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的新旧版本比较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02 21: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教材的新旧版本比较文献综述

一、以《大纲》为依据编写的教材

(一)从知识体系分析

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而编写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系统严密,理论性强,偏重数学的学术价值,但是难度过大,知识陈旧,新的数学理论及应用数学的内容较少,教材编写过于强调语言严谨,课文叙述缺少趣味性,只是教本而不是读本。

教材中对概念的界定是严密的,符合公理体系对概念定义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容易割裂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4]

旧教材注重概念的知识性理解,旧教材素材非常有限而且描述比较呆板,没有趣味。[5]

[3]

(二)从编辑风格及栏目分析

教材中每章开始的插图较简单、色彩单调,引言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在情感上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数学内容的引入讲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教材的每章末尾都安排了“小结与复习”:第一部分是“内容提要”,罗列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但以纯文字叙述为主,具有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信息加工和记忆;第二部分是“学习要求”,指出学生在学完本章后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第三部分是“注意事项”,罗列了学习本章知识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起到提醒的作用。[6]

二、以《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教材 (一)2004版数学教材

1.从知识体系分析

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2004年6月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教材将内容重新编排,对难度较大的知识从实例出发,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感性到理性,螺旋推进,适用各个层次的学生。该教材理论论证方面比之前的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逐步贴近现代数学,体现了教材的先进性。同时新教材编写立足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现代社会,努力反映现代科学与先进技术的现状,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该版教材比之旧教材增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函数与方程、幂函数、算法语言、统计、空间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课时却

由280课时降至180课时。内容多课时少,但新教材的顺序、比例关系安排较旧教材都更加合理,科学。[7]

新课标教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概念进行了“弱化”,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但严谨性不够,概念的本质属性不突出。[8]

教材相比前一版本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索且更突显思想性。相对于前一版本教材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在内容顺序上做了相对合理的调整;各章引言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引言能够更好的突出了本章知识背景的适用和问题的针对性、丰富性;增减了部分内容;加强探究性和思想方法的引导;更加注重展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更加注重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例、习题的质量,注重难度和层次的梯度;小结部分增加了对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在问题思考部分,问题的设置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有思考力度。[9] 2.从编辑及栏目分析

新教材选用的素材从数量上比前一版本教材多,所涉及的范围也比以前广,素材也更贴近生活实际,并且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

新教材中将实物照片、文字、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数学意义的理解。用场景图、实物照片等呈现问题情境,编排一些有趣的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11]

新课标数学教材都是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除了设置“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活动栏目,还适当设置了“思考、探索、讨论、归纳”等活动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展开。新课标数学不同版本教材每章末尾的安排各有特色。该版本教材较之前一版本内容有所删减,在编排体例方面,与之前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新课标教材更新颖、富有趣味。[12]

新课标教材呼应《标准》的要求,明显减少了证明题的数量,但也设置了大量的传统题型习题。新课标教材在此基础上又侧重新题型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且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出来。[13]

新教材习题在设置题量、题型、难度等方而有不少改变。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练习、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均安排了A, B两组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4]

(二)2007版数学教材

人教2007版高中数学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套实验教科书。在人教2007版中,对于教材章节的分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简单划分必修选修的模式,而是把必修内容分成了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了两到三个专题。这种分层次的内容分类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必修课来说,显得更加清晰,教学脉络一目了然,使学生和老师都能更清楚学习和教学的内容流向。新教材优点是内容背景丰富,强化实际应用,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编排方式灵活。新版教材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15]

新教材中的习题在“探究”、“运算”、“背景”三个因素上高于旧版本,而在“推理”和“知识含量”因素上却低于旧版本教材。[16]

新版本教材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随机思想和统计观念,注重数据处理,淡化计算,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新教材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减轻学生负担。[17]

(三)以《标准(2011版)》为依据编写的教材 1.从知识体系分析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较之之前的教材,新人教版教材修订了知识结构图,使其突出了本章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新人教版教材还修订了回顾与思考,一方面增加了许多内容,目的是突出思想性,另一方面加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难度,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18]

2013版教材之前教材相比,它的课程内容更反映了社会的需求,教材的情境图从单一图表向多元图表过渡,凸显了“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理念。就教材的螺旋式编写而言,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不宜涉及小数的意义。2013版教材在这点上更正之前教材的失当之处。教材的一少一多,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更加到位、更加准确。[19]

与旧教材相比,2013版新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解答过程相当精练,既蕴含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又将语言的简练做到了极致。旧教科书里那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在新教科书里不再是以孤立的姿态存在于各个章节中,它们之间有了联系,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20]

2.从编辑及栏目分析

习题的数量上来说变化不大,大部分保留了原题,少部分发生改变。对前一版本人教版教材的“思考”“探究”“小贴士”“读思考”“观察与猜想”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修汀,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数学科学性和教学性,安排上更加趋于合理。[2

1]

卷头图的素材选取较之旧版要更加新颖,都来源于科技最前沿的、与我国的科技

发展息息相关的、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些素材。卷首语部分的内容传递出了开放性、探索性以及应用性的特点。章首语则具有很强的“亲和力”。[22]

参考文献

[1][17][25]洪晓鸽.高中数学概率新旧教材比较及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9]王聪慧.初中数学新旧教材“数与代数”部分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7]孙彬.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8;30.

[4][6][8][12][13]谢辉艳.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1:12;27;36;38.

[5][11][14]张静.新旧课程下高中数学函数概念一节内容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21-24.

[10]孙爽.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5.

[15]余智敏.高中数学新旧教材中“不等式”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6-38.

[16]赵翠.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6-19.

[18][21]周艳萍.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4-7;27.

[19]吴成业.小学数学文本解读的策略——以人教版2013版与2002版“小数的认识”对比解读为例[J]. 教学与管理,2016,(14):39-40.

[20][22][23]曾海.初三数学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11-13;22-24;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xv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