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稙技术

更新时间:2023-11-05 04: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棉花种稙技术

一、播前准备首先要购买棉花良种,提倡年年换种,千万不要贪图便宜,用二代或三代的棉种,因为自留种每年减产10%左右。每亩用种1.5公斤左右,播前晒种,累计晒种时间不少于30个小时,并不断翻动。注意不要直接摊晒在水泥地、砖地或金属板上。播前必须适时造好墒,保墒,做到足墒下种。

二、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4方,尿素10公斤,二铵2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并施2公斤硼、锌、锰、铁等微肥。

三、适时播种 播种过早会因低温造成出苗不全,苗期病害加重,后期早衰;过晚易造成徒长,坐桃偏上,错过最佳铃期,不利于高产。最佳播期,在4月20日左右。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根据墒情一般掌握深不过寸,浅不露籽。墒好土质较黏地稍浅;墒差沙土地可稍深。

四、合理密植 沙土、肥力差的适当密植;黏土地、肥力好的适当稀植,我的做法是:大小行种植,大行1米左右,小行55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用拖拉机地膜覆盖种植,现在有相当部分棉农苗期留苗过多,棉花封行早,通风透光差,导致光合作用降低,蕾铃脱落严重,棉花病虫害加重,无效果枝增多,不利于田间作业,棉花产量和质量降低,影响收入。

五、追肥浇水 苗期一般不需浇水,到花铃期亩追尿素20公斤,初花期一般干旱达15天左右,中午叶片略见打蔫时要及时浇水,即使下雨,不透也要浇,最后在棉花吐絮后,如遇干旱也应该浇一次水,这样可以提高根部活力,延缓棉花衰老,增加铃重,增产10%左

右。

六、化控打顶 科学使用缩节安、助壮素,是搭好丰产架子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化控在现蕾期开始,6~8叶时亩用缩节安0.5克,初花期亩用1.5克,打顶后亩用量3克。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打顶要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一般棉田在7月15~20日完成。

七、病虫害防治苗期可选用天达2116加恶霉灵加吡虫啉,可防病治虫,以后每次喷药都加多菌灵液杀菌,辛硫磷、马拉硫磷、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治棉铃虫、盲椿象、红蜘蛛等,在喷药的同时,交替加入磷酸二氢钾、尿素、微肥等。

八、设法省工省时 省工省时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因为现在每节省一个工就意味着能节省30~40元钱。

1.喷药。采用高浓度、低容量喷雾,原则是和平常用药量相当,把按常规9天左右喷一次的用药量的3倍量一次喷完,每桶药喷3亩左右,做法是;高油门、小水门、倒着走,避开大风天气,让药液形成雾自由落下,每走一趟喷两垄,穿上长裤长褂,戴上眼镜口罩,以防中毒,在上午10点前下午5点后喷药,如果阴天可全天作业。这样可以30天左右喷一次药,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非常省工。

2.整枝。在六月底第一次修棉时留1~2个叶枝,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赘芽(毛耳朵)的生长,减少无效养分供给,非常省工,在7月15日左右顶心和叶心一块打掉,叶枝也能结3~5个桃,相当于一小棵棉花。

按照以上方法管理棉花,亩产量可达375~400公斤,尽管棉价下滑,也可通过高产获得相对理想的收入。

小麦种稙技术

一、种子准备:按照25公斤/亩备足清洁率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的九三95-41080、?龙麦33号、克旱16号等品种。?在播种前7天应用小麦种衣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用量的1%。拌种时要把种子定量加注到拌种器内,一次内盛2/3~3/4容积的种子,?再根据种子量按比例将配好的药液加注到拌种器内,?拌种器不能滴漏药液,?要封好口,立即搅拌,正反转各100转,使药液均匀附着于种子表面,然后堆放晾干。

二、播前整地:整地要以顶凌散墒,提早播期为中心,全部选用豆茬,采取耙茬作业,耙透耙平,耙深7-10厘米,整地后达到播种状态的土壤应该是表土细碎,上虚下实,无堑沟和土檩子,地表平整。

三、?播种

1、播期:由于今春土壤墒情大,雨雪天气频繁,?春整地时期拖后,因此播期将比每年推迟7~10天,正常播期以4月15~25日为宜,山上耕地的最迟播期不能超过5月5日。?播期总的原则是以保证质量为主,坚决杜绝湿整湿播。

2、保苗株数:克旱16号垧保苗800~850万株;龙麦33号、九三95-41080垧保苗为750~800万株。

3、施肥水平:化肥用量因土壤肥力状况及品种的喜肥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总水平为N9-10P9-10K2-3(纯量斤/亩,下同),一般较肥沃的土壤上下限,在较脊薄的土壤上用上限。

4、播种方法:首先搞好试播,播前应在地头划出转弯地带,转弯地带为播种机组的工作宽幅,并且要划好开沟器起落线和播种机

第一行程标志,机组行走采用梭形播法,横播枕地,播后镇压。

5、施肥方法:施肥仍采取深施肥与种肥结合的施肥方法。深施肥量为总用肥量的2/3,?深度达到7-8厘米,肥料的另3/1与种子同播。易涝地块、晚播地块设计施肥量较少的小麦播种时化肥可以一次施入,否则必须进行播前深施肥。

6、播种质量要求:种子肥料定量装袋,加种加肥要做好记录,每一往复播种面积要核准,实际播量与规定播量误差不得超过正负1%;?播深要严格控制,前期防浅,后期防深,镇压后播种适宜深度为4-5厘米,?复土严密、严防漏种;种子肥料不重播不漏播,田间无“天窗”,地头无三角空隙地,地块要种满种严;行距误差不超过正负1厘米,往复结合堑误差不准超过正负5厘米,双线起落线上重漏播不允许超过0.5米;5播后及时镇压。

四、小麦产量低的原因:

1、小麦群体不合理:-----最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收获穗数少:收获穗数(种植密度)影响占47.5%;每穗粒数影响占29.2%;千粒重影响占23.3%;

二是穗层不整齐:麦田的穗层分出3-5层 ,每层之间相差8cm以上,各层间穗粒数变化大穗大小不一,直接影响每穗粒数(群体平均)。

2、小麦播期不合理:播期的作用,使小麦一生对光、温、 水的要求与当地气候变化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与降水相对应。 3、小麦施肥量不足:小麦需肥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 4、小麦中后期缺N: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问题:N肥施在前期,后期缺乏。解决办法:一是后期追肥; 二是施用缓释化肥。

5、小麦水分利用率:低表现为小麦前期、抽穗期、灌浆期都常遇到干旱。导致小麦产量不稳、品质受影响。

五、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做到六个坚持、把好六个环节关:

一、是坚持精细整地,高标准把好选、整地质量关,加大土壤库容,奠定高产基础

1、选茬: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小麦产量,选用肥水条件好的茬口种小麦尤为重要。大豆、玉米、马铃薯等茬口具有一定的深翻基础,施肥多,田间管理细,杂草少,耕层松软,肥水条件好等特点,是小麦的良好前茬。

2、整地:

高标准把好整地关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协调水、肥、气、热,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养分分解,保证小麦后期正常扎根生长。根量大,产量高,防早衰。在一般土壤上,耕作深度为20~25cm。

耕作整地包括上年秋季整地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

①秋整地:上年秋季冬前进行,一般秋耕越早越好,具有促进土壤日晒熟化、接纳秋雨、消灭杂草的目的,秋深耕可以结合施入底肥,实现100%黑色越冬。整地达播以后,在10月中旬到下旬进行秋深施肥,深度10-12厘米,通过改变施肥深度及施肥比例,可防止小麦后期脱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②春整地:早春整地是为了提高整地质量和确保适时早播采取的一些辅助措施。

A、活雪耙地;B、早春耢地;C、播前耙地。

45cm垄距播种机播种。但要坚决避免种肥混播。

大豆高产技术

一、坚持大机械作业,把好整地质量关,加大土壤库容 1、整地方法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严禁湿整地。以联合整地、深松浅翻为基础,松耙相结合。先整枕地,然后进行正常作业。标准: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深浅一致,地表平整,细碎无暗坷垃,到头到边,整齐,不重不漏,全田一致。由于深松作业,打破了犁底层,为大豆根系的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与养分创造了有利条件。

2、秋起垄标准要求做到六度、一型、一净 : 高度:垅高22-25cm;

宽度:宽是指垄台面宽大于等于60-90cm,垄沟宽110-140cm,呈梯形;

平度:平是垄台面平整,土碎无坷拉,无秸秆; 齐度:起垅作业到头到边,地头整齐一致; 匀度:垄距均匀一致;结合垅误差不超±2cm;

直度:视野内无弯,垅向笔直,百米弯曲度不超10厘米; 一型:保持好垄型,起垄机械要配有大垄整型器; 一净:电杆、光缆杆周围无漏起现象,无杂草等

秋起垄除严抓起垄标准外,特别要注重垄沟与垄体的深松,深松深度不低于20厘米,使土壤的库容量加大,建立起了土壤水库,为防来年春旱、夏旱起到了保障作用,达到了秋雨春用,春旱秋防的目的。

3、秋施肥在气温降至5-7℃以下时进行,不宜过早,要做到分

层施入。

秋季分层施用化肥的方法有三大好处:

一是克服了施肥量大,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的现象,提高保苗率50%以上;

二是秋季起垄夹肥深施,能保证大豆后期不脱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三是缓解农时,利于次年提高播种效率与质量。

把好整地质量关坚持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技术,是保证大豆播种质量,提早播期的一项有效措施。实现封墒越冬,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下年抗春旱,防春涝,提早播种,有效控制播种质量,实现一次保“四苗”(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坚持优选良种,把好选种质量关,最大限度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我们要根据各单位地理及环境不同,在品种布局上做到统一规划,杜绝大豆越区种植,要合理地利用有效积温,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

生产用种精选后要达到无病粒、小粒、杂质,粒型均匀一致。种子净度确保达到99%以上,纯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优选良种,降低种子用价,确保生产用种子质量。

三、坚持抢抓农时,把好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1)适时早播:近年来,根据气候变化,在认真总结农时与产量变化的基础上,应以“早”字为核心,以早动争主动,牢固树立错

过农时就是灾的理念,要充分利用好农时,发挥好农时效应。体现农时就是产量、农时就是质量、农时就是效益

当连续5日滑动气温稳定通过5--7℃时开播,全部采用气吸及气吹式播种机垄上精量点播,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控制播深,播深压后3--4厘米。

适期早播的好处,可充分利用返浆水,实现保水提温,促进早发苗,发壮苗,同时还能够更好的解决由于春旱造成的田间保苗不足的问题,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充分挖掘光热资源和高产品种两个潜力。北安分局大豆的适宜高产期在5月5-15日之间。

(2)标准要求:机车要匀速作业,确保播向笔直,百米弯曲度不超正负10厘米.达到播量准确、分布均匀不断条;播深适宜一致,种、肥定位良好;覆土严密、不出现开口垄,播满播严、到头到边、不重不漏、不露种不露肥,地头整齐。播后视土壤墒情及时镇压.

四、是坚持模式化栽培,把好密度、施肥关,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1)玉米原垄卡播大豆:

近年来,我们在大豆高产栽培上主要选用“大垄密”栽培模式,由于坚持了模式化栽培,充分发挥了该项技术增产的潜力,使大豆亩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20%以上。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二是大豆能够充分利用玉米的残肥; 三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培肥地力;

四是减少了机械整地的遍数,降低生产直接成本,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

五是由于表层土壤基本未翻动,上年杂草种子落在地表,有利于杂草的防除。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就是合理的密度,最佳的匀度,向植株群体空间要潜能,向植株个体要潜力。合理密植可有效地增加群体数量,使豆种落地分布均匀,长势好,通风透光好,减少田间漏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合理利用垄上面积,增产幅度大。

确定密度的原则:

一是因品种类型确定密度:植株高大繁茂、分枝型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适宜较小的密度;植株矮小繁茂型差、主茎型分枝少的品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适宜较大的密度;

二是因肥水条件确定密度:一般下,同一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植株生长繁茂,密度宜小些;相反,在肥水条件较差时,密度宜大些。

三是因种植方式确定密度:随着种法的不同,同一品种的密度也要相应的改变。如同一品种采用“三垄”、“原垄卡”和“密植”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其密度依次增大。

四是因气候因素确定密度:在气温温和、有效积温高的地区,播种密度宜小些;在气温冷凉、有效积温低的地区,播种密度适当大些。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在我局大垄密栽培种植的大豆密度应该设计在40—45万株/公顷。

(3)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稳产的关键。为确保养分均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近几年,在大豆施肥方面,坚

持推行立体分层施肥,以满足增加株数所需营养,为大豆优质高产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豆施肥要坚持“前轻后重,浅少深多” 的原则。

肥料深施,土壤水分稳定,肥水相融处在适宜根系吸收状态,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表施,表层养分浓度变化辐度大,旱时浓度高,肥料不易溶解,溶解的那部分又易挥发损失,且浓度高易烧种。

大豆是深根作物,肥料深施可促进根系深扎,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等于增加了肥力,同时也提高了大豆抗灾能力。

分层施肥技术分层施肥技术主要根据大豆根系分布特点来进行分层施肥,它具有肥料分布的层次和位置合理,供肥时间延长,后期不脱肥,减少肥料的挥发、流失和土壤固定等优点,能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是大豆高产技术中最主要措施之一。

深施肥一般不宜超过20厘米,主要肥料应施在8-16厘米为最佳,否则因深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比耕层差,反而会降低肥效。

目前我局施肥水平: 亩施肥纯量为N7-8P9-10K3-5(斤),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化肥深施。

每亩留3--4公斤二铵做种肥,其余肥量全部于种下分层定量定位深施(第一层于种下3—4厘米,肥量占40%;第二层8—10厘米,肥量60%),以满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

坚决杜绝尿素与种子同床现象,以防烧种,造成缺苗断条 根部追肥: 大豆的需肥规律表明,大豆从花芽分化到始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大豆植株需要大量营养的时期。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仅靠土壤肥力和已施用的基肥和种肥,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各地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大豆分技期到初花期进行一次追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土壤肥力低,大豆前期长势瘦弱,封不上垄的地块,根部追肥效果更显著。

大豆初花期根部追肥,以氮肥为主,同时可适当搭配磷肥和钾肥。追肥一般都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即除草后,在垄侧(距离植株5-10厘米处)开沟,沟深5-10厘米,肥料均匀地条施于沟内,施后立即耥地覆土,防止氮素挥发损失。

五、坚持田间作业标准,把好中耕管理关,确保大豆高产机械中耕可以起到疏松土壤、提墒抗旱、消灭杂草、放寒增温促苗生长之目的, 更有促进根瘤固氮的作用。对于垄作的大豆,要求必须达到中耕四遍的标准。

注意事项:不要伤及根系、严禁湿耕、进入开花期后,应避免中耕作业。深松作业注意封墒、碎土。

第一遍中耕: 第一遍中耕于大豆出苗照垄行时进行,主要以深松为主,目的就是放寒、增温、保墒,标准以深松后不起粘条为准,为防止压苗要带双杆尺、护苗器、大轮碎土器及弥墒装置,深松达27-30公分, 并为此后的中耕打下良好基础。个别土壤粘重,苗势弱的地号可采用单杆尺深松。

第二遍中耕: 第二遍中耕于第一遍中耕后7天左右进行,要求:耕深一致,不偏墒、不压苗、不埋苗、不伤苗,到头、到边。封垅前上足土并要有过趟土,为后期中耕培土灭草打基础;

以后根据天气及土壤条件进行第三次、第四次中耕培土,最后一次中耕于大豆封垄前结束,以防过晚伤根,造成大豆损叶落花,且上土厚度以大豆子叶痕迹处为宜,以相对提高结荚高度,为后期联

合收获创造条件。

六、坚持健身防病措施,把好防治关,确保大豆健康生长在防病健身上,从以前的人工、机械喷雾,发展到现在的以飞机航化作业为代表的超低量茎叶喷雾,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

1、防病:防治大豆种子所带的病菌,主要以种子的药剂处理为主,大豆以防治根腐病、立枯病为主,每100公斤种子使用2.5%适乐时160毫升+克百威100g,可兼治地下害虫,均匀搅拌在种子表面;

种子处理应提前进行,一般需要闷种5-7天时间

2、除草:在除草上采用人、机、药综合除草方法,化学除草从以前的以苗期茎叶处理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减轻了除草剂对大豆的危害;应该尽量扩大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面积

⑴ 土壤处理:①50%速收0.12-0.15公斤+96%金都尔1.2-2公斤/公顷。

②48%广灭灵0.5-0.7公斤+96%金都尔1-1.2公斤/公顷+50%保收30克/公顷。

③90%禾耐斯(90%乙草胺)1-1.5公斤+48%广灭灵0.5-0.7公斤/公顷+50%保收30克/公顷。

⑵ 叶面处理:大豆苗后早期真叶期至第一出复叶期,禾本科杂草在2-4叶期拿扑净、精稳杀得乳油、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等。

阔叶杂草2-3叶期,用25%氟磺胺草醚或48%灭草松等,结合灭禾本科杂草可加拿扑净或精稳杀得或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

喷药注意事项: 做到“六定一安全”,即定药量、水量、档位、油门 、压力、地头地边加药,保证人畜作物安全。必须配制母液,

粉剂、乳油分别配制,半罐水加药。做到抽水、加水、喷雾三过滤。喷雾机药箱清洁,回水搅拌可靠,过滤装置齐全有效,药罐有明显的落液指示,药泵压力稳定。喷嘴要通过检测,各喷头流量差不大于3%,实际喷液和计划喷液量误差不大于5%,否则不准作业,作业中机车恒速作业7公里/小时,各联接管路不滴漏,防后滴可靠,喷到头、到边。喷液量准确。

避免高温状态下用药,不同作物喷洒农药必须严格清洗药灌和喷药管,要多次用火碱或清洗剂清洗机械,喷药作业时要选好风向,注意避免农药漂移对临近作物的危害。

药量可根据杂草大小来确定,如遇干旱要加助剂。对喷杆的高度,喷雾的扇面角度都要认真检查调整,防止错喷、重喷、漏喷和在地内加药,造成药害。相邻喷头重复宽度为5-15cm,且宽度一致,往复喷洒重复宽度不大于30cm。

3、防虫:地上虫害主要是苗期:蚜虫、草地螟 ,草地螟一般年份不发生,至于草地螟用触杀、胃毒等药剂皆可奏效,关键就是除小。

4、增施叶面微肥:在保证常规肥料施用的基础上,增加施用叶面微肥,可以起到提质增产、促进早熟的作用,要确保大豆全面积喷施微肥2遍以上。初花期进行第一遍喷洒,盛花气或花荚期进行第二遍喷洒。视情况可结合飞机航化作业第三遍喷施微肥,同时加入杀虫药剂或防病药剂,兼治大豆食心虫、大豆灰斑病等。

可选用丰产素、增产菌浓缩液、爱丰有机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

七、坚持标准适时收获,把好收获质量关,确保大豆丰产丰收 根据大豆的长势,主要以联合收获为主,宜联则联、宜割则

割的原则。

对于特别矮小的地块,收获机拨禾轮疏尺应加装拨禾板,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低洼、易炸荚、熟期不一致、倒伏等现象的地号,可采取人工分段收获,以降低机械联合直收损失,提高商品质量,减少泥花脸和草花脸比例。

联合作业:根据大豆的长势,主要以联合收获为主,宜联则联、宜割则割的原则。

大豆生长,全田进入摇铃期,商品豆含水量低于17%时进行,种子收获含水量降到15%以下时进行收获,收获种子田时必须将收获机、运输车辆清理干净,严防混杂。割茬要控制在5厘米以下,确保“三净”、“四不”的收获标准,不拖堆、不落枝、不蹦粒,即割净,拾净、脱净,不跑粮、不漏粮、不裹粮,不撒粮,田间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破碎粒不超3%,泥花脸不超2%。

大豆收获机械应配带滚筒减速器和进行防泥花脸的改装。 分段收获:大豆全田落叶达90%以上即可进行,植株呈黄色,为最佳割晒期。人工或机械割晒的标准:不丢枝、不带根、根梢一致,割后码人字立码.

做到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为全面提升劳动者全员素质,要把提高人员素质作为实施农业生产各项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主体培训。

主要以从业人员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采取室内说教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现场指导、作业定标、操作示范、观摩学习等方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及广大种植户真正熟练掌握

核心技术、配套措施与操作技能。保证实现农艺及田间各项作业标准。

二是强化连片种植,努力实现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

要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一个地块一个作物、一个品种,杜绝花花田,有利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整地等各生产环节作业,特别是大机械及飞机航化作业。

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规定时间、规定措施、规定技术、规定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重点在播种、田间管理、植物保护、收获、飞机航化作业上,实行高度的统一管理,集中作业,以防止各行其事贻误战机,有利提质增效。

1、合理轮作: 要杜绝大豆重迎茬种植,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

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迎茬大豆(即隔年种植)比正常大豆减产6.1%,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两年减产13.8%,重茬三年减产19.0%。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①促进病虫害蔓延:大豆重茬的地块,由于以大豆为寄生传染的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及菌核病等越冬基数较高,在大豆重茬的土壤中生存,当发病条件适宜时,这些病虫害必然会大量发生,尤其是土壤中的线虫对大豆的危害较为严重,因而危害越来越重;

②营养过分消耗: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大豆,每年都吸收相同养分,因而造成营养元素片面消耗,造成氮、磷比例失调,如果磷肥施用量不足,就会影响大豆的生育。致使大豆植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瘦弱,冠层分布不合理,叶片黄萎,功能期持续时间短,功能

弱,同化产物积累少,产量低。

③根系分泌毒害物:大豆连作三年以上,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有很大变化,即腐败菌较多,其中有的降低大豆发芽率,有的浸染根部,导致根腐病。大豆根系能分泌某种呈酸性反应的物质,并形成一些有害物质,如亚铁盐等,遗留在土壤中,致使重茬大豆的正常营养代谢过程受到影响,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活动能力减弱,植株生育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减产。

④草荒严重:由于大豆连作,很多难治杂草重生,草荒严重,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导致减产。

三是强化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

以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统一质量标准供种,通过优选、精选良种,降低种子用价,确保生产用种子质量,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产品均质化。

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减少了诸多环节,保证质量,可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配方施用,可杜绝长残留、高毒农药及劣质化肥使用,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田无害化、生态化用药。

四是强化农机具标准,保证农艺措施的实施到位率

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是实现大豆高产稳产的关键。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始终坚持农艺标准,农机先行的原则。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各农时阶段的作业标准,作业前农机、农业部门提前逐台、逐件对农业机械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标准的不许作业,有效地减少因操作的随意性而造成的误差,从而有力地保证农艺措施标准的落实到位。

五是强化检查、验收标准,实现大豆高产、高效

农场、管理区、居民组要成立检查验收组织,农业、农机部门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实施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检查监督,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做到标准不降,措施不减,确保农业生产各环节质量达标升级,使各项技术到位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综合配套组装措施的功能,最终实现大豆高产、高效。

大豆再高产技术总之,在大豆生产中,规模化连片种植是产量提高的基础,机械化是技术到位率的关键,在农时标准、机械状态标准、田间作业标准、植物保护标准、飞机航化作业等方面的标准化是产量提高的唯一途径.

苦瓜露地栽培技术

苦瓜学名为Momordica charantia L.别名有凉瓜,金荔枝、癞葡萄之称,是葫芦科苦瓜属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均有栽培。苦瓜多食嫩果,果肉脆嫩,苦味适中,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它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苦瓜性寒味苦,清暑解热,明目解毒。夏季常食苦瓜,有凉血解毒之功效,可防止中暑、喉炎、胃肠炎、皮肤炎等症,因而深受大家喜爱。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苗培育壮苗是苦瓜栽培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苦瓜种子皮厚壳硬,直接播种后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容易发霉烂种,致使田间缺苗断垄。因此,生产上一般都采取催芽播种。常规催芽方法往往经过7—8天才出芽,下面介绍一种快速催芽法。

1.1催芽浸种前先将种子晾晒4—5小时,再用54—56℃温

水浸种10分钟,并不断搅拌,再用冷水浸种8—10小时捞出。浸过的种子用干毛巾擦干后,用钳子破开种子1/3或1/2,以利出芽,但不可损坏种子。然后将种子用湿的毛巾包好,放在培养箱中,在30—32℃条件下,催芽36小时左右即可出芽。如无培养箱可采用以下的方法:每50克种子用过筛炉灰20克,炉灰用开水拌匀,灰与开水之比为1:0.7左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度,而后将苦瓜种子与热煤灰拌匀,装入盆或其他容器。上面盖稻草,放置有热源的地方进行催芽。10小时后,将盆内种子上下调换一次,如干时,可用32℃温水均匀喷洒,继续催芽,约24小时左右即可出芽。

1.2播种方法有两种即:分苗播种与不分苗播种法。分苗播种法首先对育苗场地整理,浇底水,水渗下后,撒一层干细土后播种,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到苗床上,尽量避免种子相撞,然后覆盖细干土3—5cm,用薄膜盖严,保持温度30—35℃,经1周左右的时间即可出苗。当大部分种子出苗顶土时,需及时放风,白天掀开薄膜,晚上再覆上,两片子叶展平时即可分苗。整理好分苗苗床,将苗按10cm见方种植后浇水,注意保持一定温度。不分苗播种法:即播种后不再进行分苗,首先将发芽的种子按10cm见方点播在浇足底水的苗床上,然后抓干细土覆盖,形成一个堆状,每个种子一堆,土堆高3—5cm,这样有利于扩大受光吸热面积,促进出苗。再在全苗畦上普撒一层土。

1.3苗期管理播种后主要是保温保湿,促进种子萌发出芽,白天应保持在30—35℃,夜间应不低于13—15℃,保温保湿的薄膜应扣严实,不留风口,加强保湿防寒能力。出苗后可适当降低温度,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由于苦瓜是耐热作物,在春季保护地中苗期大多生长缓慢,应增加光照时数。定植前一周可加大放风量,直至将覆盖

物全部揭去,加强幼苗抗逆性锻炼,以提高幼苗的适应力。对水分管理,在一般情况下,苗期可不再浇水,主要靠苗床底水和采取分次覆土保墒的方法,保持土壤水分。如土壤较干时,可覆盖潮湿土,如土壤湿度较大时,可覆盖一些细干土,土壤过干可适当喷水,幼苗达到4—5叶时定植,定植前一周,浇透水,同时进行抗逆性锻炼,以适应定植后的外界环境。

二、定植华北地区一般5月上旬晚霜过后即可定植。苦瓜根系发达、侧根较多,蔓高,适合在松散、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栽培。定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1500kg腐熟的有机肥。带土定植,一般行距0.8m,株距为0.5m,亩栽苗1600-1800株,可采用地膜覆盖小高畦栽苗的方法,或开沟栽苗浇暗水的方法定植。

三、定植后的管理适当追肥,加强中耕,以促进生长发育,是定植后幼苗管理及提早采收和丰产的关键措施。在华北地区,幼苗生长前期,如果土壤干旱,易出现病毒病症状,植株生长停滞,幼苗小,不发棵,应加强水肥,尽早促进瓜蔓上架,封垄。

1.1肥水管理:定植后要立即浇定植水,定植后一周要浇缓苗水,而后中耕蹲苗,10天左右结束蹲苗,随水追肥促进生长,以后每隔6—7天浇一次水。在开花期要适当蹲苗,中耕保墒,待第一个瓜座住后,再浇水促秧。盛果期,以5—7天浇一次水为宜。苦瓜苗期不耐肥,追肥要薄施。结瓜开始后要持续供肥,结合浇水,每10—15天追肥一次,每次亩追尿素10kg或复合肥15—20kg。结果盛期要增施2—3次过磷酸钙,每次10—20kg,以防止早衰,延长采收期。如在盛果期追肥不足,则植株生长势弱,侧枝细,叶色偏黄,结瓜少,瓜个小,产量低,品质变差,苦味增浓。

1.2搭架与整枝:苦瓜蔓细长,要及时搭架绑蔓,以免因大风损伤,由于苦瓜侧蔓的雌花发生较迟,基部侧蔓宜摘除,以发挥主蔓结果的优势。否则侧蔓生长旺盛,既浪费了植株的养分,还会导致疯长,造成化瓜、早衰等现象。一般主蔓长到50—70cm时开始整蔓,摘除基部所有侧蔓,只留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侧蔓若无雌花,则将侧蔓从基部摘除,若有雌花,应及时摘心保瓜。到了生长后期,为了通风透光,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黄叶及细小的侧枝。

四、采收苦瓜是以嫩果(瓜)供食用的,在生产中应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12—15天为采收期,可以采收的表现性状为:果实的条状或瘤状突起饱满,果顶颜色变淡,花冠干枯脱落,果皮有光泽。苦瓜种子发育快,果实生理成熟也迅速,如采收过晚,则瓜顶部变为黄色或桔红色,苦味变淡,肉质变软,品质降低;若采收过早,则瓜条未充分长大,苦味浓,品质差,产量低。采收时最好用剪刀从瓜柄基部剪下,以免用手采摘时撕伤植株或叶片。

黄瓜种稙技术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黄瓜的茎上覆有毛,富含汁液,叶片的外观有3-5枚裂片,覆有绒毛。

生长习性 温度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

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10~15℃。黄瓜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

光照

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已成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 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水分

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黄瓜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

土壤

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欢pH 5.5~7.2之间的土壤,但以pH值为6.5最好。

种植方法 苗床管理

春夏季黄瓜穴盘轻基质育苗苗龄短,一般1叶1心,15~17天即可移栽,基质中的营养基本能满足黄瓜苗生长需要,一般不需补肥。春夏季雨水多,易发生猝倒病,可用绿亨一号或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防治。 防灾抗灾 黄瓜夏季育苗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既要防止高温 缺水,又要防止暴雨毁苗。播后遇晴天烈日要坚持每天补水1次,并搭好支架覆盖遮阳网,遮阳网上午9点盖,下午5点揭(这样做的好

处是雌花分化的比较多,低温短日照利于雌花分化)。大雨前在支架上盖膜。定植前炼苗,定植后浇足活棵水,必要时造墒移栽。

基地选择

栽培黄瓜的基地,宜选择土壤PH值6.5到7.5,地势稍低,但排水、灌水方便,土壤深厚肥沃,且至少2年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如果是水旱轮作,应在10月翻土开沟整地,种一季冬季作物,来年春季再种植黄瓜。

整地做畦

整地按每畦1.2米,畦沟宽0.3米,,沟深0.2米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到沟底平整流畅,雨停沟内不积水。

盖地膜

4月10日前移栽或直播,宜选用白色聚乙烯膜;4月10日后移栽或直播,宜选用黑色聚乙烯膜。盖膜前,应将土壤浇透水或待下一场雨,将土壤淋透水后再盖膜。

如果覆盖白色地膜,应在土面喷施一次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后再盖膜,以防杂草丛生;如果使用黑色地膜,不必喷施芽前除草剂,因为黑色地膜具有防除杂草的功能。覆盖地膜应将四周用土压紧。

播种育苗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 夏秋 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

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 ℃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

(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照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肥水管理

秋冬季节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不追肥。浇水是在浇足缓苗水的情况下,等根瓜坐后再浇水,一般7天~10天浇一水。深冬季节根据长势追施饼肥或豆面,在棚内放缸发酵后随水冲施,10天~15天浇一次水。浇水时看苗情,看土壤缺水情况,还要先看天气预报,应在寒流过后晴天上午进行浇小水。早春季节为2月下旬~4月中旬,是拿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或腐熟人粪尿800公斤随水冲施,5 天~7天浇一水。晚春季节从4月下旬~6月底,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降温,促进提高回头瓜的产量。

定植移栽 合理密植

每块土栽2行,每穴栽1株,株距一般为25到30厘米。 定植时间

早春在大棚内或小拱棚覆盖生产,可于3月20日前后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移栽。

方法

先打定植孔,直径和深度均比营养钵大1厘米以上,移栽时,选择大小均匀一致的秧苗,应轻拿轻放,确保根系完整,有利于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浇稳根水

稳根水的配置方法:每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枯草芽孢杆菌

60克、海藻生根剂60毫升。充分拌匀后施用,每株浇水250克。浇水后用土将定植孔封闭。

采收

春季黄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黄瓜种植方法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8米-2.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黄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黄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

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

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

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大棚黄瓜落蔓要领

黄瓜落蔓能使叶片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可以使生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其要领是:

1.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水后落蔓,以免损伤茎蔓,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降低茎蔓组织的含水量,增强柔韧性,还可以减少病源。

3.先去除病、老叶,带至棚外烧毁,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实、叶片因潮湿的环境发病。

4.将缠绕在茎蔓上的吊绳松下,顺势把茎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茎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盘绕于栽培垄的两侧。盘绕茎蔓时,要顺茎蔓的弯向把茎蔓打弯,不要硬打弯或反方向打弯,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断茎蔓。开始落蔓的时候,茎蔓较细,间隔时间短,绕圈小,茎蔓长粗后,落蔓时间间隔稍长,绕圈大,可一次性落茎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w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