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各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大学初级会计学学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13 17: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计学基础课程

各章学习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章 总论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等基本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了解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惯例、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重点掌握掌握会计对象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内容。难点是对会计要素及内容的理解。通过本章学习,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一)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和计算,就是人们常说的记账、算账、报账,以达到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虽然会计可以采用三种计量尺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应以货币量度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尺度。 第二、会计核算要遵循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要求。

第三、会计核算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考评,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以及特定单位的计划、预算等为准绳,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第三、会计监督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是相互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前提,为会计监督提供客观依据;会计监督是保障,以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合法

1

合理。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会计工作就容易失去控制,也就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目标:

第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具体目标主要表现-----

投资者 财务状况信息

提供信息 使用者 债权人 什么信息 经营成果信息 政府 现金流量信息

企业管理层 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

资产负债表

会计报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四、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也叫会计核算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它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获得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也就是说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我们通常把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称为中期。会计分期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会计事项。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第二、确立记账本位币----人民币;第三、币值稳定。

五、会计核算基础

2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以取得收入的权利及承担费用的责任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适用于盈利组织即企业单位。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即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适用于非盈利组织即行政事业单位。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八项: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我国基本准则中规定的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特征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七、会计惯例

会计惯例一般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制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的经验总结。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惯例除前述八项质量特征以外,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三项会计惯例。

(一)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如果会计实务中五种计量属性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进行计量的结果是一致,则不存在孰先使用的问题,但计量的结果如果不一致,就存在孰先使用哪种计量属性的问题。

历史成本计价为主会计惯例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在取得时应当首先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即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换言之,在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计量优先。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因为发生了一定的费用支出,而发生费用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时间配比,是指将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而不能将本期

3

收入与上期费用配比。

(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仅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而是和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相关。两类不同性质支出在对外会计报表中的列示不同:收益性支出应列入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企业资产反映。如企业错将收益性支出记入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增;反之错将资本性支出记入收益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减。

八、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客体)。一般把会计对象概括为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是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

制造企业资金运动图:

原材料 产 供

固定资产 分期折旧

货币 在产品

产 销

产成品 制造企业资金循环:指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历了供产销过程后又重新回到货币形态的过程。

制造企业资金周转:资金伴随着供产销过程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过程。 资金运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资金取得、资金循环周转、资金退出。

九、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把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财务状况要素、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属于经营成果要素、动态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应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第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4

第四、能用货币计量;

第五、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资产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货币形态;二是实物形态;三是权利形态。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因负债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故亦可将负债称为债权人权益。

负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第二、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三、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四、负债通常有明确的债权人、偿还时间和偿还金额。 负债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在数额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吸收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值,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本钱”。

所有者权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有者权益是一中剩余权益,它的数额大小由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

额决定;

第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制度、章程或合同执行;第三、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者的增资减资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 盈亏。

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通常有实收资本(公司称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四部分。

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公司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资本公积亦称准资本,主要来源于资本在投入过程中产生的溢价。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

盈余公积是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所形成的积累。它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两部分内容。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转增资本、弥补亏损、分配股利等。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等待着分配的利润及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负债(即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异同:

5

相同点: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企业资产来源的渠道,债权人和所有者都对企业资产拥有要求权。

区别:权益顺序不同;偿还与否不同;享受的权利(经营管理权、红利分配权)不同;体现的关系不同;风险大小不同。

(四)收入

收入亦称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

第二、收入的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收入的

结果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三、收入是企业发生费用后的回报,因此应与费用配比确认。 企业的营业收入按性质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等内容;按主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项。

(五)费用

费用亦称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

第二、费用的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费用发

生的结果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第三、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应与收入配比确认。

企业的费用是为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因此费用应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六项,人们通常将后三项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抵后的结果。

利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利润既可能来自于营业活动(经常性损益),也可能来自于非营业活

动(非经常性损益);

第二、利润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 第三、利润本质上属于所有者权益。 税前利润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三部分内容。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利润的层次主要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步。净利润(又叫税后利润)是税前利润扣出所得税费用后的差额。

十、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类型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收入(广义)—费用(广义)=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利润

6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经济业务类型

四种类型: 资产增加 权益增加

资产减少 权益减少

九种类型: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所有者权益减少 负债减少 资产减少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恒等关系,它始终成立,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十一、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特定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地核算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手段。具体包括:设置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其中凭证、账簿、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三个基本环节,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环节,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心环节,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后环节。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

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7

设置科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核心)

经济业务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 (起点) (中心 ) (终点)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企业设置科目账户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重点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含义和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熟悉会计科目的级次;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是指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是经济业务按管理要求归类后的名称。

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五大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具体见《会计学概论》43页科目表)。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略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两个层次。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划分的科目,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是提供的是总括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再做进一步分类的科目,是进行明细核算的依据,它所提供的是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者的关系如下:总分类科目是概括地反映会计要素的指标,明细分类科目是详细反映总分类科目具体内容的指标。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全面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和特点。 2、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5、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

二、账户

所谓账户,就是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在账簿中开设的户头,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在账户的全部结构内容中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那部分结构内容。账户的基本结构可以简化成账户的左右两方即“丁”字或“T”型账户形式。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数,而账户余额通常在记录增加额的那一方。至于在一个具体的账户中究竟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则要根据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定。

8

利用账户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信息,这些指标信息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账户的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开始时从上一个会计期间结转而来的余额。本期增加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录到账户中的增加数额合计。本期减少额是指在本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录到账户中的减少数额合计。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账户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科目和账户有着密切联系。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户头。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科目只存在名称和核算内容,账户要记录经济业务,除了有名称和核算内容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而科目却不存在结构问题。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复式记账。重点掌握复式记账的定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熟悉会计分录的种类、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难点是对借贷符号的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及试算平衡。

一、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理论依据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其理论依据的会计恒等式。 (二)账户结构

1、资产类、成本类、损类账户结构

资产类、成本类、损类账户

借 贷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 . . . . . . 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注:损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益类账户结构

9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益类账户

借 贷

期初余额 ×××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增加额 ××× . . . . . . 本期发生额 ××× 本期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注: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指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的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指的是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的金额。

(四)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时必然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关系。形成借贷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登记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的载体是记账凭证。按每笔会计分录所包含账户数量的多少,可以将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 一借一贷分录

会计分录----- 一借多贷分录 复合分录------ 多借一贷分录 可分解成几笔简单分录 多借多贷分录 (五)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本期全部账户的记录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验算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通常包括全部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和全部账户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 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 = 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可分别编制两张平衡表,也可编制成一张平衡表。表的格式见《会计学概论》70页。

如果记账、算账正确,肯定试算平衡;如果试算不平衡,一定有错误存在。但试算平衡了却不一定意味着记账一定正确,因为有些错误不影响金额平衡,这类错误有漏记、重记、金额多记、金额少记、账户记错、账户方向记反等。试算平衡只能检查出导致金额不平衡的那些错误,而不影响金额平衡的错误是无法查出的。但在对总账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时无法查出的错误,在将总账与日记账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本单位所记账与外单位所记账进行核对时往往能够发现。

(六)借贷记账法的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发生的每一笔

10

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制造企业基本经济业务

本章以制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设置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实际运用问题。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通过实践提高应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重点掌握制造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利润及分配等环节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如何根据这些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熟悉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难点是有关账户的内容及具体运用。

一、资金筹集业务

资金筹集渠道通常有两条:接受投资、取得借款。其业务主要有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业务和向债权人借入资金业务。本部分主要掌握“实收资本”(或“股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应付利息”五个账户的核算内容和运用。五个账户的结构见PPT内容

资金筹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接受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短期借款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按期支付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按期结算利息(未付)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平时分期计息下到期支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本金)

应付利息 (已提未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本息合计) 到期一次计息下到期支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本金) 财务费用 (利息) 贷:银行存款 (本息合计) 长期借款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 长期借款

按年计息时 借:财务费用 (借入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借款利息) 在建工程 (借入资金用于工程需要的借款利息) 贷:应付利息 到期支付本息时 借:长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生产准备业务

11

(一)固定资产购进业务 主要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特别要弄清楚购进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构成。购进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取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合计,但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故不记入固定资产价值中。具体包括买价、运杂费、安装调试费等。相关账户结构见PPT内容

固定资产购进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购进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购进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进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交付安装发生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原材料等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结转成本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二)材料采购业务 主要掌握“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原材料”6个账户的运用。本部分的核心账户是“材料采购”账户。

借 材料采购 贷

买价 结转入库材料采购 采购费 成本

余额:在途材料成本

其他五个账户的结构见PPT内容。 材料采购相关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现款购料时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购料未付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应付账款

购料款项用商业汇票结算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应付票据 预付材料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材料结算预付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 贷:预付账款

12

退回多付款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付账款 补付少付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结转入库材料采购成本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还应重点掌握采购费的分配及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见《会计学概论》92页或PPT内容)

每种材料采购成本=该种材料的买价+该种材料分配的采购费

每种材料单位采购成本=该种材料总采购成本/该种材料重量或数量

三、产品生产业务

主要掌握“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新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库存商品”8个账户的运用。本部分的核心账户是“生产成本”账户。借 生产成本 贷

直接材料 结转完工入库 直接工资费 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生产费用 直接福利费 其他直接支出 间接生产费用------ 月末转入制造费用

余额:在产品成本

其他7个账户的结构见PPT内容 产品生产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结算工资费用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计提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支付工资及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13

支付跨期费用 借: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待摊费用分摊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预提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 用货币支付有关费用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制造费用分配结转 借: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贷:制造费用 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还应重点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及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见《会计学概论》111页或PPT内容)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若本月投产本月完工,则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本月生产费用

本月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福利费+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四、产品销售业务

主要掌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7个账户的运用。7个账户的结构见PPT内容。产品销售相关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产品,结算价税款 现款销售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销售产品款未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销售产品收到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收回所欠货款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应收账款

14

应收票据到期 借: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等 贷:应收票据 预收货款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收账款 预收款后销售产品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退付多收款 借:预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补收少收款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预收账款

2、计算产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支付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如广告宣传费、运输费等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4、计征除增值税外的流转税(如消费税、营业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5、支付税费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五、利润及分配业务

(一)归集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确定盈亏

全部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全部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

(二) 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

(三) 对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主要掌握“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9个账户的运用。重点账户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其他账户的结构见PPT内容。

盈利企业(平时)

借 利润分配 贷

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余额:累计已分配利润

15

盈利企业(年终)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 年初余额:年初未分配利润

转入本年已分配利润 转入本年净利润

年末余额: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

亏损企业(年终)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 年初余额:年初未弥补亏损

转入本年净利润

年末余额:历年累计未弥补亏损

借 本年利润 贷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余额:本年累计亏损 余额:本年累计净利润 “本年利润”账户平时保留余额,年末结转后无余额。 (四)会计处理 1、其他业务收支业务

如材料销售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如出租固定资产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贷:其他业务收入

出租固定资产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2、营业外收支业务

收到营业外收入(如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贷:营业外收入 支付营业外支出(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等

16

3、结转本期全部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4、结转本期全部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5、计征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

6、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7、计算应付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8、支付红利或股利时 借: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9、年终结转本年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年终结转本年已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还应重点掌握利润及分配相关指标的计算(见《会计学概论》129、131页或PPT内容),具体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所得税税率

(4)本期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已分配利润

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未分配利润 其中:本期已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5)本期留存收益=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未分配利润

期末留存收益=期初留存收益+本期留存收益

六、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期间账户、财务成果账户等九类账户。通过本部分学习,认识和掌握账户的使用规律,并正确地运用账户。

17

盘存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取得的资本以及提取的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与某一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业务情况的账户。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种。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某个账户(即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调整账户按调整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抵减账户、附加账户、抵减附加账户三类。

集合分配账户,它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所发生的某种费用,借以核算和监督这种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和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计算该阶段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跨期摊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相毗邻的几个会计核算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的账户。

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在某一期间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并在期末时将归集的全部收入及费用予以结转的账户。这类账户按照其归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收入期间账户和费用期间账户两类。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盘存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资本账户: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债权结算账户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结算账户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职

债务结算账户 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预收账款

账户 调整账户:累计折旧、利润分配 集合分配账户: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账户:材料采购、生产成本、在建工程 跨期摊配账户: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收入期间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期间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费用期间账户 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财务成果账户:本年利润

18

第五章 会计凭证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和填写要求;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基本技能;熟悉会计凭证的各种分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保管。难点是会计凭证按不同标准分类以及凭证的审核等内容。

一、会计凭证定义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一种书面证明文件。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凭证一般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会计凭证将主要以电子凭证方式出现。

二、会计凭证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三、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初始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凭证填制手续一次完成、不能重复使用的原始凭证。企业日常使用的原始凭证都属于此类。如发票、收据、领料单等。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凭证名称、日期及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数量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和有关人员的签章等。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是: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规范、填制及时。

审核原始凭证时要审核它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及其真实性、完整性,审核其填制是否符合要求等。

四、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19

单式记账凭证 现收 收款凭证 银收 记账凭证 现付 专用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 银付 通用记账凭证 转账凭证 转

复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两个及其以上会计科目及金额的一种记账凭证。

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凡涉及货币资金内部此增彼减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避免重复记账,通常只填付款凭证,不填收款凭证。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只填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不填现金收款凭证;将现金存入银行,则只填现金付款凭证,不填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记账凭证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制单等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对记账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真实;记账凭证的项目是否齐全;记账凭证的科目名称及方向是否正确;记账凭证的金额是否正确;记账凭证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六章 会计账簿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账簿的定义及分类,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和记账依据,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与平行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熟悉结账和对账;了解账簿的设置要求及其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一、账簿的定义及分类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一)账簿按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两种。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置两种特种日记账,即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

20

日记账。

分类账簿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二)账簿按账页格式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采用三栏式账簿。

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费用成本、本年利润明细账一般均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

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实物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三)账簿按外型特征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订本簿账簿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活页式账簿是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簿形式。

卡片式账簿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在我国,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采用卡片式账簿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各种主要账簿均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封面、扉页、账页。账页是核心,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账户的名称、记账日期、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号数、摘要、金额、页次。金额是帐页的核心。

三、各种账簿的登记

(一)现金日记账

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其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无论采用三栏式还是多栏式库存现金日记账,都必须使用订本账。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按照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如果从银行提取现金,现金的收入数应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即现金日记账的借方(收入)栏主要根据现金收款凭证进行登记,少数情况(存钱业务)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贷方(支出)栏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每日终了,应将现金日记账的当日现金账面余额

21

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日清”),月末时,还应将库存现金日记账上的月末余额与库存现金总账上的月末余额核对(“月结”),以确保账账相符。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帐页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无论采用三栏式还是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与现金日记账一样,都采用订本式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通常也是由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银行存款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如果将现金存入银行,存款的收入数应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即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借方(收入)栏主要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进行登记,少数情况(取钱业务)根据现金付款凭证登记;贷方(支出)栏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月末应结算出账面余额,并定期同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更正。

(三)总分类账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总分类账一般采用订本式账簿三栏式账页。总分类账是由会计人员登记的,其登记依据和方法由各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决定。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四)明细分类账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分类账所属的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有关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的账簿。根据管理要求和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内容不同,明细分类账帐页分别采用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格式。其外型除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外其余明细账均采用活页账。明细分类账是由会计人员登记的,其登记依据通常是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可以逐笔登记,也可以汇总后登记。

以上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明细账都是任何单位都必须设置的主要账簿。

四、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平行登记

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从经营管理者角度讲,要求会计既要提供各种综合、全面的总括信息,又要提供某类详细、具体

22

的明细信息。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既有内存联系,但又有其区别。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总分类账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明细分类账提供详细的核算资料,因此,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提供的总括信息是对明细分类账详细信息的综合,它对明细分类账具有统驭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提供的详细信息是对总分类账的补充、解释和说明,是总分类账的具体化。即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具有相互控制和补充说明的关系,总分类账控制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补充说明总账。正是两者间具有这样的关系,故总账和明细账采用的登记方法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法,是指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有关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是:同依据、同时期、同方向、等金额。

平行登记的结果是: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该总分类账所属明细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该总分类账所属明细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之和 ???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

五、对账、结账

(一)对账

所谓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从对账时间看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从内容上看对账工作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三方面内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这种核对通常是在日常根据会计凭证记账过程中进行;在进行账账核对时,如发现账账不符,也需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进行检查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

账账核对是在账证核对的基础上,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主要包括:(1)通过试算平衡核对总分类账;(2)试算平衡后的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核对,核对总分类账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和余额是否相符;(3)试算平衡后的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核对,包括

23

库存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总分类核对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对;(4)会计部门所记的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簿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所记的有关财产物资实物账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是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将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具体内容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各项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的账目相核对。账实核对一般是通过财产清查来进行。

(二)结账

结账就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的话),并将余额结转下期的会计操作方法。按结账的时间不同,结账可分为月结、季结、半年结和年结。年度终了时要将主要账簿更换为新账簿(固定资产明细账除外)。旧账簿应妥善保管,定期归档。保管期满的会计账簿,应按规定的手续销毁。

六、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要加以更正。账簿记录错误主要有四种:一是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在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二是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运用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三是记账凭证上的金额大于正确的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四是记账凭证上的金额小于正确的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对于第一种情况,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对于第二种情况可采用红字更正法中的红字全额更正法更正;对于第三种情况可采用红字更正法中的红字差额更正法更正;对于第四种情况可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具体各种方法的运用见PPT内容。

第七章 会计核算程序

通过本章学习,把握会计核算方法的综合应用问题,目的是要使初学者加深对所学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核算方法的能力。重点是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特点、步骤及适用范围;熟悉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及选择会计核算程序应遵循的要求;了解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特点、步骤及适用范围。

在以上几章中分别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既是各自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将一定会计期间内处理经济业务时应用这些方法的步骤有机联

24

系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

一、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要求及种类

会计核算程序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账簿体系为中心,将凭证、账簿、报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为了把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任何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适应本单位特点的会计核算程序。设计和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程序,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及时、完整;可以迅速编制会计报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可以保证迅速形成财务信息,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核算环节和手续,避免重复,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设计和选择会计核算程序一般应当遵循和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满足需要;结合实际;保证质量,力求简化,提高效率。目前,我国多数经济组织和单位经常用的会计核算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等。各种会计核算程序大同小异,其显著区别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上,其共同点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收 付 转 款 款 账 原始凭证 记 账凭 证 总分类账 会计报表 明细分类账 二、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它是一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是其他各种会计核算程序产生和演变的基础。其显著特征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步骤如下图:

25

② 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收 付 转 款 款 账 ⑤ 原始凭证① 记 账凭 证 ④ 总分类账 ⑥ 会计报表 ⑤ ③ 明细分类账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优点是:核算程序简单明了,记账层次清楚,手续简便,技术方法易学。其缺点是:由于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当经济业务复杂繁多时,会增大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因此,这种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数量较少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是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其显著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科目汇总表是指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列示有关各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记账凭证汇总表。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记账凭证与总分类账的中间环节,以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的步骤如下图:

② 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收 付 转 款 款 账 ⑥ 原始凭证① 记 账凭 证 ④ 科目汇总表 ⑤ 总分类账 ⑦ 会计报表 ⑥ ③ 明细分类账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的优点是: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大大减轻

26

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且会计手续也较为简单、易学易做;科目汇总表可以起到发生额试算平衡表的作用,可及时发现错误,从而保证记账工作的质量。其缺点是:无论是所编制的科目汇总表,还是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的总账,都不能反映各科目间的对应关系,不能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因而不便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检查。因此,这种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单位。

四、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其主要持点是先根据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期末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步骤如下图:

② 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收 付 转 款 款 账 ⑥ 原始凭证① 记 账凭 证 ④ 汇总记账凭证⑤ 总分类账 ⑦ 会计报表 ⑥ ③ 明细分类账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优点是:通过汇总记账凭证的汇总和归类,月末时一次登记总账,可以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由于各种汇总记账凭证是按各科目间的对应关系汇总编制的,在汇总记账凭证和总分类账上均能够反映科目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检查。其缺点是:在经营规模较小,经济业务比较少,同—贷方科目的转账凭证为数不多的情况下,采用这种会计核算程序不仅不能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凭证的汇总手续;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会计核算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单位。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和日记总账会计核算程序具体见教材内容。

27

第八章 财产清查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要使初学者明确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作用。重点掌握财产物资的两种盘存制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熟悉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清查方法;了解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种类。难点主要包括四种情况的未达账项如何确认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一、财产清查意义、种类

财产清查,是指对企业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促使企业遵守财经纪律;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财产清查按其清查对象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全面清查是指对企业所有的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内容多、范围广、时间长、工作量大,参加的部门和人员较多,不宜经常进行。一般在以下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年终决算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在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时;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时。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只对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的盘点和核对。对于库存现金,每日由出纳员在业务终了时盘点核对一次,做到日清月结;对于银行存款根据银行对账单每月至少核对一次;对于其他流动性较大的实物资产,如原材料、在产品以及产成品等,除了年度全面清查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重点抽查和轮流盘点;对于债权债务在年度内至少同有关单位核对一次;对于各种贵重物资每月至少盘点一次。

财产清查按其清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和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的对象不确定,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终决算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月末、季未对货币资金和贵重物资等进行的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的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是在更换出纳时对现金、银行存款所进行的清查;更换仓库保管人员时对其所保管的财产物资所进行的清查;或者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情况时所进行的清查。其目的在于查明情况,

28

分清责任。

二、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成立财产清查领导小组,拟定财产清查工作步骤,确定财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安排清查工作的进度,配备清查工作人员等。

(二)业务准备

物资和业务上的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前提条件,各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应主动配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会计人员应将截止到财产清查时点之前所有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结出各账簿余额,认真进行核对,保证账证和账账相符。

2、 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在财产清查之前将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与发出办好凭证手续,全部登记入保管账簿,结出余额,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总分类账核对相符。同时保管人员应将其所保管的各种财产物资进行整理、排列,堆放整齐,挂上标签,表明品种、规格和结存数量,以便进行实物盘点。

3、财产清查小组在财产清查开始前要召开预备会议,将财产清查的计划下发到每一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事先准备好计量器具和财产清查中有关的各种登记表册。 三、财产清查方法

(一)确定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的方法(即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确定财产物资账存数量的方法通常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 1、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的—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账面结存数=期初账面结存数+本期增加数一本期减少数 (正算) 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可以在存货明细账上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发、存的情况,便于随时掌握存货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计算出的存货发出成本更为可靠;期末盘点可以起到核对账实的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存货明细分类核算的工作量较大;账簿中记录的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29

都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登记的,可能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因此,采用永续盘存制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其目的在于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除特殊情况外单位对各种资产一般都采用永续盘存制确定其账面结存数。

2、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人员平时根据有关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物资只登记其增加数,不登记其减少数,期未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期减少数并登记入账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减少数=期初账面结存数十本期增加数一期未结存数 (倒算) 因此,这种盘存制度也称“以存计耗(销)制”。在这种盘存制度下,以期末盘点的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

实地盘存制的优点:平时只记录增加数,不记录减少数,简化了财产物资的日常核算工作。不足之处表现为:采用这种方法不能随时反映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动态,不便于掌握存货的占用情况及其动态,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各种财产物资减少数的计算缺乏严密的手续,可能造成将非正常的人为损耗、贪污盗窃等倒挤入发货成本,不利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期末盘点只是为了查出实存数后倒算出减少数,不能起到核对账实的作用。因此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只适用于那些单位价值小、品种杂、收发频繁的物资及其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的核算。 (二) 确定资产实际结存数量的方法 1、盘点法

盘点法具体包括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盘点法两种。

实地盘点法是指对各种财产物资采用逐一点数、丈量、过磅等清点方法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技术推算盘点法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技术方法来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

2、对账法

对账法是指将本单位所记账与外单位账簿记录进行核对的方法。

30

(三)对各种资产的清查 1、对实物的清查

清查实物的方法是盘点法(实地盘点法或技术推算盘点法),确定实物的实存数,再与实物明细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盘盈盘亏情况。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和便于查阅,进行财产物资的盘点时,有关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与盘点人员必须同时在场清查。清查盘点的结果,应逐一如实地登记在“盘存单”上,由盘点人员和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同时签章。盘存单既是记录财产物资盘点结果的书面文件,也是反映财产物资实有数的原始凭证。为了进一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确定盘盈或盘亏情况,还应根据“盘存单”和有关账簿记录,编制“实存账存对比表”。该表是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也是分析差异原因,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

2、对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是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现金短缺或溢余的情况。包括出纳人员每日终了前进行的现金账款核对(自查)和清查小组人员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抽查)。为了加强现金管理,平时出纳人员对现金的收、支、存应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经常进行现金盘点与账存数相核对,做到日清月结。清查小组清查前,出纳人员应将现金收、付款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账存数。盘点时,出纳员必须在场,并配合清查人员逐一清点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应注意有无白条顶库、挪用现金和超限额库存现金等违纪情况。盘点结束后,应根据盘点的结果及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的情况,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由盘点人员、出纳人员及有关负责人签字盖章。现金盘点报告表是重要的原始凭证,既起“盘存单”的作用,又具有“实存账存对比表” 的作用。 3、对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与现金、实物的清查方法不同,它是采取与开户银行对账的方法进行,即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从开户银行取得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如果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一致,通常表明双方记账没有错误。如果双方余额不一致,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由于某一方记账有错误,如漏记、重记、错记等情况;二是存在未达账项。

所谓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

31

同,致使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有以下四种:

单位已收银行未收 单位已记账银行未记账 单位已付银行未付

银行已收单位未收 银行已记账单位未记账 银行已付单位未付。 即使双方记账都没有错误,上述任何一种未达账项存在,都会使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余额不一致。因此,单位在与银行对账时,应首先查明有无未达账项,可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然后再确定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是否一致,双方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等。如果调整后双方余额仍不等,则可能是某一方记账有错误。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在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和银行对账单余额的基础上,各自分别补记对方已入账而自身尚未入账的账项金额,然后验证经过调节后的双方余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双方记账相符,否则说明一方记账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予以更正。调节表的调节公式为:

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 银行已收单位未收 - 银行已付单位未付 = 银行对账单余额 + 单位已收银行未收 - 单位已付银行未付 具体的调节表格式见《会计学概论》237页。

双方余额调整后是相等的,表明双方的账簿记录正确,调整前之所以不相符,完全是未达账项所致。按上述方法所得到的调节后的余额是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额。应当指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起对账的作用,不能跟据未达账项作为调节账面余额的凭证。无论是单位还是银行的各项未达账项都要收到有关原始凭证后,再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4、应收应付款的清查

应收应付款的清查方法是通过与对方单位函证方式对账进行。对方单位若核对相符,应在询证函上盖章后退回;若核对不符,应将不符项目在询证函上注明或者另抄对账单退回,作为进一步核对的依据。企业收到各有关单位退回的对账单后,应据以编制“往来账项清查表”,注明核对相符或不相符的款项。对不相

32

符的款项按有争议、未达账项、无法收回等情况归类合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四、财产清查结果处理

(一)处理步骤 1、核准数字,查明原因

核准货币资金、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数字,对各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明确经济责任。

2、调整账簿,账实相符

在核准数字,查明原因基础上,应根据“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实存账存对比表”等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使各项财产物资账实相符。在做好账簿调整工作后,将所编制的“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实存账存对比表”和差异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呈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

3、经批准,进行账务处理

当有关领导部门对所呈报的财产清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后,应严格按批复意见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并追回由于责任者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

(二)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应当设置和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1)发现的盘亏数 (1)转销的盘亏数

(2)转销的盘盈数 (2)发现的盘盈数 余:尚未转销的盘亏数 余:尚未转销的盘盈数

在期末结账前,将尚未转销的盘盈、盘亏数额转销完毕,期末处理后该账户无期末余额。

1、盘亏的账务处理

发现现金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33

转销现金盘亏数时 借:其他应收款 (由责任者承担损失)

营业外支出 (由单位承担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发现材料、产品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转销材料、产品盘亏时 借:其他应收款(由责任者或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管理费用(由单位承担管理不善等原因的损失)

营业外支出 (由单位承担的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发现固定资产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转销固定资产盘亏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盘盈的账务处理

发现现金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转销现金盘盈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其他应付款 发现材料、产品盘盈时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转销材料、产品盘盈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将其作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部分内容会计学基础课不做要求。

3、发现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作坏账处理 (会计基础课不做要求) 若该企业对坏账损失采取备抵法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若该企业对坏账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4、发现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

34

第九章 会计报表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熟悉报表的定义、作用、种类、编制要求。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作用、种类及编制要求

(一)定义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依据编制的,总括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进行结构性表述的报告文件。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作用

(1)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有关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政策等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评估企业内在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以及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2)为债权人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企业资金运转信息、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是债权人关注其资金是否安全,能否如期收回本息的主要信息来源。

(3)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提供的有关企业的资源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信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

(4)为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期间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数据资料。

(5)为社会公众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有关企业目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等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为社会公众了解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料。

(三)种类

按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这四张报表也是企业的主要会计报表。但小企业通常只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报表。

按会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会计报表和年度会计报表。中期会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包

35

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中期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按会计报表反映资金运动的形态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两种。资产负债表就是典型的静态报表,而利润表则是典型的动态报表。

(四)编制要求

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遵循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的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定义、编制基础及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静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为基础编制的。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是否合理;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二)结构、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一般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采取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相平衡对照的结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资产类项目按资产流动性大小或按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弱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并分项列示。流动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类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按其来源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这种排列顺序是按稳定性程度递减排列的。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了前后期对比方式编列,表中各项目不仅列出了期末数,还列示了年初数,利用期末数与年初数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

36

资产负债表格式通常为: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 20**年*月*日 单位:元 资 产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非流动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非流动资产合计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三) 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其金额是根据有关资产类(含“生产成本”账户)、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为依据填列的。具体填列方法有:直接根据总分类账户余额填列,如实收资本项目、应收票据项目、应付票据项目等;根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存货项目等;根据若干个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等;根据总账和明细账两者余额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金额的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余+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余 资产项目 预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余+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余 负债项目 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余+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余 负债项目 预付账款项目=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余+预付账款明细账的借余 资产项目

37

三、利润表

(一)定义及作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趋势。

(二)格式、内容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根据我国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指南,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1、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2、计算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计算净利润(税后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所得税费用=应税利润*所得税税率

注:应税利润在无所得税调整项目的情况下就是会计利润

利润表主要格式如下: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 20**年*月 单位:元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38

(三)编制方法

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其金额是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为依据填列的。其具体填列方法有:根据损益类账户本期发生额直接填列,如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项目;根据损益类账户本期的发生额计算分析填列,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根据利润表项目之间的关系计算填列,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项目。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0k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