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基本知识问答三基训练

更新时间:2024-05-16 00: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基训练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问答

§1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问答 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2.试述骨的基本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形式。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外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覆骨髓腔的内表面。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3.上肢骨包括哪些骨?下肢骨包括哪些骨?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

4.试述脊柱的组成及其正常生理弯曲。

正常成年人的脊柱由24个椎骨、1个骶骨和1个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从侧面观,可见脊柱呈现颈、胸、腰、骶四个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5.试述胸骨角的位置置其意义。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峭。其两侧平对第2胸肋关节,是从前面数肋顺序的重要骨性标志。胸骨角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某些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

6.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临床通常以屈氏韧带为界,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以及散在于消化管管壁内的小腺体。

7.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胆管系由肝内的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组成。

8.试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构成。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而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1

9.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有何不同?

右主支气管短粗而走向陡直,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而走向倾斜,与气管中轴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0°。气管内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10.试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1.肾区是指什么部位?有何意义?

在腰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叫做肾区。其深面有肾脏,叩击此区有无疼痛或疼痛加剧,可协助对肾、肾盂疾患的诊断。

12.输卵瞥可分为哪几舒?

输卵管由内侧至外侧可分为四部.即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漏斗部。

13.试述食管三个狭窄的位置。

①咽与食管相续处,正对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②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左前方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l牙约25cm,③食管穿膈肌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14.试述男性输尿管和尿道的狭窄部位。

男性输尿管有三个狭窄: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②越过小骨盘入口处;③穿膀胱壁处。男性尿道也有三个狭窄:①尿道内口处;②尿道膜部;③尿道外口。

15.试述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

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或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16.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包括脑和脊髓,又称中枢神经系;周围部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又称周围神经系,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17.按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2 生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1.何谓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什么是内环境?

体液约占体重的60%,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少部分分布在细胞外。分布在细胞内的

2

体液称为细胞内液(40%);分布在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20%),包括组织间隙液(如淋巴液、脑脊液、胸膜腔液、前房液、关节囊滑液等)和血浆。这些细胞外液统称机体的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3.血液有何功能?

(1)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进入体内的药物等都要通过血液运送。(2)缓冲作用:血浆中有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缓冲物质都有缓冲酸、碱的作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通过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液的pH值不致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3)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毒素、溶菌素等,对机体有保护作用。(4)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自行凝固,起到止血作用。(5)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性调节。(6)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4.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作用?

晶体渗透压: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膜内外,晶体颗粒(主要是Na、葡萄糖)促使水移动的力量叫晶体渗透压。它主要影响细胞(尤其是红细胞)内外水的移动,维持细胞(如红细胞)的正常形态。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内外,胶体颗粒(主要是清蛋白)促使水移动的力量叫胶体渗透压。它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的移动,与水肿有关。

5.血液凝固是怎样发生的?

血凝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

6.正常人的血量有多少?

我国正常成年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体重的7.5%,即男性为80ml/kg体重,女性为75ml/kg体重。

7.什么是ABO血型?

ABO血型是根据人血红细胞膜外表面所含抗原(也叫凝集原)而命名的。红细胞外表面有A抗原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抗体);红细胞外表面有B抗原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体);红细胞外表面同时有A、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体);红细胞外表面无A、B抗原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8.钾有何生理功能?

(1)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2)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调节酸碱平衡。(3)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就是钾的平衡电位。(4)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高钾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低钾使兴奋性降低。(5)维持正常心肌舒缩运动的协调,高钾抑制心肌收缩,低钾导致心律紊乱。

+

3

9.什么是心室肌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对心肌收缩有何影响?

(1)心肌的前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因此,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就是心室肌的前负荷。(2)心肌的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又称压力负荷。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就是左、右心室的后负荷。

10.何谓血压?受哪些因素影响?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用帕(Pa)或千帕(kPa)表示。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有:(1)心输出量;(2)外周阻力;(3)大动脉弹性;(4)心率;(5)血量/容量比值。

11.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收缩力量增强、传导加快、兴奋性增高;进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收缩力量减弱、传导减慢、兴奋性降低。

12.微循环有哪三条通路?有何生理意义?

(1)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2)直捷通路:少量物质交换,保持循环血量恒定。 (3)动一静脉短路:又称非营养通路,无物质交换。可增加或减少散热,调节体温。

13.胸内负压有何意义?

生理意义:(1)使肺处于扩张状态。(2)影响静脉回流。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促进血液回流.呼气时相反。临床意义:(1)胸内负压丧失(如开放性气胸),可使肺塌陷,静脉血液回流困难,严重时纵隔移位、摆动。(2)为治疗目的可注入一定量空气至胸膜腔,造成闭锁性人工气胸,以压缩肺结核性空洞。

14.胃液有哪些成分?各有何作用?

(1)胃蛋白酶原:在胃酸作用下变成胃蛋白酶,从而使蛋白质分解为腙和胨。消化不良患者服用胃蛋白酶时常与10%稀盐酸台用。(2)胃酸(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水解;杀死胃内某些细菌;盐酸入小肠上段可刺激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还可刺激胆囊收缩,并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Fe,有助于铁和钙的吸收。(3)粘液:润滑食物,保护胃粘膜,中和胃酸,保护水溶性维生素B、C不受胃酸破坏。(4)内因子: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在回肠吸收,故内因子缺乏常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某些胃次全切除术后出现的贫血。

15.机体散热有哪些途径?

(1)辐射:机体热量以热射线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体。(2)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至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3)对流: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带走机体的热量。(4)蒸发:通过汗液蒸发带走机体热量。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以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热为主;当

2+

4

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则以蒸发散热为主。

16.何谓激素?

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激素。

17.胰岛素有何生理功能?

(1)降低血糖;(2)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3)促进葡萄糖转变成中性脂肪,抑制脂肪水解,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除使血糖升高外,尚伴有高脂血症和酮血症。此外,前两种作用都伴有血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血钾降低,故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补钾。

18.糖皮质激素有何生理作用?

(1)物质代谢: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分解并抑制合成,促进脂肪分解,血脂升高,使体脂重新分配,出现向心性肥胖和满月脸。(2)水盐代谢:排钠排水。(3)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①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②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③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粘液减少,故溃疡病慎用;④脱钙,骨蛋白合成减少,久用易致病理性骨折;⑤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强,出现肌无力;⑥刺激Ⅱ型肺泡细胞产生二软脂酰卵磷脂,有利于肺的扩张,妇产科用它防止婴儿肺萎陷。(4)参与应激,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78.试述神经递质的分类。

(1)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肽类。 (2)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即GABA)、肽类(抗利尿激素、催产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阿片样肽、脑内胃肠肽等)。

79.内脏痛觉有何特点?

(1)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2)伴随不安与恐怖感。(3)有牵涉痛(即放射痛)。(4)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切割,烧伤不敏感。

94.试述汗腺的功能殛其调节。

人体汗腺分为大汗腺与小汗腺。大汗腺局限于腋窝与阴部,与体温调节无关。小汗腺中的活动汗腺分布于全身皮肤,在温热性发汗中起主要作用。其支配神经为交感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排泄代谢尾产物,并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

§3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特殊结构是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何谓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及防腐?

5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方法。灭菌是指杀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及芽胞的方法。无菌是指不含活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药物称为防腐剂。

3.何谓卡介苗?有何用途?

卡介苗是人工培养的牛型结核杆菌的变异菌株,用于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接种对象是儿童。l岁以内无结核接触史者可直接接种,1岁以上先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接种方法有皮肤划痕及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法接种后阳转率高,且稳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4.干扰素抗病毒有何特点?

(1)广谱抗病毒,无特异性。(2)抗病毒作用的发挥受细胞种属限制。(3)作用于细胞内的病毒,可阻止病毒的扩散,保护细胞免受病毒侵犯。(4)干扰素出现快、早,在早期抗病毒上起重要作用。

5.试述肝炎病毒类型。

肝炎病毒类型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6.试述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抗原抗体系统。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抗原抗体有:(1)表面抗原及抗体,即HBsAg、抗-HBs; (2)前s1抗原及抗体,即pre- s1、抗pre- s1;(3)前s2抗原及抗体,即pre- s2、抗pre- s2;(4)核心抗原及抗体,即HBcAg、抗-HBc;(5)e抗原及抗体,即HBeAg、抗-HBe。

7.何谓抗原?完全抗原及半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抗原是一类能与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①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②免疫反应性:即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即具有以上两种性能的物质。半抗原:即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①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②动物抗血清;③异嗜性抗原;④同种异型抗原;⑤自身抗原;⑥肿瘤抗原。

8.试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①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腔上囊、胸腺;②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N细胞、D细胞等;②单核细胞;③巨噬细胞;④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⑤肥大细胞;⑥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和郎罕细胞。免疫分子:包括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

6

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胸腺因子等。

9.何谓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分几型?

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人们习惯上称为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根据其发生机理不同分为四型,即I型,Ⅱ型、Ⅱ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10.试述I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疾病。

特点:①反应迅速、强烈、消退快,②参加反应的抗体IgE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③不需补体及吞噬细胞参与;④个体差异大;⑤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常见疾病:①青霉素过敏性体克,链霉素、先锋霉素等也可引起类似的过敏反应;②血清过敏症休克;③食物变态反应,④外源性支气管哮喘。

11.何谓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痤?它们各有何特点?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自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发挥作用时间慢,但在体内维持时间长,常用于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接种于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为抗体或淋巴因子等,由于输入的是现成的免疫物质,故免疫作用出现快,但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12.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的项目有哪些?

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的项目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菌苗、卡介苗(BCG)、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脑多糖菌苗、乙肝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狂犬病疫苗、伤寒三联菌苗、霍乱菌苗、炭疽菌苗等。

§4 病理生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多数疾病中,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防御性的抗损害反应,从而表现出功能、代谢、形态上改变,临床上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4.近代死亡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代认为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的水久性丧失。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全脑机能的永久性消失。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指征是:深度的不可逆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性、所有颅神经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脑电波消失和脑血液循环停

7

止等。脑血液循环停止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征.脑血管造影或同位素检查一旦证明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即可立即判定死亡。

5.小儿体液含量与水代谢有何特点?

人体体液含量因年龄而有差异,新生儿体液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80%;婴幼儿次之.约占70%;学龄儿童又次之,约占65%;成人体液含量只占体重的60%。小儿体重轻,体积小,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蒸发水分多;加上小儿代谢旺盛;此外,小儿机体发育不全,各种调节机能较差。因此,小儿比成年人更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6.试述正常成人机体每日进出水量的平衡情况。

正常成人每日饮水约1200ml,食物含水约1000ml,机体代谢产生水300ml左右,总共约2500 ml。每日通过肺排出水约350ml,经皮肤蒸发和出汗排水约500ml,随粪排水150ml,随尿排水1500ml左右,总共排出约2500ml。机体每日进出水量大致相等,从而保持动态平衡。

7.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低渗性脱水的基本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低渗,血清钠浓度小于135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Osm/L。高渗性脱水的基本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血清钠大于150 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 mOsm/L。

8.何谓有效胶体渗透压?哪些情况可引起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的差值叫有效胶体渗透压。下述三种情况可使之降低:(1)血浆蛋白浓度特别是白蛋白浓度下降时;(2)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时;(3)组织间液中蛋白积聚时,如淋巴回流受阻。

9.试述肝硬化产生腹水的机制。

(1)肝静脉回流受阻,以致肝淋巴生成增多,过多淋巴经肝表面和肝门溢至腹腔,形成腹水。(2)门静脉高压造成所属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肠壁及肠系膜水肿,继而水肿液漏入腹腔内。(3)大量腹水形成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继发性钠水潴留,加重腹水形成。(4)肝硬化时,肝功能障碍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发生低蛋白血症,也能促进腹水形成。

10.过量输液导致肺水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过量输液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间液生成过多,当超过淋巴回流增加的极限时,就可能发生肺水肿。

11.试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及产生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是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血浆SB、AB、BB均降低,BE负值增大,在失代偿时pH值下降。PaCO2代偿性降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①固定酸产生过多;②肾脏排酸功能障碍;③体内碱丢失过多;④血钾增高;⑤含氯制剂的过量

-

8

使用。

12.何谓缺氧?可分为那四种类型?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13.什么叫发绀?它与缺氧的关系如何?

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以上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病人不一定都有发绀,如血液性缺氧可无发绀;有发绀的病人也可以不缺氧,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14.何谓发热?按病因不同可分哪两大类型?

临床上常把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通称发热。这一慨念不够精确。因许多情况可使体温超过正常0.5℃,其本质并非发热。根据体温调定点的概念,发热的正确定义应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根据其病因不同,发热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前者是由各种生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所引起,后者则由生物性病原体以外的因素所引起。

15.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多数由什么原因所致?

临床上输液或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多数是由所输液体或容器被内毒素污染所致。

16.何谓热惊厥?

小儿在高热时发生的局部和全身性抽搐称热惊厥。常见于出生后6个月~6岁的儿童,可能与大脑皮质发育未成熟有关。

17.炎症局部有哪些临床表现? 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8.何谓肿瘤?有哪两大类型?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较慢、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对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常呈浸润性生长而侵入邻近组织,且常形成转移,对机体的危害性极大。

19.预防肿瘤发生有哪些原则?

(1)尽量消除和避免致癌困素的作用;(2)保持机体的良好状态.增强抗肿瘤能力;(3)加强普查和早期及时治疗癌前病变;(4)发现肿瘤易感人群并采取措施;(5)开展肿瘤的药物预防,又叫化学预防。即用一种或几种无毒的化学物质来阻止癌的发生发展。

9

20.何谓休克?

体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组织重要脏器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丹淡漠等。 21.为什么肝性脑病患者忌用肥皂液灌肠?

肥皂水是碱性,导致肠内呈碱性,使NH4→NH3增多,吸收入血后,可使血氨升高,促进肝性脑病发生。

22.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其发病机制?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多在最初几天内发生轻度的非酯型高胆红素血症和一时性黄疸,约l~2周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疽。其发病机制:(1)新生儿肝细胞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功能不成熟,以致肝脏不能充分酯化胆红素。(2)在新生儿期肝细胞台成Y蛋白相对不足,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过程减慢。(3)新生儿期都有一时性红细胞急速破坏,使肝细胞的胆红素负荷增加。 23.何谓少尿、无尿、多尿和夜尿?

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每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1称为多尿。正常人排尿量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白天尿量较夜间多2~3倍,但在慢性肾衰早期,患者夜间排尿量与白天尿量相近,甚至超过白天,这种情况称夜尿。

§5 药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1.何谓药物半衰期?

药物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不少药物根据血浆半衰期确定给药次数,如磺胺药SMZ和SIZ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10~12小时和5~7小时,故前者每日给药2次,后者每日给药4次。 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表现形式?

(1)副作用:副作用是指药物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多为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常因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较低之故,如阿托品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其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表现口干的副作用。副作用常可设法纠正或消除。例如用 双氢氯噻嗪利尿时,由于具有排钾作用,长期用药可致低钾血症的副作用,同时服用氯化钾即可纠正之。(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药理作用的延伸。毒性反应可立即发生,也可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前者称为急性毒性,后者称为慢性毒性。此外。还有些药物具有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等特殊形式的药物毒性。(3)特殊反应:特殊反应是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基因缺陷或免疫反应异常两类。(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值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后遗效

+

10

应可能非常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可出现嗜睡、乏力等宿醉现象;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链霉素停药后造成的神经性耳聋便是永久性的后遗效应。

3.药物的剂量、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等治疗指数的含义是什么?

(1)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2)域剂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3)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4)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5)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6)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7)治疗指数:治疗指教为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常以它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4.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作用。

(1)解热作用:主要是影响散热过程,其作用部位在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抑制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用药后能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2)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能减弱炎症时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末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对各种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及痛经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3)抗炎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但无病因治疗作用;(4)抗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但此作用只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才具有,大剂量阿司匹林反而无抗血栓形成作用。 5.为什么过敏性休克应首选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具有直接兴奋α和β肾上腺索能受体作用。兴奋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亦使支气管枯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兴奋β2受体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如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肾上腺素的上述作用,恰好能解除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故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6.哇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近况及临床应用情况如何?

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导致DNA降解及细菌死亡。该类药物有:第一代喹诺酮类:萘啶酸,现已淘汰。第二代喹诺酮类:吡哌酸,抗菌活性高于萘啶酸,且对绿脓杆菌及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葡菌有效。口服吸收好,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尿和胆汁中浓度比内脏组织中高,用于急慢性泌尿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和胆道感染等。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哌酸、氟嗪酸、甲氟哌酸及环丙氟哌酸等,该类药对肠杆菌科、绿脓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11

具有广谱、高效、可口服、安全及价廉等特点,有良好发展前景。临床上除用于尿路感染外,还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及慢性感染的长期治疗。 7.氨基甙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1)过敏反应: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疹、发热及过敏性休克等。(2)耳毒性:耳毒性可分为二类:①前庭功能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②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耳鸣、耳饱满感、听力减退,严重者致耳聋。(3)肾毒性:氨基甙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在肾脏蓄积,可导致肾小球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等。肾毒性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尿中红细胞、肾小球滤过减少,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及无尿。(4)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各种氨基甙类均可引起神经肌肉麻痹,若大剂量静脉注射或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可致呼吸抑制或停止。

§6 卫生学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现代医学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部分组成。在临床实践中,既要依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临床科研和临床诊治,还要用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结合病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考虑疾病的防治措施。 2.试述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2)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烟、酒)、交通工具 (车祸)、体育锻炼、精神情绪等;(3)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4)生物遗传因素。

3.试述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

①流行病学上是安全的;②感观性状良好;③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 4.何谓三级预防,临床医师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如何?

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并对人群进行卫生宣教,采取各种增进健康的措施。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疾病有可能及早治愈或不致加重。三缓预防:亦称临床预防,即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5.简述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当食物被污染或食物中营养素摄人过多或过少时都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1)食物被污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如化学性食物中毒,

12

细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毒素食物中毒等。有时食物污染后可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慢性危害,如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可引起肝癌。(2)营养素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足,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3)营养素过多:过量摄入营养素可导致营养过剩或中毒,如肥胖症、维生素A中毒等。

§1.7医院感染学基本知识问答 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2)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2.试述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与临床各科感染的诊断标准相同。至于是否为“医院内”,则应掌握各种感染的潜伏期,并遵循以下原则:(1)属于“医院内”者:①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病人住院至发生感染的时间超过该感染平均潜伏期者。如肺炎平均潜伏期为3天,凡人院3天后发生的肺炎属医院内肺炎。②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于入院后48小时及48小时以上者。如发生于人院48小时后的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属医院感染。③住院中获得感染,出院后发病。出院1个月内(包括31天)的手术切口感染;出院7天内(包括第7天)的尿路感染;出院3天内(包括第3天)的感染性腹泻、肺部感染。④在原有医院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已知病原体感染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又一次医院感染。⑤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如再次入院的输血后肝炎、脑室分流术感染。⑥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分支杆菌感染。⑦医务人员在医院期间获得的感染。(2)需要鉴别才能定为“医院内”者:①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在医院中经产道或产后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则不属于此。如经胎盘感染的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体感染,多在出生后48小时内(包括48小时)出现症状。另外,若脐带血中IgM阳性、IgA高于20mg%或宫水有污染者也可判为宫内感染。②慢性感染急性发作,除非有明确的病原体变更时,才能诊断为医院内感染。③由非生物因于所致的腹泻、咳嗽,由损伤、化学性或物理性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不属医院感染,但在此基础上有继发感染者又可列为医院感染。(3)不属医院感染者:①单纯口痰培养阳性,不能诊断肺部感染。②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有细菌生长而无症状体征者。③入院前感染,入院后发病者。④感染性疾病本身的并发症,如阑尾炎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等。

3.简述在医院分级管理中对传染病室的基本要求。

(1)传染病疫情报告无遗漏。(2)病人进出院有独立通道;医务人员上下班应有清洁通

13

道。清洁通道与半污染通道不交叉。(3)病室内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4)传染病室内应有卫生处置室,病人进出院均应洗澡,更换已消毒之衣服,带出的物品均需先消毒。(5)有消毒隔离保洁制度,有污物、污水处理设施,用过的各种器材、物品和布类必须消毒后方可送出传染病室。 4.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哪些主要内容?

(1)抗菌药物管理:①把抗菌药物分成一线、二线药物,前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和价格低廉;后者可能较易引起耐药菌株产生,或有毒副反应,或价格昂贵,故对之使用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如限制每张处方的配药量,限定临床用药指征,或某一级医师才能处方等,但绝不能影响紧急情况下用药。②有药物品种更新换代安排,在同类产品中选用一部分作为药剂科常配药,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常备药审查,当细菌对某种药物耐药时,应暂停该药使用而改用另种同类药物。③对抗菌药物进行审计。药剂科定期统计各科室各类药物的用量,总结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和存在的问题。④医院微生物室定期统计和公布医院各种菌株的抗素敏感率,为临床医生选药和药剂科进药提供信息。(2)制定“抗生素使用条例”。其内容有先送培养后用抗生素,按药敏结果选药,抗生素使用和联合用药指征,抗生素预防用药指征,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抗生素毒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20.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如何处理?

(1)以碘伏处理伤口。(2)肌肉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成人500单位,免疫力可维持2l天。(3)可联合用乙型肝炎疫苗。(4)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半年至1年。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s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