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推进每月一事研讨会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2024-04-09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 暨推进每月一事研讨会学习报告

4月22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推进每月一事研讨会”,感受颇深。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距离,真实的优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校园。

4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通源小学,在彬彬有礼的“礼仪大使”的指引下参观了学校的新生命剧院、新生命阅览室、新生命体验馆。整个馆群,绿意葱笼,雅致清新,主题鲜明,开放舒适的新生命书吧、丰韵详实的新生命课程、卓有成效的习惯教育让每一位新教育人啧啧赞叹。一人一物,舒展出生命的画卷,一笑一礼,折射出友善的光芒。8时40分,来宾们分七个场地观摩了学校的晨诵课。于莎莎老师和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儿歌童谣中点亮黎明。唐娟老师用节奏欢快的《我喜欢你》,陪孩子们感知着童心飞扬的二年级。自信舒展的三年级孩子在高峰老师的陪同下诵读了《晚风藏在花丛中》。张伟伟、俞慧英老师带着四年级的孩子们同《朋友》对话。伴随着赵雪梅老师和孩子们流畅的诵读,感恩之情跃然纸上。在六年级朱敏慧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穿越时空来到《诗经》的殿堂,找寻人性本善的源头。一到六年级的晨诵,让所有人较短时间内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教养的形成,展现了通小人儒雅活泼、快乐成长的生命活力。

随后,我们齐聚报告厅,朱丽华老师的绘本阅读课《亲爱的小鱼》粉墨登场。课堂中,师生与绘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与作者的思想遥

相呼应,与自己的内心深情倾诉。真、善、美的种子悄然播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落地生根。

在一曲悠扬悦耳的海门山歌表演唱《欢迎你到这里来》过后,吴建英校长为我们作了《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新生命习惯养成教育”思与行》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友善的“每月一事”是——“让我们成为好朋友”,指向是——“会交往”,专题是——“善良 沟通 合作”。并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通源小学新生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阶梯推进:契合不同的学生特点,阅读引领: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活动实践:获得积极的发展体验,家校合作:打造强大的文化场,反思坚持:让好习惯扎根绽放。知行并举,行知融合的报告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接着,通小孩子们表演了校园情景剧《友·爱》,身边鲜活的故事,惟妙惟肖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的表演,让大家在笑声中不由得产生思考,友爱不要理由,有爱无需等待。

之后,我们一同聆听了新生命习惯课程叙事和素养展示。秦晋豪老师以礼仪规范为切入点,创新礼仪教育模式,把礼仪童谣、礼仪操、礼仪剧、礼仪微课等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姜志慧老师以“彩丝带公益活动”为抓手,把友善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间。张慧萍老师从一名班主任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人的独角戏到一群人的协奏曲》,她与孩子们心跳同行,和孩子们相濡以沫,好习惯在班级生成,在家中生长。三位老师真情的叙述,孩子们精彩的展示,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来宾。

4月22日下午二时许,孩子们用清亮悠扬的童声演唱《金钥匙之歌》迎接八方嘉宾,活动正式开启。半天的活动分主题报告、生命叙事、课程展示、主题诵读、童话剧场五大板块。

黄辉校长的报告题为《每月一事,童话教育的微视频》。他激情洋溢地讲述了我校自2008年3月以来,借助童话教育的平台,且行且思,将 “每月一事”工作搞得风生水起。9年的回眸中有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报告完毕,会场上掌声如雷。

陈凤老师的叙事《给爱一个支点,撬起一个春天》,介绍了学校金钥匙儿童公益基金的成长故事。倡议与宣传,筹建与播撒,那个充满爱心的儿童倡议,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绚烂铿锵的舞台,打动着与会来宾的心。

黄东华老师是一名海门市的注册志愿者,她以《用爱,编织一座学校与社会的公益彩虹桥》为题,介绍自己爱上公益,恋上公益,并用满腔的热忱投身于公益活动的故事。她从关注弱势孩子群体开始,将关爱献给最需要的孩子,开启了自己的公益之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情暖大凉山,心系小伙伴”挺进大凉山大型公益活动,与来自各行各业的16名爱心人士一起,自掏腰包,自驾汽车,山区授课的故事,专题讲座,把学生引上公益之路的故事,让来宾频频颔首,投来敬佩的眼光。

崔轩玮母子的亲子叙事《我愿意做一根拐杖》,讲述了崔轩玮同学三年如一日帮助残疾学生周良钧的故事。“我就想帮助他,我并没

有想要帮助多长时间,就想着看见一次帮助一次,他就会省力一次。” “你以为班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帮他?错啦,我们班里还有很多人帮助周良钧,别说我不去学校,就是我在学校,也都会有很多人去自觉地帮他,‘我们不能让崔轩玮一个人帮忙,大家都是同学,要互相帮忙。’老师还表扬了我们,说我们是团结的集体,一个都不能少。”朴素的话语中折射出班级和学校立德文化的影响力。

课程展示内容丰富。施贞贞老师的美术课《公益徽标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标志种类、用途、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运用点、线、面元素和合适的色彩进行标志创作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体验了标志设计的乐趣以及徽标所传递的正能量。各种各样的徽标设计,美丽了整个课堂。吴丹老师执教了整本书阅读课《互助提升友谊》。课堂上,师生共读《鼹鼠的月亮河》,在阅读中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体会环境之美,以月亮石为主线,感受鼹鼠米加和尼里之间的深刻友情,体会朋友之间互助的美好,感悟米加为了承诺和梦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和自信的态度。学生纷纷阐述自己对互助、对友谊的独特感悟,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陆红霞老师执教的班会课《唱响志愿者之歌》,通过活动体验、图片展示、课堂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有责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了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感悟志愿者的服务精神。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做人,学会

合作。自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展示了欢欢蜜班热心公益、与爱同行的风采。

五年级同学的主题诵读展示,分倡议、博爱、决心三个篇章,孩子们用最美的声音,诵读经典诗词,吹响公益集结号:奉献自我,服务社会!执着追求,团结友爱!肩负使命,互帮互助!奋发进取,奔向未来!会场上余音绕梁,掌声不绝。

童话剧场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舞台。这一次,二年级学生初登全国新教育展示大舞台,献上他们本学期新排练的经典童话剧《小青虫的梦》。四年级学生表演了经典童话剧《丑小鸭》。两个童话剧都凸显了勇于追梦、乐于奉献的主题。为了此次演出,孩子们反复锤炼,活灵活现的表演、妙趣横生的情节,让人惊艳。来宾们纷纷按下快门,留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最后,与会人员和学校教师展开现场互动,大家对童话教育、每月一事,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热心公益,传递爱心”的话题,在每个人心中都泛起了不绝的涟漪。

4月23日,在海门市政府会展中心举行推进了“每月一事”主题叙事。

上午的叙事报告会,由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海门教育工会主席王领琴主持。来自全国新教育实验区的10位代表分享了各自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推进每月一事方面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实验小学刘静、山东省日照市慧通小学安丰田、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四小学王蓉、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邓晶、山

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王洪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任毓萍、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星小学王燕、山东省莱芜市汶源学校李燕、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钱红梅、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黄丽丽等校长、老师,他们或从学校,或从班级角度介绍了以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开展推进每月一事行动的实践和思考,反映了每月一事行动在全国许多实验区深入推进的状态。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教授赵振杰博士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博士分别作了点评。两位专家对各实验区、校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又阐发了各自对习惯养成教育的观点。赵教授认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尊重儿童的意愿,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要进入常态的生活。李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要注意环境的作用,注意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两位专家的点评深入浅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下午的叙事报告会,由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海门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杨川美主持。随后,海门新教育实验区的五位代表先后进行每月一事主题叙事。

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市民生幼儿园园长王丽以《叙事:给童年留下美丽的印迹》为题,讲述了王丽名师工作室开展的让我们学会记录主题的每月一事实践故事。

海门市能仁幼儿园沈海燕主任以《牵手友善 一路花香》为题,进行了海门市能仁幼儿园每月一事“让我们成为好朋友”行动叙事。

海门市能仁小学俞丽美主任以《自省:生长起内心强大的生命树》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海门市能仁小学开展自省习惯养成主题的每月一事实践叙事。

海门市证大小学仇丽君校长以《让儿童在劳动创业中获得成长》为题,进行了海门市证大小学每月一事“星光币劳动创业课程”叙事。

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祝禧以《美由心生 礼形于外》为题,进行了东洲小学有教养儿童的审美好习惯叙事。

在主题叙事过程中,海门市实验小学、海门市能仁幼儿园、海门市东洲小学还表演“每月一事”主题习惯养成方面的校园剧。

海门的主题叙事反映了海门市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新教育人紧跟时代、扎根现实、着眼未来,进行每月一事习惯养成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思考,展示了海门新教育的丰厚积淀和创新活力。

随后,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成尚荣先生主持了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习惯养成主题沙龙。8名参与沙龙的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代表。沙龙中,大家围绕习惯养成中孩子与教师的地位、角色、关系处理话题,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基本路径和方式话题,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如何与家庭融合、如何与社会打通话题,习惯养成与课堂教学、课程研发、评价改革的话题,习惯养成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话题,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的深化、创新以及与其他九大项目的贯通话题,等等,大家结合自身或自己学校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从品德习惯、学

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畅谈交流,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成尚荣先生或随机追问,或即兴点评,或归纳提升??他的主持话语于幽默风趣中渗透着深刻的思想,使全场代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启迪,引发思考。

4月24日上午,研讨会在海门市政府会展中心报告厅举行专家报告会。会议由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勇主持。

应邀作报告的专家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云晓。他报告的题目是“习惯养成的原则和方法”。他指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和导向,尊重儿童的权利,看到儿童的差异性,要坚持一致性原则、要抓住儿童的关键期,要注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习惯养成的基本步骤是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榜样教育、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他以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些原则和方法。他的报告对当下新教育实验正在逐渐深入推进的每月一事行动,是一种及时的理论引领。

报告后,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海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新海博士讲话。他说,本次海门开放周为年会预热的目的已经达到。对参与大会叙事的来自山东、河北、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10位报告人,对全体与会代表,对参与大会筹备和展示的海门新教育人,表示真诚的感谢。接着,他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以”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们怎样抵达那里”三个问题为线索,回答了当下新教

育人推进每月一事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指明了方向。

“教育最大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每月一事就是通过阅读来点燃孩子,通过实践活动来唤醒孩子,通过评价反思来激励孩子。为期两天半的新教育开放周研讨活动落下了帷幕,但践行新教育理念的脚步不会停止,新教育人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一心一意是世界上最温柔最坚定的力量,就让我们一心一意做好每月一事,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将带着本次海门开放周给予的启迪、引发的思考,继续每月一事行动的探索,继续新教育实验的征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0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