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更新时间:2023-05-28 15: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三、施工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57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

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王晓乾1黎建宁2

(1.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2.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青岛海湾大桥海工混凝土的特点,优化配合比设计,在前期试验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沧口航道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及养护技术措施,为寻求适合于海洋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养护技术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沧口航道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养护

1前言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era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12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青岛海湾大桥沧口航道桥为双幅分离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五跨连续,桥跨布置为80m+90m+260m+90m+80m=600m。沧口航道桥主承台为带圆角的矩形承台,采用Ca35混凝土,长67.5m,宽17.Om,厚5.Om,计5449m3。竖向分2层浇筑,第一次浇筑2m,计2180m3,第二次浇筑3m,计3269m3,浇筑从一侧分梯次进行。

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形体庞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大,聚集的水化热大,在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以及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产生。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监控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

2温控措施的基本原理

2.1温度应力裂缝原理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龙。

2.2温控的主要目的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混凝土水化热的绝对升温,降低内外温差,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防止由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2.3温控的主要方法441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青岛海湾大桥国际桥梁论坛论文集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为“内降外保”。内部降温主要措施是水冷却法降温,冷却水管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夕|部保温主要为覆盖保温并洒水养护。。

3海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水化热来源于水泥水化反应,要减少混凝土的绝热升温,主要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适量参加外加剂。经过多次优化,本工程采用原525号普通水泥,水泥用量为164kg,承台Ca35混凝土的配合比见(表1)。

承台Ca35混凝土配合比

项且水泥

164

l表1碎石26453.93矿粉2121.29粉煤灰940.57砂7544.60碎石l2761.68才(1600.98外加荆5.30.03用量(I,g/m3)配比

4温控措施试验及结果

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优化温控措施方案,在非通航孑L桥承台进行了温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在非通航孔桥承台采用塑料冷却管,海水循环的方法降温,冷却管的布设,水平按环形布设,间距为60era,竖向分4层,每层为一个循环单元,各设1个进水管和出水管。

(1)试验的相关参数:大气温度22℃,混凝土入模温度28℃。

(2)结果:承台内的最高温度值出现在浇筑完成后的第2天,内部温度峰值为62'E,最大温差为18℃,无裂缝产生,试验成功。

(3)本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塑料管布设较便捷,在承台内没有接头,海水的温度基本恒定且温度较低,不需要水箱,循环水温能保证。

缺点:循环水需要过滤,防止海水中的杂物堵塞水管。

5方案比选

在方案初步阶段,曾考虑使用钢管作为冷却管,水箱内加冰屑的方法,由于冰屑为购买品。且现场不易保存,水箱的容积也有限,加冰屑受限,水箱内的水温很快被升高,降温效果不理想。

经综合分析,加上在非通航孔桥承台成功的经验,通航孔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措施采用塑料冷却管循环海水的方法。

6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6.1冷却管布设

根据承台混凝土的水化热计算,进行冷却管布置(根据水化热计算和非通航孔桥承台冷却管布设形式设置)。

施工时采用直径为33ram的塑料管,水平按环形布设,间距为60cm,竖向分层,基本间距为60era,每层为一个循环单元,各设1个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管不易过长,控制在lOOm以442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青岛海湾大桥国际桥梁论坛论文集

40℃,集料的温度为20℃。根据Ca35混凝土的配合比及相应公式,计算得到混凝土的人模温度为T=27.60C。

施工中尽可能减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

(2)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计算,考虑两种温度应力,第一种是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应力(混凝土同一时间点横向温差),第二种是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不同时间点的纵向温差),都应该满足混凝土抗裂的要求。

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中相关公式,结合工程实际选取基本参数,计算得到各龄期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值,详见表2。

各龄期混凝土参数计算结果一览表

序号

2表261.2913143.471.3714723.481.4316167.3项目允许最大拉应力弹性模量E(t)

混凝土表面与中心MPaMPa20.685189.030.937453.641.099523.251.2011414.7

3℃28.3726.8924.5922.6821.1619.9719.Ol

的最大温差

7水化热绝热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最大综合温差

混凝土产生的降温℃35.347.E—0546.481.E一0410.2953.8854.741.E一0413.1562.2460.852.E一0415.7668.9365.382.E—0418.1574.3468.7471.232.E一0420.3378.762.E一0422.3382.41℃℃7.1743.33

8MPa0.250.45O.67O.891.101.3l1.50

收缩应力

10(1)一(8)安全性0.430.480.420.32O.190.06一O.08安全安全安全安全安全安全不安全从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内外温差值符合规范温差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30。C。当混凝土达到8天龄期计算状态时,基础混凝土产生的降温收缩应力为:1.50>1.43MPa,结构不安全,此时需采取保温养护措施,提高混凝土稳定后的表面温度,减小最大综合温差。

由于实际混凝土最高温度值在2—5d龄期时出现,故此时最容易出现内外温差超限情况,此后温差都较此时小。偏于安全的,所有时段的计算时仍然按25℃温差取值。

7承台混凝土养护

7.1通水降温措施

(1)冷却水管使用前应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施工完毕后用淡水冲洗管道。(2)待混凝土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即开始通水,各层混凝土温升峰值过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小于40℃,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即可以停止通水。

(3)早期通水时,减缓流速,使其更好地吸收混凝土水化热。在浇筑4~7d内可通过水阀控制逐步加大通水量,最大通水流量应大于25L/min。444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三、媳工 沧口航道桥索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4)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浇筑后下层混凝土温度回升,可采取二次通水冷却,通水时间根据测温结果而定,二次通水冷却降温速率不得大于1.5℃/d。

(5)待通水冷却全部结束后,应采用同强度水泥浆或砂浆封堵冷却水管。

7.2覆盖保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覆盖2层10ram厚的单向土工进行保湿、保温,在15天的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并防止表面温度变化过大,减少结构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使结构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始终控制在25℃以下。

混凝土在降温阶段如遇气温突降天气,中心与表面温差大于25。C或气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更加严格的外部保温。上表面可采用塑料薄膜加土工布覆盖,条件允许可蓄水养护,或搭设保温棚,使用热水养护。

8结语

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1)优化海工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2)分层浇筑,减少降温难度;

(3)选用塑料管,因地制宜地采取海水冷却,降低施工难度;

(4)提前在较小规模的承台施工中试验,检验温控技术的效果,方案优化后再实施;.(5)精心组织施工,避免在高温季节旋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不能采取恰当的施工措施,就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海上施工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更需要不断总结,探索出适合于海洋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养护技术。

参考文献

[1]周水兴,何兆益,邹毅松等.路桥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56—189.

[4]杨杰.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治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4(1):13-14.

[5]丁大钧.现代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