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

更新时间:2023-12-30 21: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

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姜海燕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所以课堂探究活动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分析一些教学实施后就不难发现,有些实验探究活动仅仅是处在动动手这个层次上,虽然课堂上不乏学生热闹的探究,但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的探究效率如何,值得我们分析思考,并寻找有效地干预策略。那么如何真正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实验目的性认识,明确实验的针对性

这里不仅教师要明白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教师自己要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分清哪些实验需要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的,哪些实验可以由老师进行演示性的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学生“玩”的兴趣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有许多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去做的,这样的活动必然带有盲目性,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所以在做每个探究实验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从中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听听讲讲不做实验只做现象的介绍,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活动。可是要进行科学实验就必须要有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实验无法开展,探究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首先,好材料是有效探究的保证。特别是有结构的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探究的实效性。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它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些材料的组合既具有趣味性,又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学

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分析,形成完整的印象,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例如在教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食物外包装,期望学生能在研究中进行如下分析:1、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能有根据地分类;2、比较食物保质期的长短,并能分析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3、了解食物的配料,分析配料对于食物可能起到的作用。为此,教师上课前与学生共同准备了如下材料:1、分组材料:各种食品外包装(包括昨天生产的面包外包装和已过期的食品包装)2、演示材料:四种牛奶:纸包装:5-7天;塑料瓶:28天;铁罐:15个月;真空包装的食物、含防腐剂的食物、盐腌食物;3、只标出生产日期的小袋饼干;4、食品添加剂资料、湿纸巾。丰富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有对象可以观察;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包装上收集大量的信息,有内容可以思考;他们可以发现不同食物有不同的保质期,根据包装上的信息推断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差异冲突的内容可以争论;他们可以品尝饼干,根据自己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判断。

其次,要适时地发放材料,提高实验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科学知识;不科学地发放材料,极容易误导学生,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及影响实验过程甚至实验结果。那么,精心准备好的材料,怎样发放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呢?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这样讲述了故事的情节:

章老师准备好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让学生通过不同颜色液体的勾兑,不同量的勾兑,观察会出现哪些不同的颜色,以便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次上课,学生们最后只看到了把三种颜色的液体全混在一起了的颜色。因为他们不停地勾兑,只注意倒液体,忘了量的多少和及时停下来观察。

第二次上课,章老师不把三种颜色的液体一起发下去了,而是只发两种颜色的液体,让学生操作完并汇报后再发另一种颜色,让学生继续操作,结果学生能按老师的设想进行操作、观察,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细心的人一看就能发现,这两节课同样的内容,截然不同的收效,仅仅是由于老师发放材料上的小细节差异。

虽然为了上好一节科学课,我们要为材料准备上好几天,用掉我们许多的课余时间,但有了这些材料,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科学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才会有收获。

三、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

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所以在科学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制定好实验的每个步骤,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学生想好了再做,不打无准备之仗。如对于“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问题的探究计划,学生多数是这样制订的: ①、在烧杯里放入30毫升的水。放入一小勺盐,搅拌。 ②、再放入一小勺盐,搅拌。 ③、再放入一小勺盐,搅拌。那怎样控制“一小勺盐”的数量呢?什么时候再放入另一小勺盐呢?如果这些问题不考虑周到,就会使实验探究不科学。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书写探究计划记录,制订的探究计划会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更有利于去实验探究,同时也更方便修订和补充,使探究计划更完善。记录制订的探究计划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的时候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表,还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用学生能看懂的符号。制订探究计划是需要一种很严密的的科学思维,这种科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科学教师抓住每一次训练的机会,利用每一个有效的训练平台,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究者。

四、实施合作学习,调动实验的积极性

实施合作学习,满足学生交往、归属的心理需要。科学探究需要有合作精神,科学规律的揭示、自然奥秘的发现需要集体的力量。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小组进行探究活动,人人动手,全程参与,学生间可以取长补短、交流互动,激发研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在教学《保温瓶的构造》一课时,为了探究“保温瓶为什么能够保温”这个问题,学生自由组合探究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有的研究瓶胆,有的观察瓶塞,有的忙着记录,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各组以图文的形式对保温瓶进行合理的改造或设计新型的保温瓶。集体的智慧使每组孩子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他们设计的遥控式保温瓶、安全保温瓶等让听课的老师惊叹不已。

合作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合作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科学探究实验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

的共同努力。只有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科学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才能得到更好地得到体现。

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姜海燕 邮编:2132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