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6-06 0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江苏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江苏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交通运输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率先基本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意图,阐明“十二五”期江苏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指导今后五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是编制和实施全省各级各类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以及制订相关政策的依据。
一、发展回顾和形势要求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江苏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目标,紧密呼应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面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积极推进公路率先基本现代化的同时,加大对航道、港口发展的倾斜力度,努力实现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在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逐步确立了“三个一体化”和“三个有机衔接”的发展思路,加快铁路、航空发展,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和集疏运设施建设,拉开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帷幕。 到2010年底,全省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17.8万公里(其中公路150307公里,内河航道24248公里,铁路1908公里,输油气管道1773公里),较“十五”末增加22%。“十一五”期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683亿元,为“十五”期的2.2倍,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的投资比例由“十五”期的90:4:6:0.2调整为49:32:17:2。经过五年的努力,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实现了由初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转变[1]。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公铁水空全面推进
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协调发展,公路建设向率先基本现代化扎实迈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59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建成通车,公路过江更加通畅,高速公路互通对10万人口以
上城镇5公里覆盖率达86%,网络功能进一步提升。完成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43公里,基本实现一级公路短直连通市到县以及相邻县。建成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41条、疏港公路38条、火车站集疏运公路5条、机场集疏运公路6条、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连接公路18条,4A级以上风景旅游区连接公路10条。新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3.7万公里。提前3年实现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到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所有建制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
铁路进入骨干网络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实现了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三个“零突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08公里,较“十五”末增加18%,另有1033公里铁路项目在建。
水运建设显著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亮点纷呈。京杭运河苏北段二级航道全线贯通,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建成,京杭运河苏南段等干线航道全面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连云港港3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3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太仓港一至三期集装箱码头建成。全省港口万吨级泊位新增152个、总数达到366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68个、总数达到103个。
枢纽机场能力提升与新机场建设齐头并进。全省7个机场都进行了改造或扩建,航空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淮安涟水机场建成通航,填补了苏北腹地航空运输服务空白。苏中江都机场启动建设。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2010 2010 类别 指标 2005年 年 年 实现率(%) 规划 实现目标 情况 公路 1、公路总里程(万 公里) 11.5 12.5 15.0 /
(1)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2)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 (公里) 2886 8427 4000 4059 105 8800 8943 138 2、普通干线公路新 改建(公里) —— 3000 3043 101 40000 41656 3、农村公路改造(公 里) —— 104 4、客运站标准化建 设(个) —— 20-30 44 176 铁路 5、运营里程(公里) 1616 6、复线率(%) 7、电化率(%) 8、干线航道新增达 1900 1908 103 48 48 145 107 38 45 0 —— 45 内河航道和港口 标里程 (公里) 9、内河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10、沿江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万TEU) 沿海沿江港口 11、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亿吨) 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万TEU) 490 593 112 2.9 4.5 4.6 106 4.0 7.3 8.2 127 242 799 798 100 0.3 1.0 1.2 129 48 347 347 100 12、万吨级泊位数 214 364 366 101
(个) 民航 13、民用机场数量(个) 7 7 8 / 注:实现率以2005年为基年,实际增加值占目标增加值的比重,即:实现率=(2010年实际值-2005年值)/(2010年规划值-2005年值) “十一五”运量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2010 类别 指标 2005年 年 2010年 是2005年倍数 预测 实值 际值 1、营业性客运量(亿人) 12.1 16.8 21.6 1.8 公路 2、营业性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644 904 1197 1.9 3、营业性货运量(亿吨) 6.6 7.6 12.4 1.9 2.0 运输 4、营业性货物周转量(亿 562 698 吨公里) 1149 5、内河水运货运量(亿吨) 2.5 2.9 3.6 1.4 [2] 水路 运输 6、内河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7、沿海沿江港口吞吐量(亿吨) 8、沿海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EU) 9、客运量(万人) 632 696 694 1.1 5.2 8 11.7 2.3 1129 305 1200 3.7 1.5
铁路 运输 民航 运输 10、货运量(万吨) 6658 5090 20200 6700 9711 6374 1730 1.3 11、旅客吞吐量(万人) 676 1920 2.6 12、货邮吞吐量(万吨) 15.8 50 30.9 2.0 “十一五”交通建设投资情况分析表单位:亿元 “十五” 投资 1、公路投资 2、航道投资 3、港口投资 4、铁路投资 5、民航投资 占比(%) 1539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完成 占比 占比 是“十五”倍数 1.2 4.1 7.8 17.0 18.5 2.2 投资 (%) 89.9 2.2 3.6 4.1 0.2 100 1394 投资 (%) 47 1790 49 38 150 5 155 12 34 4 61 372 474 13 70 1000 1190 32 4 50 2 74 100 2 合计 1712 2966 3683 100 “十一五”交通建设资金分区域投资情况表单位:亿元
分区域 投资 沿海 苏南 苏中 苏北 1、公路 1742 835 333 574 465 2、站场 48 38 5 5 3 3、航道 155 84 19 52 40 4、港口 474 213 71 190 210 5、铁路 1190 922 151 117 157 6、机场 74 54 3 小计 17 5 3683 2146 582 955 880 专栏2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经济社会节点情况
2010年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节点服务情况分析表
分区域 江苏 苏 苏 苏南 中 北 沿海 1、高速公路对县城和10万以上人口乡镇服务情况(5Km) 县城和10万人口以上乡镇数(个) 112 53 24 35 27 78 高速公路互通5km覆盖率(%) 86 92 79 80 2、省级以上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4A级以上景区服务情况(2Km) (1)省级以上开发区(个) 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率(%)
138 67 29 42 30 97 100 93 95
90 (2)服务业集聚区(个) 88 57 19 12 11 82 11 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率(%) 98 100 100 83 (3)特色产业基地(个) 60 32 13 15 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率(%) 97 100 85 100 91 101 64 12 25 13 77 65 86 (4)4A级以上景区 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率(%) 89 91 100 80 (5)所有经济类节点(个) 387 220 73 94 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率(%) 95 97 95 90
注:所有经济类节点二级以上公路连通率均为100% 2、客货运输增长迅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客货运输量再创新高。2010年完成综合客运量[3]23亿人、旅客周转量1646亿人公里、综合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5582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8倍、1.8倍、1.9倍和1.9倍。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量年均增速16.0%。全省港口总吞吐量达到15.9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35万标箱。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连云港港、江阴港、镇江港6个港口进入全国23个亿吨大港行列。全省客货营运车辆年均增速6.4%,沿海、远洋船舶载重量年均增速分别为31.5%、23.2%。
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探索了“镇村公交”、“区域公交”、“城乡公交”、“全域公交”等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全省95%的行政村实现客运班车通达,成为
服务民生的一大亮点。
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全省所有一、二级汽车客运站(共111个)以及50个三、四级汽车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实现苏、沪、皖、赣三省一市联网运行,ETC车道数达到224条,用户达到8万户。国省干线公路车辆平均行驶速度超过65公里/小时。沪宁城际高铁建成投运,南京至上海由140分钟左右缩短为73分钟,沪宁城市带同城化效应大大增强。苏北运河实现“一票通”,船舶通过耗时由15-20天缩短至5-7天。交通服务热线96196覆盖全省,实现“一个号码、一条热线,交通服务全覆盖”。 3、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机制创新不断深入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形成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体制架构,城市客运管理职能划入交通运输部门,省、市两级基本构建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实施完成成品油税费改革[4],撤除70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会同省财政厅建立了江苏省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制度,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及里程锁定审计,全省养路费、航养费等征稽人员、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人员分流安置全面完成。实施完成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改革,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编制得到落实。基本完成了乡镇交管所机构和职能调整工作[5]。
机制创新不断深入。定期召开长三角及华东六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省际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加强与国土、城乡建设、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建设,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出台加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实施等意见和补助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了以市县为主体统筹交通发展与国土开发、沿线产业开发的新举措。 4、行业管理不断加强,交通发展活力日益显现
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体系。组织完成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完成了省级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了沿海地区交通发展规划、民航发展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专项规划和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等专项实施方案。开展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规划、淮安市综合运输枢纽总图研究等专项规划或研究工作。
突出政策措施的研究制订。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我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航空产业发
展的政策措施》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并将2010年确定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政策措施推进年,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
交通立法工作成绩显著。提请省人大、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机动车维修管理条例》、《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港口条例》、《江苏省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江苏省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标投标信用档案管理办法》等54件厅规范性文件,江苏交通运输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应急保障有力。出色完成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害的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任务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运输及安全保障任务。全省煤炭、成品油运输,防汛抗旱运输,春运、“黄金周”等节假日运输以及其它公共突发事件运输保障可靠有力。公路网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形成。继续推进撤渡建桥和渡口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水网地区安全出行条件。三大湖区五个水上搜救基地[6]全部建成启用。船员管理得到加强,船舶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依托大型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苏通大桥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获得了众多国际、国内重大奖项。建成了江苏省水运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科研基地。成功地将国产改性沥青大量用于高速公路,江苏“沥青路面十年不大修”的品质享誉全国。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交通信息高速公路和交通服务热线,构建形成门户网站、服务热线、交通广播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并实现信息化对交通运输业务的全覆盖。运输服务和应急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人才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加大了全行业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100人才工程”和干部“千人培训工程”。利用国际平台加大科研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德国北威州签署了两省州交通运输领域的友好合作协议,组织、承办了混凝土桥梁技术国际研讨会(PIARC2009)等众多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省交通运输厅等2家单位创建为全国交通运输文明行业,4家单位为全国文明单位,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涌现出的“雷锋车”、“李瑞班”等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成为了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和文明风尚。
建设市场规范有序,工程质量全国领先。率先建立了交通工程建设信用体系,进一步规范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投标行为,加大了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等行
为的惩治力度。提出了全新的工程质量管理公式,使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创新、创优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打造了以苏通大桥、润扬大桥、宁杭、宁常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两淮段和常州市区改线段工程、京杭运河宿迁水上服务区工程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工程和国家示范工程。“十一五”以来8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获鲁班奖、7项获詹天佑奖。全省重点公路、水运工程项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齐头并进。以预防为主的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研究制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被交通运输部向全国推广。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现了纪检监察监督对重点工程的全覆盖。229项省级交通行政权力全部上网公开透明运行。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全面落实,并且不断加强行政服务窗口建设,实现了交通政务公开、行政许可和效能投诉的“一个窗口对外”。
“十一五”期江苏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各种运输方式能力仍然不足。长江主航道局部水深不足,影响长江黄金水道效益更大发挥。干线铁路和内河干线航道尚未成网。以行政区为单元的公路规划难以适应国家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民航枢纽机场的运输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充分。主要港口普遍缺少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等集疏运方式。货运枢纽发展滞后,货物运输转换效率低、成本高。各层次公路网络间衔接仍待加强。三是运输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物流成本依然偏高[7],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还处在起步阶段,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8],公交优先战略未得到全面落实[9]。四是交通筹融资能力有待加强。公共财政的保障仍然不足,交通债务负担沉重,投融资渠道不宽,还不能适应交通运输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形势与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
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把发展内河水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重点任务,切实提升内河水运的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省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58万亿元(2010年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3%。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
1、要求进一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对产业城镇发展的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江苏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全省客货运量和周转量较“十一五”末增长6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继续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满足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的先导引领功能,加快建成一批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策应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服务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等地区城镇带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专栏3 “十二五”期客货运输需求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省综合客运量、周转量为37亿人、3050亿人公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0.3%、13.0%,铁路、航空、公路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担比重分别为7.3%、0.6%、92.1%和27.4%、9.1%、63.5%。综合货运量、周转量为29亿吨、10800亿吨公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0.1%、14.1%,铁路、水路、公路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担比重分别为5.2%、28.4%、66.4%和7.5%、75.1%、17.4%。
全省机场客运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约为4120万人次、92万吨,年均增速
19.0%、24.5%。全省港口吞吐量20.5亿吨,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4亿吨、3900万吨、2.6亿吨、2050万TEU。 2、要求加快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国际化继续深入发展,江苏将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要求加快构筑国际、省际、城际综合交通通道,提升深水海港、枢纽机场的国际交流功能和服务水平,打造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全面增强江苏的国际竞争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运输组织效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旅客运输和物流服务,通过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和货物运输成本,全面增强江苏的产业竞争力。
3、要求促进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增强交通运输的开放性和服务民生的便捷性
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建设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要求加快建成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加快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建设,拓展港口服务能力,大力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同时,加强与沿陇海兰新地区的合作,增强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服务能力。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要求以完善综合交通通道为重点,积极推动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和综合运输枢纽、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北翼核心区城市群的发展。合力打造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加快以长江深水航道为代表的一批干线航道和连云港、太仓港区域性中心港的建设步伐。
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物资流通。 城市化水平提升,大中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要求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促进各种交通方式顺畅衔接,显著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
4、要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交通运输行业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发展模式。要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大力发展铁路、水运等资源节约型运输方式,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运输服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改善环境。
江苏交通在获得宝贵发展机遇和巨大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快改革、加强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巨大压力,面临着资金、土地、审批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十二五”时期,江苏交通运输将全面进入以调整结构、加强衔接、提升服务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要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局部超前引导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题,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供普惠民生和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率先发展、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全局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支撑并引领全省全面实现更高水平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交通通道保障有力、枢纽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养护体系初步形成。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货运组织化程度和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交通物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城市“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落实。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江苏交通运输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沿海等部分地区实现超前引导发展,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
专栏4 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1、水、铁、公、空各种运输方式的骨干网络基本形成。
2、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同时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3、综合交通通道、枢纽和网络的供给能力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1、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规划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建成70%以上,干线铁路网建成75%以上,高速公路网建成85%以上,国省干线公路网络规模扩大45%以上。
国家水运主通道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南北大动脉京杭运河全线达标,三级以上航道联通全部省辖市,建成“两纵三横一网”[10]的干线航道网络2100公里。
时速200公里的铁路和电气化铁路通达50%以上的市县,形成沪宁杭“一小时都市圈”,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
高速公路县县通达,省际通道由16个增加到24个,建成“三纵六横两联”[11]高速公路网47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覆盖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主要交通节点,国省道二级以上比例达96%。农村公路通达质量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
交通通道保障有力。基本建成沪宁、沿江、沿海、陇海四大国家级综合交通通道内的高等级航道、干线铁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全省“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通道[12]平均饱和度小于0.8,客货运输有两种以上方式可供自由选择。 交通枢纽能力全面提升。南京、徐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枢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全省港口吞吐总能力达到20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000万标箱,5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200个,连云港、太仓两大集装箱干线港吞吐量均突破600万标箱。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省辖市并向县级市延伸。机场完成规划布局,航空服务覆盖所有县级城市[13],南京禄口、无锡硕放机场的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现代化养护体系初步形成。实现养护决策科学化和管理信息化,全省干线公路路面行驶质量指数优良率大于90%,省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7%。 2、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货运和物流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初步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站点的三级交通物流基地框架。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功能显著增强,无水港建设、区
港联动、电子口岸、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得到快速发展。
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至2013年除岛屿村外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线。农村客运公交化水平大幅提高,至2015年50%以上乡镇通镇村公交,2018年实现所有乡镇通镇村公交。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城市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5标台,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公交服务准点率得到提升,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3%。
3、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客、货车辆与现代运输组织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车比率达到35%以上。船舶与航道、港口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50%。营业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辆、500吨级以上营业性船舶全部配备卫星定位系统。铁路电气化率达到80%。
4、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率年均下降3%,运输船舶百万吨货运量事故率年均下降5%。各类交通运输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有效规范处置率100%,水上搜救成功率达到98%以上,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明显进展
与2005年相比,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6%,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2%,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量下降13%。 专栏5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2010 2015 年 年 属性 约束 指标 基 1、干线航道规划达标里程(公里) 1352 2100
础 设施 性 2、省级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 95 97 约束性 3、港口总吞吐能力(亿吨) 14 20 约束性 其中: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万TEU) 1154 2000 约束性 4、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1908 3000 约束性 5、公路里程(万公里) 15.0 15.5 约束性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4059 4700 约束性 6、干线公路路面行驶质量指数优良率(%) / >90 约束性 7、全省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万人) 2880 4800 约束性 运输 服务和装
8、物流费用与本地区GDP比率(%) 15.49 14 引导性 29 引导 9、时速200公里以上铁路通达城市(个) 8
备 性 10、行政村通客运班线率(除岛屿村外) 95 100 约束(%) 性 11、乡镇通镇-村公交率(%) 6.7 50 约束性 12、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 17.5 23 约束性 13、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标台) 11.9 15 约束性 14、江苏基地航空公司机队规模(架) 43 100 引导性 15、江苏籍远洋船舶载重量及平均吨位 (载重万吨/万吨) 541/4.4 750/6 引导性 1:2 引导性 年均下降5 约束性 95 98 约束性 19、30分钟响应时间航空应急覆盖省域(%) / 80 引导 16、公路甩挂运输拖挂比 1:1.02 17、运输船舶百万吨货运量事故率(%) / 安全 应 18、水上搜救成功率(%) 急
性 20、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平台数(个) 1/4 2/7 引导性 43 100 约束性 100 约束性 23、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占人才比例(%) / 15/12 引导性 24、营运客车/货车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 / 6/12 约束性 25、营运船舶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 / 节能减排 26、沿海港口单位吞吐量平均能耗下降率(%) / 8 15 约束性 约束性 / 13 约束性 21、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装备覆盖率 科技人才 22、营业性客车、危化品车船、500吨(%) / 级以上营业性船舶卫星定位系统配备率(%) 27、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量下降率(%)
注:碳排放量及能耗指标是与2005年比较。 三、基础设施
全面提升沿海、沿江等“四纵四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加强省际和过江设施建设。加快港口、机场、铁路枢纽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强衔接性设施建设。继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全面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坚持建养并举,推动养护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干线航道建设
加快长三角高等级航道建设步伐,基本建成“两纵三横一网”干线航道主骨架。实现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运河全线达标,推动苏南高等级航道网形成,提升主要通江口门航道等级,加强沿海港口集疏运航道建设,加快省际航道建设。到2015年,新增达标里程750公里,达标干线航道里程超过2100公里。
续建并建成苏南运河“四改三”工程、锡溧漕河常州段、盐河杨庄至武障河段、刘大线、湖西航道一期、连申线东台至长江段、锡北线二期、芜申线高溧段、丹金溧漕河和邵伯、施桥三线船闸,共约580公里。
开工并建成杨林塘、锡澄运河、苏申外港线、连申线灌河段、淮河出海航道红山头至京杭运河段、通扬线运东二线船闸、高良涧三线船闸和芒稻河二线船闸,共约270公里。
开工建设申张线张澄段、芜申线宜兴改线段、苏申内港线、湖西航道二期、秦淮河航道(含船闸)、长湖申线、通扬线、申张线常昆段等航道,共约630公里。
积极支持徐圩、滨海、射阳、洋口等沿海港口疏港航道以及结合水利项目实施的航道的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尽快开工建设。 专栏6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
“十二五”长江干线航道下游建设重点是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思路,先期对通州沙、白茆沙水道进行治理,使南通以下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实施福姜沙、仪征、和畅洲、口岸直等水道关键控制工程或航道治理工程和后续完善工程,加大维护力度,力争开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
(二)加快推进港口建设
以深水航道和集装箱干线港发展为重点,加大港口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建设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公用港区。“十二五”港口吞吐能力发展情况分别为沿海翻一番、沿江提高三分之一,内河提高三分之一,全省港口新增货物通过能力6亿吨,达到20亿吨,其中,沿海3.5亿吨、沿江10.5亿吨、内河6亿吨;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850万标箱,达到2000万标箱,其中沿海650万标箱、沿江1300万标箱、内河50万标箱。
加快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重点突出10~30万吨级进出港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二期工程,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连云港区墟沟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连云港区旗台防波堤工程、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工程、赣榆港区东防波堤工程、灌河口门航道整治、盐城港滨海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射阳港区导堤(锚地)建设和航道疏浚工程、南通港洋口港区10万吨级北航道工程、吕四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等。加快建设赣榆港区东防波堤二期工程、赣榆港区南防波堤工程、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灌河口门内整治工程、灌河港区口门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大丰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洋口港区15万吨级北航道工程、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等。
沿海港口围绕加快新港区开发和专业货种大型深水码头泊位,有序推进以5~10万吨级泊位为主体的码头建设,其中连云港重点建设10万吨以上集装箱泊位和30万吨级散货泊位。建成连云港港连云港区大堤集装箱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二期工程。建设连云港煤炭下水港、盐城滨海煤炭储运基地,建成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一期通用散货泊位工程铁矿石接卸码头,建成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南通港洋口港区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建设,推进前三岛、通州湾、东台等港区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强化以太仓集装箱干线港为龙头的沿江港口功能升级。着力优化港口结构,推进港口错位发展。沿江港口建设以5万吨级泊位为主体,其中太仓港以5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为主体。结合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的实施,整治开发沿江岸线,调整优化沿江港口功能,升级改造沿江泊位。建成太仓港集装箱四期工程。
着力加强南京港功能,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成南京港龙
潭港区四期集装箱、西坝港区三期液体化工、仪征港区液体化工码头等8个5万吨级泊位。
积极推进与干线航道等级相匹配的内河港口建设。大力发展“等级标准化、布置集中化、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内河作业区,推进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三级以上航道重点建设以1000吨级泊位为主体。 (三)快速推进铁路建设
紧抓全国及江苏铁路建设黄金机遇期,继续大力推进铁路建设,重点推进铁路过江通道、苏中苏北干线铁路网及沿海铁路通道、苏南城际轨道三大工程建设,争取铁路直通国家主要港口的核心港区,争取沿江城市带地区郊区铁路规划建设取得突破。同步建设京沪、宁杭、沿海、连淮扬镇等铁路沿线的省辖市综合客运枢纽,继续引导县(市)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到2015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1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过3000公里。
续建并建成京沪高速铁路、海洋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宁杭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宿淮铁路、丰沛铁路等项目,共约1033公里,其中复线电化里程268公里。
开工并建成连盐铁路、青连铁路、郑徐客专、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复线电化改造(含大丰港铁路)、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宁芜铁路复线电化改造等项目,共约638公里,其中改造里程167公里。
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含锡通过江通道)、连淮扬镇铁路(含扬镇过江通道)、湖苏沪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海洋铁路二期、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新长铁路新沂至盐城段和海安至长兴段复线电化改造、宿淮铁路电化改造、海洋铁路电化改造等项目,共约1332公里,其中改造里程601公里。 力争开工建设徐连客运专线、徐宿淮盐铁路、泰锡宜城际铁路(含过江通道)等项目,共约653公里。
开展宁淮城际、盐泰城际、南京至合肥货运铁路、连淮扬镇南延至溧阳段、仪征过江通道等项目的规划研究。开展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郊区铁路项目的规划研究。
结合干线铁路建设,同步建设一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续建并完成南京南站、南京站、镇江高铁站、常州高铁站、无锡高铁站、苏州高铁站、徐州高铁站、溧
阳城铁站、宜兴城铁站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站、赣榆站、连云港站、盐城站、大丰站、东台站、海安站、南通西站、淮安南站、扬州东站、泰州站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四)优化提升公路网络
建成江苏境内所有国家高速公路,建成通县(市)高速公路,基本建成省际高速公路。根据国省道网规划,加快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改造,重点建设沿海地区干线公路网络,合理规划改建干线公路城市节点段。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城乡客运配套、安保设施、农村经济社会节点通达四大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公路客运枢纽以及农村客运场站、招呼站和候车亭建设。 1、高速公路
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700公里,通车里程超过4700公里。 续建并建成连云港东疏港、江都至六合、南京绕越东北段、济徐高速丰县至省界段、常州西绕城、宿迁至新沂、溧水至马鞍山、连云港北疏港、高淳至芜湖、太仓港疏港等高速公路和南京长江四桥、崇启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等3座公路过江通道,共约428公里。
开工并建成常州至溧阳、金湖至马坝、阜宁至建湖、泰州至高港、镇江至丹阳、南通至洋口港区一期、吴江至嘉兴、张家港疏港、宿州至扬州、徐州至明光等高速公路,共约270公里。
开工建设通洋高速二期、苏锡常南部高速常州至无锡段、溧阳至高淳、盐城至大丰港区、溧阳至广德、常州至宜兴、无锡至太仓高速无锡至苏州段、海安至启东、宜兴至长兴等高速公路和锡通公铁过江通道及接线、五峰山公铁过江通道及接线、崇海大桥等3座过江通道,共约713公里。
续建并建成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开工沪陕高速江都至广陵段、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沿江高速公路常州至太仓段和宁合高速江苏段等扩建工程,共约482公里。
力争开工建设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至苏州段、高淳至宣城、泗阳至泗洪、苏州至绍兴、扬州西北绕城高速扩建、浦口至仪征、南京至巢湖、连云港港口连接线。
开展建湖经兴化至泰州、观音机场至台儿庄等高速公路和常州至泰州过江通
道、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等规划研究工作。 2、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加强建设服务衔接城市节点的干线公路,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等沿海地区干线公路服务沿海开发,建设省际干线公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及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建设衔接港站枢纽及高速公路互通的干线公路服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成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00公里。建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库,“十二五”期拟新开工和力争开工建设3100公里,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筹资情况滚动实施。 3、连接公路
规划建设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4A级以上风景旅游区、省级以上物流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连接公路,机场、火车站、沿海及省内河干线航道港口集疏运公路,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等各类路网连接公路约1000公里。 4、农村公路
新改建和完善农村公路25000公里,其中县道达标工程3600公里,通达新增农村经济节点农村公路2500公里,按照通达客运班线的要求拓宽农村公路290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16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以上,新改建和完善农村公路坚持“路桥同步”建设。 5、公路客运枢纽场站
规划建设南通汽车东站等25-30个公路客运枢纽、200-300个农村客运站、3000-4000个候车亭,实现70%以上的镇建成等级客运站,100%的行政村建成招呼站或候车亭。
(五)着力推进机场建设
苏中江都机场建成通航,完成机场布局。南京禄口、无锡硕放等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完工,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
南京禄口机场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新建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机场吞吐能力达到旅客3000万人次,货邮80万吨。
无锡硕放机场完成总体改扩建,扩建航站区和航空货站,机场吞吐能力达到旅客600万人次,货邮30万吨。
连云港机场完成航站区扩建工程,完成新机场选址、可行性研究工作,适时迁建连云港机场。
徐州机场完成二期总体改扩建工程。常州机场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南通机场完成飞行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盐城机场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开展新机场选址工作,为适时迁建机场创造条件。淮安机场开展飞行区、航站区扩建工程。 (六)不断提升养护现代化水平 1、显著提高养护决策水平
完善公路、桥梁、内河干线航道、长江地方性航道和沿海进港航道等的运行状态检测系统,依据系统分析和检测结果指导养护决策。每年实施大、中修工程的公路占总里程比重不少于5%、8%。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公路每年实施预防性养护里程分别不低于总里程的10%、8%。优先养护国家水运主通道、重要口门航道、重点港口集疏运航道、省际重要航道、岸坡易坍河段和运输任务繁重的船闸。开展航道养护全寿命周期设计,加强对船闸养护周期、快速大修的研究。 2、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
建立与机械化养护相匹配的保养定额体系,按标准使用相应的养护机械,力争全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养护机械化率达100%,二级公路养护机械化率90%以上。
3、提升养护信息化应用水平
推广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提高公路养护智能化水平。全面更新和维护航标及标志标牌,逐步实现助航导航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航标管理的自动化和遥控遥测。
4、加大资源节约利用力度
开展以节约土地、能源、材料,实现资源再生利用为重点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路面和路基养护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14]达100%,再生率[15]达40%以上。 四、运输服务
显著提升港口在国际和区域物流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依托重要枢纽构建三级交通物流基地,立足运输组织创新全面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区域竞争力。全面
实施城乡居民“行有所乘”民生工程,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建设三级城乡客运体系,重点支持镇村公交发展,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
(一)跨越式提升港口功能 1、建立分层次的港口枢纽
加强规划引导、计划指导,重点将连云港、太仓和南京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物流资源配置能力、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综合物流枢纽。将南通、镇江、江阴、张家港等建成具有一定区域物流资源配置能力、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特色物流枢纽。 2、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依托张家港保税港区和连云港、太仓、南京、江阴等保税物流园区(中心),深入推进区港联动、港企合作,围绕集装箱、铁矿石、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等主要货种,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等国际物流业务。以连云港港大堤作业区为主要依托,推进设立连云港保税港区。推进沿江地区保税港区申报工作,力争新增1-2家保税港区;积极推进依托沿江沿海港口的保税物流园区申报和建设。
3、加快港口电子口岸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以连云港、太仓、南京、张家港、无锡、徐州等港口为试点,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建成一批电子口岸典型示范平台,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以多式联运及电子口岸数据交换建设为切入点,建立集信息发布、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近期重点加快建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基础数据库。
4、大力推广多式联运
充分发挥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转换枢纽、货物集散中心的优势,推广多式联运、双重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海铁联运方面,以连云港港为试点,以集装箱运输为对象,加强海铁联运场站枢纽建设,推进在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地区布局无水港,加强与铁路部门、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地区政府和口岸单位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力争在海铁联运技术、无水港布设、通关模式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水铁联运方面,以南京港、徐州港为试点,以煤炭等大宗散货物资为主要对象,加快改善水铁联运设施条件,加强与铁路部门的
合作,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促进水铁联运发展。江河海联运方面,以长江港口为重要转运节点,联合内河主要港口、沿海港口,形成紧密衔接、畅通高效的航运体系。双重运输方面,以太仓港为试点,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对象,以区港联动、无水港和信息平台为有力支撑,推广“重去重回”等节约、高效的先进港口物流组织方式。
专栏7 港口物流的基本内涵
港口物流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种现代物流的概念,即:充分发挥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对外贸易的口岸、生产要素最佳结合点、商贸和信息中心等优势,更加注重三方面内容:一是在装卸、仓储、转运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港口的增值服务功能;二是在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将港口发展成为现代物流要素的集聚中心;三是对区域、甚至全球供应链的整合和资源的调度。 (二)完善交通物流体系 1、建设三级交通物流基地
建设依托多式联运枢纽、主要集装箱港区、枢纽机场和特等铁路货运场的18个交通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沿海沿江其它港区和重要内河港区、公路一级货运场站的40个交通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其它公路货运场站和其它内河港区的500个交通配送中心。引导和规范各级物流基地加强主导功能建设,形成功能清晰的三级交通物流基地框架[16]。突出特色物流建设,在苏州等台资高地建设苏台(湾)物流基地,在盐城建设盐韩(国)物流基地等。 专栏8 交通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名录
18个交通物流园区——南京:龙潭、空港,连云港:金港湾国际、朝阳集装箱,徐州:金山桥、万寨港,苏州:太仓港、望亭国际,无锡:西站、高新,南通:洋口港,常州:中国物流常州综合,镇江:新区港口,扬州:城北,盐城:大丰港,泰州:城北,淮安:新港,宿迁:中心港。
40个交通物流中心——南京:东杨物流基地、丁家庄,连云港:中云、赣榆柘汪临港,徐州:香山、九里、淮海,苏州:中外运高新、工业园综合保税、传化、昆山白杨湾现代、吴江经济开发区、吴中,无锡:太运、胡埭、下甸桥、
林凯,南通:交运、农副产业,常州:奔牛港、亚邦食品、凌家塘农副产品、苏浙皖边界,镇江:金山、扬中四通、江苏宏福、丹阳市长江,扬州:高邮市诚信、扬州三笑、扬州现代,淮安:空港、金网,泰州:靖江交通、泰兴万通,盐城:现代、江苏里下河、阜宁港,宿迁:江苏中联、翔盛、交通物流集装箱站场。 2、构建城乡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
按照每个县(市、区)建成“1大县级中心基地加2个乡镇配套基地”的原则在全省共布设104个县级和208个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形成以县级农村物流站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的点状辐射式农村物流站点体系,促进城乡物资流通,推动农村物流的规模化、专业化运作。试点探索利用农村客运站促进农产品、农资、农村生活日用品等的集散和中转,推进农村客货站点体系的一体化,同时积极引导小件物流与农村客运班线结合,推进城乡物流网络化发展。支持邮政企业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的连锁配送业务。 3、组织实施甩挂运输试点工程
择优选择具有较大资产规模、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有稳定的甩挂业务需求、有一定的甩挂设施装备条件的企业作为试点对象,重点对甩挂作业站场设施、信息系统管理改造、甩挂运输车辆购置更新给予扶持。
培育10家以上各自拥有100辆牵引车组的甩挂运输示范企业和10个以上标准化的甩挂作业示范站场,车辆拖挂比达到1:2以上,初步建成区域性挂车资源共享系统和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全省甩挂运输完成的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重力争达到12%以上,甩挂运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居于全国领先之列。 4、培养品牌交通物流企业
鼓励港口由传统港口经营人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择优培育扶持港口物流龙头骨干。总结推广张家港长江国际、镇江港惠龙港务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成功经验。加强与中海、中远等大型央企合资合作,吸引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引进一批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加大对国际航运经纪人公司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积极支持运输场站向物流园区(或场站)转型,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拓展服务领域。引导本土优势道路及水运运输企业发挥市场组织和资源整合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培育10家以上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重点
交通物流企业。鼓励交通物流相关经营人发展,培育或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无船(车)承运人、货运代理、船舶代理、船舶交易服务商、船舶管理人。 (三)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 1、构建县域三级城乡客运体系
重点支持镇-村公交发展,以镇(乡,下同)或若干镇组成的片区为单元构建镇-村公交网络,形成以城市公交、城-镇客运班线、镇-村公交为基本框架的三级城乡客运体系,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使农村居民乘车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达县(市)城。到2015年苏锡常等三市100%乡镇、宁镇扬通泰等五市60%乡镇、苏北五市35%乡镇开通镇-村公交。 2、整合城乡客运发展资源
加大对城乡客运发展的政策扶持,省、市、县分别制订和实施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建立有效的财政投入和补贴补偿机制。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通过收购、兼并或入股等形式,对经营主体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 3、推行公路与其他客运方式差异化发展战略
稳步拓展短途、多样化与个性化客运市场,优化中长途客运资源配置。积极开行至机场、火车站、大学城、工业园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旅游风景区等客流集中区域的直达客运班车,减少中转换乘环节。增设中长途客运班车起讫地乡镇配客站,方便农村群众出行。积极探索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高速公路进出口附近区域设置简易客运站等方式配载。 (四)努力提高城市客运服务水平 1、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指导各市、县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争取将“公交优先”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和作为制订、执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将其执行情况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全省城市客运发展指导意见,完善城市客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设立“公交出行日”、加强主题宣传等手段,努力推广“公交通勤”的消费价值观,积极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城市公共交通[17]分担率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30%、100-3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25%、1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达到15%左右,省辖市不低于15%。
2、稳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优化线网层次结构,100万人口以上城市重点建立清晰的公交线网层次,形成“快线、干线、支线”多层次公交线网模式,提高公共交通覆盖度。对于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考虑与轨道相关线路的优化衔接。有条件的城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线网。全省城市轨道超过300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超过6万公里,公交专用道达到800公里,BRT线路达到150公里。
加大公交运力投放和更新,全省新增城市公共汽车2.5万辆,更新1万辆;科学稳妥地按需投放出租车运力,建立出租车运力监测体系,试点发展“电召车”[18]在降低出租空驶率、减少等候时间等方面取得突破,提供便捷、环保的服务。
3、努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以保障公交发车频率和准点运营水平为核心,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社会满意度。大力推广公交与轨道交通以及不同公交线路换乘票价优惠,加快公交换乘服务系统建设。提升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新建1个省公共交通管理信息中心,20个公交调度中心和22个出租汽车服务智能调度中心,公交汽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新增40000辆。扩大公交智能卡的应用范围,公交IC卡刷卡配置率达到90%以上,并争取实现市域或区域联网。建立城市客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公交电子站牌。 4、建立公交发展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明确的公交运营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政府补贴、线路资源配置、经营权管理等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开展文明线路创建活动。联合公安部门,制定完善的公交司机资格审查制度。建立公交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将此纳入服务质量招标或考核体系,督促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司机队伍稳定和素质提升。 (五)提高国际运输能力 1、大力发展国际海运
培育基地远洋运输公司,全省远洋运输企业船舶载重量达到75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超过6万吨。连云港港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船公司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远洋干线,到2015年,远洋航线达到每周7班以上。太仓港重点加强与国
内外大型船公司的合资合作,重点覆盖近远洋航线,同时推动组建本港集装箱船队,到2015年,远洋航线达到每周3班。外贸集装箱本省港口承运率达到30%。 2、大力发展国际空运
支持东航、深航江苏分公司及中邮航等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发展,机队总规模达100架。全面建成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的EMS集散航线网络。适度引进新加坡航空公司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运力,提高与重要贸易地区的航空通达度。争取民航局在航权政策、时刻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重点开辟与欧美主要经济城市直达航线,航班频率不低于3班/周,加密与东北亚、东南亚主要城市的航班频率,不低于7班/周。无锡硕放机场重点开辟东北亚、东南亚国际客货航线,航班频率不低于3班/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吞吐量达到2500万人,无锡硕放机场吞吐量达到600万人。全省民航周发国际(地区)航班达到350班,国际旅客占航空旅客总运量的比例达到10%。 (六)组织引导通用航空发展
认真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研究制定加快江苏通用航空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运用既有的运输机场、综合交通运输设施等,合理规划和建设通用航空机场以及服务保障站、临时起降点,建立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通用航空健康有序发展。 (七)推动运输装备现代化 1、引导营运车辆优化升级
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许可和资金引导等手段,提高客运装备水平。继续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标准,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中高级班车和旅游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75%以上,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适用、经济型乡村客车。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货车比例达到35%以上。 2、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建立准入机制,推动城乡客运车辆、重点船舶、规模以上货运企业车辆全部配备卫星定位系统,研究AIS和RFID[19]
在船舶中的应用并加以推广。
3、加快推进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
加强宣传,强化资金引导,推动船舶向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在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完成2200艘船型标准化改造)的同时,加快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鼓励使用集装箱船、滚装、成品油、液化气等专业化船舶。进一步加大整治低质量船舶的力度,淘汰老旧船舶。 4、提高车船节能减排水平
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制度,限制高污染、高耗能机动车的使用,试点实施老旧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营运客车全部达到国Ⅲ以上排放标准。探索电动车辆、燃气车辆在城市公交和镇村公交中的使用。鼓励使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高效低耗环保的车辆。加强对船舶的排放控制,开展船舶环保标志管理。 五、安全和应急保障
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加强公路、港口、航道、站场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设和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综合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安全和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提高交通设施安全性 1、加强公路设施的安全改造
落实国省道安保工程建设,加强对行车危险路段和交叉口的改造处治工作。建立完善的干线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和检查检测机制,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完成撤渡建桥20座。逐步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 2、提高水运安保设施水平
加强对外开放码头的港口设施安保评估和安保设施符合证书的年度核验,确保港口设施安保工作100%达到国际公约要求。加强引航装备、消防设施、防台风设施和保安设施建设,加快应急锚地、避风锚地和危险品锚地建设。加强航运
枢纽、过船建筑物等航道设施及其他航道附属设施的改扩建,加强内河安全监管设施建设,完善桥梁水域航标配布。保证航标正常率99%,船闸优良闸次率97%以上。
3、建立协调机制,着力加强上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桥梁和跨江大桥的安全运行监管。
(二)加强运输市场安全管理 1、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强化源头准入管理,规范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全面推行企业安全评价制度。提高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的准入门槛。道路客运企业充分运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加强对营运客车运行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控,确保道路客运安全。 2、强化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管理
严把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关,加强安全生产职业资格制度建设。重点加强营运车辆驾驶员、运输船舶船员的教育、培训和考试。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理工程师等关键岗位的培训考核。 3、加强交通运输工具安全管理
完善营运车辆、运输船舶定期维护检测制度,加强维护、检测和等级评定的监督。加强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检查和维护。 (三)强化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建立职责明确、责任到位、配合有力、高效运行的安全工作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以创建“平安工地”为契机,开展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到“十二五”末,国省重点项目半数以上达到示范工地标准,各设区的市涌现一批平安示范工地和项目。
2、夯实工程建设安全监管工作基础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全面开展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作。对现有工程安全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和补充完善,出台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逐步研究制定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评估制度、完
善施工许可制度,形成以项目管理为对象、以工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技术标准,形成对各类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行为的评估考核标准。
(四)完善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 1、建设水上安全监管体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全面推进现代地方海事船检建设。构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的“521”水上安全监管体系,即把好船舶检验质量、水运市场安全准入、船舶船员适任、船舶签证安检、动态巡航应急处置五道关口,切实加强对船舶船员安全信息全过程和海事行政执法行为全方位的双重监控,努力构筑一条安全、清洁、畅通的“环苏护城河”。不断强化源头控制、动态控制、应急控制,全面履行水上综合执法职责,形成与现代地方海事船检要求相适应的水上安全监管格局,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完善辖区水上应急搜救体系
推动辖区水上搜救中心、搜救基地、搜救队伍建设,完善相关功能。构建水上应急指挥平台,统筹推进辖区水上应急(防污)资源库、应急设备的建设,优化专业搜救和社会搜救相结合的搜救模式,形成预防预警预控能力强、决策反应处置动作快、搜寻救助成功率高的水上应急搜救体系。 3、加强船舶检验工作
打造“江苏船检”实力品牌。以“质量船检、科技船检、和谐船检”为主线,创新船检管理机制和工作模式,提高船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加强船检装备建设。建立验船师培训实训基地,加大船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船舶修造企业适检条件标准。开展大型船舶和新型特种船舶设计图纸的计算复核软件开发应用。
(五)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1、构建应急保障体系
在各级政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协同公安、环保、消防、部队和120急救中心等部门,建立交通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队伍,进一步完善涵盖公路、水路、城市客运、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预案体系,提高交通运
输应急保障系统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紧急运力储备
以市为单位,依托当地较大客运和货运企业,配备不少于20辆客车和20辆大中型货运车辆。强化对保障车辆的动态监管和适时调动,在国家级应急状态下,保证第一批50-100辆车辆能在12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其余车辆能在24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以市为单位,由地方海事部门负责组建水运应急保障专业分队,分队配备不少于10艘货物运输船舶,努力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在特殊时期仍可以通达全省。 3、完善监测和应急预警系统建设
加快形成基本覆盖重要水陆交通基础设施的气象监测网络。加强公路网、内河干线航道网以及主要港口的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推动城市客运枢纽、公共汽车、轨道交通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体系,并建立预警快速发布机制。
4、推动航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南京、如皋和淮安三个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无锡、徐州等七个通用航空服务保障站建设,结合国家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工程,依托民用机场,加快飞机起降点建设,有效扩大监管救助飞机覆盖范围,到2015年,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30分钟响应时间覆盖全省80%以上区域、45分钟响应时间覆盖全省90%以上区域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5、构建应急救助网络
合理布局应急运输队伍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点、危险品应急救援中心和医疗救助站,逐步建立集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交通应急救助网络。 6、建设交通战备公路
完善海防公路、军事集散地迂回公路、部队进出口公路和省际间断头路等,改善部队的出行条件。
7、在设施建设和运载工具建造中贯彻国防要求
继续在沿海及长江港口建设战备滚装码头,在战略要地合理布局战机跑道,深化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试点成果,在民用车船设计、建造过程中积极贯彻国
防要求。
六、科技与人才
依托重大工程和重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以重大科技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推广、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大力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信息化管理资源整合和推广应用。培养造就一支规模更大、结构更优、素质更高、基本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人才环境初步形成。
重视和加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一)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
1、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以政府部门为引导系统、以实施部门为监督和管理系统、以国内外高层次专家为主的咨询和指导系统、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为主的研究支持系统、以设计、施工、设施装备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系统的江苏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有江苏特色的交通科技创新品牌。 2、加强交通运输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组织开展对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能力整体提升、支撑引领行业发展效果显著的重大科研项目。依托科研基础平台,结合泰州长江大桥、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强沿海港口建设运营、长大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中小桥病害防治与维修、公路运营管理现代化、内河航运现代化、城市公交运营与评价以及智能交通与物流信息化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开敞海域淤泥质深水航道建设维护和公路扩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路预防性养护、水运现代化以及桥梁等构造物监测评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推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输组织优化、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领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生态航道、生态公路和生态铁路建设。
主要集装箱港区场地轮胎吊全面实施“油改电”[20]改造。加强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温拌沥青、橡胶沥青等技术在公路建设养护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液化天然气(LNG)在运输船舶上的应用。建立和推广成熟的科研和技术目录,包括标准、规范、工法、工艺流程、管理指南,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运用。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建材回收率。
4、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新培育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建2~3个行业研发中心,作为行业技术开发、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科研基础平台。依托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和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力争使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公路扩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路预防性养护和桥梁、水工构造物养护监测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显著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1、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监测感知体系
应用物联网技术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采集方案,加强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水陆联运等多式联运的信息整合。依托沿海和沿江主要港口,开展港口集装箱及散货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建设,与海关、国检等相关部门的电子口岸业务合作,建立多种方式一体化单证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通关一体化服务。
2、加强行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继续完善交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建设覆盖全行业的业务应用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安全应急视频监控覆盖范围。整合现有执法业务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执法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全省所有执法车辆、船舶全部配备卫星定位系统。
3、提高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整合公共交通、民航、铁路、公路等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信息资源,完善“江苏出行网”。全面推广城市公交IC卡“一卡通”,逐步实现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IC卡“一卡通”,争取实现市域联网、区域联网。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拓展至所有
乡镇客运站,力争实现公铁客运联网售票。加强交通服务热线96196和交通广播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加快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专用车道建设和用户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建设和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省级卫星定位系统数据交换中心,逐步实现省市县数据共享。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
建立紧缺人才预测预报制度,及时发布全行业紧缺人才目录。建立人才引进工作协调机制,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加强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在交通企事业单位探索雇员制、年薪制等方式,引进关键岗位紧缺人才。通过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兼职、咨询、讲学等多种方式,增强智力引进成效。总结推广重点工程成立技术专家组的经验,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工作
加大全行业对教育培训投入,支持厅属院校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对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综合性、专业性培训。
研究制定交通“示范性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引导创新团队与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对接。继续实施“100人才工程”,启动“有突出贡献的交通专家”评定工作。制定《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办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成立省交通职业技术资格工作指导中心,建设“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创建“首席技师”工作室。
全行业人才总量增长15%。创建10个示范性创新团队、10个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单位,培养选拔100名有突出贡献的交通专家、100名首席技师。 3、加强人才交流
推动各类人才跨岗位、跨单位的横向交流和省、市、县交通部门之间的纵向交流,实现人才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有序流动,全面提高交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和使用干部人才的重要条件,对经过地方任(挂)职、多岗位锻炼并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4、创新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
健全科学的交通职业分类和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体现各类人才特点的能力素质指标。研究将公路、水运两个专业职称评委会合并为综合交通运输专业职称评委会,并充实铁路、航空、物流、智能交通等专业。重视人才的专业优势和工作效能,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人才力度。坚持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对优秀人才在晋升、加薪、评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友好省州交通运输领域的联系,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重点学习借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城市交通、交通环保、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积极参与或举办交通运输专业领域内的国际性论坛、研讨会。依托内河航道等建设项目加强与世行、亚行在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合作。在规划研究、统计分析、运输管理等方面加强与国外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等部门合作。 七、行业管理
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快完善规划体系,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改进工程建设监管手段和方法,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扎实提升工程质量。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平,加强廉政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坚强保障。
(一)完善规划体系,提升决策水平 1、不断创新规划理念
始终将交通运输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从支撑引领经济、城镇、国土的开发和服务社会、百姓民生的要求来考虑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和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发展的思路和实现的途径。 2、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
着重围绕交通运输现代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物流业、多式联运、低碳交通等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出台行业指导意见。建立规划评估机制,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价工作。关注内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及时滚动更新规划目标和重点。 (二)加强工程建设监管 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积极探索设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落实各环节设计管理责任,推行精细化、标准化设计,探索设计与施工的科学衔接机制,研究出台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勘察设计后评价机制。试点建设项目设计监理一体化。 2、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继续加强交通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形成市场与行为互为关联和制约的长效机制。全面建成省市交通运输招标评标中心并投入使用,加快推广电子招投标,实现省市远程评标。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管理,制定《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的专业化。加快推广施工标准化和管理信息化,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化。
3、加强工程质量监督
围绕“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监督、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标准”,完善质量监督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省、市、县三级工程质量监督网络。加大现场从业单位和人员质量行为规范与现场实体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履约情况和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检查,加大质量问题和违规质量行为的查处,研究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交通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优良率、工程耐久性、低碳环保水平、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管理水平全国领先的目标。开展“品牌工程”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质量品牌示范工程。 4、建立健全交通建设市场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体系
制订完善全省交通建设专业分包和劳务市场的相关规定和实施意见,通过规范专业和劳务分包,促进工程分包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渠道的拓展。合理设置交通分包的专业资质种类,探索交通劳务分包二级市场建设。加大对专业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培训,培养本土化、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5、推广重点工程的跟踪审计
围绕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中心任务,
突出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突出内控制度审计、突出绩效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为促进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干部清正廉洁服务。改进审计方法,确保审计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交通运输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6、积极探索地方铁路、民用机场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途径
积极探索对地方铁路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积极参与民用机场工程质量的监管机制,逐步建立与相关专业质量监管机构的有效衔接机制,形成质量监管工作合力。 (三)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1、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
以安全、节能减排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完善道路货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对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完善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逐步建立汽车配件质量追溯系统。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推动建立汽车租赁业服务网络,完善汽车租赁业管理制度,扶持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汽车租赁业的应用。 2、加强水运市场管理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机制。实施经营资质年度审核,以客船、危险品船的管理为重点,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和动态监管制度。完善港口收费体系和定价机制。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开、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3、源头治理超限超载车船
联合公安、安监、经贸、工商等部门,把好车船标准、源头装载、运输环节三个治理车船超限超载的关口。开展超限超载货物运输源头运量的调查,建立完善货运站场、港口码头、货运企业、货运车船、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诚信考核制度。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与所在地重点工矿企业货源单位签定责任书,落实企业规范装载运输的直接责任,督促并指导货源企业建立防控超限运输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入省通道和长江公路大桥等重要节点的控制,建成87个超限检测站,配备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
正在阅读:
江苏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06-06
北京市2018年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05-22
结构裂缝事故案例05-13
摘抄雷锋语录02-06
英语词类及句子成分解释01-28
mysql数据库武洪萍版第四章习题与答案11-30
致 谢05-17
《清稗类钞》着述类 性理类 经术类05-19
2018年中国太阳能草坪灯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目录)03-18
河北评招投标标专家题库10-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江苏
- 纲要
- 发展规划
- 交通
-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