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更新时间:2024-06-27 2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金万红

陇西县大河九年制学校

论文关键词:语言形式 语言艺术 形式能力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培养,,并且通过语言文字的符号,触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一 、在语言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通常认为语言

内容因先于语言形式而存在,,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他相适合的形式,语言形式即使再好也仅仅是为表达语言内容而服务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注重文本的语言内容上,,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语言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并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那么如何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呢?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语言形式并不是语言内容的附庸,他有着独立的价值。文本是由语言形式怎么说和说什么两个方面构成的。但通常为我们直观感觉到的只有语言形式、即物质存在方式:是由音节、文字组成的延伸于一定空间的语符系列。语言形式生成内容,任何接受都是形象的重新再造。我认为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课文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指向语言运用的规律、

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语文语言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应意识到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只能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是由形式到内容,然后学生引导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的语言实践活动,是由内容到形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变化必须经过语言形式这条途径。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

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语言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语言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一)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即奇异化,激发独特新鲜感

某种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表达是引不起学生的任何惊喜和关注的。如果语言的建构巧设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善用联想比喻、类别论证,文本也就具有很强的表达冲击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文章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样便会刺激我们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二)把握重点词句,在比较中领悟、感受其内在美。

语言形式有两层内容,一是显性的;另一是形式为自己所创造的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本体价值,称这为隐性内容。因此,我们在语

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常常用换词比较法,还可用联系比较、变序比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形式的理解。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可否用“照”替代“泻”呢?品味分析后,发现“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而“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在阅读教学中,把握重点字词并进行比较体悟,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语言魅力,并在比较中判断词句的内涵,领悟语言形式的隐性内容。

(三)反复诵读,欣赏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教材的情感美。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词优句美的妙文佳作。教师教学某些篇章段落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进入美的意境,体会美的情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唯有“感受、品味、领悟、创造、表达”美,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主题的情感美,欣赏语句的形式美,领悟人物的形象美,拓展想像的意境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理念。

(四)从语言形式中读出疑问,寻找矛盾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发现语言形式中的矛盾,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分析中体会,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构建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体会,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

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

尘世获得幸福”是总括性的,“尘世”二字透露诗人此时此地对于“幸福”的理解。那在本章的后面“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肯定了平凡的、世俗的生活,有一种想步入世俗生活的冲动,但又不甘心即时(所以“从明天起”)堕入尘世成为俗人。他保持着他的高傲,他生活于社会的边缘,想望得到幸福,对生活充满爱,但又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封闭在自我的王国里。 (五)结合语境,揣摩“言外之意”。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去品味文章中语言的语用含义、形象、节奏、气势、感情色彩。如郑愁予《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经推敲“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一是暗示“我”予它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他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读懂了言语形式,也就读出了言外之意。

综上所述, 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读教学中,就应该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学生语言形式的培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学生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语言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5). [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v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