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习题汇总

更新时间:2024-05-22 1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总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基础。 2.统计学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统计的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

4.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总体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按其表现是否相同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6.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7.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统计总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9.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 A.统计活动 B.统计学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3.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4.( )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5.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 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 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企业数 D.利润额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产品产量 B.商品销售额 C.人口出生数 D.职工人数 8. 下列各项中属于价值指标的是( )。

A.工资总额 B.职工人数 C.森林面积 D.失业率 9.某企业2006年的利润额为800万元,这个指标是( )。 A.时期指标并实物指标 B.时点指标并实物指标 C.时期指标并价值指标 D.时点指标并价值指标

10.在相邻两位整数之间可插入无限小数的变量是( )。 A.确定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11.要调查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 B.每一户 C.全国总人口 D.每个人

12.如果要调查某地区200家公司的职工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

1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家公司

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13.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14.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 A.每一个企业 B.所有60家企业 C.每一双鞋子 D.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 15.某工人月工资为2000元,工资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16.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 A.变量 B.指标 C.变量值 D.指标值 17.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 )。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断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统计的职能有(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2007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6.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7.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8.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总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四、判断题

1.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2.总体的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

2

3.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4.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不能用数值表示。( ) 5.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 6.社会经济现象都是有限总体。( ) 7.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是户。( )

8.品质标志不可以汇总为统计指标数值。( ) 9.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当作总体。( )

10.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

第二章 资料搜集

一、填空题

1.调查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2.非全面调查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属于全面调查的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__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___调查。 4.统计资料根据数据的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5.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7.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___________进行调查的一种___________调查。 8.对定性资料进行量化的度量工具称为_________。

9.设计调查问卷时需遵循的具体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70%的6大储蓄所进行居民储蓄情况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2.某灯泡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应选择(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 3.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人口普查 4.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登记方便 B.确定调查单位 C.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D.明确调查范围 5.统计调查中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

A.统计部门向上级提供的资料 B.统计部门向下级统计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 C.对总体单位调查所取得的反映个体特征,有待整理的统计资料 D.汇总后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6.在我国统计报表制度中,大多数的统计报表属于( )。 A.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B.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3

7.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8.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9.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调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10.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 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 D.简单表和一览表 1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2.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13.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 )。 A.调查总体是所有企业 B.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 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工业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2.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哪些主要内容( )。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D.确定调查时间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3.普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 A.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B.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C.规定统一的普查人员 D.规定统一的普查费用 E.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 4.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5.普查是一种(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6.非全面调查是指( )。

A.普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

7.某市对全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则每—台设备是( )。 A.调查单位 B.调查对象 C.总体单位 D.填报单位 E.报告单位 8.下列各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商业企业调查 E.商品价格水平调查

四、判断题

1.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4

2.填报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提交报表或调查表的单位。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

3.采访法中的口头询问法回答率较低,但其调查成本也低。( ) 4.当调查对象分布区域较广时宜采用邮寄调查。( ) 5.电话调查的问题要明确且数量要少。( )

6.开放式提问可以让被调查者比较自由地发表意见,所以调查问卷应尽可能采用开放式提问。( )

7.一览表是指一份表格上只体现一个调查单位的情况表。( ) 8.表头是统计调查表的主体。( )

第三章 资料整理

一、填空题

1.对原始资料进行的审核包括:_________审核、_________审核和________审核。 2.根据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调查问卷的答案缺失可能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第三种是___________。

4.分配数列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5. 选择分组标志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统计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资料的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8.分配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9.统计表的构成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2.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不同。

A.分组标志的性质 B.组数的多少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总体复杂程度

3.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30 D.540 4.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5.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6.统计整理的关键是(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5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7.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8.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9.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10.对总体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得到的统计表属于( )。 A.简单分组表 B.复合分组表 C.简单表 D.整理表

11.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1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第四种

80%-89% 80%以下 80%以下 85%以下 90%-99% 80.1%-90% 80%-90% 85%-95% 100%-109% 90.1%-100% 90%-10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 100%-110% 105%-115%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是( )。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子总体 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分析被研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3.下列( )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人口按民族分组 C.人口按地区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6

E.就是组平均数

5.在变量数列中( )。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E.频率、频数统称为次数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 )构成。

A.总标题 B.横栏标题 C.纵栏标题 D.总体及分组 E.数字资料 7.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有( )。

A.资料的审核 B.划分经济类型 C.统计分组 D.统计汇总 E.编制统计表 8.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工人按产量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 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9.下列数列属于( )。

─────────────────────────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

───────────────────────── 80─90 15 90─100 30 100─110 5

────────────────────────── 合 计 50

─────────────────────────── A.品质分配数列 B.变量分配数列

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 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 E.次数分配数列

10.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可分为( )。

A.简单表 B.一览表 C.简单分组表 D.复合分组表 E.单一表

四、判断题

1.无论离散变量还是连续变量都可以编制单项数列。( ) 2.凡是将总体按某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都是变量数列。( ) 3.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据是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 4.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两组的上下限值时,一般将此标志值归为作为上限的一组。( )

5.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项统计指标的。( ) 6.较小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 7.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8.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9.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7

11.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五.整理题

1.有20个工厂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工厂计划完成(%) 工厂计划完成(%) 工厂代号 代号 代号 1 83.3 6 117.2 11 2 81.2 7 105.6 12 3 96.5 8 101.5 13 4 103.7 9 93.6 14 5 106.1 10 96.3 15 试按计划完成程度作如下的分组表: 计划完成程度(%) 工厂数(个)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合计

2.今有某车间4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单位:件);

80,90,63,97,105,52,69,78,109,98,92,83,83,70,76,75,94,81,85,100,70,88,73,78,64,88,61,81,98,89,96,64,75,88,108,82,67,85,95,58

(1) 试编制等距数列,并计算各组频率(提示:以50-60件为第一组) (2)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计划完成(%) 98.2 99.1 89.3 118.0 119.3 工厂代号 16 17 18 19 20 计划完成(%) 109.1 114.5 106.2 99.5 117.3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

1.综合指标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相对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计算方法。 4.总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标。 5.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类指标。 6.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________基础上计算的。 7.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______而计算的相对数。

8.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价值指标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

8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 分子与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4.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2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500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5. 2002年上海市GDP的年增长率为10.9%,该指标是( )。

A.绝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2005年上海市GDP是北京市的134.18%,该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7. 劳动生产率属于( )指标。

A.动态 B.平均 C.强度 D.绝对

8.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本年实际比上年实际增长5%,则计划规定比上年实际增长的算式为( )。 A.

5%3% B. C.3%5% D.103%?1

105%9.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又可分为( )。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0.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场数量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11.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A.人口出生率 B.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工农业产值比 12.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

A.动态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13.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66.7% B.95.1% C.105.1% D.99.0% 14.总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1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 )。

A.反映事物的总规模 B.反映事物总水平 C.必须有计量单位 D.只能用全面调查得到 E.没有任何统计误差 2.时点指标的特点是( )。

A.不同时间的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间的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 D.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E.数值一般只能间断登记 3.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或倍数 D.成数 E.复名数

9

4.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A.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强度相对数 5.比较相对数适用于( )。

A.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之比 B.先进与落后之比 C.不同国家间之比 D.不同时间状态之比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之比 6.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7.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 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 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 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 。

A.某地区人均月生活费500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四、判断题

1.绝对指标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2.绝对指标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3.结构相对数的数值只能小于1。( )

4.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 )

5.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

6.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对比的两个指标的总体范围、时间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都要相同。( )

7.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8.相对数都是抽象值,可以进行广泛比较。( )

9.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10.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今年计划产值比去年增长5%,实际计划完成108%,问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多少?

2.我国某年高校招生及在校生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学校 普通高校 成人高等学校 招生人数 268 196 比上年增招人数 48 40 在校生人数 719 456 要求:(1)分别计算各类高校招生人数的动态相对数; (2)计算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人数比;

(3)计算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部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比重。

3.我国2000年和200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资料如下: 时间 出口总额(亿元) 进口总额(亿元) 10

2000年 2001年 2492 2662 2251 2436 要求:(1)分别计算2000年、200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计算2001年进出口总额比例相对数及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3)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

4.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并根据正指标数值分析该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变动情况。 指 标 医院数(家) 地区人口数(万人) 1990年 40 84.4 2001年 56 126.5 5.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试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并填写表中所缺数字。 一月实 企业 际产值 (万元) 甲 乙 丙 合计

125 200 100 二月份 计划产值 (万元) 150 250 500 计划产值比重(%) 实际产值 (万元) 计划完成(%) 110 100 95 二月实际产值为一月的(%) 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一、填空题

1.平均指标是表明__________某一标志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_________的统计指标,也称为平均数。

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 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________的大小。

3.几何平均数是n个__________的n次方根,.它是计算 和平均速度的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4.当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较 的一方;当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平均数靠近于标志值较 的一方。

5.当 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利用组中值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 分布的,其计算结果是一个 。

7.中位数是位于变量数列 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 的那个标志值。中位数和众数也可以称为 平均数。

8.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它是 的算术平均数的 。

9.当变量数列中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时,这种变量数列的分布呈 分布;反之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时,变量数列的分布则呈 分布。

10.较常使用的离中趋势指标有 、 、 、 、 、 。 11.标准差系数是 与 之比。

12.已知某数列的平均数是200,标准差系数是30%,则该数列的方差是 。

13.对某村6户居民家庭共30人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是,人均收入400元,其离差平方和为5100000,则标准差是 ,标准差系数是 。

14.在对称分布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 的。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 的。如果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称为 偏态。如果众

11

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则称为 偏态。

15.采用分组资料,计算平均差的公式是 ,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C.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 D.受各组次数f和各组标志值X的共同影响 2.平均数反映了( )。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中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无法判断

4.根据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递增 B.各组次数大致相等 C.各组次数相等 D.各组次数不相等 5.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6.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7.计算平均数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数的总体单位应是( )。 A.大量的 B.同质的 C.差异的 D.少量的

8.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求计算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9.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 C.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10.离中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指标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 C.计算结果不同 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12.某贸易公司的20个商店本年第一季度按商品销售额分组如下: 按商品销售额分组(万元) 商店个数(个) 20以下 1 20-30 5 30-40 9 40-50 3 50以上 2 则该公司20个商店商品销售额的平均差为( )。 A.7万元 B.1万元 C.12 万元 D.3万元

13.当数据组高度偏态时,哪一种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几何平均数 14.方差是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 )。

A.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 D.离差平均数的绝对值

15.一组数据的偏态系数为1.3,表明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

A .正态分布 B.平顶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1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12

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17.四分位差排除了数列两端各( )单位标志值的影响。

A.10% B.15% C.25% D. 35% 18.异众比率是说明( )代表性大小的指标。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各种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E.众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3.平均数的作用是( )。

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B.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数进行对比

C.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的规模

4.众数是( )。

A.位置平均数 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 E.处于变量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标志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变量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x?A.

nxf? B.

?fmn? C.?x D. E. m1?f?x?xf 7.平均数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 )。

A.静态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8.下列数列中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有( )。 A.变量数列 B.等距变量数列 C.品质数列 D.单项数列 E.不等距变量数列

9.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 A.标志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值总量的情况

B.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 C.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 D.求平均速度时 E.求平均比率时 10.中位数是( )。

A.由标志值在变量数列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各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11.有些离中趋势指标是用有名数表示的,它们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 E.四分位差 12.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 )。 A.平均水平不同 B.标准差不同 C.计量单位不同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不一致

13.不同总体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

A.消除了不同总体各标志值的计量单位的影响

13

B.消除了不同总体的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C.消除了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

D.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差异水平无关 E.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平均数大小无关 14.关于极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可以说明变量值变动的范围 B.不反映所有变量值差异的大小 C.反映数据的分布状况 D.最大的缺点是受极端值的影响 E.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15.下列指标中,反映总体中所有数值变异大小的指标有( )。 A.四分位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极差 E.离散系数

四、判断题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 2.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 3.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可以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5.四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 )

6.在资料已分组时,形成变量数列的条件下,计算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式;反之,采用加权式。( )

7.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 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9.已知计算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的分母资料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 10.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11.变量数列的分布呈右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的值比众数小。 ( ) 12.总体中各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标准差系数就越小。 ( ) 13.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二者必然相等。( )

14.如果两个数列的极差相同,那么,它们的离中程度就相同。( )

15.离中趋势指标既反映了总体中各标志值的共性,又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

第六章 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 ,二是 。 2.在一个时间数列中,最早出现的数值称为 ,最晚出现的数值称为 。 3.时间数列可以分为 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和 时间数列三种。其中 时间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

4.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其中,数列中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的是 数列,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是 数列。 5.已知某油田2000年的原油总产量为200万吨,2005年的原油总产量是459万吨,则“十五”计划期间该油田原油总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为 。

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和 两种,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 7.设i=1,2,3,?,n,ai为第i个时期经济水平,则ai/a0是 发展速度,ai/ai-1是 发展速度。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有方程法和 。

9.某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105%,2000年比1990年增长了306.8%,则该产品2000年比1995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

10.用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采用的标准方程组是 。

14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 )。

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3.发展速度属于( )。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时间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5.某车间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 月份 月初人数(人) 1 280 2 284 3 280 4 300 5 302 6 304 7 320 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 )。 A 296人 B 292人 C 295 人 D 300人

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

A 150万人 B 150.2万人 C 150.1万人 D无法确定 7.由一个9项的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 A有8个 B有9个 C有10个 D有7个 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9.某企业的产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1—2005年间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58.6% B 158.6% C 58.6% D 158.6% 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 A简单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加权序时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于时间数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列是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 B数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C数列中的数值都有可加性 D数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 E编制时应注意数值间的可比性

2.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 B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C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 D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E数值是间断登记取得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4.下列计算增长速度的公式正确的有( )。

增长量增长量A增长速度??100% ?100% B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C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00%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D增长速度?基期水平

15

5566

2.只有总指数可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不能作这种划分。( ) 3.质量指标指数是固定质量指标因素,只观察数量指标因素的综合变动。( ) 4.算术平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 5.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6.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的若干指数在数量上不一定存在推算关系。( ) 7.CPI指数采用拉氏价格指数计算方法。( )

8.拉氏价格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计算结果不同,是因为拉氏价格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结构的影响,而派氏价格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结构的影响。( ) *9.在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用以专门反映总体构成变化这一因素影响的指数。( )

10.本年与上年相比,若物价上涨10%,则本年的1元只值上年的0.80元。( ) 五、计算题

1.某市1999年第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6200万元,第四季度为35650万元,零售物价下跌0.5%,试计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零售物价下跌使居民少支出的金额。 2.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 A B C 计量 单位 件 个 公斤 出厂价格(元) 基期 8 10 6 报告期 8.5 11 5 基期 13500 11000 4000 产量 报告期 15000 10200 4800 试计算出厂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并对该厂产值的变动作因素分析。 3.某地区三种水果的销售情况如下: 水果品种 苹果 草莓 橘子 本月销售额(万元) 68 12 50 本月比上月价格增减(%) -10 12 2 试计算该地区三种水果的价格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对居民开支的影响。 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产品 计量单位 产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产值(万元) 650 290 1000 920 甲 台 320 335 乙 双 请根据资料计算该厂的产量总指数和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 *5.某公司下属三个分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情况如下: 一厂 二厂 三厂 单位产品成本(元) 上月 960 1010 1120 本月 952 1015 1080 上月 4650 3000 1650 产量(吨) 本月 4930 3200 200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各分厂的单位成本水平和产量结构变动对总厂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21

第八章 抽样调查

一、填空题

1.抽样调查抽选样本单位时要遵守 原则,使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 。 2.常用的全及指标主要有 、 、 和 。

3.当总体确定后,全及指标是客观存在的常数,其指标数值是 。但在抽样调查中,全及指标是 ,可以通过样本指标来进行推断。

4.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就 ;全及总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小,

抽样误差 。

5.抽样估计的方法有 和 两种。

6.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群内的 进行 的抽样组织方式。

7.误差分为 和代表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分为________和偏差;偏差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

8.简单随机抽样的成数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是:重复抽样条件下: _____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

9.误差范围△,概率度t和抽样平均误差?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

10.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 、 、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在( )及以上。

A 30个 B 50个 C 80个 D 100个

2.抽样指标与全及指标可能产生正负离差,这种变动范围的最大绝对值就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区间估计范围 D置信区间 3.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A实际误差 B平均误差 C实际误差的平方 D允许误差 4.是非标志方差的计算公式( )。 A P(1-P) B P(1-P)2 C

P(1?P) D P2(1-P)

5.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总体平均数是确定值,样本平均数是随机变量 B总体平均数是随机变量,样本平均数是确定值 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两者都是确定值

6.对入库的一批产品抽检10件,其中有9件合格,可以( )概率保证合格率不低于80%。 A 95.45% B 99.73% C 70.63% D 90%

7.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情况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扩大为原来的3倍 B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8.根据抽样调查得知:甲企业一等品产品比重为30%,乙企业一等品比重为50%,假如抽取同样数量的样本,则一等品产品比重的抽样平均误差为( )。

22

A甲企业大 B两企业相同 C乙企业大 D无法判断 9.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 )。 AP(1-P) B P(1-P)

C p D (1-P)

10.在同等抽样条件下,重复抽样的误差一定( )不重复抽样的误差。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

A抽样组织方式 B全及总体的标志变动度的大小 C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D抽样方法不同 E抽样者的主观性

2.常用的样本指标有( )。

A样本平均数 B样本成数 C抽样误差 D样本标准差及方差 E总体标准差 3.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单位数n的计算公式为( )。

2

t2p(1?p)t2?2t2N?2A n? B n? C n? 22222?p?xN?x?t?t2Np(1?p)t2p2(1?p)2D n? E n?

N?2p?t2p(1?p)?2p4.在总体2000个单位中,抽取20个单位进行调查,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样本单位数是20个 B样本个数是20个

C一个样本有20个单位 D样本容量是20个 E是一个小样本 5.若进行区间估计,应掌握的指标数值是( )。

A样本指标 B概率度 C总体指标 D抽样平均误差 E总体平均数 6.参数估计方法有( )。

A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统计估计 D抽样估计 E假设检验 7.衡量点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充分性 E随机性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E 多阶段抽样 四、判断题

1.抽样调查就是凭主观意识,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 2.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3.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 ) 4.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可以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而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和抽样误差无关。( )

5.抽样估计中的点估计就是被估计的总体指标直接等于样本指标。( )

6.同等抽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小于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

23

7.在不重复抽样的情况下,若调查的单位数为全及总体的10%,则所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比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误差少10%。( )

五、计算题

1.工商部门对某超市经销的小包装休闲食品进行重量合格抽查,规定每包重量不低于30克,在1000包食品中抽1%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 按重量分组(克)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合 计 包数(包) 1 3 3 2 1 10 试以95.45%概率推算:

(1)这批食品的平均每包重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若每包食品重量低于30克为不合格,求合格率的范围。

2.对某厂日产1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抽样调查,抽取100个灯泡,测得其平均寿命为1800小时,标准差为6小时。要求:(1)按68.27%概率计算抽样平均数的极限误差;(2)按以上条件,若极限误差不超过0.4小时,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3)按以上条件,若概率提高到95.45%,应抽取多少灯泡进行测试?(4)若极限误差为0.6小时,概率为95.45%,应抽取多少灯泡进行测试?(5)通过以上计算,说明允许误差、抽样单位数和概率之间的关系。

3.对某区30户家庭的月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平均每户每月用于书报费支出为45元,抽样平均误差为2元,试问应以多少概率才能保证每户每月书报费支出在41.08元至48.92元之间。

4.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中,若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如何变化?若抽样允许误差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抽样单位数如何变化?若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倍时,抽样单位数如何变化?

5.某林区对新栽小树的成活率进行抽样调查,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3%,概率为95%。并知道过去三年的成活率分别为89.15%,89.50%,90.10%,根据以上资料确定这次调查至少要抽选多少棵进行调查?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1.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为 、 和 ;按相关的形式分为 和 ;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 和 。

2.两个相关现象之间,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

24

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4.完全相关即是 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

5.相关系数,用于反映 条件下,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6.直线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1,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 。

7.对现象之间变量的研究,统计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 ,这种研究称为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称为 。

8.回归方程yc=a+bx中的参数a是 ,b是 。在统计中估计待定参数的常用方法是 。

9. 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点上它与 不同。

10.求两个变量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回归线比较复杂,在许多情况下,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通

过 化成 来解决。

11.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12.判断一条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拟合程度好坏的指标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A -∞

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c=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A +1 B 0 C 0.5 D 1

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y c=a+bx。经计算,方程为y c=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 B b值是明显不对的 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

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2,因变量标准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0.32 C 2 D 12.5 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10.相关分析是研究( )。

25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1.在回归直线yc=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 A r=0 B r=l C 0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 14.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

C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的指标 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 )。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 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 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 D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关系 E在价格固定情况下,某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 2.相关系数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 )。

A对应关系 B因果关系 C变异程度 D相关方向 E相关的密切程度 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说( )。

A两变量之间必须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B回归方程可根据自变量的给定值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平均可能值 C可能存在着y依x和x依y的两个回归方程 D回归系数只有正号

E自变量是给定的,但是根据回归方程得到的应变量的估计值是随机的。 4.可用来判断现象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回归方程参数a D估计标准误 E x、y的平均数 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c=78- 2x,这表示( )。 A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6元 B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78元

C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元 D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76元 E产量为3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元 6.估计标准误差的作用是表明( )。

A回归方程的代表性 B样本的变异程度 C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D样本指标的代表性 E总体的变异程度

7.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 A正相关 B单相关 C负相关 D复相关 E完全相关 8.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中( )。

A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只能计算一个 B据同一资料,相关系数可以计算两个

C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只能配合一个

D据同一资料,回归方程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不同,可能配合两个

26

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 9.相关系数r的数值( )。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 E可等于1 10.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和完全相关 1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 相关系数r必须等于1

C y与x必须同方向变化 D 现象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E 相关系数r必须大于0

12.当两个现象完全相关时,下列统计指标值可能为( )。

A r=1 B r=0 C r=-1 D Se=0 E Se =1

13.在直线回归分析中,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两个变量必须是( )。 A 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 B 均为随机变量 C 对等关系 D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可控制变量 E 不对等关系 1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 )。

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1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 C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6.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 )。

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C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 D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 E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

四、判断题

1.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 )

2.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3.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是0.8,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为—0.9,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比m与n的相关程度高。( )

4.当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5.相关系数r有正负、有大小,因而它反映的是两现象之间具体的数量变动关系。( ) 6.在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判定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及其作用范围。( )

7.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

8.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 )

9.相关系数r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 Se值越大,从而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性越低。( ) 10.样本决定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回归直线与样本观察值拟合程度的好坏。 ( )

11.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它们是一种不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 12.正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1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 14.相关的两个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

15.一种回归直线只能作一种推算,不能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推算。( )

五、计算题

1.有10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企业编号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318 910 200 409 415 502 314 1210 1022 1225 6525 524 1019 638 815 913 928 605 1516 1219 1624 9801 (1)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估计生产性固定资产(自变量)为1100万元时总产值(因变量)的可能值。

2.检查5位同学统计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如下表: 每周学习时数 4 6 7 10 13 要求:(1)由此计算出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某种产品的产量与单位在成本的资料如下: 产量(千件)x 2 3 4 3 4 5 单位成本(元/件)y 73 72 71 73 69 68 学习成绩 40 60 50 70 90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其相关方向和程度;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3)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了多少元? 4.某地高校教育经费(x)与高校学生人数(y)连续6年的统计资料如下: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教育经费(万元)x 316 343 373 393 418 455 在校学生数(万人)y 11 16 18 20 22 25 28

要求:(1)建立回归直线方程,估计教育经费为500万元的在校学生数;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第十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指标简介

一、填空题

1. 世界上曾形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部门、_____部门和_______部门。

4. 国内生产总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_____形态、_____形态和_______形态。具体分为三种核算方法: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分析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最终消费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 )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A.地理领土 B.领海 C.领空 D.经济领土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是( )。 A.生产法 B.成本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

3.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的方法也称 A.生产法 B.成本法 C.分配法 D.支出法

4.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 )进行的部门分类。 A.机构单位 B. 产业活动单位 C.基层单位 D.基本单位

5. 机构单位是指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 )的经济实体。 A. 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 B. 位于一个地点 C.依法成立 D.包括多个基层单位

6.合理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实际变动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应该是以( )核算的。

A.市场价 B.成本价 C.现价 D.不变价

7. 国民帐户体系的英文简称和适用范围是( )。 A. MPS,市场经济国家 B. SNA,市场经济国家 C. SNA,计划经济国家 D. MPS,计划经济国家 8. 平均经济增长率一般采用( )计算。

A.算术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 SNA的核算范围( )。

A.限于物质产品的核算 B. 限于非物质产品的核算 C.限于服务产品的核算 D. 覆盖国民经济各部门

10.反映人口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及变动情况的核算表属于( )。 A. 附属表 B.基本表 C.投入产出表 D.经济总体账户 11. 一般采用( )作为分析经济增长的基础指标。

A. 国民生产总值 B.增加值 C. 国内生产总值 D劳动生产率 12.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计算方法采用( )计算。

29

A. 企业法 B. 产品法 C. 单位法 D.劳动日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中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通常包括( )。

A.固定资产总额 B. 从业人员数 C. 销售额 D.利润总额 E. 资产总额 2.下列各项中属于基本核算表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表 B. 投入产出表和资产负债表 C. 综合价格指数表 D.资金流量表和国际收支表 E.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3. 我国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 )。

A. 三次产业分类 B. 产业部门分类 C. 按经济性质分类 D. 机构部门分类 E. 按企业规模分类 4.国民账户体系( )。

A.简称MPS B. 简称SNA C. 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 D.不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物流量 E. 主要采用复式记帐法 5.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

A.简称MPS B. 简称SNA C. 限于物质产品的核算 D.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 E. 主要采用平衡表法

四、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内容是一致的。(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整个经济统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

3.能够反映社会分工及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分类是产业部门分类。( ) 4.统计上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划分大中小型企业,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不同行业具有相同标准。( )

5. 国内生产总值是SNA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

6.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计算方法与工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是统一的。( ) 7.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实际应称为国民总收入。( )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2005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生 产 总产出 30000 中间投入 19713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生产税 610 生产补贴 15 营业赢余 2972 使 用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固定资本形成 2010 出口 1200 进口 1060 劳动者报酬 5240 库存增加 27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