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183;爱伦&183;坡视角下的死亡主题——从现实中的死亡到文学作品中的死亡

更新时间:2023-07-20 05: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9卷第2期

2011年4月

凯里学院学报

JournalofKailiUniversity

V01.29No.2

Apr.2011

埃德加 爱伦 坡视角下的“死亡"主题

——从现实中的死亡到文学作品中的“死亡"

张诗瑶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分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埃德加 爱伦 坡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死亡”主题选择了坡,因为坡的短暂的一生历经了诸多亲人的早逝。坡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坡的痛苦经历造就了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关键词:“死亡”主题;文学作品;埃德加 爱伦 坡;现实生活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1.02.37死亡是文学的主题之一,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学的真正的诞生地是死亡,没有死亡,就没有文学。没有死亡,人类就会无所恐惧,无所悔恨,无所理想,也就用不着制造一个虚幻的文学世界来弥补人生的遗憾,来满足自己对永恒的追求和向往”LlJ。在美国文学的历史中,埃德加 艾伦 坡以对“死亡”的刻画闻名于世。坡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涉及“死亡”主题。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这一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聂方冲对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旧J,李春晓“以《厄舍古屋的坍塌》为例,通过分析爱伦 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分析其‘效果说’理论,并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和语言构造等方面来探讨爱伦 坡作品的死亡主题的艺术表现架构”∞J,段筱箫“通过坡小说中死亡的奇异之美、死亡的钟爱之美以及其超凡之美三方面来展现死亡的美学价值”【4J,罗德琼认为坡的小说中有毁灭、被迫、分离和变形等四种主要死亡观念模式”J,黄宗贤和贺权宁对坡的《海中之城》中的性爱与死亡主题进行了解读M】,尚爱萍研究了坡作品中死亡主题的丰富内涵07。。以上研究者主要从作品的美学、艺术表现力、表现方式和手法等方面对坡的作品进行概括抑或个案研究。但是,为什么坡偏爱“死亡”这一主题,并且在其作品中不断反复表现,究竟是坡

选择了“死亡”,还是“死亡”选择了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坡作品的“死亡”,既是作家想象的产物,更是坡短暂一生中不断直面亲人的亡故的痛苦经历的反映。本文从对“死亡”主题的分析出发,以坡的生活中经历的死亡为背景参照,探讨坡与“死亡”主题的相关联系。

埃德加 爱伦 坡在其文艺理论著作《创作的哲学》(The

Philosophyof

Composition,1846)中,

非常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主张,明确地提出了“死亡”尤其是“美女之死”这一主题。他指出:“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而“死亡”则是所有忧郁的题材中“最为忧郁的”,因此,“当死亡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具诗意。爱伦坡由此得出结论,“美妇人之死无疑地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

——而这主题如由悼念亡者的恋人口中说出是再

恰当不过的了”【8J。坡对活着的事物不感兴趣,他笔下的一切都是死的。为什么坡对“死亡”主题如此偏爱?他想通过“死亡”主题表达什么?西方历史上有很多人曾对“死亡”做出分析诠释。叔本华认为“死亡是威胁人类的最大灾祸,我们最大的恐惧来自对死亡的忧虑,最能吸引我们关心的是他人生命的危险,而我们所看到的最可怕的场面则是执行死刑”【9J。一部以死亡为主题的文学首先是作

收藕日期:201l—03一16

作者简介:张诗瑶(1983一),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分院英语教研组助教。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137

万方数据

者本身压抑的死亡恐惧的宣泄,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更高一个层次的表现,即对不朽的追求。意识具有压抑作用,这是当代心理学一个伟大的发现。弗洛伊德曾说:“整个精神分析的大厦就建立在压抑理论上”【l01。因此,作为精神分析基础的压抑也就是理解死亡恐惧的关键。强烈的死亡恐惧将严重影响人的生活甚至生命,而压抑能使意识正常行使职能,不受威胁和干扰。但是,即便如此,压抑状态对主体还是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正如弗洛伊德派心理学所阐述的那样:自然冲动是不能勉强压抑下去的,如果把他们勉强压抑下去,会酿成种种心理的变态。于是,对作家而言,对死亡恐惧的压抑就通过创作这一途径来释放。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压抑情感的升华,是他们释放情感拯救自己的方式【11l。作者是表达死亡主题的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介质。因此,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与客观存在对象的产物。

坡对于“死亡”主题的热衷,与其一生中历经的诸多亲近的人的早逝/病逝有着微妙的关联。很少有人像坡这样经历如此之多的不幸。坡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之后不久母亲伊莉莎白也因肺结核亡故,年仅24岁。年轻貌美的母亲的早逝给坡带来的痛苦在坡的一生中挥之不去。自此,美丽女子死亡的形象开始在坡的心中萌芽。母亲的早逝也触发了坡的恋母情结,母亲的形象也成了坡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乌黑头发、白皙皮肤、明眸慧眼…。坡14岁的时候有了“初恋”,他爱上了同班同学罗伯特的母亲斯坦纳德 简。坡认为她是一位美丽、脉脉含情的少妇,开始迷恋简。坡称简为“海伦”,即世上最美的女人。每当在家里或是学校里遇到问题、困难时,坡总是会去请教简。坡在简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母爱。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简也毫无预兆的因病去世了。她因恶性脑瘤病逝于1824年,时年31岁。和坡的母亲一样,简的亡故再一次震撼了坡,使其陷入了冰冷痛苦的深渊。被坡称作“海伦”的简去世后,海伦成了坡理想的女性形象。自此,在坡的作品中,美丽与死亡永远的联系在了一起。1836年,坡娶了小他10多岁的弗吉尼亚(Virginia)为妻,坡据此又创造出了两个美女形象:《艾蕾奥瑙拉》(Eleonora)和《丽诺尔》(Ligeia)。从《艾蕾奥瑙拉》可以明显的看出弗吉尼亚的影子,“我年少时就爱上了她,我现在耐心细致的将记忆写出来,她是我早逝母亲唯一妹妹的独女,艾蕾奥瑙拉是我表妹的名字”[12]256。坡把她的眼睛

138

万方数据

描绘成一条可爱清澈的河流,“从环绕着我们的群山顶部的晦暗之处,流淌着我们那条幽深狭窄的河流,亮过除了艾蕾奥瑙拉的眼睛之外的一切”¨引256。坡还以极其浪漫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爱情:“在此峡谷中,我们手挽着手,与艾蕾奥瑙拉经历了15个春秋,爱情才浸沁我们的心扉。……我们相互拥抱着,坐在蛇一般盘踞生长的树下,俯视着静静流淌的河水中我们的影子。在那甜蜜的一天随后的时间里,我们缄默不语;甚至翌日我们也是少言寡语,但心心相惜。我们从水波中找到了爱神,此时此刻,爱神激活了我们心中的先辈激情的灵魂”【l2J257。正当读者陶醉于坡的美梦之中时,坡突然毁掉了一切转向了艾蕾奥瑙拉之死。“……一听到我的话语,艾蕾奥瑙拉的那双明眸更亮了;她叹了一口气,仿佛致命的重压已经从她的胸中移走;她身体颤抖,悲痛欲绝;但是她接受了誓言,安心休养于病榻。她告诉我,由于我为了她灵魂的快慰的所作所为,在即将离世之时,她安详的灵魂注视我……”[12325s一259

除了诗歌,坡的其它作品中的许多死亡主题也与其生活经历相关。《厄舍屋的倒塌》写的是一次访问一座摇摇欲坠的老宅的经历,老宅归属于叙述者的一位名叫罗德里克 厄舍的朋友,他患有疯癫病。厄舍已故的妹妹玛德琳被安放在家族墓室里,但是厄舍家依然充满了阴郁恐怖。通过分析对比,从一定程度上说,玛德琳的原型是坡的妹妹罗萨利,她很小的时候就得疯病了。在这部小说中,坡运用光与影来创造阴森恐怖的环境。尽管读者看不到死神,但是坡让读者体验到死神的到来,活灵活现,步步紧逼。直到读者在这催眠术般的昏暗光影里昏昏欲睡之时,才突然被一阵鬼风惊醒。此时死亡已经近在咫尺。在《红色死亡面具》中的死亡形象是通过超验的描绘实现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的是色彩和声音。“……窗户是鲜亮的蓝色。第二个屋子的装饰和挂毯是紫色的,窗棂也是紫色;第三间屋子整个是绿色的,窗户也是绿色的;第四间橘黄色,配有家具;第五间是白色;第六间是紫罗兰色;第七间为黑色天鹅绒挂毯所掩盖,从天花板顺墙而下,堆垂在同样材料和色彩的地毯上。只有这一间,窗户的颜色与屋子的装饰不一致。窗玻璃是血红色,猩红的血色”【12J262。接着坡写到了大钟传来的十二声钟声;诸多思想在更长的时间中来自古老的大钟的死亡之声。“……此时将听到就这样发生了,融入到那些已经陶醉了的人们的思绪中。……就在最后一响钟声余音未尽之时,那些

寻欢作乐的人们才发现有个戴面具的人在场,之前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个面具人”【12J265。在这里,非凡的死亡并不仅仅是来自坡的想象,更是源于他的实际生活。《红色死亡面具》完成于1842年,从坡的传记中可以发现:是年七月,坡的患有肺结核的妻子弗吉尼亚开始咳血,自此,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此可以将“红色死亡”和弗吉尼亚的病联系起来。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了之间的联系。“吐血很可能是由于肺结核引发的,坡创作这部作品是,妻子正害此病”¨3。。此外,坡的生母和养母也都死于肺结核。

总之,坡对“死亡”的偏爱,以及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是坡意识中对死亡的压迫和恐惧的反映,与坡所历经的亲人纷纷离世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坡创作的以“死亡”为主题作品,释放了对死亡恐惧的压抑,使压抑情感的得到升华,成为其释放情感拯救自己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殷国明.艺术家与死[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8.[2]聂方冲.爱伦坡创作中的“美女之死”[J].江西师范大

学学报,2006(10).

[3]李春晓.死亡,美丽的召唤——试析《厄舍古屋的坍

塌》中的死亡主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

(7).

[4]段筱箫.爱伦 坡小说的死亡主题解读[J].文学教育,

2009(9).

[5]罗德琼.超自然的主题哥特式的恐惧——爱伦 坡小

说中的死亡的四种观念模式[J].沧桑.2009(6).[6]黄宗贤,贺权宁.埃德加 爱伦 坡《海中之城》中性

爱与死亡主题的解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10).

[7]尚爱萍.爱伦 坡作品死亡主题的丰富内涵[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3).

[8]潞潞.准则与尺度——外国著名诗人文论[M].北

京:北京出版社,2003:25—28.

[9]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M].陈晓楠,译.北京:中国和

平出版社,1986.

[1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M]//弗洛伊德基本

著作选.纽约:自由出版社,1938:939.

[11]冯JII.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M].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2003:2-6.[12]Benjamin

F.Fisher.TheEssentialTalesand

Poemsof

EdgarAllanPoe.BARNES&NOBLE.2004.

[13]Silverman,Kenneth.Edgar

—ending

A.Poe:Mournful

andNever

Remembrance.HarperPerennial。1991:180.

[责任编辑:杨明良】

OnEdgarAllenPoe’S“Death”Theme:fromthe‘‘Death’’inRealitytothe‘‘Death’’inLiterature

ZHANGShi yao

(XinyiangShihez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Shih口i。瓜咖昭,832000,Ch/na)

Abstract:“Death”is

ence

olle

oftheetemalthemeofliterature。EdgarAllanPoeshowedspecialprefer-

it.manyofhisworkshavedemonstratedthistheme.Infact。itwasthe“death”themethatchose

Poe,forPoeexperiencedmanyrelatives’prematuredeathduringhisshortlife.The“death’’themein

Poe’sworkshadcloserelationwithreallife.thereforePoe’spainfulexperiencecreatedthe‘‘death’’

themeinhisworks.

Keywords:tlle“death”theme;literature;Edgar

AllanPoe;real

life

139

万方数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w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