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回马岭的美丽变迁

更新时间:2024-06-15 19: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革命老区迴马岭的美丽变迁

侯禄良 张小卫

昔日的绛县革命根据地迴马岭,地处中条山北麓的磨里峪,这里山高、岭硬,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们住着破旧的窑洞,恶劣的自然条件就像一堵巨墙,把老区的人民群众与外界隔离开来。而如今,走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整体搬迁后的迴马岭新村,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井然有序;平坦光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道路旁松柏郁绿苍翠、林木荫浓。村民们欣慰的笑容、开心的话语,无处不展现着一种欣欣向荣、和谐欢乐的氛围。

历史:绛县的“小延安”

迴马岭,南北长17.5公里,东西宽7.5公里,国土面积131.25平方公里。解放前共有115户、575口人,现有78户、320口人。在绛县,“迴马岭”这三个字是一个老幼皆知的名词,它不仅是一处地名,更是绛县人民心中的一块革命圣地。1932年9月,刚刚组建的绛县县委做出了“建立以迴马岭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决定。1938年10月,绛县县委转移到迴马岭村,以迴马岭为中心开展党的活动与抗日斗争。1938年11月20日,迴马岭村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蔚

屏及三区区委的帮助指导下,建立起了绛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晋西事变”后,绛县的抗日救亡运动遭受了很大损失,牺盟组织全部解体,党的组织受到严重摧残。但迴马岭村的共产党员苗绍龙、苗思胜等还在秘密活动,1942年春,中共晋豫区党委先后派出时任县委书记王学海、县长芦旭东等10名共产党员到绛县开展党的工作,在迴马岭村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共绛县县委以迴马岭为根据地,成立了抗日游击大队,建立了抗日政府。迴马岭从此成为了绛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部,以及当时绛县的政治活动中心。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迴马岭人民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拿起土枪,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搬出窑洞,让给人民子弟兵,自己搭建草棚居住;他们拿出粮食,让给子弟兵吃,自己吃糠咽菜;村里妇女们分成四个组,纺线,织布,做军衣,男人们上前线……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与党和革命战士同舟共济,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为绛县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迴马岭村建国前有38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53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有30人参加了革命工作,奔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的战场上。1947年,该村一次就有12位青年参军,被破格编为一个排。在战争年代,迴马岭村有16位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迴马岭革命根据地在绛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显著,被绛县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绛县的延安”、“绛县的西柏坡”。

—2—

发展:红色土地奏新曲

新中国建立后,绛县历届县委政府都把迴马岭老区群众的冷暖挂心头,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老区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绛县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人员上山访贫问暖,慰问老区人民。上世纪50年代,中央组织的慰问团也曾前来慰问。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绛县战斗生活过的老干部只要回到绛县,都要上迴马岭看望老区人民,和老区人民共忆当年的战斗岁月。1997年,绛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正式挂牌成立,由对老区有着特殊感情的老战士、原绛县县委书记赵希龙同志担任会长,协助党和政府促进老区建设。赵希龙同志每年都要多次深入迴马岭老区,实地走访,深入调研,现场办公,协调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解决老区人民的各种实际困难,帮助老区脱贫致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迴马岭老区的建设累计投资达300余万元,为老区修路、通电、通水、通电话,极大地改善了迴马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天堑变通途,山村亮起夜明珠”,老区人民从此告别了“照明煤油灯,做饭用柴火,翻山越岭靠徒步,重担压断腰脊骨”的岁月。同时,基础设施的大力度改善,为老区经济发展插上翅膀,迴马岭村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革命精神,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中药材采集,大力栽种核

—3—

桃树、山楂等林果树木,在山里放养牛、羊等牲畜,最多的养殖户养种牛20余头,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老区村从此走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变革:沧海桑田换新颜

迴马岭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事实求是地讲,迴马岭的地理环境依然非常艰苦,全村耕地350亩,全是土质贫瘠的山地,国家实行“天保工程”以后,牛羊畜养量剧减,导致该村的主导产业畜牧业收入锐减。特别是在2007年7月29日,迴马岭老区人民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强暴雨袭击,道路被冲成滚石滩,电线杆被冲倒、冲断,通讯线路、自来水管道被大水冲得不见踪影。全村倒塌房屋28间,土窑11孔,被冲毁耕地320余亩、人工林地1000余亩、成林树3000余棵,冲走羊100余只。强大暴雨给迴马岭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00多万元,使刚刚发展起来的老区人民又回到了“进出山靠走,吃水靠担,点灯靠油”的原始状态。面对迴马岭村老区人民遇到的困难,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赵希龙组织人员到迴马岭村实地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迴马岭急需整体搬迁的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绛县县委、县政府在积极组织民政局、武警部队前往老区救灾的同时,决定对迴马岭进行整体搬迁,在交通便利的磨里镇的东官庄村旁兴建迴马岭新村。2008年初,县财政出资30万

—4—

元,在东官庄为兴建迴马岭新村征地30亩,在县委、县政府和老促会的统一领导和帮助下,筹集资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成了高标准的住宅,全村实现了整体搬迁,县老促会积极协调职能部门为新村通水、通电,修建了水泥油路,对村委会大院进行了硬化。如今走进迴马岭新村,呈现在眼前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新式住宅,宽阔的村主道、干道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群众家的厨房装修一新,墙壁贴上白瓷砖,自来水、沼汽也引到了灶台上,家里还用上了时新的家俱和家用电器,老区人民至此彻底离开了大山,告别了窑洞,开始了新的生活。新村整体搬迁后,绛县老促会在迴马岭新村建立了一个革命教育长廊,将革命老区廻马岭的原始原貌以及在在绛县战斗生活过的革命先辈们的照片在长廊内做成了大型喷绘,教育群众,激励后人,留存历史。

欣逢盛世今胜昔,小康风拂老区村。整体搬迁后的迴马岭揭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当年革命先辈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为了现实。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与解放初相比,增长了40多倍,老区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生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x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