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案(三维目标、课时目标)
更新时间:2024-04-27 03: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读准《学弈》中每个字的读音。 2.背诵《学弈》。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介绍孟子资料。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学得结果怎么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请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学习本文的体会。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七、作业设计: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读准《两小儿辩日》中每个字的读音。 2.背诵《两小儿辩日》。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2.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3.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五、作业设计: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 匆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过程与方法: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2.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6.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2.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3.反复细读,品味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
三、总结全文,感悟写法
1.作者怎样将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推荐阅读:《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喜欢的句子。
2.小练笔:时间匆匆而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 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4.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小结:
(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
5.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6.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7.“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8.思考: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试着总
结一下。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阅读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学习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 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2.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布置: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按提示续写课文: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5* 手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优点 缺点 小指 2.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3.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拓展延伸,启迪思维: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学到了哪些表达感悟的方法?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 》为题,写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1. 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叙事具体。
教学难点: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三、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六、作业布置:将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名言,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格言和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查阅、搜集资料,了解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2.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4.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学生阅读。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提问、研读、讨论。
学法: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研读具体语句,在理解基础上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课后反思
7* 藏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做适当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的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
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7藏戏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课后反思: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读画画,体会民居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学、交流、深入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二十三、普二十五、普二十六、普二十七,共发行二十一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东北民居──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见邮票下方, 以及左图)。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台湾民居──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农家多
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浙江民居──浙江民居-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3.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课后反思
9 * 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按阅读要求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田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法:导引法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
正在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案(三维目标、课时目标)04-27
优化课堂练习 精彩课堂教学07-07
ArcGIS Server RIA开发模式— for silverlight09-02
医学心理学实训学习与指导09-16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6-05
工程力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9-23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04-16
销售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优秀7篇03-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目标
- 三维
- 课时
- 下册
- 人教
- 教案
- 单元
- 语文
- 年级
- 算法与数据结构试卷--福州大学
-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 - 经济法
- 人民日报摘抄(高中作文素材)
-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 幼儿园里独特的食育文化 幼儿园
- 成立天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申报迎检工作协调小组
- U5新理念第五单元答案
- 中级技能试题库
- 某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介绍几款高级DAC解码芯片 - 图文
- C语言题库
- 2015年华医网公共课程考试《社区护理》 试题答案(最新最完整版
- 中国象棋入门基础知识
- 2014届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篇目复习:湖心亭看雪
- 车工实习全套教案 - 图文
- 2018年日历分12月(记事打印版)解析
- 中国诗词大会题目汇集
- 论文-大口径长输管道沉管下沟施工方法研究
- 2017-2022年中国烧结银钨合金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预测报告
- DSP必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