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4 22: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课时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作用。

2. 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提高绘图能力。

3.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4. 把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相关的高考题考查】

【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

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和分布,影响各地的和。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温故知新】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3).依据下图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完成热力环流图,并标明高气压和低气压。

热冷

【思考一】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那么地球上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单圈环流

【思考二】假设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那么地球上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总结】全球气压带分布规律,

全球风带分布规律。

【练习】据图判断为哪个半球的气压带风带俯视图?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练习】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 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冬季,大陆降温,空气冷却收缩,形成压,海洋则是压。从纬度位置看,高压中心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大陆升温,空气受热膨胀,形成压,海洋则是压。从纬度位置看,低压中心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月一月

三.季风环流

一月,亚欧大陆形成 高压,切断了

气压带,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保

留在海洋中,太平洋上形成 低压。一月,亚洲的东部吹 风,亚洲的南部吹 风。

七月,亚欧大陆形成 低压,切断了 气压带,

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保

留在海洋中,太平洋上形成 高压。七月,亚洲的东部吹 风,亚洲的南部吹 风。

【小结】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大气圈组成和热力环流,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对比所学地理知识,但是由于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效果分析

从本节课的授课与学生学习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课标的基本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授课比较流畅,师生互动较好,学生参与意识强,活动较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的气氛,从评测练习的效果来看,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较好。但是从课堂的实施流程来看,是一节传统课,创新点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需要加斟酌,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的。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分析

该目知识是对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绘制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对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实际教学时的讲授深度可是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测评练习

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七个气压带中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

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西风带,两个信风带

C.气压带、风带以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

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

2.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 .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致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致相反

3.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abe B.bcd C.ade D.cde

4.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

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合作形式完成学习,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构建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提升思想认识,落实行动。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几个重要环节:展示课标与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展示(梳理复习提纲)—教师精讲(重难点分析三个考点)—典型例题—变式训练—课堂小结—评测练习。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知识传授上,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探究活动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充分考虑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性,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的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误区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影响,没有达到充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在有些环节过于沉闷。今后要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来发挥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另外课上由于讨论时间有点长,导致最后内容略显紧张,这也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以后我要做到对课堂充分估计掌握好时间的分配。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使教学彰显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少一些要求,学会倾听学生,敢于肯定学生的质疑和求证精神。我愿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地探索,勤于动脑,刻苦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上出更多更精彩的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对本周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为掌握全球性大气运动规律分析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4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