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04 2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两则》教案

◎导读

“战争”,这个词浩大、严峻。它有颜色:正义战争是红色的,非正义战争是黑色的。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频频发生。正如俾斯麦的信念:人类生活中遍布错综复杂的力线,人际关系如同地缘战略关系,是力与力的平衡。但人有欲望、有意志,人有难以遏制的扩张冲动,就会行动起来,反抗压迫,打破平衡。用正义战争去结束反动统治,用自豪的笔触去描述胜利果实,就是毛泽东这两篇新闻稿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题语言简洁、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其中\百万\二字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横渡\二字则表现了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豪情壮志跃然纸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则消息的主要事实。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知识览通]

◎语音

无锡(xī):不要读成“赏赐”的“赐”(cì) 芜(wú)湖:不读wǔ 荻(dí)港:不读tí 绥靖(suíjìng) 阌(wén)乡:不读sh?u 泄(xiè)气:不读shì 高屋建瓴(líng)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i) ◎字形

荻:荻港 搏:搏斗 溃:溃退 获:获得 博:渊博 匮:匮乏 哀:悲哀 歼:歼灭 割:割开 衰:衰老 阡:阡陌 豁:豁然 衷:衷心 纤:纤维 害:害怕 ◎词语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

瓴:盛水的瓶子。

突破:①集中精力向一点进攻和反击,打开缺口;②打破。本文取第一义项。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气: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 督战:监督指挥作战。 歼灭:消灭(敌人)。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 阻遏:阻止。 逃窜:逃跑流窜。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战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 奄奄一息:气息微弱,只剩一口气。 巢穴:鸟兽藏身的地方。 覆灭:全部被消灭。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常识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军都十分有利,党中央、毛泽东决定从东北战场开始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实施“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共歼灭敌人47万2千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而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此战役称为辽沈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万精兵,以徐州为中心,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展开决战,整个战役共歼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等部55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该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决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陈长庚、傅作义等部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和天津,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这一战役被称为平津战役。这三次大的战略决战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基本消灭殆尽,国民党反动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闻常识

消息,又称新闻,是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是消息的六个要素。消息的结构包括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消息具有事实确凿、迅速及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特点。 [内容析通] ◎理文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主体是指第⑶句至文末,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战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3句):中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交代渡江时突破的地点、人数。 第二层(第⑷一⑽句):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第⑾句至文末):东路军渡江进军的场面,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及战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可分五层:

第一层(1句):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2-4句):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都是军事要地。 第三层(5-8句):回顾过去一年间从重视南阳到放弃的变化原因,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9-21句)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22-28):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辨结构 结构示意图

标题:概括了主要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渡江情况

主体 西路军渡江情况并评论

东路军渡江情况 标题:点出了人物事件

导语:概述基本事实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 南阳的历史军事地位 蒋军全局溃败

主体:由现实到回顾 结语:预言敌军未来

◎探意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们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报道了南阳的解放并分析了一年来中原地区敌我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革命前景。 ◎议问题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如何概括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一事实?包括了哪

些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横渡长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结果。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 2.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那么是否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呢?

明确:渡江人数(百万),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情。

3.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明确: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4.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5.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明确: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6.《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还叙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明确: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0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