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更新时间:2023-04-11 17: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芳草小学岳莉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初步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归纳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说一句话,请你把它变成两句话,并且意思不变。

师: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生: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师:谁照我这样说句话,请其他学生变。

师: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是不是挺有趣的?像这样的话能不能说完?

生:说不完。

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二、探索交流,得出等式

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班老师解决一下。出示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问题1、课件显示一件上衣22元,裤子每条18元。请大家帮忙算一算,3套多少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22+18)×3 方法二22×3+18×3 师:观察两种算法,说说两种算法表示的意思?

生:左边的算式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再算出三套。

生:右边是先算出3件上衣的价钱,再算出3条裤子的价钱,再把他们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式,猜想结果,最后用等号连接。并板书。

问题2、出示书主题图,根据图中信息,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植树活动?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集体交流不同算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3)分析比较:观察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建立表象:以上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 (4+2)×25=4×25+2×25

三、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板书)

(1)这些等式的左边是怎样的?右边呢?

(2)结果又怎样?

(3)从以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等式,生试着说一说。

3、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揭示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请同桌再交流一下。学生积极地与同桌交流着,又踊跃地参加集体交流。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幻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下面各题。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2、书26页的做一做。

3、拓展延伸

一件上衣22元,裤子每条18元。请大家帮忙算一算,3件上衣比3条裤子贵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22+18)×3 = 22×3+18×3

(4 + 2 )×25 = 4×25+2×25

(a + b) ×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芳草小学岳莉媛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章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初步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归纳数学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一个拓展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说一句话,请你把它变成两句话,并且意思不变。我爱爸爸和妈妈。生: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生: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

师: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二、探索交流,得出等式

师出示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问题1、一件上衣22元,裤子每条18元。请大家帮忙算一算,3套多少元?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22+18)×3 方法二22×3+18×3 师:观察两种算法,说说两种算是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式,猜想结果,最后用等号连接。

问题2、出示书主题图,根据图中信息,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植树活动?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集体交流不同算法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3)分析比较:观察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建立表象:以上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 (4+2)×25=4×25+2×25

三、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板书)

2、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等式,生试着说一说。

3、从特殊推广到一般,揭示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同桌再交流。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幻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2、书26页的做一做。

3、拓展延伸

一件上衣22元,裤子每条18元。请大家帮忙算一算,3件上衣比3条裤子贵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22+18)×3 = 22×3+18×3

(4 + 2 )×25 = 4×25+2×25

(a + b) ×c = a×c + b×c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生买校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件上衣20元,一条裤子18元,买3套衣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35 + 25)×3 = 60×3 = 180(元)、35×3 + 25×3 = 105 + 75 = 18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

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

(a + b)× c = a × c + b × c

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埋下伏笔。

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y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