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人民版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解读

更新时间:2023-10-20 1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美苏争锋

1、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苏联采取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⑤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消极影响:

①两国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积极影响:

②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共体的成立:

背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

影响: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2、迅速兴起的日本: 原因:经济发展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④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地位没有动摇 3、中国:⑴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抗美援朝;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年,完成“一五”计划。

⑵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直发展(1956-1978): ⑶改革开放后(1978—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不结盟运动:

[学,科,Z,X,X,K]

条件: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的推动

诞生标志:

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意义:

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②有力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三、走向多极化: (一)、“别了,雅尔塔”:

⑴东欧剧变:原因:①东欧国家自身积重难返

②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③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⑵东欧剧变,新政权纷纷投靠西方、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⑶苏联解体:过程: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②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导火线:《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③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

美国:①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②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

③推行霸权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欧盟: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背景:苏联解体后,面临重重困难

1993年,叶利钦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普京措施 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二)、风云际会看东方:

①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发展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结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0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