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05月12日南京玄武区十三集团科利华+玄外八下期中语

更新时间:2023-04-08 15: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学年南京玄武区科利华和玄外八下语文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用正楷书体,将下列词语写在方格里。(3 分)

2.给材料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2020 年的春天悄.()然而至,迎春花带来了春的消息,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引来蜜蜂蝴蝶翩.()然起舞。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错过了许多美景,但是请你不要怅wǎng(),因为美好的生活永远不会销声nì()迹,让我们一起预约下一个更明媚的春天!

悄.()然而至翩.()然怅wǎng()销声nì()迹

3.请按照要求填写横线上古诗句或古文句(10 分)

(1),悠悠我心。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2)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关雎》)

(4),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八月湖水平,。(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童孙未解供耕织,。(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7)《桃花源记》中,能体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悠然自得生活的句子:,。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迅先生以其天.衣.无.缝.的写作技巧向我们展现了平桥村的民俗风情。

B.春到金陵,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古城春景。

C.紧张的学习生活让我想放松一下,从每天周.而.复.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D.中国政府抗击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行动,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巡检排查过程中,小区隔离并发现了相关高危人群。

B.通过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使同学们停课在家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充实。

C.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朵开得如此娇艳美丽,这是老园丁精心照料的结果。

D.这款中成药是我们厂里最新研制的产品,主要成分是由十几种珍贵药材配制而成。

6.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呼唤全民生态觉醒,由此我们发出这样的倡议:把碧绿还给森林,把

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你再续写一句,使结构一致,语意连贯。(3 分)

仿句:

二、阅读(44 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7~10 题。(15 分)

【甲】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③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

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至柳州后所作。②春半:春季二月。③山城:这里指柳州。

【乙】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山城过雨百花尽.()(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往来翕.忽.()(4)悄.怆.幽邃()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C.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 分)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分)

10.甲诗和乙文情感都有起伏,请你结合以上诗文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 题。(13 分)

人类一直在“发低烧”吗

王昱

①人类的正常体温究竟是多少?你可能会本能地回答:“37℃啊!”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19 世纪60 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平均体温仅为36.6℃,而非37℃。这意味着,人类的正常平均体温可能需要重新定义。难道百年前的古人一直在“发低烧”吗?别笑,事实可能还真是如此。

②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经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10 年下降0.03℃。帕森内特说:“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微生物学意义上,我们与过去的人差别很大。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像过去那么活跃,身体组织也不易发炎。”

③虽然这项调查的对象只有美国人,但帕森内特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类体温的下降趋势会不会很快停止?她表示:“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0℃,但具体降到哪个值,我现在也不知道。”

④其实一个多世纪以来,37℃被用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也是不断地受到质疑。这个标准是由19 世纪中叶德国医生卡尔·翁德里希对2.5 万名成年人的腋窝进行了数百万次的温度测量后提出了这个标准。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体温需要恒定,以及为何恒定在37℃左右。

⑤对于人类以及其他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更好;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生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这两种解释也许都是一些动物维持身体恒温的目的。动物维持比环境温度稍高的体温,有利于增强动物体内糖酵解的能力,以及促进酶的活性。在生存竞争中,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优势。

⑥那么,为何人类的体温又要恒定在37℃呢?研究发现,37℃其实是人类维持体内酶活性的一个“高限”,比这个温度稍稍升高几度,人体内的酶就会失活。但相反,温度有些许下降(比如在30℃~35℃)对这些酶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能让其更加高效。

⑦既然温度降低能让酶的活动更高效,那么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

⑧在地球近10 亿年的时间里,真菌一直在生物界横行无阻,唯独在恒温动物这里遭遇

了顽强抵抗。生物学家发现,入侵人体的真菌数量惊人的少。比如肺囊虫,它可以使人类免

疫系统受损并引发肺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

⑨无独有偶,人类并非唯一不受真菌困扰的物种,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也很少受到真菌的骚扰。尽管它们所接触的真菌种类超过4000 种,但长在哺乳类动物身上的只有不

到500 种,并且大部分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同样显示,几乎没有什么真菌引发的鸟类疾病,而大多数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动物的更高。

⑩而那些体温略低的少数哺乳动物,似乎都更易感染真菌。鸭嘴兽就是一例。它们体温略低,仅有32℃。同样的,在北美,冬眠蝙蝠也容易被真菌入侵,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导致发病死亡。

?由此可见,恒温动物并不是自主选择了较高的体温,而是被真菌等病原体“逼上梁山”,不得不维持高体温,用这种升温的方法制无处不在的病原体入侵。所以,人类采取高体温策略也并非自愿。那么,在一个真菌等病原体较少、免疫机制不需要那般活跃的环境中,我们的体温是否会自主地降下来呢?最新研究似乎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摘自《齐鲁晚报》2020 年 1 月17 日,有删改)

11.通读全文,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 分)

A.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帕森内特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正常体温将会无

止境地下降。

B.美国科学家根据本国数据分析推出:所有现代人的体温较之过去人的体温都在下降。

C.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对37℃这个人类健康体温的标准一直有所争议。

D.在近10 亿年的时间里,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举世无敌。

12.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3 分)

①②③

13.文中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4.赏析下面两段说明性文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 分)

(1)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

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2)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

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 题。(16 分)

欢愁

林文月

①儿子又在敲打英文。我一边整理家务,一边猜测那都是些什么内容,是感谢对方接受他

的入学申请吗?

②除非得到他的允许,否则做母亲的不能偷窥他的信件。这种规矩原是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但现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是我。

③儿子已大学毕业,他在仔细思考之后选择了继续深造。这是他的决定,我和他的父亲都

没有干预。于是自去年秋天以来,这事便积极地推进着。

④我常见他对着一张地图,似乎在研究地理和气候,有时他也询问我曾经在旅途中见过哪

些异乡习俗。

⑤近几个月来,邮箱内他的信件突然增多了,我明白到了今年秋天,儿子大概就会独自到

异乡去读书。

⑥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母亲,但有时也难免抵挡不了挫折感的侵袭。为了教书和写作,我把太多时间花在了书房里。大约是在儿子读高中时,我问他:“你会因为我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不能全天候地照顾你而感觉不满吗?”他笑着回答:“这怎么能做比较呢?我生下来就只有你这个母亲啊!”他的话虽说得轻松,却充满体谅。

⑦由于孩子无法选择更好的母亲,所以我只有设法做一个更好的母亲。然而,有时也真不容易。

⑧女儿读初三时,特别让我费神。和她的哥哥不同,她从小好交友,即使在升学考试的压

力下每天也有无数个电话要接,那使她不得不缩短温习功课甚至睡眠休息的时间。

⑨我不免心疼又着急,遂劝她暂时克制过度的社交,可女孩子哪里听得进这些教条?最后,我发出警告:“假如你自己不能跟朋友主动表示,那下次来电话时,我便要警告他们。”

⑩电话铃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响,我遂委婉地劝勉那个少年:“如果你们关心对方,应该彼此勉励。一个月之后,有的是谈话的时间,对不对?”语气温和,但态度是坚决的,我没

有把听筒交给女儿。

?女儿指责我不尊重她,次日我便看到女儿留给我的一封绝交信,那里面说了一大套朋友相交的道理,最后还表示读书要出于自愿。

?读完信后,我很茫然,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

?我明白所有大考在即的孩子都有莫大的心理压力,但我也自有正确辅导的立场,不能因为收到绝交书就认错讨饶。我决心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

?女儿放学回家时的脸色是极不愉快的,不过我注意到电话铃声不似往常响得那么频繁。她的房门虽紧闭,但深夜尚有一线灯光从下门缝溢出,只是她依然不愿与我多交谈。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余日后,女儿先是对父亲和哥哥有了笑容,我既欣慰又嫉妒。然后我试着用平常心与她交谈,她也不再刻意保持冷漠,但双方都有些不自然。不过,我真的为女儿又回到我的怀抱而欣喜。

?亲子之情实在奇妙。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之后,有一天晚上我和女儿上街购物,她硬要抢过我手中的购物袋,无端令我生出提前衰老的感觉。我请她到一家小店喝茶。女儿有说不完的话题,住宿学校令她获得集体生活正面与负面的经验:“妈妈,我真感谢你从小教我要如何坐、如何站,免得我现在被别人嘲笑。”

?在回家的路上,女儿轻声告诉我:“妈妈,我实在佩服你。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一个像我这样的女儿,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我抚摸她的长发,说:“到那时,你自有一套办法疼爱她、教育她。不过,我祝福你有一个更乖巧的女儿!”说完,我们两个人同时笑了起来。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交谈》,有删改)1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围绕“欢愁”写了哪几件事?(3 分)

16.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17.第?段画线句中说“我既欣慰又嫉妒”,结合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的?(3 分)

18.结合全文,说一说最后一句话“我们两个人同时笑了起来”中“笑”的深刻含义。(请分别从母亲和女儿的角度来谈)(4 分)

19.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傅雷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成功的范例,结合【资料链接】和【本文选段】,谈一谈傅雷和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共同点(4 分)【资料链接】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选自《傅雷家书》)【本文选段】

女儿读初三时,特别让我费神。和她的哥哥不同,她从小好交友,即使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每天也有无数个电话要接,那使她不得不缩短温习功课甚至睡眠休息的时间。

我不免心疼又着急,遂劝她暂时克制过度的社交,可女孩子哪里听得进这些教条?最后,我发出警告:“假如你自己不能跟朋友主动表示,那下次来电话时,我便要警告他们。”

电话铃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响,我遂委婉地劝勉那个少年:“如果你们关心对方,应该彼此勉励。一个月之后,有的是谈话的时间,对不对?”语气温和,但态度是坚决的,我没有把听筒交给女儿。

三、作文(50 分)

20.鲁迅在“平桥村”里追寻着至真至纯的童年回忆,陶渊明在“桃花源”中追寻着简单幸福的美好生活,柳宗元在“小石潭”边追寻着内心的那一份宁静和快乐……生活中美好的风景无处不在,值得我们追寻,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请以《追寻那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0【玄武区】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答案】选择诗意山水,共享绿色生活。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用正楷字抄写。抄写过程中,注意工整,注意字的位置和大小,最好能有一些笔锋。切忌先用铅笔写出来再用黑笔描写。

2.【答案】qiǎo piān惘匿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标要求的字音字形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注意灵活结合具体的语境,另外需要注意书写的工整、美观,尤其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的书写。

3.【答案】(1)青青子衿子宁不嗣音(2)白露未晞(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无为在歧路(5)涵虚混太清(6)也傍桑阴学种瓜(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标要求的字音字形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注意灵活结合具体的语境,另外需要注意书写的工、美观,尤其注意“嗣、晞、窈、窕、寤、寐、歧、髫”

等生僻字的书写。

4. 【答案】A

【解析】A.天衣无缝: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也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用在这里形容写作技巧是不合适的,可以用来形容鲁迅先生的作品。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C.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发现”再“隔离”。

B.成分残缺:“通过”和“使”任意删去一个。

D.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和“由……配制而成”。

6.【答案】示例:把自由还给飞鸟,把清澈还给小溪,把健康还给自己。

【解析】注意句式和内容的一致。例句: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分析得知:例句是三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都是“把……还给……”,而且都是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个主题写的内容。注意续写的句子要和划线的句子句式一致,句意连贯。

二、阅读(44 分)

7.【答案】(1)完,没有,这里是凋零,落尽的意思。(2)表示约数,左右。

(3)轻快迅疾的样子。(4)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除了第一个“尽”字,其他三个均出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些重要的文言字词一定要注意按照课下注释进行翻译。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以及文言虚词的含义,如果此题做错,请一定将其整理订正到自己的分类积累本上。A.均为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指示代词,这,那。C.动词,是/介词,对,向。D.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并列。

9.【答案】(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几乎是课下注释完全翻译出来的句子,因此只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即可。

10.【答案】甲诗开篇“宦情”“羁思”直抒胸臆,道出作者被贬生涯的辛酸,羁旅愁苦,

离乡悲切,本想寄情景物来排遣,但是漫步庭院,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情绪反而愈趋沉重,“百花尽”“莺乱啼”又格外增添了一重烦乱情绪。乙文先是描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的欣喜以及与小石潭中鱼儿互相逗乐的愉悦,接再写幽深凄凉的环境,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流露出久谪远荒的孤寂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分析。这道题其实是部编版教材课文《小石潭记》的课后习题变体,分析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并尝试分析具体的原因。而甲诗的内容和情感都是能够直接看出来的,因此只需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清脆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都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

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愉悦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1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文的关键信息筛选、提取和判断,一定注意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同时还需要将选项和选择题题干进行联系,避免选择了“答非所问”型的选项。

A 选项和原文第三自然段的说法冲突,原文帕森纳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

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0℃。

B 选项内容也和原文的内容不符合,原文仅仅是对美国人的体温进行了监测,由此推断

其他相似情况的国家人们的体温也会下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现代人的体温较之过去都在下降。

D 选项认为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举世无敌,但是原文第8 自然段的表述是真菌界在

生物界横行无阻,但是在恒温动物这里遭受了顽强抵抗。

12.【答案】①大脑在恒温下运作更好;②某些动物从依赖水声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

结果;③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并且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考查,形式新颖。本文围绕“人类一直在法‘低烧’吗?”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也就是提出了三个逻辑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问题一是人类及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原文第⑤自然段开头进行了解释,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分析得知原因主要是两种:①是大脑在恒温下运作更好,②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声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问题二是为何人类的体温恒定在37 ℃呢?问题三是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为了抵御真菌。

先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项,根据已知项的段落位置,大体推断所填写答案的所在段落;

然后分析已知项的内容和形式,进而判断所填写答案的内容和形式。

13.【答案】文章第⑩自然段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鸭嘴兽体温偏低,只

有32℃,以及冬眠蝙蝠体温偏低导致其容易被真菌入侵,导致发病死亡这两个例子,生动准确地解释了哺乳类动物不选择更低的体温的原因,体温低的时候容易感染真菌,使得说明内容更加严谨准确,具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方法作用的分析,掌握初中必考的10 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摹状貌、作引用、分类别。接着就是掌握说明方法作用分析的步

骤:点——析——评,最后掌握常用术语分析使用该种说明方法的效果和作用,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使得说明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准确具体、严谨科学。

14.【答案】(1)加点词语“很可能”不能删去,“很可能”的意思是很大程度上是的意

思限定概率,用在这里表示目前得出的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而非已经证实了的结果,因此用“很可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删掉“很可能”则太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2)“温顺”的意思是温和驯顺,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真菌肺囊虫拟人化,通俗准确地写出了恒温环境下不适合真菌活跃的事实,一般不会引发病症,使得说明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包括说明文字词能否删改换以及说明文语言修辞角度的赏析,严格按照“点——析——评”的答题思路作答即可。

15.【答案】①儿子准备继续深造,“我”作为母亲既对儿子能够独立生活感到欣慰、担心,又

对过去疏于照顾儿子感到歉疚。②正读初三的女儿社交频繁影响读书,“我”的严厉管教引起女儿的反感。③女儿与“我”上街购物时提及经历学校集体生活后理解“我” 之前的良苦用心,母女和好如初。

【解析】本题考查事件(内容)概括,首先严格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三要素概括法来进行概括,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时间、地点、原因等要素。注意题干是要围绕“欢愁”进行概括,“欢愁”就是“欢乐与忧愁并存的意思”,这其实是文章的叙述思路,是一条情感线索,所以按照这条线索,找出使得作者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的事件进行概括即可。

16.【答案】承上启下(过渡)。结构上,既承接上文“我”过去对儿子疏于照顾而产生的

亏欠心理,并决心做一个更好的母亲,同时引出下文与女儿争吵,“我”用心付出,教育女儿的不易和心酸。内容上,突出主题:养育子女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是一件欢喜和忧愁并存的事情,有惊喜也会有失落,“我”希望做一个更好的母亲,体现出“我” 对孩子的关爱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语段的作用分析,一般就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内容上无非就是结合原文,分析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结构上就是和上文以及下文的关系。

17.【答案】①欣慰的是女儿有了笑容,态度变得不再那么强硬,心态渐渐平和,对学习也更加

上心,自己的付出看到了效果。②嫉妒的是女儿仍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不甚理解,对自己还是有点排斥,母女关系还是略显尴尬,但是和父亲哥哥却相处融洽,这令作者自己感到嫉妒。③表现矛盾心理,体现关爱,同时揭示主题,亲子关系是很奇妙的,亲子相处的过程也是欢喜忧愁各自参半的。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语段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心理

和情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注意分点作答,围绕“欣慰”和“嫉妒”两个情感态度关键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适当联系文章主题进行思考。

18.【答案】①母亲的笑流露出对女儿理解自己先前做法的欣慰和开心,也有对女儿未来亲子

关系真挚的祝福和期待。②女儿的笑既有对母亲祝福自己、教育自己的感激和幸福,也有对自己先前不理解母亲做法的内疚和抱歉。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但是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是分别从母亲和女儿角度进行理解,因此更要结合语境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当时母亲和女儿的内心活动,最后分点作答,同时注意“深刻含义”,意味着母亲和女儿当时的微笑都是富有多层次的情感内涵的,注意挖掘。

19.【答案】①严厉,但都是出于对孩子无私真挚的爱,为孩子未来打算。②希望孩子能正确

处理人际关系。傅雷担心友情耽误宝贵时间,作者希望孩子克制过度社交,以免影响学习。

③尊重孩子,态度和蔼,平等交流,并非一味强调家长的权威。④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

同时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必读名著《傅雷家书》和选文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让我们分析其共同点。注意题目分值是4 分,我们至少找到2 种以上的共同点,同时严格按照选文内容和链接资料,切忌天马行空,泛泛而谈。

三、作文(30 分)

20.【答案】命题作文《追寻那处风景》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追寻那处风景》简洁新颖,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同时注意,“那处风景”具体指代什么,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

【审题立意】追寻那处风景,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题目,要想写出新意,也有一定的难度,“那处风景”这个词语既可以指生活中某处真实的风景,比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也可能是脑海中想象或者向往的风景,比如陶渊明笔下虚构的世外桃源;甚至是曾经见过的而今仍旧无比怀念的“记忆里的风景”,比如鲁迅心里的纯净圣地“平桥村”,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景,它都是能够给予作者内心慰藉的地方,都应是一处美好的令人神往的所在。另外注意题目另外一个动词“追寻”,“追寻”的意思是“追求和寻找”,那就意味着我们文中所描写的风景应该是此时此刻无法触及的风景,要么是已经消失的过去的风景,要么是还没找寻到的未来的理想中的风景,要突出追寻的心理过程。

【思路点拨】围绕导语可以有三个思路,一是选取自己儿时记忆里的美好风景,表达对美好的童年的亲切怀念;二是选取自己内心想要见到的无比憧憬的那处风景,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三是可以选取自己旅行途中涉足的某处风

景,记录自己发现那处风景的心理变化以及对那处风景的情感。

【写作手法】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形式创新】可以采用小标题或者分镜头的方式,写几件事,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体选择】写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写的文体即可。但是注意不能一味写景,忘记抒情和议论,一定记得做到情景交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z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