,细音有[i],据此现代音韵学家给麻韵加类拟成[a],遮类拟成[ia],瓜类拟成[ua]。

可见,不同韵之间可以分等,如“豪肴宵萧”,同一韵中的各韵类

14

可以分等,如“东麻”。

等与摄配起来:

蟹效咸山 一二三四等俱全 果遇流臻宕曾通 一三等 止深 三等 江摄 二等 假摄 二三等 梗摄 二三四等

下面是《广韵》韵部分等的情况(举平以赅上去入): 独立一等韵: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 独立二等韵: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 独立三等韵:微废文欣元严凡幽臻

钟支脂之鱼虞祭真谆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三四合部,但四等不是真正的四等,实在是三等,因为这类字在韵书中的反切跟三等同类,舌音齿音被挤到四等。) 独立四等韵:齐先萧青添 一三等合韵 东戈 二三等合韵 麻庚 ④《广韵》韵母表

1、根据等韵图二O六韵可以归纳成十六摄:

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

2、等韵图又根据韵头或韵腹[u]存在的情况,把它们分成开开口,合口两大类:

效流深江四摄只有开口图,没有合口图 通摄遇摄只有合口图

15

果假蟹止咸山臻宕曾梗有开口也有合口

3、在分了开合之后,又根据韵头[i]的有无及韵腹的洪细各等分为四等,等与摄结合起来(相当于普通话不是每一韵有开齐合撮): 蟹效咸山 一二三四等俱全 果遇流臻宕曾通 一、三等 止深 三等 江 二等 假 二三等 梗 二三四等

据此我们排除《广韵》韵母表:

16

《广韵》韵母表

果 假 遇 蟹 止 效 流 咸 深 山 臻 宕 江 曾 梗 泰 歌

戈 模 泰 灰

麻 夬 佳 皆

麻 夬 佳 皆

戈 麻 废 祭

戈 鱼 废 虞 祭 齐 齐

豪 侯 覃

寒 痕 唐

开 一

桓 魂 唐 登

东冬

开 二

咸衔

删山

庚耕

删山

庚耕

开 三

微 宵 尤严侵 之幽 盐 支脂

凡 微

支脂

元欣阳 仙 真

臻 元文阳 仙 谆

蒸 庚

蒸 庚

清 东钟

先 青

开 四

先 青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各摄各韵的开合情况、各摄各韵的分等情况。各摄的分呼分等基本上是在韵与韵之间进行的,如咍灰、寒桓、欣文都是开合对立,豪肴宵萧四韵正好是效一二三四等。但是也有的是在韵的内部进行,如齐山唐阳等就分了开合,戈东就分了一等和三等,这

17

实际是系联反切下字得出的韵类在这个表中的体现:该韵的反切下字系联成一类,则只出现在一个位置,如冬谈;系联成两类、三类、四类就出现在二、三、四、个位置,如东、戈、庚。 ⑤声母与等

等韵图是用来解释《广韵》反切,分析发音原理的,分等的依据是各韵的音值,如东韵据反切下字可看出有两个韵母 u?、iu?分别是一二等,效摄“豪肴宵萧”的音值 αu、au、 iεu、ieu,分别是一、二、三、四等。

即然分等纯粹是指韵母而言,可是在等韵学中为什么声母也讲等呢:照穿床审禅分二、三等,喻三喻四,这是因为:

由于韵母分等,因而决定声母也分等。在《广韵》里面,并不是每一个声母都能跟一二三四等韵相拼,(这同普通话里并不是所有声母都和开齐合撮相拼一样),有的声母只能跟一、四等韵母结合,有的声母又只能同二等三等韵母结合,这样一来,于是使声母也具有了等的概念。

《广韵》声母与一二三四等韵母相配合的情况大致致是: 一等四等: 帮组:帮滂并明

端泥组:端透定泥来 精组:精清从心 见组:见溪疑 晓影组:晓匣影

换句话说,能够和一四等韵母相配的声母只有十九个,其他声母不在一四等里出现。按照韵图的位置,可用图表示:

18

喉 音 齿 音 牙 音 舌 音 泥定透端 泥定透端 唇 音 明并滂帮 明并滂帮 一 ○来 ○匣晓影 二 三 ○心从清精 疑○溪见 四 ○来 ○匣晓影 ○心从清精 疑○溪见 从现代语音上看,一四等的分别:普通话一等全是洪音,没有细音(歌高尚得来才)。四等基本是细音:低料念见决敌。

端透定三个声母只见于一四等,因此凡是现读洪音的一定是一等(多得大桃透通夺谈读土),细音一定是四等(底蹄听天电顶踢体)。 二等

与一四等比较,二等韵的声母只少了端透定和精清从心,但增加了知彻澄和庄初崇生,其余声母不出现,按等韵图的位置。

一 喉 音 齿 音 牙 音 疑○溪见 舌 音 泥澄彻知 唇 音 明并滂帮 二○来 ○匣晓影 ○生崇初庄 三 四 二等韵除见系开口外全是洪音,例如:排抄山插班关棒桌。见系开口念细音,家牙解鞋眼江硬咸。凡方言念g、k、h不带[i]的(而普通话念j、q、x)一定是见系开口二等。

19

三等

三等的情况最为复杂:除“端透定匣”四个声母以外,其他各组声母都可以有韵图的位置:

一 二 喉 音 齿 音 生崇初庄 牙 音 舌 音 泥澄彻知 唇 音 明并滂帮 三日来 云○晓影 禅书船昌章 疑群溪见 四 以 邪心从清精 “等”是按韵分的,按韵当是三等。但按照韵图的处理,在齿音项下,精清从心邪只能有一四等,庄初崇生只能有二等,章昌船书禅只能有三等。在舌音项下一四等只能是端透定泥,二三等只能是知彻澄泥。云以前者只在三等,后者也只出现在三等。所以当三等韵与精、庄组拼合时,没有放在三等的格子里,而是分别放到四等、二等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假二等和假四等。所谓“假二等”是指韵母与三等字同类而被挤到二等去了的庄组字,所谓“假四等”是指某些韵母与三等同类而被挤到四等格子里的精组字和以母字。那些是“假二等”、“假四等”只要对照一下韵母表就能分辨出来,如蟹摄、遇摄。 三等在声母方面最完备,凡一二四等所没有出现的声母都在三等韵里出现,只在三等韵里才出现的声母有以下十四个。

非敷奉微邪章昌船书禅日群云以

现在我们略谈谈三等韵在普通话语音里的主要情况。三等韵母在古代都是有[i]介音或者是以[i]为韵母的,但到北京话里可不全是细音,也有读洪音的。洪细是跟声母的系组走的。大体上说帮、泥、精、见、晓、影六组声母的开口字,今读细音。非组和知系字一律读洪音,

20

元音拟音为[e]。因为在三等,所以加介音[i],合口加介音[iu]。

4、微韵:如果把微韵拟音为[ei],与[i][I][e]相近,就可以同摄。[i][ei]同摄,与《中原音韵》把[i][ei]一起放在齐微部是一样的音理。因为排在三等,所以加介音[i],合口加介音[iu]。

效摄拟音:

豪ɑu 肴au 宵i?u 萧ieu

流摄拟音:

侯ou 尤iou 幽ieu

流摄无二等,是内转。尤韵唇音字是轻唇音,但不彻底,而是非敷奉明,情况与东三一样,为什么?因为轻唇音的条件是合口三等,而尤不是真正的合口三等。尤韵“浮否妇负富副”原来是开口,后来唇音转入虞韵。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庭冷落车马希,老大嫁作商人妇。

咸摄拟音:

一等: 覃 ?m 谈ɑm 二等: 咸 ?m 衔am

三等: 盐i?m 严i?m 凡iu?m 四等: 添iem

一等有覃谈两韵,罗常培曾想处理为一开一合,但行不通,首先

26

收m 的音很少有合口的,第二,来源不同,覃来自侵部,谈来自谈部。三等严凡一开一合,凡韵只有唇音(轻)且字少,严韵只有牙喉音,两者不对立。但来源不同,凡来自侵部,严来自谈部。

深摄拟音: 侵 i?m

唇音字少,只有“品秉(今音bi?)”,这是为了回避。

山摄拟音: 一等 寒ɑn 桓uɑn 二等 删 an 山 ?n 删uan 山u?n 三等 元i?n 仙i?n 元iu?n 仙iu?n 四等 先en 先uen

臻摄拟音:

一等 痕?n 魂u?n

三等 真ien谆iuen 臻ien 一等大体来自上古文部。

27

文iu?n欣i?n

宕摄拟音: 唐ɑ? uɑ? 阳 ia? iua?

江摄拟音:

二等韵 江[??]、觉[?k] 拟音说明:

《切韵》把江韵与东冬钟排在一起,说明它们读音相近。又,江韵到后代与宕摄阳韵混,所以又与阳韵接近。阳韵的主要元音是[a],冬韵主要元音是[o],所以把江韵主要元音定在两者之间,就是[?]。

江摄从现代音看,有开齐合三呼:帮组是a?,知系是ua?,如

窗,牙喉音是ia?,如降,只有港例外。江摄现在与宕摄合流,从来源说,江摄来自上古东部,所以凡是声符念o?的字一定是江摄。如:项、腔、江

曾摄拟音: 登?? u?? 蒸i?? iu??

有开口有合口,但合口只限于牙喉音。 梗摄拟音:

28

二等 庚?? u?? 耕 ?? u?? 三等 庚i?? iu?? 清i?? iu?? 四等 青ie? iue?

耕上古是侵部,庚上古是阳部,三国以前庚与阳唐分不开。 影、萦、颈

通摄拟音:

一等韵 东[u?]、冬[o?]、屋[uk]、沃[ok] 三等韵 东[iu?]、钟[io?]、屋[iuk]、烛[iok] 拟音说明:

“东冬钟”三韵今天已不分。有的全读读[u?],有的全读[o?]。温州读东韵三等还与钟韵有些区别,东韵三等读[iu?],钟韵读[o?]。我们据此拟音。《韵镜》把冬钟两韵排在一个韵图里,把东韵排在另外的图里,说明冬钟音近,冬在一等拟音[o?],钟在三等加介音拟音[io?]。这样就能解释冬钟两韵何以同图而异。东韵有一三等,分别拟音[u?][iu?],体现东韵与冬钟有别,又体现本韵两类异等。

东上古是东部,冬上古是侵部

2、等次

1、一等全是洪音,“坯逊”例外。

四等全是细音,蟹摄合口齐韵是洪音(桂惠)。

端透定只出现在一四等,“打”梗开二上梗端、“地”止开三去至定、

29

“爹”假开三平麻知例外。

2、二等韵见系开口多数细音,少数洪音(港坑客矮),个别两

读(更耕家下)。其他均为洪音。

3、三等

非敷奉微邪章昌船书禅日群云以只出现在三等,不在三等

出现的只有“端透定匣”。

帮滂并和非敷奉不在同一韵母出现,如仙有帮无非,元有

非无帮。明微相同。

庄组和章组只在一部分韵里同时出现。凡是有二三等的摄

庄组出现在二等,章组出现在三等,如效摄。没有二等韵的摄则两组可能同时,如流摄尤韵、遇摄鱼虞韵有庄组,也有章组。

帮组细音,少数洪音(悲备美目)。 非组、泥组、见系开口一律洪音。

精组一律细音(秋酒钱),止摄读洪音(子字此四寺)。 知系一律洪音。

3、开合

1、帮组:一二等除u(布铺母)外是开口呼,如婆半梅麻忙。 三四等读齐齿呼(兵皮米),少数三等读开口呼(碑被

美谋梦),屋韵三等明母读合口呼(目牧穆)。

2、非敷奉除u(富扶)外全是开口呼,微母合口呼。 3、端组:一等开口是开口呼,果臻宕摄入声合口呼(多拖吞

30

托)。 一等合口全是合口呼。四等开口全是齐齿呼。

4、泥组:

一二等开口读开口呼(来拿狼能),果摄(罗挪)、宕摄入声(诺

落)合口呼。

三等开口齐齿呼(林连你纽娘亮),宕摄入声(略掠)撮口呼。 四等开口齐齿呼(年泥莲灵)。

一等合口合口呼(糯骡路暖乱农),蟹摄一等合口今读开口呼(雷

内)。

三等合口:止摄开口呼(类泪), 山摄齐齿呼(恋劣), 臻摄通摄舒声合口呼(轮龙), 遇摄和通摄入声撮口呼(驴女律)。 5、精组:

一等开口开口呼(载才早餐桑增),果摄和宕摄入声合口呼(左

搓昨索)。

三等开口齐齿呼(祭秦箱邪),止摄开口呼(子此四词)。 四等开口齐齿呼(齐萧千先切青锡)。 一等合口合口呼(锁罪算尊速),“逊”例外。

31

托)。 一等合口全是合口呼。四等开口全是齐齿呼。

4、泥组:

一二等开口读开口呼(来拿狼能),果摄(罗挪)、宕摄入声(诺

落)合口呼。

三等开口齐齿呼(林连你纽娘亮),宕摄入声(略掠)撮口呼。 四等开口齐齿呼(年泥莲灵)。

一等合口合口呼(糯骡路暖乱农),蟹摄一等合口今读开口呼(雷

内)。

三等合口:止摄开口呼(类泪), 山摄齐齿呼(恋劣), 臻摄通摄舒声合口呼(轮龙), 遇摄和通摄入声撮口呼(驴女律)。 5、精组:

一等开口开口呼(载才早餐桑增),果摄和宕摄入声合口呼(左

搓昨索)。

三等开口齐齿呼(祭秦箱邪),止摄开口呼(子此四词)。 四等开口齐齿呼(齐萧千先切青锡)。 一等合口合口呼(锁罪算尊速),“逊”例外。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