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理论学习材料

更新时间:2023-09-22 13:14: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理论学习材料(简答题) 问题1:

有的老师认为:“以往的教学是重预设而轻动态生成,现在的教学应该是重动态生成而轻预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你的理由。

答:一、预设孕育生成,生成丰富预设。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教学中“过于强调预设”与“过分追求生成”都是要不得的。前者将课堂禁锢在死的教案上,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后者容易信马由缰,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回大打折扣,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

二、“突兀“的预设,精彩的生成。 教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组:

3×4 5×6 9×7 30×4 50×6 90×7

学生回答这组题时只需要调用原有的计算活动经验,正确写出每题的得数即可,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的改变

3×4 5×6 9×7 30×4 50×6

与原有的题组相比,空格的呈现是突兀的,但正是这一突兀的“空缺”逼迫学生介入思考,并主动观察前面两组算式,努力从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

实现知识迁移,并最终帮他们找到“90×7”的答案。如果说将“

90×7”替换为一个“空格”体现的正是一种预设智慧的话,那么随后教师更富有智慧的引导让我们将看到学生生成的精彩

(1)生交流,得出“90×7”后,教师引导学生说理,外化其思考过程。 (2) 教师出示方格后的算式“7×90”在学生颇感意外后,再度引导学生思考。

又是一个细小的变化,但现场的生成让我们惊喜:

生1:我们一开始受了前面的误导,因为前面每组算式中都是地一个因数扩大10倍,所以我们也想当然地将9扩大10倍

生2:看来不管是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还是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积都扩大10倍。

生3: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继续往后写出许多这样的算式,或者再往下再写出很多这样的算式。

他举的例子有:

①4×8=32 4×80=320 40×8=320

②5×7=35 5×70=35= 5×700=3500 5×7000=35000 三、教师的智慧,学生的灵动。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的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深入的思考,精彩的回答,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充满智慧的设计和引导。

问题2:

多元智能的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生各自的智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的具体做法。

答: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提出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观念和方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对待孩子。传统智能观比较狭窄,偏向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若以此衡量智能,只有少数人优秀。而多元智能观使智慧大厦敞开多扇门窗,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入口,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用多元智能观认识孩子,能扫除种种偏见,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以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其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透过多元智能的镜子,教师会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教师就会有意识地避免消极的教育行为。

2.以多元智能的需求为出发点调节教育教学策略。持有传统智能观的教师采取教学策略时常常不顾及那些不适应的孩子,于是就有了不少厌学儿童。而持有多元智能观的教师则认为个人的智能取向是不同的,走向智能的门不同,开门的钥匙就会不同,所以他们会从各种智能的需要出发,扩展教学的技术、工具和策略。例如,他们会设置多样的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这样一来,智能强项被调动起来,各得其所,而强项又会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a.语言智能方面:提供口语交流的场所和充分交流的时间;提供文字的展现;提供必须的阅读材料;运用适合孩子需要的教学语言;提供发展孩子的语言机会和条件等

b.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提供数学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材料;提供有发展逻辑思维的游戏材料;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孩子自己思考而不被打扰的机会等

c.视觉空间智能方面: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如图画、电视、幻灯、摄像设备等):提供多样的结构性操作材料等。

d.身体运动智能方面:设计动静交替的教学环节;充分创造获得动手经验的活动,例如动手摆一摆、拼拼看、量一量等。

e.人际交往智能方面:在课堂上创设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如利用讨论、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活动等进行高效能的数学学习。)

f.自我认识智能方面:课堂上让孩子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积极肯定让学生常获得自尊、自信的体验。还要创设孩子之间分享情感、体验的活动等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同时还要注重植根于学生的本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具体性,把对学科知识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不管怎样的教学过程都应指向这样目标——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

问题3:

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请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谈谈你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新课程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材一元化和把课程窄化为教材的观念束缚,开创了教材多元化的新格局,教学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凸显,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了。

一、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知识,还应该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课本上呈现的是一群小朋友在沙滩上给海鸥喂食的情境。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图中的主要信息是通过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借助解决“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来学习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还有通过小朋友分发饲料引出数的读写及有关计算等其他信息。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接着教师可介绍素材的背景,一方面教育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提出其他有价值的问题,引入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教材中的一幅插图,一个注解,一个思考题,一段阅读材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如经五路音乐教师盛青上的“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老师采用了一段傣族人过泼水节的情景,学生看到“孔雀”、“竹楼”??让学生了解“傣族的节目”,让小朋友亲自看、试穿傣族人的服装。讲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ty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