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教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3-12-06 20: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B1.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这句话体现了 思想。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D2.“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朱熹这句话体现了 思想。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D3.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青少年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詹姆斯 D.霍尔

B4.在发展心理学史上,首先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在年龄上扩展到人生全程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詹姆斯 D.霍尔

A5.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强调教育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儿童发展“内化说”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

A.维果茨基 B.布隆斯基 C.鲁宾斯坦 D.聂恰耶夫

A6.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 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A.房东岳 B.廖世承 C.陈鹤琴 D.朱智贤

D7.解放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房东岳 B.潘菽 C.陈鹤琴 D.朱智贤

D8.下列不属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任务的是 。

A.描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心理状态 B.解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C.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D.对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进行干预与治疗

B9.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通过对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以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测验法 A10.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

A.一线教师 B.教育管理人员 C.教育专家 D.专职研究人员 C11.下列不属于教育行动研究特点的是 。

A.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 B.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C.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研究 D.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 A1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说明教学的目的是 。

A.教会学生学习 B.教会学生研究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 第二章

D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 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C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

A.遗传的决定作用 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A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D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 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 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C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A.1-3岁 B.3-5岁 C.1-5岁 D.4-5岁

C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C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B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

C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

A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

B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

A.本我的发展 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A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 D.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五章

B1. 布鲁纳提倡 。

A.接受学习 C.观察学习

B.发现学习 D.指导学习

C2. 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律 。 ...

A.准备率 C.强化率

B.练习率 D.效果率

D3.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动物只对特定的强化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它近似的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

A.消退 C.分化

B.维持 D.泛化

B4. 当一个受过处分的学生持续表现出良好行为时,校方就撤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做法属于 。

A.消退 C.泛化

B.负强化 D.正强化

B5.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符合 。

A.人本主义思想 C.认知同化思想

B.建构主义思想 D.行为主义思想

C6.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

A.注意过程 C.认同过程

B.动机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C7. 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

A.信息加工的过程

C.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的过程 D.产生顿悟的过程

A8.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喜爱的活动去强化不喜爱的活动,这是 。

A.普雷马克原理 C.泛化原理

B.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D.皮格马利翁原理

B9.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 A.消退 C.获得

B.泛化 D.分化

C10.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叫做 。

A.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B.正强化 D.自我强化

A11. 提出自我实现人格观的马斯洛是属于 。

A.人本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C12. 儿童在学习了“胡萝卜”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并列学习 C.上位学习

B.组合学习 D.下位学习

C13. 下列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A14.下列哪种学习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 。

A.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B.小学生通过自编口诀背诵圆周率 C.中学生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D15. 在下列心理学家中,哪位强调强化的作用 。

A.马斯洛 C.铁钦纳

B.皮亚杰 D.斯金纳

A16.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C.加涅

B.奥苏贝尔 D.桑代克

B17.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

A.支架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B.抛锚式教学 D.合作学习

D18.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 C.费希纳

B.桑代克 D.巴甫洛夫

D19.班杜拉提出的两种强化为 。

A.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 C.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B.替代性强化和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C20. 奥苏泊尔认为动机至少应该包括 。

A.学习内驱力、工作内驱力和生活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成就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成就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B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 。

A.原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 C.行为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习的影响 D.图式在学习中的作用

C22. 一个人为了保持家长、教师等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达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叫( )。 A.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D.目标内驱力

第六章

A1.学生对学习结果归因为“能力”,它是 。

A. 内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 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C. 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D. 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2.学生对学习结果归因为“运气”,它是 。

A. 内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 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C. 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D. 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3.学生对学习结果归因为“老师评分不公平”,它是 。

A. 内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 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C. 内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 D. 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因素

B4. “学生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其先前的学习行为没有受到强化或是因为受到了惩罚所致”,这一观点最能体现的是 。

A. 成就动机理论 B. 行为主义理论

C. 归因理论 D. 自我效能感理论

D5. “学生学习动机低下是因为他(她)不相信自己能胜任学习这一任务”,这一观点最能体现的是 。

A. 成就动机理论 B. 行为主义理论

C. 需要层次理论 D. 自我效能感理论

A6. “有些孩子认为,只要我不努力学习,那么考不好也并不能说明我很笨”,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下列哪种理论进行解释 。

A. 自我价值感理论 B. 行为主义理论 C. 归因理论 D. 自我效能感理论 D7.根据耶可斯-多德森定律,下列哪个表述正确 。 A.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B.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差 C.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

D.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且受任务难度影响 B8. 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一面小红旗。这种学习动机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内化动机 D. 近景动机 A9.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人是 。 A. 海德 B. 罗特 C. 韦纳 D. 麦克莱兰德 A10.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B. 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C. 个体的身心状态 D. 个人的知识水平

D11.根据自我价值感理论,有些学生不愿意努力学习是因为 。 A. 习得了无助感 B. 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 C. 害怕困难 D. 自我效能感低

C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求知欲属于 。 A. 低层次的需要 B. 基本需要 C. 成长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七章

C1.根据获得知识方式的不同,知识分为 。

A.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D.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A2. 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B3.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描述性知识 C4.下面不属于心智技能的一项是 。

A.阅读技能 B.计算技能 C.绘画技能 D.记忆技能 A5.下列对心智技能的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观念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D.实践性、内潜性、简缩性 D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策略 。

A.表格 B.摘录

C.列提纲 D.过度学习 A7.利用网络关系图可以图解各种观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种认知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认识策略

A8.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B9.利用二十四节气歌熟记各个季节,可显著提高记忆效果,这种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B10.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时参与的肌肉群性质的不同动作技能可分为 。

A.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B.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 C.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D.徒手性动作技能和器械性动作技能 C11.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加涅 C.安德森 D.奥苏泊尔 D12.下列代表概念的词是 。

A.天安门 B.故宫 C.北京 D.首都 C13.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 。

A.产生式 B.图式 C.命题 D.命题网络 D14.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写完一篇作文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

D15.对于复杂的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复述 D.编码和组织

B16.在学完一篇逻辑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B17.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的是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复述策略

B18.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D19.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面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C20.语词表达意义的最小单元是 。

A.产生式 B.图式 C.命题 D.命题网络

第八章

A1.按照迁移的效果,学习迁移可以分类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近迁移与远迁移 D.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

A2.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属于典型的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循序渐进 C.启发诱导 D.物以类聚 B3.前摄抑制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B4.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后来学习英语字母的影响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A5.运用数学中学到的公式或原理解物理题目,这种迁移是 。

A.高路迁移 B.低路迁移 C.态度迁移 D.方法的迁移 B6.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官能心理学家 B.桑代克 C.贾德 D.苛勒

C7.认为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相同要素只是迁移产生的条件,迁移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者的共同原理,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官能心理学家 B.桑代克 C.贾德 D.苛勒

B8.贾德根据“水下打靶”实验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形式训练说

C9.苛勒用小鸡、猴子和三岁幼儿做实验,总结得出的迁移理论是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形式训练说 B10.学习加法对学习乘法的迁移是 。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C11.强调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质量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安德森

D12.定势对学习新知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迁移的角度看它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零迁移 D.正迁移或负迁移

1.运用“异性伙伴配对跳舞”为例解决“棋盘问题”是运用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类比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2.教师给学生上新课,这是扮演 。

A.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B.育人的角色

C.管理者的角色 D.父母代言人的角色

3.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

A.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写完一篇作文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

4.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属于典型的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循序渐进 C.启发诱导 D.物以类聚 5.解决“河内塔”问题的主要策略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试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6.家长期望教师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便孩子能够考上重点学校,而国家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这往往会出现角色冲突。这种冲突是属于 。

A.由不同的角色期待所引起的角色冲突 B.由于角色自身局限性而引起的角色冲突 C.教书育人者和父母代理人之间的冲突 D.角色间冲突

7.原先设置的三位数字的密码忘记了,密码箱打不开,通过排列组合,一个一个试,最终将密码箱打开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试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8.“关于教什么的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9.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性动机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想象 D.创造性人格 10.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种现象邓克尔将它称之为 。

A.问题情境 B.原型启发 C.定势 D.功能固着 11.大部分教师很难做到在不丧失职业权威的前提下能够放下架子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容易产生角色冲突。这种冲突属于 。

A.由不同的角色期待所引起的角色冲突 B.由于角色自身局限性而引起的角色冲突

C.学生的领导者、管理者与学生的顺应者之间的冲突

D.学生的权威和学生的朋友之间的冲突

12.“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13.经典的“九点连线问题”很多人不能解答,主要原因是 。

A.对问题的表征有误 B.题目太怪 C.缺少相关知识 D.出现定势 14.“关于如何处理课堂情境中问题的知识及教育教学机智”等是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15.鲁班从茅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这类问题解决的是依靠 。

A.问题情境 B.原型启发 C.定势 D.功能固着

16.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教学进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这种教学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课堂管理能力 17.强调解决问题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这种理论是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理论 D.系统论 18.学习加法对学习乘法的迁移是 。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19.像“俺家的小狗为什么不生跳骚?”这类两可问题属于 。

A.典型问题 B.变式问题 C.结构良好问题 D.结构不良问题 20.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 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y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