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之创设活动情境

更新时间:2023-11-13 09: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之创设活动情境

曹 晶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从理念深入到实践操作层面。从新课程实施来看,课程标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并在不断完善之中,教材问题也基本解决,而课堂教学问题还始终困扰着教师。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面对这样一群有活力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着眼于创设合适的活动情境,让教学内容从活动中体现出来,同时在活动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思考方法,打造出以人为本的活力课堂。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创设活动情境提出几个个人的观点。 一、活力课堂中为什么要创设活动情境?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因此,活力课堂中活动情境的创设,对于儿童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广大教师热衷的教学方式,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常常是昙花一现,往往只是在知识引入时创设一个情境,一旦导入教学内容就弃之不用。这样的情境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入的一个“情景”,局限于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已,随着“情景”的结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退,对整个课堂教学无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及探究知识奥秘的乐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的几个误区 1、活动情境场景化。

教者把“创设活动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只是一个场景”。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喜洋洋吗?“”喜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学生首先看到是喜洋洋+复习题,其次是喜洋洋+例题,再次是喜洋洋+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洋洋+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喜洋洋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就只是个简单的陪衬,一个失去意义的场景。

2、“问题千个,离题千里“的活动情境。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内容。如教学“长短“ ,某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找了许多学生熟悉的动物及学习用品. 然后抛给他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此情境把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广阔的背景中,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从简单的入手. 当一学生提出:我发现有鳄鱼时,由于思维的迁移作用,其他学生就会抢着回答:我发现了有蛇,有铅笔,……甚至有些学生会提出“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有毛毛虫”等与数学无关的问题. 如果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差一点或者过于将会使课堂教学陷入“问题千个,离题千里”,看起来热闹,目标却达不到的局面. 3、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为了使问题情境更具有挑战性,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找次品”问题,教师设计了243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是次品,你想用天平如何将它找出来?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接过渡到3瓶。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先从3个乒乓球中找出次品,再将3个放到一个盒子里,再拿出同样的两盒,随便互换一下位置。然后问:“你能找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只要是待测物品是3的倍数,平均分成三分称是最优方案”,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多媒体呈现的“伪科学”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在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已然成为一种潮流,甚至出现公开课无可不用的的现象。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运用多媒体形成长方体展开图,把一个立体的图形转化成一个平面图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是,这仅仅是让学生看,没有起到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的作用,充其量也是虚假的活动情境。 三、如何创设有效地活动情境

(1)基于数学教学要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创设情景时要在生活中找到抽象问题的原型,将数学与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

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给每一间教室进行翻修,所以教室里都要重新粉刷一遍,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a、粉刷的面积有多大?b、人工费用多少元钱?c、涂料费用多少元钱?d、一共要花多少元钱?学生开始应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粉刷面积的问题,进一步采用社会调查判断分析等方法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巧设疑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要设问的巧妙,设问的恰当,就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孕育其中了。例如,在讲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某商场提出两种促销方案,一种是“彩电先涨价20%,再降价20%。另一种是先降价20%,再涨价30%。”你认为这两种促销方案哪个赔哪个赚?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即以“老板”的身份开始畅谈自己的“高见”了,学生们都兴奋得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教师将“赔”和“赚”这两个生活中熟悉的词语,巧妙地应用到课堂提问中,在学生们为自己的“独创”获得心理愉悦的同时,还加深了对百分数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

(3)“玩是孩子天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课可以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游戏有:对口令、摘果子、拔萝卜、送信等。比如某教师在教一年级”统计“时,就将游戏植入到课堂中去了。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玩飞镖吗?生:想。师拿出飞镖盘和飞镖,将飞镖盘挂在黑板上,生争先恐后举起手报名。师:那么多同学都想玩啊,那就以小组为单位,一组一组来,组内的学生轮流上,小组长记录组员投中的次数…..师:从小组长整理的结果来看,可不可以很快看出每一位同学各投中了几次?谁投的最多,谁投的最少呀?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像这样创设低年级学生热爱的游戏情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积极的状态,教师通过学生的亲身活动,记录数据,体验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自主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z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