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基础题题库7(有详细答案)

更新时间:2023-07-22 04: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119.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和BF所成 角的大小.

解析:取DD1的中点G,可证四边形ABFG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F∥AG, 则∠GAE是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连GF,设正方体棱长为a,

D1

1E

C1

a. GE B1D1 2a,AE AG 2

在△AEG中,由余弦定理得

A1

GF

C

55 2222

AG AE GE1

cos GAE

2 AG AE55

2 22

∴ GAE arccos

A

B

1. 5

120.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

BCD上的射影

A′落在

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在Rt

△AA

′O中,∠AA′O=90°,

121.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PD=a

,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 所以 AB∥平面CPD.

平面CPD,AB 平面CPD.

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 因此 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 所以 AB∥l.

过P作PE⊥AB,PE⊥CD. 因为 l∥AB∥CD, 因此 PE⊥l,PF⊥l,

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

因为 E,F分别是AB,CD

的中点,

所以 EF=BC=a. 在△EFP中,

122. 在四面体ABCD中,AB=AD=BD=2,BC=DC=4,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60°,求AC的长. 解析:作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在棱BD上选取恰当的点

AB=AD,BC=DC

解:取BD中点E,连结AE,EC ∵ AB=AD,BC=DC ∴ AE⊥BD,EC⊥BD

∴ ∠AE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 ∠AEC=60° ∵ AD=2,DC=4

∴ AE=,

EC=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 据余弦定理得:AC= 35.

123. 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为60°,堤面上有一条直道CD,它与堤角的水平线AB的夹角为30°,沿着这条直道从堤角向上行走到10米时,人升高了多少(精确到0.1米)? 解析: 已知 所求

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为60° E到地面的距离

利用E或G构造棱上一点F 以EG为边构造三角形

解:取CD上一点E,设CE=10 m,过点E作直线AB所在的水平面的垂线EG,垂足为G,则线段EG的长就是所求的高度.

在河堤斜面内,作EF⊥AB.垂足为F,连接FG,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知FG⊥AB.因此,∠EFG就是河堤斜面与水平面ABG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EFG=60°. 由此得: EG=EFsin60° =CE sin30°sin60°

=10×

1×≈4.3(m) 22

答:沿着直道向上行走到10米时,人升高了约4.3米.

124. 二面角α—a—β是120°的二面角,P是该角内的一点.P到α、β的距离分别为a,b.求:P到棱a的距离. 解析:设PA⊥α于A,PB⊥β于B.过PA与PB作平面r与α交于AO,与β交于OB, ∵ PA⊥α,PB⊥β,∴ a⊥PA,且a⊥PB

∴ a⊥面r,∴ a⊥PO,PO的长为P到棱a的距离. 且∠AOB是二面角之平面角,∠AOB =120° ∴ ∠APB = 60°,PA = a,PB = b.

AB a2 b2 2abcos60

a2 ab b2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ABsin APB

PO,

∴ PO

23

a2 ab b2. 3

125.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C与E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

(A)

3

(B)

2 3

(C)

1 3

(D)

1 6

上选一点作AC的平行是正方体的对角面,在出了,这样,∠EFO即

解析:选哪一点,如何作平行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显然在EF线要简单易行,观察图形,看出F与A1C确定的平面A1CC1恰这个面内,只要找出A1C1的中点O,连结OF,这条平行线就作为异面直线A1C与EF所成的角.容易算出这个角的余弦值是

2

,答案选B. 3

面N的距离分别为1和

126.在60°的二面角M-a-N内有一点P,P到平面M、平2,求P点到直线a的距离.

解析:本题涉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等概念,图中都没有表示,按怎样的顺序先后作出相应的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可以有不同的作法,下面仅以一个作法为例,说明这些概念的特点,分别作PA⊥M,M是垂足,PB⊥N,N是垂足,先作了两条垂线,找出P点到两个平面的距离,其余概念要通过推理得出:于是PA、PB确定平面α,设α∩M=AC,α∩N=BC,c∈a.由于PA⊥M,则PA⊥a,同理PB⊥a,因此a⊥平面α,得a⊥PC.这样,∠ACB是二面角的平面角,PC是P点到直线a的距离,下面只要在四边形ACBP内,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在△PAB中求出AB,再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外接圆直径2R=

221221

,即为P点到直线a的距离,为. 33

127.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 = BC =CD= AD = BD = AC,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1)求证:EF 为AB和CD的公垂线 (2)求异面直线AB和CD的距离

解析:构造等腰三角形证明EF 与AB、CD垂直,然后在等腰三角形中求EF 解;①连接BD和AC,AF

BF,DE和CE

设四边形的边长为a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 AD = CD = AC = a ∴ △ABC为正三角形 ∵ DF = FC

∴ AF DC 且AF =

a 2

同理 BF =

A 2

BF FA

即△ AFB为等腰三角形 在△ AFB中, ∵ AE = BE ∴ FE AB 同理在 △ DEC中 EF DC

∴ EF为异面直线AB和CD的公垂线

②在 △ AFB中

∵ EF AB且 AF

311a,AE AB a a22

∴ EF

AF2 AE2

2

a

2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 EF DC,EF AB

∴ EF为异面直线AB和CD的距离

∴ AB和CD的距离为

2a 2

128. 正方形ABCD中,以对角线BD为折线,把ΔABD折起,使二面角Aˊ-BD-C 为60°,求二面角B-AˊC-D的余弦值 解析:要求二面角B-AˊC-D的余弦值,先作出二面角的ˊB=BC,AˊD=DC的关系,采用定义法作出平面角∠BED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解:连BD、AC交于O点 则AˊO⊥BD,CO⊥BD

∴∠AˊOC为二面角Aˊ-BD-C的平面角 ∴∠AˊOC=60°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

平面角,抓住图形中A(E为AC的中点)然后

∵A′O=OC=1/2AC=

2a 2

∠A′OC=60°

∴ΔA′OC为正三角形则A′C=

2a 2

取A′C的中点,连DE、BE ∵A′B=BC ∴BE⊥A′C 同理DE⊥A′C

∴∠DEB为二面角B-A′C-D的平面角在ΔBA′C中

BE=BA2 AE2

a2 (

22a) a 44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同理DE=

4

a 在ΔBED中,BD=2a

cos∠BED=BE2 DE2 BD2

∴2BE DE

2

2

4a

2

=

4a 2a

2 4a 4

a

=--1

7

∴二面角B-A′C-D的余弦值为-

17

129. 如图平面SAC⊥平面ACB,ΔSA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CB=90°,BC=42,求二面角S-AB-C的余弦值。 解析: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面面垂直可得线面垂直,作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过S点作SD⊥AC于D,过D作DM⊥AB于M,连SM ∵平面SAC⊥平面ACB ∴SD⊥平面ACB ∴SM⊥AB 又∵DM⊥AB

∴∠DMS为二面角S-AB-C的平面角

在ΔSAC中SD=4×

2

23 在ΔACB中过C作CH⊥AB于H

ΔACB为直角三角形,

SD⊥平面ACB,然后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AC=4,BC=42

∴AB=4

∵S=1/2AB·CH=1/2AC·BC

∴CH=

AC BCAB 4 4243

42

∵DM∥CH且AD=DC

∴DM=1/2CH=

223

∵SD⊥平面ACB DM 平面ACB ∴SD⊥DM 在RTΔSDM中

SM=SD2 DM2

23

2

=

2

22

=2

3

∴cos∠DMS=

DMSM

22

=

3 23

高中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主题

=

22 11

130. 已知等腰 ABC中,AC = BC = 2, ACB = 120 , 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P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都等于4,求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解析:解:设点P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连OB、OC,

则OC是PC在平面ABC内的射影,

∴ PCO是PC与面ABC所成的角。

∵ PA = PB = PC,

∴点P在底面的射影是 ABC的外心, 注意到 ABC为钝角三角形, ∴点O在 ABC的外部, ∵AC = BC,O是 ABC的外心, ∴OC⊥AB

在 OBC中,OC = OB, OCB = 60 , ∴ OBC为等边三角形,∴OC = 2 在Rt POC中,cos PCO ∴ PCO = 60 。

OC1

PC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z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