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9 08: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2.01数怎么不够用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

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会常常有意识的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对具体数量关系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有效的组织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

2.重点与难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为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知识竞赛成绩表、温度计、企业经营统计表.

学习资料 : 1. 如果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高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高度矮3mm记作什么?现在有5张课桌,量得它们的尺寸与标准高度比较分别是+1mm,-1mm,0mm,+3mm和-1.5mm,若规定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m,最低不能矮过2mm才算合格,那么上述5张课桌中有几张合格?

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有理数是正数和负数的总称 B.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 C.有理数是非负数和负数的总称 D.有理数是非正数和正数的总称 3. 判断对错.(“对”的入T,“错”的入F)

1.无限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 ( ) 2.凡小数都是有理数 ( ) 3.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 )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 )

5.正数都带“+”号 ( ) 6.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是正有理数 ( )

7.“-2”既可以看成“负2”,也可以看成“减2”,还可以看成“-1乘以2” ( )

4.多选题.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有理数中,零的意义仅表示没有; B.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有理数; C.0是最小的整数; D.0是偶数.

1 5.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表示集合的圈里.

分析: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0,非正数的集合包含负数和零.应注意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都是有理数.

6.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1)正数集合: { }; (2)负数集合: { }; (3)非负数集合:{ }; (4)奇数集合: { }; (5)偶数集合: { }; (6)分数集合: { }; (7)质数集合: { }; (8)合数集合: { };

说明:(1)每个括号均应填上“…”删节号,意即除了已添入的数外还有其他别的数;(2)填空时,一定要分清各种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标准.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 分均为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一队 对 错 对 对 错 第二队 错 对 对 对 第三队 对 对 错 错 第四队 对 错 对 错 错 2. 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①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②第四小组的总得分是多少?

2 ③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3.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数怎么不够用了?---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4. .应用反思、拓展创新: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 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 数

(意图:在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寻求实例的过程中体会负数的引入是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1 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解: (1)-4000千米; (2)负2局; (3)+3万元; (4)-200米.

例2 (1)如果把向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3.5千米,走-1.2千米,走0千米的意义各是什么? (2)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20℃,下午2时的气温比中午上升了4℃,晚上8时的气温比中午12时下降了5℃,下午2时的气温是多少?晚上8时的气温是多少? 分析:(1)规定“向北”的方向为正,那么“向南”的方向就为负;

(2)规定气温上升为“+”,那么下降就应当为“-”.注意:此题气温的变化均以中午12时为准. 解:(1)走3.5千米就是向北走3.5千米; 走-1.2千米就是向南走1.2千米; 走0千米意即原地未动. (2)下午2时的气温是:

20+4=24(℃)

晚上8时的气温是:

20-5=15(℃)

例3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3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分析:

A.“向东5米”与“向西10”是相反意义的量; B.-15米的意义是下降15米,而不是下降-15米;

C.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上升8℃,而不是零上8℃.“下降”与“零上”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D.因为设1米为标准,1.20米比标准高0.20米,记作+0.20米,所以-0.05米的意义就是比标准低0.05米,即高为0.95米.

解:根据分析,A、B、C、均错,只有D正确, ∴答:D.

5.小结回顾、纳入体系: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整数、分数的分类.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布置作业

做一做: 课本

练一练: 课本 随堂练习 作业:习题2.1

4 2.02课题 数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有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本节是通过与温度计的比较,引导有关知识的,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中实际事物联系的

密切性,感受可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

3.情感态度:放飞学生的思维,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上节学过的负数,而且这些知识可以作

为出学有理数加法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工具”。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温度计、一个杯子盛有冰水混合物、多媒体展台

课堂设计: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

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回顾在小学中是如何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零的(学生思考回答)。上节课学习了负数,能不能在直线上表示出负数呢?换句话,能不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学生猜想)

问题1、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如何读呢? 2.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读出来,然后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10秒后取出,再让学生观察并读出温度,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计,学生观察回答。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数、零、负数,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方法。

比一比:

把温度计横放(学生观察讨论)数抽的特点?师说明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如温度计上0

。。

C表示原点,温度计上3C表示位于原点右边3个长度单位的点,温度计上-5C表示位于原点左边5个单位长度的点。

5

画上条数轴(小组内交流画法),学会画数轴。 3

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展示例1与例2,学生回答。让学生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体会数形结合。

问题2

2与-2,7与-7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数轴上画出表示这几个有理数的点,观察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比较后归纳、描述并交流。

议一议

借助温度计讨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并总结: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通过课本27页随堂练习,学生自己寻找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5、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1、小组内交流

2、每小组派代表讨论

7. .布置作业:

6 2.03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⑶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⑵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

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绝对值是继有理数、数轴之后又一个新的概念,同时又是逻辑推理的初步和开始,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定义从几何的角度给出,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定义。而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及相反数的概念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有理数运算以及后面根式内容中,都是以绝对值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数学注意事项:

对于绝对值的概念教学要把握和控制其深度和广度。 ⑴不要求在绝对值号内出现多重符号的化简;

⑵《标准》要求不出现求字母的绝对值,是对全体学生而言,对于优生可以渗透。 ⑶对于例2,学生初次接触推理,不可强调过死,但要强调比较方法不唯一的。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诱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1. 情境、提出问题:

小明、小强、小华分别在三个车站等车去学校,其位置如图所示: 小明 学校 小强 小华 (出幻灯片)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提出问题:

⑴小明、小强、小华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多少? ⑵他们各距学校(原点)多远?(几个单位长度) 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并进行纠正。

⑴小明、小强、小华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5、+2、+5。

⑵小明距学校5个单位,小强距学校2个单位,小华距学校5个单位。 2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在生活中,有些问题我们只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的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板书课题) 带着这个问题看书P28页,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什么叫做绝对值?怎样用语言表达?其关键词是什么? ⑵绝对值用符号怎样表示? 学生自己看书,勾画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3. .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⑴初步形成概念,由学生回答上面的⑴、⑵两个问题(可让学生对照数轴,再说出几个正数、负数的绝对值)。 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①绝对值的意义是在什么条件下给出的;②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由小组讨论解决:(引导学生得出:绝对值是利用数轴这一直观条件得出的;它主要是解决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距离)的问题,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7 ⑶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相等) 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1、典例解析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1,+49,0,-7.8,15.5

分析:先表示出各数的绝对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写出结果,即“一添二去”。(添绝对值符号,再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解:∣-21∣=21,∣+49∣=49,∣0∣=0,∣-7.8∣=7.8,∣15.5∣=15.5 反例强化:-21=21对吗?∣-21∣是负数吗? 例2:⑴(指导学生重点看解题的书写格式)。 ⑵例2还可以怎么比较?请说一说。(用数轴比较,强调方法的多样性)

(注意有两种书写方式:一是用语言叙述,二是用符号表示,无论学生写出哪一种,都应表扬、肯定。) 2、议一议:①以上各数可分为几类?请分一下。 ②每类数的绝对值与原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后,写出它的关系。 3、拓展:

⑴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⑵对有理数的再认识:一个有理数可以看成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 4、拓展二:

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每小题的两个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5,-3 ②-4,-1.5

⑵求出⑴中各小题两个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⑶比较-5,-3,-4,-1.5的大小和它们绝对值的大小。 ⑷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诱导学生,概括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也可说成:“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或“绝对值小的负数反而大”。) 结论:以上可作为比较两个负数及多个负数大小的方法。 5、比一比

⑴做随堂练习及习题2.3第4题(锻炼学生快速、准确、整齐的书写能力) ⑵反馈自救(学生小组交流,修改完善) 5、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1、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的困难是什么? 3、你还想说些什么? 6.布置作业:

1、自选作业:从习题2.3中1~7题中任选几个题目(数量不限) 2、能力挑战作业:P30“试一试”(自愿做) 3.课堂作业;习题2.3第2题.

一、课题 §2.4有理数的加法(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8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 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

9 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1:课本33页内容,解答略(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批自改) (二)、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七、 布置作业:

一、课题 §2.4有理数的加法(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 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 (2)6.18+(-9.18); (3)(-2.37)+(-4.63); 4.计算下列各题:

(1)[8+(-5)]+(-4); (2)8+[(-5)+(-4)]; (3)[(-7)+(-10)]+(-11); (4)(-7)+[(-10)+(-11)]; (5)[(-22)+(-27)]+(+27); (6)(-22)+[(-27)+(+27)].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tq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