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3)

更新时间:2024-05-02 1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3(2014.05.08)

各位兄弟:

首版已尽,再版新出,没有闪亮登场,只有岁月苍茫。

此时此境,心里浮现的是83版《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的主题歌: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 逐草四方,沙漠苍茫,那惧雪霜扑面。 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

好了,别情已诉,让我们开始吧。

本次特别寄送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再版修订的补充说明;二是关于卖出的实证研究。

(一)再版修订的补充说明

我一直很感谢购书的朋友们,因为我知道,我的书定的是离谱高价。 首版面世时,我觉得自己写的股票书是真材实料的实战经验汇集,既符合投资理念又注重实战,所以定价要高于一般大路货,并规定价格只涨不跌,以书中茅台自许。

但夫人却认为,仅仅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却害得各位朋友高价购书,留下不少非议,实在是不智也。现在看来,夫人总是对的,我也对自己的过于自傲而感到有些后悔。

不过,既已成骑虎难下之势,如再版时大幅降价,也对不起先前高价购书的老友,所以,我还是刚愎自用地决定,本书再版时依然不降价,且把标价提高到198元。虽然此举给盗版留下了巨大的盈利空间,但是,相信朋友们会有自己的选择。

呵呵,兄弟们,各位所付出的书价,就当作请了老哥我一顿饭、看了一场电影、喝了一杯咖啡〃〃〃〃〃〃这些消费放在平常世界里,也许不算什么,但这份特别的认同我会记在心里。

1

而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回报大家的付出,我仍将继续以不定期的特别寄送,对本书进行补充修订,提升附加价值,供书友们探讨。

另外,如果盗版者看到本信,也一并奉上我的祝福:“盗版一时爽,全家火葬场”,呵呵,不要怪我不宽容,我向来认为,对恶的姑息,就是对善的伤害。如果对于违法侵犯本人权益的,还讲什么仁善,那就是虚伪了。

好了,让我们开始吧,先谈谈再版修订前的思考:

2014年年初,本书的首版首印即将售罄,因此我打算进行再版修订,当时有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一种是略作修改;另外一种是大刀阔斧地删改。正纠结时,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与我联系合作事宜,经过商量探讨,我决定,与其大比例修改原书,不如完全以新的构架另写一本,内容更简约,更注重于实战技巧,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百箭穿杨》的书稿,然后,我又集中精力对《重剑无锋》一书进行修订,为保持原有构架,只进行了少量调整,删除了小部分内容,增加了一个修订说明,由于前后两版差别不大,老书友们也就不用再另花银子一买再买了。

现将修订补充的内容奉上:

修订说明

一、把握原理

很多人,买了我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仍然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 而有部分童鞋,却能够迅速地把握精神实质,并灵活运用,从而在2013年蓝筹股深跌、小盘股狂涨的复杂行情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战绩。

这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有没有真正理解原理。

不要小看基本原理,即使是非常知名的专业人员,如果违背基本原理,也会遭到难以预料的挫败。

比如说,著名基金经理李驰,就因为重仓金融股,而没有适当分散,结果导致其旗下基金的业绩从2011年到2013年连续几年都排名末端;而另一位基金经理董宝珍,不仅在2013年单押茅台,还杠杆交易,放大风险的结果并没有带来更多利润,反而使其管理的基金净值遭遇腰斩。

2

他们两位违反的就是组合投资的基本原理。

同样的,很多交易者学这学那的,可还是经受不了市场的重重考验,最后还是栽跟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深。

只有把原理内化于心,化腐朽为神奇,才能真正地在市场中自由驰骋。 二、提炼精神

本书的价值在于尽我所能地透彻阐述了几条主要基本原理:

1、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最重要,才能自觉自愿地采取不疾而速的长线交易策略。

2、建立正确的复利观,有助于加深对安全获利的理解,也使交易者充分认识到长期利润来源于企业的增长,而企业的增长速率是有限度的,从而使得交易者从奢求高额回报的幻想中清醒过来,稳中取胜。

3、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估值标准与波动规律,既要注意到它们的差异,也要注意到它们的周期变动规律与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具体操作中的正确率。

4、利用市场波动带来的事实,而不是依据预测行动,明白了这点后,才更容易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股市中存活,不轻易进入高风险地带,而是只利用风险所带来的极低价事实,我的很多朋友把握了这点后,变得不再惧怕下跌,相反更喜欢下跌,就是因为大家终于明白——预测很难,但事实却很好把握。

5、组合不仅是分散风险的利器,更是初学者加快提高水平的途径,而对于资深交易者而言,可以借此有效地避免主观偏见,从而更好地把握不同类股的机会,并掌握了优化持仓结构的主动权。

6、现金既是对资产盈亏的再平衡,也是交易者良好心态的基石,握有现金,使得交易者在整体恐慌中睡得安然,而强制保留现金,则使得交易者在整体贪婪中保持清醒,心态好才能出色地发挥,内圣才能外王。

这几条基本原理,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交易体系的基本骨架。 三、原理运用

带着这样的整体思路,去看去想全书内容,也就抓住了基本脉络,才能知道那些纷纷纭纭的文字在讲什么,它们不过是对当时情境进行回溯的细致参考,展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原理具体运用,可以参照,但却不应机械套用,因为世界的内在原理与运行规律总是以千变万化的具体形式展示出来,过去的成功很难简单套用到将来的操作中。

3

把握精神实质,少机械套用过去的成功,这点对于我与读者来说都是一致的。 比如说,在书中,我过去运用复利规律,寻找茅台的基本面向好拐点,结合估值研究,把握了阶段低点,取得了翻倍利润,从原理上来说,有长远空间的好行业龙头公司,虽然也会陷入一、两年的低迷期,但大多数还是能再创辉煌的,我们从精神实质上把握这个大方向是不会错的。但在实际交易中,因为不同的公司个体,实现反转有前有后,上升力度有强有弱,加上交易者的主观误判,具体买卖也可能会操作得很坏。例如我将同样原理运用于桂林三金、乐普医疗上,从2012年到2013年的表现来看,效果一般:

桂林三金躺底两年,小有盈利,虽然好于大部分主板股票,但远不如持仓中二十多只创业板股票的涨幅;

乐普医疗估值有误,这个股票虽然属于创业板,也属于较高估值的医疗器械板块,但毕竟盘子太大,市净率过高,我把它与小盘成长股类比,是有主观错误的,出了错,就会遭到市场的惩罚,因此,回调幅度较大,最后,也只好斩仓出局,换股调仓买其他潜力股去了,而就在我卖出后不久,乐普医疗倒是因王亚伟的建仓而涨了起来,但这些也与我无关了。

那么这两个股票的失算,是不是意味着我所总结的企业增长荣亏交替规律失效了呢?

在这里,我们要牢记格雷厄姆所说的,一个股票即使具备投资者所喜欢的安全边际,一个单独的证券也可能操作得很坏,因为这个边际仅能保证他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而不保证损失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委托数的增加,利润总和将会超过损失总和是肯定的。

如果只以三金、乐普为具体对象来验证,就会认为增长荣亏交替规律无效,因为即使计入茅台的成功,其成功率也只有30%;可见,即使我们主观上非常喜欢某个股票,以为自己已经想尽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却仍有可能在单股操作中犯了自身难以意识的错误,从而操作得很坏。但如果增加样本数,将书中所列举的贝因美、桑乐金、坚瑞消防、乾照光电一起算上,成功率就将提高到60%;而如果再算上我的实际操作,也即那些未列入书中,但以此精神为主导在2012-2013年所挖掘的数字政通、理邦仪器等近二十多只股票,那么成功率更是能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

所以说,关键还是遵照原理把事情做对,而不在于我们投入了多少仓位,如

4

果做错了,投入资金越重仓,也只能是赔得更多。三金、乐普就是我依照原理操作,但操作得很坏的例子,但是,我并未受此影响,仍依照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操作,并减少主观错误,就像格雷厄姆所说的,随着委托数的增加,盈利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只有明白了原理后,才知道书中许多文字都是一种充分展开,是为了解释原理与具体现象相结合的思想延伸,就不会淹在文字的海洋里搞不清在讲什么;也只有明白了原理,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知道要看什么东西,从而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把各种真正有价值的事实与证据统合起来,看清楚彼此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也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长远变动规律。

始终以基本原理的脉络来理解与评价事物,是快速辨别核心本质的有效途径。

四、检验回顾

交易方法如果不能通过实践的验证,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有疑问的。 医学测试中有个概念叫双盲测试,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病人被随机编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而实验组给予真正药物,无论是病人或观察病人的实验人员都不知道谁得到真正的药物,直到研究结束为止。据说,双盲是最具科学实证性。

而我之所以在本书第一版中推出一个“十大潜力股”,并不是为了荐股,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体系,推出时,既不知道大盘会走向何方,也不知道这些公司基本面会出现什么变化,有点类似于双盲测试,从目前结果来看,达到了试验目的,既规避了风险,又取得较好收益。

2013年年底,我作为雪球网票选第一的嘉宾,参加了2013年“雪球之夜”活动,期间,接受了《证券市场红周刊》的专访。红周刊让我对这“十大潜力股”作一个回顾,并提出了些问题,摘录如下:

“全聚德、安科生物、贝因美、康芝药业、乾照光电、华测检测、美亚柏科、格林美、桑乐金、坚瑞消防”2011年12月5日入选“潜力股”篮子中,截止2013年12月17日,十只个股7只上涨,3只下跌,华测检测、贝因美上涨50%以上,乾照光电下跌40%左右,最低价仍然跌破当时既定缓冲带很多,以此组个股为例,可否详解下如何操作?如何修正?如何调仓换股?如何资金分配?

答:在股市制定一、两年内的买入计划,如同派多只军队到一个不熟悉的战

5

场去会师,迷路走散或被敌人消灭的居多。

所以,我也很难逃这种宿命,出现预测不准是很正常的,不过总体而言,已经好过大多数预测者了。

如果对照原计划的话,基本是符合预期计划的。

1、场景回现:(介绍原设定时的价位与计划,具体内容可参考《重剑无锋》略)

2、回顾检查:

过两年后回顾,可以看出,10只潜力股中只有4只潜力股落入了预设的买入区(原计划为:“十只能够等到三、四只,就相当不错了”),分别是:贝因美、桑乐金、坚瑞消防、乾照光电。

贝因美,分析起点:28元左右,预设目标价格20元,实际出现的极限最低价为16.37元,比目标价下跌18.2%;

桑乐金,分析起点:15元左右,预设目标价格9元,实际出现的极限最低价7.8元,比目标价下跌13.4%;

坚瑞消防,分析起点:16元左右,预设目标价格9元,实际出现的极限最低价7.5元,比目标价下跌16.7%;

乾照光电,分析起点:16元左右,预设目标价格11元,实际出现的极限最低价6.86元,比目标价下跌37.6%。

相对而言,贝因美、桑乐金、坚瑞消防的预测值离最低点也在20%以内,这可是大半年前的预测,准确度已经相当高了;乾照光电的预测值误差会高一些,这反过来说明我不是神,是普通人就存在失误率。用十个潜力股来衡量,就是十分之一的失误率;用进入目标区的四个潜力股来衡量,就是四分之一的失误率。

组合自然会对冲掉风险,如果不做组合的话,以前的我,很可能就单押在了最差的乾照光电上。

如果傻傻地根据四只股票的目标价买入,则合计最大损失额为21.47%,到2012年年底收盘,则亏损1.45%。

如以2013年收盘价(写此文时未到年末,计算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24日)计算,则盈利66.8%。

3、实际操作:

贝因美我因为受限于仓位组类的限制(其他稳定增长股已超限布局了),所

6

以,不能买,只在20.38元建观察仓,错失大牛。(注:数量较少,不计入实际盈亏)

桑乐金买了两档:9.48元、8元;

坚瑞消防买了两档:9.18元、7.9元,后来还有在9.5元换股加仓(但与该体系无关,不计入)

乾照光电买了两档:9.9元、7.7元。

合计的实际最大损失额10%,到2012年年底收盘,则盈利1.029%。 也即通过分档低吸后,截止2012年年底,实际亏损额(-10%)小于预计亏损额(-21.47%),而实际盈利额(1.029%)也大于预计盈利额(-1.45%)。如果再扣除我10.5元减持的9.9元这一档买入的乾照光电仓位,那么实际盈利更高。

如果以2013年收盘价计算(时点同上),则盈利为49.81%,略输原计划(66.8%),但也还不错(主要是实际操作中少买了贝因美这个疯子)。

4、乾照光电:

乾照光电的原定买入价是11元,当时分析它时股价在16元左右,之后就是长期盘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该公司报表显示增长放缓,遇到经营困境,因此,我调低了目标价,并且计划分9.9、8、6、4、2元五档往下低吸,从实际执行来看,仅买到两档,第二档实际交易价为7.7元,未到达6元的第三档交易区,该股即于6.81元见底。

考虑到该股并没有展现我所强调的龙头风范,业绩反转力度表现不如其他光电企业,因此,我降低了该股的仓位,10.5元减持了9.9元这一档买入的仓位,仅保留7.7元的底仓。

目前仍持有,等到牛市估值提升与企业业绩复苏的双击到来,再兑现该部分仓位的盈利。

五、方法修正

掌握了原理,提炼出精神实质,并知道大致运用后,也应知道如何以大原则为指引进行灵活运用。

1、布局的修正

比如说,我在本书第一版中强调牛市来时,应多布局周期股,尽管我在2011年年底时,看好2012年的行情,甚至认为会收年阳线,但我实际上在2012年至

7

2013年布局更多的是小盘成长股。

执行中的修正有几点原因:首先是我强调的见底反转成牛市三大要点不成立,只出现了反复救市与停发新股两条,而资金面宽松始终没有出现,所以,周期股很难起大行情,也就没有什么牛市,所以,我始终对市场带着一种警惕与矛盾心理;其次,小盘成长股有不少跌得足够充分,有不少都跌到净资产值附近,市净率与蓝筹股差不多,我当然是更倾向于更小、更有钱(刚圈的)、更有成长空间的小盘股;第三,小盘成长股经常成为牛市先锋,如果牛市真的来,那么也不会错过牛市,其效果与周期波动股相当,而如果熊市一直持续,那么,真正有业绩支撑且困境反转的小盘成长股,即使是在熊市中也能穿越波动,得到良好表现。

从事后发展来看,2012年到2013年指数再创新低,以周期波动股为主的蓝筹股大多表现较差,而小盘股却涨幅惊人。

所以,这里的坚持原则就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认识到深跌后的小盘股的价值并不输于蓝筹股,这是基本引领;这里的灵活,就在于根据市场特点,发现牛市缺了资金这只脚,是不完整的,所以适时调整了布局,结果反而契合了结构性牛市节拍(政策鼓励、停发新股,有牛基但无钱,因此市场从炒作资金量需求量大的蓝筹股中抽资金,集中力量炒小盘股),而将来,如果大盘蓝筹股深具价值时,我也同样可能会将高估股票抛出,转而布局极低极惨但更安全的蓝筹股。

2、公式的修正

有不少兄弟看我用格雷厄姆成长股公式,有的臵疑其可信度,有的机械套用而不得其法。

对于公式的可信度,新浪博主“一只花蛤”先生有作进一步的研究,他在博客中指出:或许是格雷厄姆在他的投资生涯末期认识到成长股投资的价值,因此就在1962年版的《证券分析》中加入了“评估成长型股票的新方法”一个章节。但是在1988年和2008年的后续两个版本中,这个重要的章节却始终未能出现。至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说明这个章节被删除的原因。据说删除这个章节是在格雷厄姆1976年去世很久以后才做出的。不论这个删除的故事如何,有一点必须明确,除非读者读过第四版《证券分析》,否则可能永远错过了格雷厄姆所提供的最为重要的投资观点。在这个章节里,格雷厄姆讨论了他对成长股投资价值的观点。这个章节位于“第39章”,共计十余页,有11个小节:历史介绍、“恒

8

定增长率”方法、另一种评估方法、未来增长率的选择、可以应用于“正常收益”的乘数、简化版公式中的股息与收益、成长股评估的一个明显悖论、两个弥补性计算方式、使用成长股评估、评估方法的其他用途、过去的经验教训。

格雷厄姆把成长股定义为,在过去某段时间内每股收益率比一般股票的每股收益率要高,其增长率至少保持在7.2%以上,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被预期将保持这种优势,10年之后收益翻番。历史上有不少人研究过成长股,有良好增长率的公司也颇受欢迎,但却鲜有人为计算成长股的内在价值而努力。因此格雷厄姆要在这一章讨论3个问题:1、成长股评估的基础理论;2、向读者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理论计算以及对我们的启示;3、就该方法的可靠性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更为简单的替代性方案。这个替代性方案最终形成了投资成长股的方法和公式。这就是:价值=当期“正常”收入×(8.5+2g),G为未来7-10年的预计年均增长率。这个公式后来又出现在1973年第二版以后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宣称这个简单的公式可用于成长股的评价,其“得到的价值数据相当接近于那些用更精密的数学方法计算出的结果”。

有趣的是,许多人并不将这个公式当做一回事。究其原因是因为巴菲特不仅说过“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内在价值”,还在股东年会上说过“要拜读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尔〃费雪的著作,阅读公司年报,但不要计算他们书中以及年报中出现的公式。”

当然也有人对格雷厄姆的成长股公式深信不疑,《怎样评估成长股的内在价值》一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马丁就是其中之一。马丁认定格雷厄姆也是成长股投资者,他在该书里向读者展示了他的团队已经并且正在使用着这些朴实、简单且有效的投资方法,他们由此而实现了资本几十倍的增长。(注:以上内容引用自“一只花蛤”新浪博客,已取得博主授权许可)

虽然,该公式的实用性仍存在争议,且胡乱套用的话,可能会估值过高,但我们要牢记,再好的公式也要有准确的变量,才能得出大致准确的结果,且其结果还得与其他估值结论相互比较,才能形成一个综合结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对公式的使用是有修正的。

首先,十年增长率的选择,我用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而不是用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我认为,不管是用过去几年的数值来平均,还是推算将来,营业收入增长率更真实一些,较少受到利润调节的影响。

9

而增长率的预期,是可能随着形势变化而转换的。

比如说,对于茅台而言,有着较长期的需求,是能够达到一定增长率的,但是,当大环境变化时,比如说2012年底起,中央长期加强对三公消费的控制,必然抑制茅台的市场需求,形成营业收入增长率下滑的事实,也就封杀了茅台的营收增长空间,预期增长率当然要调低,甚至调至不增长,更多的悲观者可能调成负增长。

其次,很多交易者喜欢用动态的、年化净利润来作为计算依据,完全忽视了格雷厄姆的审慎原则,原则上来说,哪怕是已经公布了第三季报也不宜用以推算成全年来计算,这样很容易把价值算高,从而使得自己遭受价格高估的风险,我建议,除非是见到了业绩快报,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地算静态市盈率。

第三,折扣应该打狠一点,大部分周期性公司都应该打折4-6折,只有个别极优秀的公司可以打7折,但是很多朋友却往往把自己所研究的公司看得太好,打折不够,所以容易错误估值,依我看,审慎的做法是不管自己多喜欢某家周期股,至少打五折,会好得多。

而更审慎的原则是,对于周期类公司(包括部分质量较差的稳定增长股)根本不应用这个公式,而直接用历史市净率来衡量更好一些。

3、技巧的修正

也有部分朋友称,看了整本书没看到对五档买入法的讲解。

很正常,因为此前,我基本没有用这种方法,但是,熟读本书后,也就知道这种交易方法是必然选择。

应该说,五档买入法只是在容错下限区建仓的进一步具体技巧而已。以前,我买入就是先在容错区的上限建微量观察仓,然后在下限(也即我所分析的极限底价区域)开始建仓。但具体建时,依据不同形势,有时我是一次性买,有时我是分批买,一买就涨那就算了,而一买就跌,我买两下后可能就收手观望了,然后依据我的拉开价位补仓的原则再建。

通过拉开价位分档低吸的不断实践,我形成了五档买入法,也即从目标底价(容错区下限)起算往下划定五个价格档位(通常是整数价位)进行低吸建仓,间隔差在15%-20%左右。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独门心法:我并不是想通过分档低吸而越买越多,其实我只想第一档底价,后面四档都只是预设的容错防线。

10

至于投入资金比例,我是等额投入,如第一档的资金可能是投入帐户总值的1%(资金比较多、喜欢集中少量股票的人可以加大投入比例),其他各档也投入等额资金(大致相等即可)。

由于股票的下跌经常是跌得离谱,很多时候我认为已经跌得足够惨、足够低了,内心确认肯定是底价,可买进去后,还会碰到再跌个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糗事(通常跌到第二档);个别的建仓对象甚至会跌百分之三、四十到第三档,才到达极限底部。我用此法交易了几十只股票,从来没有跌到第四档的先例。

而捕获底价后,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经较长时间的分档买入后,加深了对所买股票价值的认识,如果认为三档买的都很有长远价值,那么可能会把两三档买入的都保留下来,涨很多也不抛,而从成本计算,由于两三档的平均价离底价也不太远,故之前的损失也不大,只是投入数量较多而已;至于一些质地较一般的(或买得较高的),则会在股价回升中,将解套的一、二档抛出,只保留底仓,回收现金用于其他股票的分档建仓,这样的好处在于拿的是最低价的仓位,持股心态较好,且也能取得不错的盈利,同时投入资金量不大,即使错了,也容易纠错。

4、资金管理的修正

以前我建仓,是预先设定好资金比例,然后分步投入。之后,我慢慢转化为每步1%的投入,比较固定好算,动作也更缓慢、自然,有机会时就投一笔,如一买就涨,那就持有,轻易不追加,除非是换股调仓以盈利追加;如一买就跌,那就分档低吸,通过分档操作,使得底仓成为修正后的一买就涨;至于高档位的资金,则在确保不亏钱或盈利的情况下,抽出以后,则滚动到其他捕捉底仓的循环中去,每次变动虽小,但积累下来却很可观,由过去的大刀阔斧,变成为现在的精雕细琢,效果更好一些。

以前追求的是布局获利,现在追求的是让每一笔资金都盈利,或不亏。 具体方法及资金管理我有详细写在另一本专讲技巧的书《百箭穿杨》中。 比较大的修正主要是以上几个方面,但我们应注意的是,不管是布局的修正,还是公式、买入方式以前资金管理的修正,我都是建立在交易原理的基础上,以安全思想核心为指引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安全获利。

今后会否还有其他修正,我无法确定,但基本原理是不会变的。

11

六、换股调仓

不少朋友看了本书后,说我没有专门讲卖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大多数股票书都没有专门讲卖出,至今我没看到一本以单讲卖出而知名的股票书。

虽然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但是,要想当好师傅之前,首先要做一个成功的徒弟。

买入要很多很多理由,排除各种不确定性,而卖出只要少数几个理由就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本书第一版时,是以90%的内容在讲买入,剩下的10%才是在讲卖出的原因。

关于卖出的比较系统、完整的讲解,我放在第六章现金为王的结尾,主要是因为卖出通常是为了现金管理。然后,我还在第七至第十章的各类股票的结尾部分也具体讲了卖出的要点,应该算是比较完整的了,所差的只是专门开一个章节进行探讨而已。

从童鞋们的提问来看,大多是在问要不要卖,卖了以后买什么股票好,这与纯粹地卖出回收现金,加强现金管理是有很大区别的。严格来说,这更是一种换股调仓行为。

1、换股易错

换股调仓的卖出与买入,我有第五章组合奥义的结尾有专门举例说明,这里再补充强调一下。

需要说明的是,换股调仓是非常困难的,经常是越调越差。卖掉的猛涨,而买进的不涨。它分别对应的是两种心态的交易者。

(1)喜欢买低卖高的,那么他的卖出,多半是因为涨了才想卖,而股票一旦涨起来走强,是有惯性的,跌也是同理,所以卖出强势股后,经常是一卖就涨,而买入弱势股后,它通常也是一买就跌。

(2)而喜欢追涨杀跌的,那么他卖,往往是跌惨了才想斩仓卖,结果受不了折磨而卖掉之时,恰恰是反转即将到来前后,所以同样是一卖就涨,同理,卖掉弱势股去追强势股之时,往往也是即将转弱之时,所以照样是一买就跌。

股市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魔术师,它很公平地让每个人都受到不公平待遇。 尽管我的交易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也很难做到完全匹配最佳时机(事后才看得出来),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的原则是不要换来换去,除非能够拉开足够大的价差。

12

邓普顿说过,买入要比持有更严格,除非买入的目标比已持有的股票能多涨出50%以上,否则没有换的必要。我补充一点,除非持有的股票涨到阶段性顶部且可能要比目标股要多跌出个百分之三十,否则没有换的必要。

具体操作起来,我主要依照“胜兵先胜”的原则 2、胜兵先胜

胜兵先胜,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词,它本义是强调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即在非常有利的情形下才作战,而不是先盲目搏杀再来求胜。

我把它引申为要换股,先得等持仓股实现了一定盈利后再换到更好的机会。这样要求的理由在于,避免轻易地、过快地换股调仓,很多时候,低位买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盈利,如果总是看着别人的好,看着自己手里的股票老是不涨,就忍不住调换,往往是卖掉的马上活蹦乱跳,买入的却立刻成为瘟鸡,其实,大部分人的年均收益都10%还不到,所以,耐心地等到手中股票实现一定盈利,比如说15%左右,至少做到不拖帐户的后腿,而急着乱调,多少都要承受点小损失,几次操作下来就成大亏了,养成亏钱的习惯很不好,因此,不要急着调换,要先赚了再调。

具体而言,有两种不同策略,一种是基于防守的“胜极才换”;另一种是基于进攻的“以弱换强”。

(1)胜极才换,往往是长期持股到达市场峰顶附近,个股买入价上升一、两倍以上,有的更可能是五、六倍、甚至十倍以上,当股价严重透支业绩,面临较大调整(估计下跌50%左右),且调整时间可能长达一、两年以上时,市场中的其他类型股票还有一些长期机会,比如攻击型的周期股、小盘成长股调换到防御型的稳定增长股上,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本书吉林敖东换张裕的例子。

也有相反的,也即我在2012年在200元以上清仓茅台(已经有了熊市牛股的登峰造极表演),换到跌得惨到极点的小盘成长股上,同样也是一种胜极才换的攻防转换,类型相反,本质相同。

(2)以弱换强,往往是市场行情初起的阶段,由于提前布局的个人主观原因,可能将自认为不错的股票安排了一定的仓位,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确认确实不行,确有调换必要时,也要抓住强弱相接的合理时机。

因为板块与个股轮动的关系,强势股也会有数段调整,而弱势股也会偶尔走强,那么,就应找机会将短期冲高的弱势股换到短期下跌的强势股之上,这样就

13

把弱势股的成本转换到了强势股上,且能省去强势股调整的时间,同时回避弱势股的再次走弱。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某只强势股,从10块涨到了20块,上涨了100%,开始进行调整,构筑高位整理平台接近半年,期间自然回落调整25%到15块。而某只弱势股,在10元呆了大半年,突然补涨,升到15、6块左右,那么,可以乘二者交错而过的良机进行换股,虽然新买入的强势股成本是15元,但是,你可以把它意淫成以前买了10元的强势股持有到现在,并继续等待它的再次突破。

这种调换的好处在于,把以前躺底受折磨的时间,换成了高位持股等待调整结束的时间。成本一样,后续机会却不同。

这也就是江湖传说中的出千高手,本来拿的是一手烂牌,结果打着打着,慢慢转换成了一手好牌。

从策略上来说,以弱换强,是可行的。 但实际执行起来,要特别注意几个要点:

①只适用于整个大行情的初期。如果你所看好的强势股经历了两、三段大的调整,已经涨升了两、三倍,通常已经不适合于作为调换目标,做反的错误概率很大;

②调换的目标强势股,所构筑的平台应该有半年以上的调整时间,同时,还应考虑,突破后是否存在足够的上涨空间。

③由于弱势股转强的时间很短,在等待的过程中,目标强势股未必会有长久的耐心等着你翻身骑上,所以要多准备几只备选股,飞了一只还有好几只,既避免过于追高。也有耐心等到机会的降临。

另外,还有一个弱换极弱,是迫不得已才运用,大部分人也运用不好,包括我自己,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七、散攻集防

换股调仓,不能仅仅只考虑个股的问题(有时候也因个股原因而决定),而应考虑到整个交易系统对市场情势的应对。

对我来说,当我认为市场机会较多时,我可能会将盈利一般且短期不会有太大表现可能的盈利持仓,减持部分,分散到一些到机会较大的股票上去(既有可能是跌到极限底的,也有可能是底基扎实的,还有可能构筑首个平台半年以上的),分散是为了进攻。

14

而当我认为,较多高盈利个股面临调整时,我可能卖出多只,集中成现金或集中到更安全更抗跌更有长远价值的某个股票上去(这个难度较大),集中是为了防御。

这两种调整仓位的方式难度较大,一般交易者只有把换股调仓掌握得较好后,才可以试用。

这里面的关键要旨是要自然形成,有机会才做,而不可强求。 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换股调仓策略。 八、如何寻股

童鞋们经常问,我是怎样从成千上百只股票中发现那么多潜力好股的。其实很简单,我一般选择市场股价低迷时,通常是大跌前后,用股票软件排序,先从市值小的挑,如果市值小于20亿、市净率低于2.5倍,且行业不是周期性行业的,就会优先进入我的观察范围,然后一家家看基本资料。

先看行业是否有前景,然后看负债是否低于40%,再看毛利是否高于30%,接着看连续几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否符合复利荣亏规律,是否到达萧条期,是否存在反转可能。

优先考虑次新股,老股一般排在后面。

平时也注意一些专业网站的讨论,对于大家普遍看好的,如发现比较接近我的初级筛选标准时,会特别注意,收入观察股票池,并等待其进入我的设定标准范围。

以上修订供参考。小小辛巴2014年3月3日夜写于鹭岛百家村。

(二)关于卖出的实证研究

前面已经在补充修订中重点讲了卖出,现在再结合我的实际交易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卖出相当不容易,因为它要面对一对巨大的矛盾,长线持有VS回避大跌。 很多时候,要想赚大钱,就只能放长线钓大鱼,长线持股,穿越几个牛熊周期,才能赚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但是,大部分股票却没有资格穿越周期,如果没有在泡沫破灭所引发的大崩盘前及时卖掉,那么,实际上就是坐过山车,纸上富贵虽好看,最终不赚也枉然。

是选择长线持有,还是选择回避大跌,都很能考验交易者的分析水平。

15

对于只买卖一、两只股票的赌徒而言,当然没有这个问题,他们要么是赌股票能否穿越牛熊,要么就是赌时机是否判断正确。

而对于持有多只股票的组合交易者而言,则有一个去留问题,淘出好的继续做长线,对于质地不行的,则要赶紧利用泡沫高峰获利清除。

一、依业绩预期与估值高低区分去留

大致而言,每次碰到大的整体泡沫顶时,我做三种区分:

1、珍贵长牛股:虽然已经大涨,但有长线大牛可能的就留着,且哪怕可能出现下跌一半的大调整,也不卖;前提是利润丰厚达一、两倍以上,持仓成本低,在极限底价附近,大跌也很难再跌到我的买入区间,且这类股票大多是业绩已经明显转好或者早就持续向好的细分行业龙头,行业整体向上空间仍然巨大。

2、真金蜗牛股:没有跟着泡沫起舞的也留着,这种股票因为没有大涨,通常也比较抗跌,甚至还有可能在其他股票下跌时出现补涨,既然没有在这轮泡沫实现价值,那么就等待下轮再予以考虑去留;如果通过跟踪,发现基本面确实不行的,也不留;或者补涨时,出现了可以臵换更强、更好品种的大好良机时,也可以卖掉。

3、泡沫飚升股:有些股票的业绩难以在半年内转好,却跟着泡沫飚升的,虽然这种股票可能藏有真金,但衡量后仍感觉把握不大,既然已经实现超额利润,则以卖出为主。

第1、2类,我践行长线交易的思路,企业没有变坏前不卖,而对于第3类,我进行清仓或换股调仓的操作。

二、通过大盘研判,大致把握市场方向

说实在的,要不要写这点,我也考虑了很久,因为对大盘的判断相当复杂,君不见,那么多名嘴、黑嘴,竞相对大盘波动进行预测,成功率都相当低,我即使已有近二十年的交易经验,在这个问题上也经常看错。

另外,讲指数与波动,似乎有违价值投资的形象,好在我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长线交易者,并非搞价值投资的,而如何结合基本面分析在低位买入,我在《重剑无锋》已经讲得很多了,想要看基本面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可再去翻看原书,至于卖出,虽然是基于价值高估而卖,但是高估是众人的心理泡沫,所以,如何把握群众心理与泡沫的问题,自然要涉及大量的图表分析,习惯看我以前的辨股析图系列的,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新朋友如果不想看的,也就不必多看了。

16

由于过去往往是自己猜想,而未来又无法确定,我只能说大致看法,将来能否参照,并不一定。

我这里主要讲创业板指数,因为从2013年开始,能够明显走牛的也就是创业板指数,能走牛的股票大多与其相关,上证指数主要是作对比研究附带着谈一炎。下面我从指数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进行细说:

1、指数走牛疯到顶

说实在的,我在布局创业板股票时,并不知道它能这么牛,但是,在持有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它走牛后,就切记一点:强者恒强,不强到顶,它是没那么容易死掉的。

对于创业板的走牛,大部分人都没想到,所以争议不断,主板的价值投资群体,早就被酒药投资的思路僵化了自己的脑子,打不开视野,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大多认为是在瞎炒,所以创业板还没涨多少时,就开始不断有人看空。

当创业板指数从585点涨到900点时,涨逾50%,很多人就叫着会从哪来回哪去,结果调整一个半月后,创指再创新高。看空的眼镜碎了一地。

然后创业板指数涨到1100点,上涨了85%,这下子看空的更多了,各种宣传报道更是普遍性看空,然后又调整了一个半月后,创指再创新高并攻破历史最高点,让所有看空的价值投资高手都成为了笑柄。

2、顶部将临预研判

而当创业板指数震荡上行地创出历史新高后,我发现市场中已经没人敢再去猜指数会涨多高了,甚至没人敢说还会跌时,我却开始担忧了。

17

而这些,如果只看指数,是看不出任何症状的,仅从图表看,趋势仍将向好,成交量也没太大的问题,很少有人看得出这是下跌的前夜。

这里有另外一条经验:如果一个股票或者指数涨到没人再敢猜它要涨到哪里才到头时(指这类评论基本听不到了,相反大家都在反思并学习其上涨的内在逻辑),那么它就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其下场要么是长时间地横向波动,要么就是直接大跌。客观佐证:涨了一倍或两倍。(创业板指数涨到1300点上下时,从底部585点算起,涨幅已经在一倍左右。)

考虑到大调整在即,因此,我于2013年9月18日写了特别寄送2给朋友们,对未来的行情变化做了些预想,呵呵,事实证明,半对半错。

对的方面是:对于创业板行情结束有预见力,猜到了一些股票的补涨。 错的方面是:对行情的转换方式却想错,认为资金会流向蓝筹,实际未发生,或者说效果不明显。

原文为:“预计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盘成长股、稳定增长股、周期波动股三大板块表现迥异:

小盘成长股的代表——创业板,终于有点暴炒到头了,指数再度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不少炒作资金会从该板块退出,导致中小盘股进行结构调整,涨得过头的将面临较大跌幅,而有业绩驱动的将会震荡向上,或者构筑整理平台。

而稳定增长股方面,酒类股仍在溃败中,医药股在查行业贿赂的背景下,也不敢有太大作为,因此,部分资金也会从该板块逐渐流出。

周期波动股方面,目前主要是主板的自贸概念股和优先股试点的银行股。长远来看,优先股将有利于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长期走强。”

应对策略:

大部分仓位仍不动,因为大部分股票虽有所上涨,但其价值仍远远低于表现出来的泡沫。只对补涨的较差股票进行调整,计划调整招商银行与上海医药,并准备了多只备选换股对象。

3、调整在即细思量

在我表达对行情的担心后,市场却很不给面子地再创新高,虽然手中持有的股票表现强劲,但越是如此,我越信心笃定地认为大调整即将到来,然后,我在2013年10月20日写了《秋叶静好》一文:

18

“接下来的几个月,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将会进入较长期的调整阶段,这种前兆已经在国庆节前显现,今后将会越来越明显。

而从小盘股热潮退出的资金会否流入仍然低迷的主板市场,目前还难以判断,通常来说,在整体行情的早期,一般是先来个较大的集体性回落后,资金才会作出自己的选择,转换风格或者梅开二度。

没有能力撑过去的交易者,接下来的日子只能是有涨就出逃,毕竟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像长线交易者一样漠视下跌。”

我写此文的目的,一是提醒一些急需用钱的交易者,及时离场;二是提醒仍打算长线持股的交易者,要做好持仓大幅回撤的心理准备。

这里有一个经验判断:调整一旦开始,大多半年以上。

这条经验,来自于多年交易的总结,大部分个股都遵循此规律,一般来说,涨得越少,横向调整的时间会短一些,可能四个月左右;涨得较多的,横向调整的时间会长一些,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九个月。

注(1)这里的横向调整是指一个大的波幅概念,之间的涨跌幅可能会达到30%-50%左右。

注(2)横向调整期的内在原因在于,调整期间既是对泡沫的修正,也是对业绩的等待,有些个股需要两三个月的横盘,才能等到业绩的再次超预期爆发,从而又得到了新的上升动力。而发动整个行情的牛股群,都有一个类似的调整周期,相互影响的合力作用下形成了整体的调整态势。

注(3)为什么不说是一年呢,嗯,个股是有调整这么长的,但指数却很难撑这么久,所谓盘久必跌,如果盘七、八个月还不涨,破位下跌的概率较大。

4、以史为鉴知将来

知道要大幅调整,时间较长,力度较大,仍回避不动,在局外人看来,要么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要么干脆就是一个事后诸葛亮的骗子。

呵呵,功过自有后人说,我这里也懒得自辩了。

我当时的建议是:大部分交易者应离场,长线交易者可以试着撑半年。 原文为:“虽然我奉劝大部分交易者见好就收,但是,总有些死不悔改的长线死多头仗着自己持仓成本低,打算和我一起苦熬,既然蛇鼠一窝,那我就谈谈过冬大计吧。对于与大盘同期见底,然后涨升一倍,到达历史最高价区(或历史

19

筹码密集区),市盈率又显得偏高的那一部分股票,大多仍将遵循基本形的调整模式,将会横盘半年,远远落后于其他股票,磨走大部分没有耐心的交易者后,最后才在业绩提升的刺激下开始新的征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有历史经验的。 当时判断,调整半年无非是两种基本形:

(1)中继模式,小盘股调整半年,弱于大蓝筹走势,半年后奋起直追,与蓝筹共同走出一波大牛市后同步见顶。

(2)筑顶模式,小盘股调整半年,大蓝筹未形成风格转换,但大背景也不支持大牛市,大盘股创新低,小盘股虽创新高,但最终将整个调整期变成一个巨大头部。

而最具参考对应性的就是中小板指数。

图①中继模式:中小板指数在创立时,刚开始也是下跌,然后再创新高并涨逾50%后,开始进入半年的调整,而当上证指数迅猛上涨后,小盘股群体刚开始落后大指数行情,对没耐心的交易者作彻底清洗,后期不断追赶,直至同步到顶。这种调整是大牛市的空中加油,前后累加的超大涨幅令人惊叹。

图②筑顶模式:2008年中小板指数在跟随主板深跌后,又和主板股票一起反

20

接下来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要不要在下跌中加仓买蓝筹股?

虽然2010年主板股票在中小板股票见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用持续创新低把大家一起拖垮,这一回也有这种概率,但在调整后半程到来前,行情会怎么演变,我并没有把握。

将来的发展既有可能是主板股票在小盘股调整中走强,也可能是走弱。 虽然,历史有可能重复,但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的主板股票,比2010年中小板股票见顶时的估值低了很多,且从调整时间来看,至今又多熊了三年,加上随着企业发展,价值已经有所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可能很难深跌,万一市场改变规律,转换风格,走出一波提前走强行情,那就错失布局良机了。

我参考历史,但不完全照搬历史,

所以,我决定还是用我惯用的五档买入法,寻底买入一些低位大蓝筹,加仓了京东方,建仓了中国重工、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西电、宝钢股份、攀钢钒钛。

目前来看,这些低位大蓝筹基本上是不涨不跌,虽然不赚钱,但至少避免了那几只卖出股票的损失。

8、持股待跌变真金

时间到了2014年4月份,创业板指数虽然从高点回落,但一直较强,比主板股票跌得还少,我都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够让它出现像2010年中小板指数那样的后期破位式杀跌大调整。

周期真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到了某个阶段,总会有一些怪事促成它的实现。 2014年4月中旬开始,证监会不断预披露拟上市公司,以每天一、二十家的速度披露,一天又一天地,终于把交易者群体吓得半死,大规模地群体跳水开始了。

而自从我卖出振东制药后,它一直表现很强,原以为再也捡不回来了,没想到它也在这一波杀跌中开始迅猛跳水。

而曾经有过良好表现的好想你,开始打破好不容易构筑的平坦底部,破位下行。

同时,我帐户里有两只股票表现较好,一个是第二重仓股浦发银行,能够稳

26

稳地站在10-9.6元之前横盘,减少了帐户损失,另一个是逆势飚升的轻仓股大富科技。

关于大富科技的卖出,我已经专门发文说过,这里不再细说。

只补充说一条经验:逆势疯牛股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指标,当它疯狂地逆势上涨,一涨再涨到顶时,往往也就意味着大盘的迅猛下跌接近结束,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信号。接下来它在顶部震荡,而指数在底部震荡。

所以,当大富科技疯狂无比地创出历史新高后,而指数歇斯底里的集体性下跌也就接近尾声了,正是换股良机,而原来我有说过,如果振东制药有跌回来的话,我会再买回来,仔细看了振东制药的一季报后,认为一季度利润下滑的预期已经提前显现,实际经营状况仍在变好,所以,我决定用大富科技换回仍在低位的振东制药。

对于浦发银行换股调仓到好想你,很多人都感到意外,我再细加解释一下: 不是我不看好市盈率只有五六倍、市净率低于一倍,股息率达到6.8%的浦发银行,从投资安全来说,应该是问题不大,但拉长到三、五年来看的话,我对浦发银行能涨多高翻多少倍,实在是没有把握,什么优先股、自贸区、沪港通的重磅利好相继兑现,都推不动,不知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推动。

另外,从这次证监会连续预披露几百家拟上市公司来看,市场承压严重,原来认为主板极度低估,很难再跌的逻辑可能并不一定成立,存量资金更大规模地从主板大蓝筹中撤离的概率有可能在将来出现,因此,得做最坏的打算。

而历史证明,真正的高速成长股(如网宿科技,可惜价位太高,不符合我的买入要求)、成长初期的稳定增长股(如过去的茅台、双汇、伊利,可惜俱往矣)、小市值的困境反转股(如2012年的数字政通,目前的世纪瑞尔、坚瑞消防等,但价位已高,不想再买)能够顶住超级大熊的冲刷。

在选择浦发银行的换股对象时,我想来想去,从更长远地角度考虑,只有大幅下跌后的好想你符合要求,它刚好同时具备稳定增长、困境反转这两种独立行

27

情股的特征,将来还有希望成为高速成长股。

当时,16.7元的好想你总市值才25亿,市净率也只有1.8倍左右,市盈率只有20倍,且第一季报的营收增长达到15.99%,毛利达到历史最高的41.8%,经营向好态势明显,同样是遭遇政策打压的困境,其抗压性要远好于大部分知名食品、饮料企业,而整个企业还是很有积极向上的草根气息,空间广阔,成长性良好,值得重仓。

虽然我的重仓股一般没有太多惊艳表现,但是,从安全度审核来看,它更符合我的标准。既然出现了深跌机会,用跌得少的浦发银行(10.18买入,9.70元卖出,亏损5%),换入大幅破位深跌的好想你,虽然从短期来看,跌势依然未尽,但为了防止其提前反弹,错失良机,就不应再等更低的价格,如果买入被套,那么从更长期的相对价值来看,我认为是正确的。

上述的实证过程,我讲得很细致、很啰嗦,只是为了把整个思考过程,一步步地说清楚,至于兄弟们能看明白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但我敢自信地说,别的地方绝对看不到这样详细的实证分解说明,因为很少有人能既成功地交易,又清楚地说明内在逻辑。

看不明白的,把本部分内容手抄两遍,并对照着图表思考,应能理解大概。

三、关于卖出的一些分析技巧

1、是否要设目标位?

经常有朋友们问,要不要设卖出的目标位,我的观点是不设,因为不知道组合中的哪个会大涨,而等大涨起来后,我再结合基本面、整体市况、及股价上涨情况综合分析,是继续持有,还是就在这一波上行中卖掉。

如果设定了目标位,一方面会让我们过于关注股价的短期表现,另一方面,会限制我们的思想,不能灵活地对各种突发性问题进行评估,有些时候,股票出了问题,该卖时却想着没到目标价,不舍得卖,可能会出问题。

总之,我个人倾向于不设目标位。

2、如何把握价量关系?

28

经常听到市场中有朋友讲什么价量背离啦;什么地量地价啦;什么天量必跌啦;什么无量空涨,后市堪忧啦〃〃〃〃〃〃

对于他们的错误理解,我只能呵呵一笑,懒得多说,本来都是些短线技巧,还引为经典,深信不疑,非常可笑。

这里我稍微讲一下,价量关系,价永远比量重要。

量多量少,不是关键,都可以做假,但价格却是要真金白银地去创造的,打到什么位臵,必须要有足够的筹码砸到那个位臵;而拉高到什么地方,同样要有足够的资金突破层层阻力才能到达。

分析价格已经相当有难度了,再去过多地想其他人在这个地方干了什么,等于放弃了以我为主的自信与独立,而想去跟风他人。

真正有实力的机构与个人,价位到了,该卖就卖,该买就买,不管别人怎么样,他都是要进出的,如果是他掌握主动权的话,更是不会管量怎么样的。量多量少只能是其实现目标的成功率而已。

兄弟们一定要记住我总结的:价量关系,价永远比量重要。

量的多少是可以欺骗的,但价格才是关键变量,堆再多的量,价格上不去就是上不去,同样,再少的量,没人接,也可以一路阴跌个没完没了,什么地量都没有意义。

作为交易者一定要想明白这点,价格是自己决定的行为,而量是别人的盲动,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盲动而受他们影响,到位后,不管量怎么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如果,搞不清楚价格这个核心,量研究得再深也只能是个跟屁虫,永远提不高的。

3、缩量长牛型的卖出(福瑞股份)

为了辩证说明价量关系,我这里先以福瑞股份说明。

很多交易者赚不到长线利润,就是因为心里既不知道股票能涨多高,也不知道上涨中间的来回波动是什么真实含义,稍微有点成交量放大,就担心什么庄家出货,然后就半路下车。老是犯这种毛病,赚的利润不够丰厚,而做赔的次数却不少,所以很难逃脱亏损的命运。

29

要做十倍股不容易,我说再多理解不了也没用,所以我这里仅就比较好把握的一、两倍股进行分析,兄弟们先要能够掌握一、两倍股的技巧,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后,再来跟我探讨五倍股、十倍股的成功之道。

而要想赚取一、两倍的利润,相对而言,最好把握的是上市两三年的次新小盘股,因为它们大多素质较可,刚圈了一些钱,且从上市一开始就做庄的机构并不多,所以这类股套住的大多是些爱抢新、炒新的傻瓜,经过两三年的市场冲刷,泡沫洗得较干净,成本区一望而知,不像很多老股,经过多年炒作,里面的水很深,参与的机构很多很杂,经验较少的交易者根本搞不清它们的成本底线在哪里。

对于小盘次新股,我一般都要等这些股票冷却两三年,被腰斩一半后,才会予以关注,并尽量选择极低价格分批入手。

接下来就是我的惯有模式:

第一步,持股创出历史新高,这个涨幅一般能达到一倍。大部分人能够到达这一步就相当不容易。

第二步,在历史最高价附近的横盘调整,绝大部分人在这里被洗走; 第三步,真正厉害的长庄,调整后,还能再涨一倍。一段行情才会结束。能够持股做到这里的,已经是少见的高手了(不是指一次碰运气的操作,而是多次如此)

更厉害的长庄,见顶以后经过一波腰斩一半的大调整后,有可能再跑出两倍行情(这个难度很大,这里就先不多探讨了)。

让我们用惯用模式结合份量关系来分析一下福瑞股份:

第一步:福瑞股份我最低的一笔是2013年6月25日以8.60元买入,持有四个月后,2013年10月16日涨到18元左右,这个价位就在历史最高价附近,成交量也放出了天量,最高换手率达到9.74%,按照很多无知者的理解,天价天量,而且都涨翻倍了,该是逃跑的时候了。

却不想想,在这里面运作的机构有信心在最高价附近解套所有人,到底是要干什么?一个股票要么就是不会涨,要么就是很能涨,对于能涨到历史最高价附近的,如果大势也配合,其目标通常是更高的。简单地分析价量,只会让短视者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y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