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解词译句
更新时间:2023-08-20 07:01: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练习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句: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之:
译句: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逢: 杂:
译句: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 鲜美: 英 缤纷:
译句: 5.渔人甚异之。
异: 之: 译句: 6.复前行,欲穷其林。
复: 穷: 其: 译句: 7.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尽: 得: 译: 8. 便舍船,从口入。 舍:
译句: 9.初极狭,才通人。 通:
译句:
10.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 开朗: 译句: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平旷: 舍: 俨然: 译句: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之:
译句: 1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 交通: 闻:
译句:
1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其中: 悉: 外人:
译句: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 垂髫: 并: 怡然: 译句: 1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乃: 所:
译句: 17.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 要: 设:
译句:
1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此: 咸: 问讯: 译句: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邑人: 绝境:
译句: 20.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焉:
译句:
2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世: 乃: 无论: 论:
译句: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 通假字:
便要还家 为: 具: 所: 寻: 所: 志:
具答之
皆: 叹惋: 遂: 三、 古今异义:
重点字 古义 今义 译句: 译句:
2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3.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 延:
译句:
2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 不足: 为: 译句:
25.既出,得其船,
既: 得: 其: 译句: 2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 向: 志: 之: 译句: 2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及: 诣: 如此: 译句: 2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句: 30.闻之,欣然规往。 之: 欣然:
规: 译句: 3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果: 寻: 津: 问津: 译句:
【本课知识疏理】
一、 重点虚词: 乃、
咸、
既、 复、
为、
所、
焉、 之
其
缘、
延、 津、 不足、 交通、 绝境、
妻子、 鲜美、 无论、
如此
四、 一词多义:
舍、
乃、
寻、
为
五、 词类活用: 异、
穷、
志、
果、
前、 通
六、特殊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便要还家 问所从来
不复出焉 七、 成语归纳:(本文成语及释义) 【中考链接】 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 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有 战 乱)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4.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
思是 。(2分)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
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分) 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7.“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 意?(2分)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
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9.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B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正在阅读: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08-20
纳溪区2016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卷 - 图文12-18
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裂解(裂化)工艺作业(初训):试题3及答案312-01
2015选调生申论范文:推进结构调整 构建消费大国105-26
6.3重力导学案精品 - 图文10-05
山地古建筑防火特点及其对策05-21
青少年活动中心六年级快乐英语04-18
小老鼠历险记作文600字07-13
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实务05-06
大学合唱比赛策划书05-01
- 2012诗歌鉴赏讲座 师大附中张海波
- 2012-201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五市三区高三(上)期中数学模拟试卷(一)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 小方坯连铸机专用超越离合器(引锭杆存放用)
- 荀子的学术性质之我见
- 氩弧焊管轧纹生产线操作说明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 (商务)英语专业大全
-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小猴的出租车》
- 第七章 仪表与显示系统
- 身份证号码前6位行政区划与籍贯对应表
- 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通知书
- 浅谈地铁工程施工的项目成本管理
- 沉积学知识点整理
- 前期物业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地位
- 2014微量养分营养试卷
- 地质专业校内实习报告范文(通用版)
- 内部审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研究
- 高次插值龙格现象并作图数值分析实验1
- 桃花源记
- 解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