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管理4-6

更新时间:2024-01-07 13: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物流企业管理模式

第一节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备车队、仓储、场地、人员,自给自足地自营物流已成为传统企业物流的主体。 企业展开自营物流主要有两种表现:(1)物流功能自备;(2)物流功能外包 企业自营物流的优点:

1、企业自营物流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易与生产和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全力服务

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2、可以合理地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

3、可以使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配送以及生产支持从战略上一体化,实现准时采购,增加批次,减少

批次,调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降低,从而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运营成本。 企业自营物流的缺点:

1、企业自营物流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以控制。

3、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 4、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5、企业配送的产品单一,主要配送本企业生产的产品 自营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

1、产品制造商对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要求较高,选择自营物流。

2、对大宗工业品原料的供应宜采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 3、对技术性比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往往采用委托代理的方法

4、对非标设备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是最有利可图的选择,但往往必须交给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

去做。 第二节配送模式

配送是按用户订货的要求,以合理的送货形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据点进行货物配备,以合理的方式交给用户,实现物品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物流配送的分类:

(一)按配送据点的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2、仓库配送 3、商店配送

(二)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三)按配送时间和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即使配送

(四)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1、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是指销售企业对于那些基本固定的用户及其所需要的物品,在进行销售的同时还承担着用户有计划的供应职能,即即是销售者,又是用户的供应代理人。

4、代存代供配送

(五)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分类

1、加工配送

这种配送是与流通加工相结合,在配送据点设置流通加工或是流通加工与配送据点组成一体式是配送业

2、集成配送

这种配送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式,不改变物品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与干线运输相结合,如大批

量进货后小批量多批次发货,或零星集货后形成一定批量在送货等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程度分类

1、综合配送

这种是配送的商品中诶较多,且来源渠道不同,但在一个配送据点中组织对用户的配送,因此综合性强 2、专业配送

是按产品性质和状态划分专业领域的配送方式 (七)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益,对许多用户一起配送,以追求配送合理化目的的一种配送形式 配送中心: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为特定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小批量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中心的分类: (1)按功能划分

周转配送中心;分销配送中心;保管配送中心;流通加工配送中心 (发达国家分销型占70%)

(2)按配送中心的运营主体划分

1、制造商型配送中心是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2、批发商性配送中心 3、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4、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题的配送中心 (3)按配送中心服务的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功能: 1、保管功能 2、倒装功能 3、拣选功能 4、流通加工功能 5、运送功能 6、信息管理功能 配送模式的类型:

(1)按配送承担者划分 1、自营型配送模式 2、外包型配送模式 3、综合配送模式 4、共同配送模式 (2)按集散程度划分 1、集货型配送模式 2、散货型配送模式 3、混合型配送模式 第三节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中国定义):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美国):非货主企业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 (日本):供方和需方以外不持有商品所有权的业者为第三方,向货主企业提供物流系统,为货主企业全

方位代理物流业务,即物流的外部委托方式,强调物流全系统、全方位的代理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 1、相互依赖强调合作 2、核心能力专业化 3、资源整合优势明显 第三方物流的类型

1、单向型物流企业和综合型物流企业

单向型物流企业:也称功能型物流企业,它仅仅承担或完成一项或少数几项物流功能

综合型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全部物流功能的企业,包括从配送中心的设计到物流的战略

策划乃至商品实物运输等等

2、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

物流自理企业是自行完成全部或大部分物流业务的企业

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型物流代理企业和单向型物流代理企业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原因) (1)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1、为了降低运作成本 2、为了增强核心能力

(2)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管理理念的发展

1、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向细化发展的结果

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也是新型管理理念发展的结果 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1、加快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再造

2、为企业注入新的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3、分担风险和降低成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部门中,仓储、运输、配送部门可以虚拟存在,即可采用租用或协作的方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简单应用)

1、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整个物流管理流程是以信息的管理为基础的

2、管理整个供应链需要组织和利用包括供应、产品制造、装配、运输和配送在内的标准化数据,这些

数据来源于客户订单

3、在供应链内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最终导致产品运输到客户手中

4、交易活动不仅仅标志着如采购、生产或运输这些功能活动的开始,也成为供应链内部机构协调运作

的基础,并为未来能力的预测和计划提供基础。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建立最具兼容性的数据库 2、选择最好的数据交换工具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存问题

1、以传统型物流企业为主,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 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

3、缺乏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物流技术有待提高,服务质量不高 4、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加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措施

1、政府加强法规建设,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2、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树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理念 3、整合社会存量资源 4、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第四节第四方物流

美国埃森哲公司提出,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性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共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性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1、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

点是供应链运作流程

2、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共有四个层次:执行、实施、变革、再造 3、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 4、强调技术外包 5、对人的素质要求高 第四方物流的内容: 1、物流服务 2、金融服务 3、信息服务

4、系统及技术服务 5、管理服务 第四方物流的价值 1、利润增长 2、降低成本

3、提高资产利用率 4、实现供应链一体化

5、优化用户企业组织结构 第四方物流的运营方式 1、协同运作型

这是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共同开发市场的一种方式 2、方案集成型

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对自身以及第三方物流的资源、能力和

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借助第三方物流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3、行业创新型

第四方物流为多个行业的客户开发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将第三方

物流加以集成整合,向下游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第五节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是商务活动的新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交易活动的无纸化,以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目的 电子物流的特征表现为:

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

2、以b2b、b2c、b2g三种电子商务形式为依托 3、电子物流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

4、电子物流本身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具备电子商务的全部特征,包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

物流四种流

5、电子物流是传统物流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作用

1、促使物流需要发生新的变化 2、拓展了物流服务空间 3、改变了物流的运作方式

4、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5、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指定物流方案时要考虑一下因素: 1、消费者地区分布 2、销售品种 3、配送细节

第五章物流企业业务管理

传统的企业作业管理是以生产力为中心展开的,缺乏和供应商、分销商的协调。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作业管理则是将供应商、生产计划、物流(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需求等环节统一到一个整体上来,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并与供应商、分销商在经营上保持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第1节物流企业作业管理概述

一、传统的物流企业的作业管理

传统的物流企业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一)、决策信息单一 (二)、集中式决策模式 (三)、信息直线传递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网络化管理) (四)、计划运行环境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作业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计划系统集成企业所有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渠道优化、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与采购计划等。

只有通过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企业才能真正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作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管理

供应管理是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供应是物流企业作业管理的起始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供应管理的业务活动,二是供应管理的支持性活动,三是管理的拓展性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两方面。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

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柔性约束 (2)生产进度 (3)生产能力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品流动的管理,其内容包括:运输管理、储存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需求预测

任何企业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它同样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最终目的。而满足需求往往是从需求预测开始。 1、季节性需求

季节性需求主要是指需求量随季节的转换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周期性需求

周期性需求主要是指需求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3、趋向性需求

趋向性需求主要是指需求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朝着某一个方向有规律地运动。 4、随机性需求

随机性需求主要是指需求量由于需求的偶然变动而呈现无规则的变化趋势。

第2节物流企业的采购管理

商品采购是指物流企业为实现企业销售目标,在充分了解市场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运用适当的采购策略和方法,通过等价交换,取得适销对路的商品的经济活动过程。

一、商品采购的原则

(一)遵守政策 (二)按需采购 (三)价格低廉

(四)节省流通费用

(五)建立协作关系,稳定料源渠道 (六)注意市场动态

二、商品采购的信息管理

(一)商品采购信息的内容 1、政策信息 2、货源信息 3、渠道信息 4、价格信息 5、运输信息 6、科技信息

(二)商品采购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三)商品采购信息的运用

三、商品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商品采购前的品质审查

这部分工作应当区分为三种具体情况并按三种不同方法处理 1、可以免检的情况

2、必须严格审查品质的情况

3、需要委托国家商检机构代为验质的情况 (二)商品到货验收

应用ABC分类管理法应当以商品质量可靠程度为分类标志,做如下处理: A类:免验产品

B类:抽验商品。一般以5%为宜。

C类:必验商品。一般应抽取10%~15%。

四、商品采购的成本管理

商品采购的成本是商品的成本与采购过程中所耗各项费用之和。加强采购的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对需求预测计划的审核,严格做到按需订购 (二)采用招标投标方式采购

(三)对采购部门、采购行为实行强化约束

五、供应链管理对采购管理的影响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采购观念认为:企业的核心是营销,只有营销才能涉及公司的最终产品或服务。采购管理的职责内容包括:进行战略性和以供应商为基础的采购管理,建立精干的采购组织。

六、商品采购的批量方式

(一)定性分析法

以商品采购为例,定性分析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照商品的供求规律确定采购批量 2、按照商品的产销特点确定采购批量

3、按照距采购单位的距离不同确定进货批量 4、按照库存量确定进货量

5、根据企业资金的保证情况确定进货量

(二)定量分析法

经济采购批量(EOQ)是指采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最小的采购批量。 P188页公式

式中,EOQ-----经济采购批量; K-----每次采购费用

D-----该存货的年需要量 C-----单位存货的年储存费用 P-----存货的进价

I-----存货的储存费用率。

第3节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

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是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环境需求,有效地利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实现整体营销的过程。

一、物流企业市场营销过程

(一)收集、研究营销信息,分析、评价营销机会 (二)研究和选择营销目标

(三)制定营销计划,决定营销组合,选择最佳方案 “营销组合”就是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全面考虑企业的任务、目标、资源以及外部环境,把企业“可控制的因素”-------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渠道策略加以最佳组合和应用,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实现企业的任务和目标。

1、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是指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明确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它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

2、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估量和成本分析,要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价格策略。

3、促销策略

促销就是企业为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扩大市场而进行的一系列联系、报道、说服的促进工作。

4、分销渠道策略

(四)组织实施和控制

组织实施和控制是营销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及其重要的一步。

二、营销决策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二)宏观性原则 (三)预测性原则 (四)可行性原则 (五)方向性原则 (六)信息性原则 (七)科学性原则

三、物流企业市场营销新概念

(一)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

品牌是物流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二)从服务营销到文化营销

超出产品、服务本身的价值和超出顾客的期望值,在奉献爱心、诚心、耐心的基础上,与用户建立起全新的亲情关系。

(三)从过程营销到整体营销

整体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思想和理念,是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实现企业真正从生产为核心向以营销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四)从渠道营销到网络营销 (五)从区域营销到全球营销 (六)从产品营销到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物流企业营销置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把物流企业营销视为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者、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4节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

一、物流企业运输的职能与原则

运输(transportation)是利用设备或工具,在不同地域内,完成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为目的的物流活动。

运输的职能主要是: 1、产品移动 2、产品短期库存

运输管理的两条基本原则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二、物流企业的基本运输方式

(一)基本运输方式

所谓基本运输方式,是指按照运输过程所经常使用的基础设施分成五种运输方式,即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新兴运输方式 1、成组运输

成组运输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分散的单件货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大运输单位进行运输。

2、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现代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三、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

(一)货物运输的运作

运输服务与普通商品的买卖关系不同,往往涉及更多的关系方,包括:托运人(发运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常常还包括联系托运人与承运人的运输代理人。 (二)货物运输的运作形式

常见的几种货物运输的运作形式包括:包裹、零担和整车运输、散货运输、超大货物、危险货物、项目货物的运输。

(三)运输成本和定价 1、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必须对距离、装载量、产品密度、空间利用率、搬运、责任以及市场等七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运输成本结构

运输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联合成本、公共成本等。 3、定价策略

向托运人定价时,承运人可以采用按服务成本定价或按运输价值定价两种策略。 4、费率的制定

费率是特定的产品在两点之间运输时,单位重量产品的运输价格。 (四)运输单证管理 1、提单

提单是购买运输服务所使用的基本单证,由承运人开出。它对所装运的商品和数量起到了收据和证明文件的作用。 2、运费清单

运费清单是承运人收取其所提供的运输服务费用的一种方法。运费是可以预付的,也可以是到付的。

第5节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

一、仓储的基本概念

(一)仓库

仓库(warehouse)是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二)仓库的种类

按仓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的领域分为:生产领域的仓库(生产仓库或企业仓库)、中转仓库(储运仓库)和国家储备仓库。

按储存物资种类分为:综合性仓库和专业性仓库

按储存物资的不同保管条件分为:普通仓库,恒温恒湿仓库、高级精密仪器仓库 冷藏仓库、特殊仓库

按库房结构特点分为:地面仓库、地下仓库、半地下仓库 (三)仓库的设施及装备

除主体建筑(库房、货棚、货场)之外,仓储业所需要的所有技术装置与机具,统称为仓库设施或设备 一、库存管理

仓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库存的概念和类型

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主要是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目前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料。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以下分类:

1、按生产过程分类,有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 2、按库存所处状态分类,有在库库存、在途库存

3、按存货目的分类,有周转库存、安全库存、促销库存、投机性库存、季节性库存。 (二)库存的作用

库存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1、库存的正面作用

(1)库存能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适量的库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现货供应比例,满足客户及时服务的要求,为企业赢得市场奠定

基础

(4)库存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对缓解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矛盾具有一定作用,适量的库存可以提高企业

应对供货延迟、短期缺货、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能力,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冲击。

2、库存的负面作用

库存的负面作用是不合理库存带来的,表现为:

(1)库存加大会占用企业资金,增加成本,延缓资金周转速度,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超大的库存会加大物流管理的困难。

(3)超大的库存会掩盖产品质量上的缺陷,也会影响产品开发的过程。 (三)库存管理的任务

库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最低的费用、适宜的地点和适宜的时间获得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

半成品和最终产品。

库存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有效地运用资金;以最低的库存量促进销售活动;及时准确把握库存状

况;降低库存费用;把握适当的库存量;缩短采购时间;力求实现作业的安定化;物料搬运合理化;防止仓储物品腐化变质;科学使用仓库面积等。

(四)库存管理的评价指标

考核库存管理的主要指标是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或半年)库存周转的速度。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库存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库存周转率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示: 年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额

=(年初库存额×2)/(年初库存额+年末库存额) 阶段性库存周转率=一定期间内出库金额/一定期间内平均库存金额

=(一定期间内库存金额×2)/(期初库存额+期末库存额)

三、商品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是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完整的商品储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作业阶段: (一)商品接运 (二)验收入库

(三)商品保管业务管理

商品保管业务是仓库的基本职能,也是储运业务管理的中心内容。 (四)商品出库业务管理

四、商品仓储管理方法

(一)库存分类管理

有效的管理首先有效的管理首先要有合理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法主要有两种。 1、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 2、关键因素分析法

关键因素分析法(CVA分析法)是根据库存产品的重要性将其分为最高优先级、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和低优先级四个级别,再分别制定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 (二)库存控制与经济订货批量 1、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

2、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是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量。企业每次订货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库存水平和库存总成本的大小,因而企业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订货数量使它的库存总成本最小。

第6节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管理

一、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指在流通阶段进行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组装、再包装等作业活动。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差别主要为: (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

(2)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大多是简单加工

(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产品的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加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4)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5)商品生产是为交换和消费而生产的,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或再生产)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

二、流通加工的类型

(一)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

(二)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而进行的服务性加工 (三)为保护产品进行的加工 (四)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流通加工 (五)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六)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七)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八)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九)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十)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四、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是指对流通加工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任务的下达,人力、物力的组织与协调,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它包括对加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

五、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以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现象,使流通加工业务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要做到正确设置各种流通加工环节,使流通加工业务最优化。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二)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三)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四)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第6章物流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

第1节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术语和定义 1、质量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含义有四点: (1)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2)提出“固有特性”的概念说明固有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的一部分,而人为赋予的特性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使质量的概念更为明确。 (3)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程度”,而不是反映为“特性总和”。 (4)质量的“相对性”。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围绕着使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 3、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综合的管理体系,其内容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 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 5、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的主要工作是促使完善质量控制,以便准备好客观证据,并根据对方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提供证据的活动。

二、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

(一)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的概念

企业物流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二)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质量管理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 2、全员性 3、目的性 4、先进性 5、广泛性 6、全面性

(三)现代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物流服务质量

2、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 3、物流工作质量 4、物流工程质量 (四)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六)建立物流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是指生产企业对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良好,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都符合规定要求,使用正常。 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严格贯彻质量责任制

2、建立物流质量指标体系

建立物流质量指标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建立物流质量指标体系 3、运用“PDCA循环”推动整个质量工作系统运转

4、推行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5、树立企业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 6、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三、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方法

(一)PDCA模式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称为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 PDCA循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 (2)螺旋上升

(3)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 (4)“处置”阶段是关键 (二)“SS”活动

“SS”活动,是指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储现场管理、堆场、库存、流通加工等现场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提高人员素养的活动。 素养是“5S”活动的核心。 (三)质量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管理图标和方法。 1、排列图法 2、因果分析图法 3、相关图法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 4、调查表法 5、直方图法 6、分层法 7、控制图法

第2节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机械的总称。设备管理就是指为使设备寿命周期的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将适用于机器设备的工程技术和财务经营等其他职能综合起来考虑,从设备的选择开始,直到设备的报废为止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为企业生产提供最优技术装备,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设备管理的任务是:1、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地选择设备,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技术设备;2、正确使用设备而制定一系列的有关规章制度;3、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4、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5、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备选择的原则

设备选择总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四、设备的修理与管理

设备的修理是指修复由于各种原因而损坏的设备,使其功能得到恢复。 (一)设备修理的类别

设备修理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种。小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小的局部修理。 (二)设备修理的方法

设备修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期修理法 2、检查后修理法 3、故障修理法

第3节物资管理

物资是科学合理地组织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是提高物流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一、物流企业物质管理任务及内容

(一)物资管理的任务

物资管理是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物资的计划采购、合理储备、科学保管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物流企业物资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经营的需要,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做到供应及时、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经济决策目标的实现 (2)保证经营过程的正常进行 (3)节约物资、降低物资消耗 (4)降低各项费用 (5)进行物资组织设计 (二)物资管理的内容 1、做好物资的采购工作

2、做好物资储备定额的研究、制定和修改工作 3、做好物资信息管理工作

4、做好清仓查库工作,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5、运用计算机网络,提高物流链管理水平

二、物资管理技术

(一)订货点的确定

订货点,就是仓库必须发出订货的警界点。 1、定量订货法中订货点的确定

定量订货方式,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订货批量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2、定期订货法中订货点的确定

定期订货方式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间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一种基于物资数量的订货法,它主要靠控制订货点和订货批量两个参数来控制订货进货,达到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使经营总费用最低的目的。

三、对订货点技术的评价

订货点技术的基本特点:不能预先确切知道客户未来的需求;以预测出的客户未来需求为依据,制定订货策略,筹集物资资源,以预防性储备来等待日后客户的需求。 (一)订货点技术的优点

(1)它是至今能够对独立需求物资进行物资资源配置的唯一方法

(2)在应用于未来需求不确定的独立需求物资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最经济有效地配置资源 (3)订货点技术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

(4)订货点技术特别适合于客户未来需求量连续且均匀稳定的情况 (二)订货点技术的缺点

(1)订货点技术最大的确定是它使库存量太高,库存费用太大,库存浪费的风险也大。 (2)订货点技术的另一缺点是它不适用于相关需求

第4节合同管理

一、商品购销合同的概念和内容

商品购销合同,是供需双方在执行商品供应或协作活动中,通过自愿协商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而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

按业务性质分类,有商品供应合同、商品采购合同、商品协作合同、定点供应合同、品种调剂合同、配套承包供应合同等,按合同生效期分类,有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

三、商品购销合同的实施与控制

一方面是站在商品购进业务环节看问题,履行合同是指及时承付供货方的货款,及时返还包装物料,或

者是按期提货;另一方面是从销售业务环节看,履行合同是指按时、按质、按量、齐备、配套地兑现供货合同,以保证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合同管理机构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把好预付货款关 货款额不宜超过价款的30% (二)催货

(三)把好商品验收关 (四)把好货款承付关

五、变更与解除经济合同

(一)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的条件

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属于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允许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

(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而订立的,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影响国家计划的执行 (2)订立经济合同所依据的国家计划被修改或取消

(3)当事人一方由于关闭、停产、转产而确实无法履行经济合同

(4)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 (5)由于一方违约,使经济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二)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的程序

当一方当事人要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时,要遵循如下程序: 1、通知对方 2、通知保证单位

3、通知和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第5节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采取预防或补救措施,用最经济的方法来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按其涉及范围可分为狭义的风险管理和广义的风险管理。

早期的风险管理属于狭义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可能的各种损失进行的预防性保险管理,如防火、防盗等传统的安全管理、财产损失管理,风险管理早期只是保险公司的研究范围。

广义的风险管理的范围扩大到计划、决策、组织、人事、财务、生产、采购、销售、仓储等各个方面,已大大超出了保险业的服务范围。如按风险发生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管理和社会风险管理两类;按对象可分为经营风险管理、生产技术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筹资风险管理、汇兑风险管理等。

二、风险管理

(一)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可能发生意外损失的各种风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分析和评价,找出风险因素,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 (二)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选择风险处理方法,使风险处理收到既合理又有效可靠的效果,主要包括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三)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物流企业面对风险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补救措施。 1、风险处理的基本方法 (1)规避风险 (2)接受风险 (3)转移风险 (4)降低风险

2、风险处理的措施

首先,要增强物流企业的风险意识;其次,完善物流企业的风险机制;第三,灵活经营,多元发展,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四)事后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x6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