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更新时间:2023-04-19 18: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

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

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

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

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下面有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000字,欢迎阅读!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

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

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

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

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

来养”的感慨。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

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

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

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

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突出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

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

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

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

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

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

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

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

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

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

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

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

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

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

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

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

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

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

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

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

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

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

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

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

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

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

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

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

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

分散的农村老人尽是集中居住,广泛开展关爱帮助空巢老人的宣传工作,突出对高龄、生

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给予特殊关爱,提高人们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

互助帮扶制度,采取邻里互助,一帮一,志愿者包户,成立专门为老服务队伍等多种形式,照顾好空巢老人生活。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实际情况,不

断开拓创新敬老互助内容,逐步探索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长效机制。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

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

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

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

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

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

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

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

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

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

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

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

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

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

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

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

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

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

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

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

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

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

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

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

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

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

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

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

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

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

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

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

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

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

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

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

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

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

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

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

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

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

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

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

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

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

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

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

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

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

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u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