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和碑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08:28:01 阅读量:2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对联和碑文
教学目标
●了解对联和碑文的特点及种类
●掌握对联的表现手法
●理解碑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及要求
教学重点
●碑文的基本写作格式及要求
教学难点
●学习并背诵一些名胜古迹对联,学习尝试撰写对联
一、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艺园圃的一朵奇葩。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既有社交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民族艺术形式。它形式短小、活泼,文辞精炼、考究,是一种十分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为炎黄子孙所喜闻乐见。对联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丰富多彩地描写自然,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愿望等。人们常用它来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言志寄怀、庆喜吊丧、装饰环境、题赠劝勉、嬉戏逗趣、斗智逞才、诙谐讽刺等。它是一道语言风景,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教育价值、史料价值和民俗价值。
对联是由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的对偶句组成的一种社交类文体。
(一)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仗,对仗是对联的形式和灵魂,其具体特点是:
1.两句一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陈大纲:岳阳楼联
对联是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对联由两句组成,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也有把上、下句叫作上只、下只,上半联、下半联。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合璧之妙,缺一不可。“对”就是形式上成双,彼此相“对”;“联”就是上、下联的内容要互相映照,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阐述一个道理。
2.讲究对偶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衡阳湘西草堂联
由于汉民族语言是以单音为主,文字更是一个个独立的方块字,很容易写成整齐的句子。对偶讲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词组相同,结构、句法一致,成双成对地排列。
3.平仄相对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阮元:沈阳故宫衍庆宫联
对联的上、下联表现方法,要求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古汉语中,字的读音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现代汉语的分法已有改变,把它都归为平声。至于仄声,那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对联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这种要求,和律诗的对句一致,读时琅琅上口,有一种音韵和谐之美。如:
云 带 钟声 穿 树 去;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月 移 塔影 过 江 来。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 (仄) (平) (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 (平) (仄) (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由于是双音节,第一字可不必细究。
4.语意相关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天月半;
去年年尾今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对联的上下句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的。对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语意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形式。
(1) 正对 是指上、下联意义相似或相关。如:
面面有情环水环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西湖四照阁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从以上两幅对联来看,上下联的意义是相近或相关的,都是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2) 反对 是指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西湖岳飞墓的一幅对联,上联指岳飞,下联指用铁铸成的陷害岳飞的四个千古罪人。
十年胜败一知己;
七尺存亡两夫人。
这是在江苏淮阴韩信祠的一幅对联,“一知己”指的是萧何。萧何曾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在萧何的重用下,韩信屡建奇功,后来韩信被杀,又是萧何与吕后设计陷害。“两夫人”,其一是指韩信幼年贫寒,为漂母所救,其二是指最终命丧于吕后之手。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反对就是上、下联之间是相对或相反的关系。另如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这一幅对联也是反对。
(3) 串对 也叫流水对。是指上、下联的意义相互连接、结构上有明显的顺承、递进或因果关系的对联。如: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36年鲁迅逝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的追悼大厅里,鲁迅先生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红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举国同悲,万民齐泣。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送来的,堪称一绝。
(二) 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春联是专门用于庆祝元旦、春节时张贴的对联,它的时效性比较强。春联往往用以除旧迎新,表明志向,展望未来,充满豪情,表达美好祝愿等。如:
世纪春光映照欢乐家庭;时代惠风点染多彩人生。
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
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合人合万事合。
紫气东来仙鹤舞;春光普照巨龙腾。
九州安泰光日月;四海康宁唱升平。
普天同庆喜看神州巨变;万众一心共建华夏文明。
2.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人们将在宫廷、庙宇、府宅、园林的楹柱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这些楹联有的是描绘自然风光,有的是展现人文景观,有的是抒发感慨,有的是借景言志,有的是评述历史,有的是阐述哲理,有的是宣扬佛、道、儒的思想,有的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
名胜楹联集锦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袁枚:扬州个园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李因培:南京随园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宋荦:南昌腾王阁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戴火景:眉山三苏祠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古人心。
——朱熹:庐山白鹿书院联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泰山天街孔庙联
深心托谊素,怀抱观古今。
——爱新觉罗·弘历:北京故宫三希堂联
川岩独钟秀,天地不言工。
——北京:颐和园宝云阁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观对联
含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平山堂楹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苏轼《放鹤亭记》中的句子而成。
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拈毫,有怀千古无双士;
地坼东吴,浪挟乾坤,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
——羊春秋:岳阳楼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西湖白云庵月老祠联
胜地重新,在江藕花中,绿杨阴里;
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平湖秋月联
避暑山庄著名景点题额楹联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仅康熙和乾隆为山庄名景书写的题额和楹联大约就有230余条,楹联80多副。这些题额和楹联,或描绘山庄的自然景色,或反映不同形式的园林建筑,或表达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下面介绍几幅:
鸟语花香转清淑;
水容云态向暄妍。——烟波致爽殿内联一
雨润平皋,桑麻千顷绿;
晴开远峤,草树一川明。——烟波致爽殿内联二
云影澄观,妙语太空参合相;
山光悦性,静因常住识真如。——云山胜地莲花室联
云卷千松色;
泉和万籁吟。——万壑松风楹联
雄笔振清词,追赏得烟云之趣;
佳辰逢盛景,乘间探丘壑之奇。——静寄山房前殿楹联
水当窗面天然白;
山接林端分外青。——静寄山房后殿湖山罨画楹联
松生青石上;
泉落白云间。——沧浪屿楹联
云容自在舒还卷;
山色何妨有若无。——乾隆题宿云檐楹联
山高先得月;
岭峻自来风。——康熙为四面云山题楹联
3.贺联 贺联是用于祝贺生日、立功、结婚、生子、乔迁、开业庆典等使用的对联。写这类对联,要求感情真挚,切合双方的交谊和地位。
人同世纪寿;心与天地齐。——为冰心老人祝寿联
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纪晓岚贺牛姓婚联
4.挽联 挽联是为死去的人表达哀悼之意而写的对联。
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
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
——人民挽周恩来总理。
江户矢丹诚,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朝侠女魂。——孙中山挽秋瑾
5.言志联言志联是用来表达志向、理想和愿望的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才是贤。——李铁夫:自撰格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自题其画竹联
6.讽刺联讽刺联是用以讽刺人或事的对联。
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更何等悲歌泣曲;
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彭玉麟:西湖岳王庙联
7.千古奇联有一些对联在内容、结构、读音、文辞、气势或意境方面比较奇特。如: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济南千佛山趵突泉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温州江心亭对联
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作“生长”之“长”。汉字是丰富多彩的,一字多音的情况既很常见,又很特殊。这幅对联,就体现了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引人入胜,十分有趣。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昆明大观楼
这是清人孙髯为昆明大观楼撰写的最负胜名的对联。康熙三十五年(1696),大观楼建成,孙髯路经此处,见大多数文人墨客前往吟诗作赋,为清朝歌功颂德,甚为气愤,傲然写下这一幅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视野极其开阔,下联写云南历史,追溯直达汉唐。内容上它完全否定了包括清朝在内的整个封建王朝。艺术上首创一边写景,一边叙事,一边抒情,情,景,事,互相交融的格调,排句用典也极具规模,为后世写长联者提供借鉴。此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文辞优美,全联集为一体,一气呵成,通达流畅。后来有不少仿此联写者,至今不下数百幅,然并没一幅可以与此联相比。可以如此说,孙髯的此幅对联,是中国对联的一个高峰。
8.谐趣联谐趣联是一种比较风趣、幽默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书于北京潭柘寺,弥勒,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其特点为心广体胖,面带笑容。天下弥勒寺的对联,大都抓住了弥勒的特点来写,而独以潭柘寺的这一幅最为著名。说弥勒佛的肚子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笑,是笑“世间可笑之人”,都体现了佛教的本性,发人深醒。
(三) 对联的表现手法
1.对联的技巧
在对联的创作中,要重点把握好“对”、“工”、“趣”、“巧”四字。
(1) 重在一个“对”字
“对”的含义是指上、下联整体或相对应的部分应该满足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即字数相等;词性相通,即除形容词和动词可以灵活通融相对外,其它词类必须是同类词相对;语法结构相同,含词的结构和句子结构两层意义;平仄相反;内容相关,含相反;气势相当,即下联的气势要比得上或称压得住、敌得过上联,并最好能比上联气势更大一些。讲求气势是对联的独到之处,也是比律诗的对仗要求更严格的地方。
对联不“对”,则虽意义深远而难称佳对,而辨“对”的最敏感处则在于对词性的把握和运用。
(2) 精在一个“工”字
对联在原则上应为工对(巧联、趣联除外),即对仗通常力求工整,不仅要求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虚词等只能自身相对,而且名词也还需分得更细,进一步分为许多门类,诸如:天文、地理、时令、服饰、形体、人伦、植物、动物、宫室等。总之,分得越细,对得越工。
悲欢聚散一杯酒;(上句悲欢与聚散自对)
南北东西万里程。(下句南北与东西自对)
又如清刘坤一题南昌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上联“兴”与“废”一字自对,“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四字自对;下联“古”与“今”一字自对,“江上才人”与“阁中帝子”四字自对。
当然,尽管自对可宽或严,但作为联句还是以对仗工整为上。无论哪种对仗,都要注意颜色、数目和方位词的对仗,这是工对的基础。
2.对联的修辞手法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修辞可以飞扬语言表述的文采,对联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比喻 以此喻彼,生动形象。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2) 排比 几个相同的句式连续运用,充分铺陈,增强气氛,造成一气呵成的效果。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水,彭蠡烟,湘江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汇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3) 比拟 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如:
春风放胆来疏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4) 双关 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如: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
又如: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媒。
上联的“荷”指“何”,“藕”指“偶”;下联的“杏”指“幸”,“梅”指“媒”。这是明代首辅李贤选婿的一个佳话,上联用谐音,意思是因何得到的佳偶?下联的意思是有幸是自己为女儿选婿,就不需要媒人了。运用谐音双关,虚实相生,有趣在理。
(5) 用典 借用典故,针对现实,引发联想,寓难尽之意于言外。如:
秀雅文体,清亮之音;
兰慧之质,柳絮其才。
(6) 夸张 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如: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7) 复词 重复是表达一忌,但有时有意使用反复手法,却常使意境出新。如借助谐音,利用汉语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出奇制胜。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8) 顶真 后面词语的首字承接前边词语的尾字。如:
一丝风,风吹绉满江春水;
三尺浪,浪淘尽千古英雄。
(9) 设问 上联(或下联)提出问题,下联(或上联)作答。如:
万卷诗书,谁能览尽?
千秋功罪,我可说清。
(10) 镶嵌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此联将项羽的宠姬“虞姬”的名字分别镶嵌在上、下联的第一字,这叫鹤顶格。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此联在中间第四个字分别镶嵌着“凤”和“仙”字,是小凤仙的“凤仙”二字,这叫蜂腰格。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这幅对联在上、下联中分别镶嵌着“诸葛亮”和“梅兰芳”的名字,并且“孔明”和“畹华”又恰好是他们两人的字,对仗十分工整而又巧妙,这是凤尾格。
史鉴流芳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谐承畴)。
此联将“史可法”和“洪承畴”的名字拆开,分别镶嵌在上、下联的开头和结尾处,构成了一幅对联,这叫拆嵌格。
(11) 回文 就是顺读、倒读皆成诗句,而内容不变的修辞法。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3.对联的横额、书写格式及要领
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语外,还要有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横额也是对联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之一。按照传统习惯,它由四字式常用语或成语组成。它的作用主要是统领全联精神,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补充对联内容的作用。横额,是一幅对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根据需要,有的对联的横额用匾来代替,有的对联可不用横额。如园林胜地、大型建筑的楹柱上,或用花圈贴挂挽联追悼死者,往往不便于运用横额。
对联的横额都是横写,过去是从右至左写,现在也有从左至右写的,字体和大小要与对联的文字相一致。
对联的上、下联都是竖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如果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一行,上、下联都是从右侧或左侧向中间写,写时可以空几个格,要看字的大小、多少和是否美观和谐。字体大多是正楷、隶书、篆体、行书或楷书。
对联的书写都不用标点符号,要欣赏对联就要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对联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读写对联的规律,准确地诵读和理解,正确地断句,要紧密结合上、下联来领会对联的意思,并注意参考一些题跋、落款、背景等帮助我们来正确理解对联的意义。
二、碑文
所谓碑,本是古人置于宫室、宗庙前面,有的是为了测日影,有的是为了拴祭祀用的牛羊,
有的是立在墓旁,为了下棺时用的木碑,后改为石碑。原来都不刻碑文,后来有人刻上一些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了碑文。这种刻了文字的碑,秦代叫“刻石”,汉代以后,才叫做碑。
碑文,指刻写在碑上的文词。碑文,又叫碑志、碑铭。“志”,是记识、记载,碑志,就是以碑记事,“铭”,则是铭刻之意,刻在器物上的文词称为铭文。后来则刻字于石,所谓“以石代金,同乎不朽”。
(一) 碑文的种类
常见的碑文有功德碑、庙碑、墓碑、纪念碑、记事碑、诗碑、建筑碑、名胜古迹碑、天灾人祸碑、诉讼禁令碑、文人雅集碑、国际交往碑等。
1.功德碑 例文一
元戎轻武,长毂(兵车)四分。雷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凌高阙(山名),下鸡鹿(关塞名);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
这是东汉班固写的《封燕然山铭》,是一篇记写战功的文字。记述汉车骑将军窦宪讨伐匈奴的功业。其中,在前边用散体写的序文语句错落有致,很有气势。所选这段是写窦宪率兵北征的一段。作为一篇记写战功的文字,语言精炼,气势雄壮,修辞也很讲究。
功德碑,是记述功德的碑文。现存最早的刻石碑文是秦代李斯所写的秦始皇功业的碑文。
2.庙碑 例文二
柳侯为州,不鄙疑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先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这是韩愈为亡友柳宗元的祭庙写的碑文《柳州罗池庙碑》。柳宗元死后,人们在柳州的罗池修筑了柳侯庙,怀念他生前的业绩。在篇末,韩愈采用楚辞体写了一篇铭文,充分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柳宗元的美好感情,由于首句是“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也叫“荔子碑”。韩愈的诗,苏轼的书法,颂的是柳宗元的事,后人称“三绝碑”。
在成都武侯祠碑亭中有一块高达一丈多的唐碑,是当时名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书石,雕刻家鲁建刻字,文章、书法、刻技,都非常精美,后人也称“三绝碑”。
庙碑的种类很多,立于寺的叫寺碑,立于庵的叫庵碑,立于神庙的叫庙碑,立于宗庙的叫宗庙碑,立于家庙的叫家庙碑,都是为神仙鬼灵而立的。这类碑文从文章价值来看,真正可取的少。著名的有唐代王勃写的《净惠寺碑》、杨炎写的《燕支山神宁济公祠堂碑》、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
3.墓碑
例文三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腑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井不相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这是韩愈写得最出色的一篇《柳子厚墓志铭》中的节选。韩愈记述了柳宗元为了朋友刘禹锡,宁愿以柳州来换播州。当年二人都在遭贬,刘禹锡家有老母,播州即今贵州,比柳州要远,柳完元提出交换被贬之地,自己甘赴远地。韩愈生动地记述了这件事,并情不能已地发表了一通议论,勾勒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世态。
在古代的碑文中,墓碑的数量很大,将埋于地下的叫墓志铭,立于地上的叫墓表文。墓志铭,前有一篇记述死者生平的传记,后有一篇颂赞体的铭文。志用散体,铭用韵语。后世逐渐以志文为主,形成了以志为中心的前序、后铭的体例。今统称为碑文。
墓志铭一般都是死者家属请能文之士代笔。一些著名诗人、作家为写墓志铭,常常匠心独运,精心构思,因而作品富于文采。著名的有南北朝时期庾信写的《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韩愈的《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邹鲁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碑》等。
4.纪念碑 例文四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3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镌刻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面的碑文。这是为纪念1840年到1949年间为我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碑文没有叙述人民英雄的伟大业绩,而是悼念在三个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语言高度精练,概括性极强。
5.诗碑
诗碑不是指用诗词体裁写的碑文,而是指为诗而立的碑。 例文五
山 中
山中秋信得来真,树张清阴风爽神。
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
随缘遇处皆成趣,触绪拈时总绝尘。
自谓胜他唐宋者,六家咏未入诗醇。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榛子峪北侧有一座高二米五的卧碑。碑上共刻八首诗。这首《山中》诗是乾隆皇帝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刻在石碑的阴面。诗的前四句大意是:避暑山庄的山中,季夏时节秋天的信风已经来临,大树张开大片的清荫,立在树下觉得特别清爽怡神。树上的鸟儿似乎有情,见人到此要对客人倾诉;驯鹿晓得没人会伤害它,竟走到客人跟前表示亲近。后四句的大意是:顺应自身的感触,处处都会让人觉得有情趣;触发内心的思绪,时时都会觉得自己与尘世隔绝。我以为山庄的佳境胜过唐宋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色,只可惜这样的美景竟然没有被唐宋六大名家写入他们的诗中。这首诗写景抒情很有特点,而且写景和抒情的衔接也非常自然,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好诗。
许多旅游景点都有诗碑,如:在宋朝时,有人把杜甫在夔州三年所作的361首诗刻石立碑,一共刻了12块碑石,堪称诗碑大观。河南汤阴县的一块九尺的岳飞诗碑,汤阴县岳庙还有别人给岳飞词立的一通碑,叫《岳飞满江红词碑》。诗碑比较多见,呼和浩特昭君墓前立有董必武咏昭君的诗碑,泰山无字碑旁立有郭沫若咏未见日出的诗碑,日本各界为纪念中国前总理周恩来立的诗碑。
(二) 碑文的基本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般说来,碑文没有固定的格式,特别是名人、诗人作碑文,更是自由潇洒,笔走江海。比如黄永玉为沈从文题写的碑文:战士要么战死在沙场,要么回到故乡。黄永玉题写的碑文,用极精炼的语言概述了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一生的两次重要经历。
碑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前言、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
写碑文要注意: ⑴真实可信。
⑵详略恰当。 ⑶精练准确。 ⑷感情真挚。






正在阅读:
对联和碑文11-13
四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05-01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01-17
GSM及应用Gsm and Application文献及翻译01-0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4-01
低压电工作业题库11-01
案例学习:警惕玩手机引发安全事故11-13
海牙规则中英对照04-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联和
- 碑文
- 线性代数习题答案(复旦版周勇 - 朱砾)
- 大学物理教程 第2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作业解答
- 运用Visual C#完成基本数字图像处理
- 编译原理10套试卷及答案
- 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1)
- 文书发展
- 沪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答案)
- 2013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告家长书
- 《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教学大纲
- 达克罗技术
- 采油地质工中级理论知识题-答案(1)
- 鄂教版一下品德
- 农村建房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 TD-SCDMA试题
- 管道工习题及答案
- 抚顺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图文
-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金融作业及考试重点
- 2016青岛市市民卫生应急知识在线培训和测试试题及答案(单选、多选、判断)
- IBA浸种对云南松种子发芽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