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宋元时期(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22: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学案 中国古代史

宋元时期 (960年—1368年)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元朝的行省制度

除_____、_____、_____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_____任命。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进行管理。行省拥有_____、_____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____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_____的管理,加强了_____,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_____。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的开端。

二、经济:

1。官营手工业:①制瓷: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②纺织: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___中的___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2。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①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___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②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___ 、 ___ 、 ___的纺织品___

3。商业:①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时,城市中___的界限被打破, ___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___”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___ 。其中, ___ 、 ___ 、 ___ 、 ___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旧时___的经营___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___ 。②主要商业城市: ___ 、 ___ 、 ___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元朝时, 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 三、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①北宋时融合了___思想来解释___义理,形成了以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时期的___ 、 ___兄弟和南宋时期的___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___”。②二程认为: 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___ ,主张先有___而后有___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___和___直接联系起来。“二程”提出“___”的认识论③ ___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___ ,而天理就是作为___,强调“___”。朱熹更认为,“物”,指___ 、 ___ 、 ___ 、 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___二字,而不是求___之真。 朱熹编著的《 ___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④程朱理学适应了___ ___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以后长期居于___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___ ___ 。

2。南宋陆九渊心学: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___的主张,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他认为穷理不必向___探求,只需___就可得到天理 3。四大发明:宋代是___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___技术 。11世纪中叶, ___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___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传入欧洲使___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___ ,迎来了___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___和___ ,促进了___和___

4。宋词:到了宋代。随着___的发展, ___的繁荣, 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___需要受到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___ 、 ___ 、豪放派的___ 、 ___等。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学案 中国古代史

5。元曲: ___ ,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___ ,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一起,合称为元曲。以___ 、 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6。小说:宋朝供说话人用的___ ,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7。中国书画:①北宋___ 、元朝___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②两宋时期, __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 ___兴起。 ___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___的《 ___ ___ 》。③元朝,士大夫的___画成就最为突出,集___ 、 ___ 、 ___及___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___ ,讲究___ ,追求___ 。最能反映___画风貌的是___画。元代___的《墨梅图》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元朝的行省制度+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过隋唐水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兴盛

文化:文学技术文化出现高峰,尤其是科技高度发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应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对外交往: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知识巩固

1. 在元朝划定的行省中,管辖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的行省是: A.中书省直辖 B.宣政院辖地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 答案:C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 答案:D

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答案:B

4.宋代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答案:B

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答案:D

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学案 中国古代史

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 (1)娱乐演艺场所。

?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7.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费??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1)王安石变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之”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8.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学案 中国古代史

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

? 苏轼:主张考诗赋;

? 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

? 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10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