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通信原理实验 (DOC)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4 05: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10 卷积编译码及纠错能力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差错控制编译码的基本概念;

2.掌握差错控制编码中最流行的卷积码的编译码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汉明、交织、循环编码模块,位号:D 2.汉明、交织、循环传输模块,位号:E 3.汉明、交织、循环译码模块,位号:F 4.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 5.20M双踪示波器1台 6.信号连接线3根

三、实验原理

(一)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信道就是信息传输信道,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的影响,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错误。为了在已知信噪比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频域均衡和时域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地降低。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将误比特率进一步降低,以满足指标要求。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做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被附加了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在上述差错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编码有多种类型,在信道编码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二进制卷积码最值得注意,在同样的传输速度和设备复杂性条件下,卷积码的性能较优。 2. 卷积码的编码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如图10-1所示,包括一个由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有K级,共N×k位寄存器;一组n个模2和相加器;一个n级输出移位寄存器。对应于每段K个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

12~N-1N123...k123...k123...k输出序列X1

23......n-1n

图10-1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情况

由上图所示,n个输出比特不但与当前的K个输入比特有关,而且与以前(N-1)×k个输入信息比特有关。整个编码过程看成是输入信息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和模2和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卷积码即由此得名。通常把N称为约束长度(约束长度的定义并无统一标准,有的书和文献中把N×n或(N-1)称为约束长度)。常把卷积码记作(n,K,N)。它的编码效率为K/n。图10-2所示的为(2,1,6)卷积码编码器(图中T为移位寄存器),即k=1(一个输入端)、n=2(两个输出端)、N=6(5 级移位寄存器)。

输入TTTTTC1C2输出序列C图10-2 (2,1,6)卷积码编码器

若输入信息序列为:U=(u0 u1 u2 …),则对应输出为两个码字序列: C1=(c0(1)c1(1)c2(1)…) C2=(c0(2)c1(2)c2(2)…)

其相应编码方程可写为:C1 = U * G(1) C2 = U * G(2),式中“*”表示卷积运算,G(1)和G(2)表示编码器的两个冲激响应。编码输出可由输入信息序列U 和编码器的两个脉冲冲激响应的卷积得到,故称卷积码。

指定n个连接矢量集,每个矢量(N维)对应一个模2加法器,表示加法器和寄存器之间的 连接关系。如前面的(2,1,6)卷积码编码器,其连接矢量为:G(1)=(100000) G(2)=(100111)。

用n个生成多项式来描述寄存器和加法器的连接方式,例如在(2,1,6)编码器中,

G1(X)=1 G2(X)=1+x3+X4+X5

注:多项式的最低阶项对应于寄存器的输入级。 输出序列可通过U(x)=m(x)g1(x)与m(x)g2(x)交织求得。

若输入的信息矢量m=1111.表示成多项式形式为m(x)=1+x1+x2+x3,则m(x)g1(x)=( 1+x1+x2+x3)(1)=1+x1+x2+x3

m(x)g2(x)=( 1+x1+x2+x3)( 1+x3+x4+x5)= 1+x1+x2+x3+X5+X6+X8 m(x)g1(x)=1+ x1+ X2+X3+0X4+0X5+0X6+0X7+0X8 m(x)g2(x)=1+ X1+ X2+0X3+0X4+ X5+ X6+0X7+ X8 U(x)=(1,1)+(1,1)x1+(1,1)x2+(1,0)x3+(0,0)x4+(0,1)x5+(0,1)x6

+(0,0)x7+(0,1)x8

U(x)=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1 实验利用CPLD 实现的(2,1,6)卷积码编码,编码时钟速率为输入基带信号速率的2倍,从上面多项式运算可看出若输入4位基带数据,则完整的编码应为18位,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在输入的4位基带信号后补充5个零,这样共计9位基带数据,由于编码时钟为基带信号速率的2倍,则可以看到前4位完整的卷积编码。如:地址开关输入4个1111,则实际基带数据为111100000,编码结果为:1 1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1。

I输入R(D)P修正伴随式TTTTT输出S7S6S5S4S3S2S1大数逻辑判决图10-3 (2,1,6)卷积码译码器

3、卷积码译码器

卷积码的解码可分为代数解码和概率解码两类。大数逻辑解码器是代数解码最主要的解码方法,它即可用于纠正随机错误,又可用于纠正突发错误,但要求卷积码是自正交码或可正交码,对于(2,1,6)由于它是自正交码,可用大数逻辑解码器进行译码其原理图如图10-3所示。

图10-3 中, I 端输入信息码元, P端输入校验码元。解码器把接收到的R ( D) 中的每一段信息元送入编码器中求出本地检验元, 与其后面收到的检验元模2 加。若两者一致,则求出的伴随式分量si 为0 ,否则为1 。把加得的值送入伴随式寄存器中寄存。当接收完7 个码段以后就开始对第0 码段纠错, 若此时大数逻辑门的输出为1 , 则说明第0 码段的信息元有错。这时正好第0 子组的信息元移至解码器的输出端,从而把它们纠正。同时,纠错信号也反馈至伴随式寄存器修正伴随式, 以消去此错误对伴随式的影响。如果大数判决门没有输出,则说明第0 子组的信息元没有错误,这时从编码器中直接把信息元输出。 4、卷积编码加错模块

卷积编码加错原理:卷积编码加错是利用CPLD实现的,通过 “信道误码设置”地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