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二)

更新时间:2024-05-01 1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16 范仲淹的故事 第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

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 1. 读写下列词语

淹没 岳阳 稀粥 凌晨 佳肴 岂不 宫廷 泱泱 切磋 废寝忘食 毫不介意

和衣而眠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粗茶淡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 形近字组词:

淹( )俺( )掩( )岳( )岔( )

粥( )弱( )凌( )陵( )寝( ) 侵( )佳( )住( )肴( )看( ) 岂( )乞( )廷( )庭( )泱( ) 秧( )磋( )搓( )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1.课文讲述的是( )初年杰出的( )家,( )家范仲淹少年时代( )的故事。 2.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主要讲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

三.练习与巩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切磋( )宝贵( )赞颂( )往常( )著名( )杰出( ) 2.填空。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学而不思则罔,( )。 (3)发愤忘食,( )。 (4)己所不欲,( )。

3.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1)这里是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

治国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二.重点研读第二部分,感受范仲淹是怎样读书的。

1.这部分写了范仲淹的4件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分别是什么事。 (1) (2) (3) (4) 2.在第2自然段中:

(1)“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用冷水洗脸”的目的是( )

(3)“用稀粥充饥”一方面充分说明( )另一方面说明( )。

(4)“废寝忘食”的意思是( )

3.在第3自然段中:

(1)说明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的句子是( ;

) (2)“凌晨鸡鸣即起”说明( );“直到夜半”说明( );

“和衣而眠”说明( )。

4.在第4自然段中:范仲淹为什么要拒绝朋友送给他的美味佳肴?

5.在第5自然段中:“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而“范仲淹却闭门不出”,通过对比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 )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范仲淹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志向表现了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2.后人是怎样评价范仲淹的?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17 体育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正确书写生字。 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写下列词语

伤疤 膝盖 双臂 握手 嘘声 饶人 憋气 金发碧眼 君临天下 旁若无人 碍手碍

脚 面色红润 七嘴八舌 神情激动 风和日丽 2.形近字组词

疤( )病( )洛( )络( )膝( )

漆( )碍( )得( )碟( )蝶( )嘘( )墟( )臂( )壁( )饶( )绕( )挠( )憋( )蔽( )握( )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1.课文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 ),妈妈认为他

不能( ),所以涅利的妈妈前来请求( )免去涅利的( )课。但涅利硬是( )。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 ),站到了( )。

2.这篇课文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上体育课前的情景:涅利的母亲(

),而涅利( )。

第二部分(第6——13自然段)写上体育课时的情景:(

)。

第三部分(第14、15自然段)写放学时母亲的表现,她为(

)而高兴,为( )而感激。

三.练习与巩固 1.选词填空。 爱怜 可怜

(1)母亲( )地望着涅利。 (2)涅利是个( )的孩子。 2.仿照例句各写一个句子。

(1)例:加伦强壮得就像一头小公牛。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涅利和母亲走得很快,一边走一边比划着,交谈着,旁若无人地尽情欢笑着。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郑重-- 伶俐-- 盼望-- 许愿-- 无端-- 稀奇-- 允许-- 熟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

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

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出爬上横木不容易的词和句子抄写下来。 2.自由读第8、9自然段

(1)找出描写涅利爬横木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抄写下来。

(2)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3)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

(4)这些句子体现出了涅利身上的什么精神?

3 .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a.对自己说:

b.对老师说:

c.对妈妈说:

d.对同学说:

三.总结归纳,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涅利: 加伦:

涅利的母亲:

涅利的其他同学: 四.练习与巩固: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硬是”在句中是__________的意思,这个句子表达了涅利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 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这个句子表达了涅利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8 虎口藏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等生字,掌握部分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写下列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偏颇:

力排众议: 慷慨激昂: 铁骨铮铮: 睿智:

置之度外:

2.再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左宗堂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堂,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这句话和前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3)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4)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他的( )。

三. 学习第三部分。自由读第十四自然段 1.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 。 2.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3.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24 隐姓埋名三十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等生字;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活动过程 一.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 读写下列词语。

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书名 提炼 殿堂 撤走 富裕 键盘 殿堂 隐匿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心甘情愿 扬眉吐气 不折不扣 自力更生 熠熠生辉 威逼利诱 毫不犹豫 不分昼夜 闻名于世 世人瞩目 艰苦奋斗 默默奉献 2. 辨字组词。

渺( )忱( )枕( )购( )构( )钩( )沟( )撕( )斯( )毁( )投( )撤( )澈( )撒( )拆( )折( )键( )健( )刊( )刑( )署( )暑( )炼( )练( ) 昼( )尽( )熠( )谐( )瞩( )嘱(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2—17自然段):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 三.巩固与练习

1.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分( )夜 不假思( ) 欢欣鼓( ) ( )姓埋名 熠熠生( ) 不折不( ) ( )眉吐气 毫不犹( ) 3.缩写下面的句子。

(1)王承书放弃了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

(2)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科学技术 ( )的使命 ( )地说 ( )的待遇 ( )的承诺 ( )地接受

5.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 把它变为陈述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活动过程

1. 学习第一部分。

2. 在钱三强的办公室里,面对“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的考验,王承书是怎样回答的?( ) 3. “不假思索”的意思是:( ) “不假思索”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 4. 读到这里,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

5. 第4自然段和前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二.学习第四部分。

1.这一部分记叙比较详细,主要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两个“从此? ?”写她“从 ( )消失了”,“再也没有( );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 )”,“实现了自己( )的承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第二层(第13—15自然段)重点写她如何带领同事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为我国自制第一颗原子弹如期成功爆炸做出了贡献。文中具体地记述了她工作的艰巨,主要有以下四点: A. B. C. D.

3.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承书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激动。作者在文中又一次表达了对她的赞颂:“虽然,她为之付出( ) ,做出( ),是( )的功臣;虽然她没能( ),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 ),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三.学习第五部分。这是全文的尾声和总结,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性无比崇敬的心声:( )。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五.巩固与练习。读句子,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2. 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25 海上英魂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四个字的成语。

2、读文解容,了解邓世昌英勇献身的过,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重点难点:

1、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主人公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以及爱国的思想感情。关键: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上,有一个重大的事件,(板书: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这中间有着怎样的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1、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每个读两遍,并组词。 2、理解词语意思: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置之度外:度,考虑。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同归于尽:尽,完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全文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写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写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 三、合作探究

1、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是谁点燃的,中国海军将士是怎样与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这场战争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局,读完全文后自己有怎样的感受。

2、这篇谭文讲的是什么?文章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3、感悟题目中的“英”体现在何处?

4、默读思考,找出总体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想想哪些地方使你特别受感动,把它们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在书中作批注)

5、文中既有总体战斗场面的描写,又有具体的典型人物的描写。细读4——6自然段,找出能体现英烈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语句,用——画出来,并认真读,细细品,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旁边。

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讲日方军舰突然进犯,我方迅速出海迎战。 第二层(第4自然段)讲我军“致远”舰伤弹尽,邓世昌驾舰撞敌舰。 第三层(第5、6自然段)讲“致远”舰中鱼雷沉没,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给词语注音

霎 时 起 锚 云 霄 频 频 屡 次 舵 轮 硝 烟 2、我会填。

( ) 不 示 弱 同 仇 敌( ) 硝 烟( )( )

响 彻 云 ( ) 目( )口 呆 ( )飞( ) 散 ( )( )激昂 同归于( ) ( ) 之 度 外

26 少年闰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2、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二、合作探究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三、达标检测

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6、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板书设计

26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聪明、能干 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 佩服 向往难舍难分

27 凡卡

学习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内容,感受到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4、认识“插叙”,掌握插叙的表达方法。 5、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

理解“信”的内容,感受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生字我掌握:注音 涅( )摩平( )楦头( )梆子( )山鹬( )鹧( )鸪( ) ......枞( )树 孤零零( ) 醉醺醺( )皮袄( )稀粥( ) .....2、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礼拜 摩平 揉皱 昏暗 楦头 保佑 黑糊糊 笑眯眯 梆子 别墅 泥鳅 眯缝 高筒毡靴 烟囱 一缕 小崽子 稀粥 撇嘴 鲶鱼 卢布 山鹬 鹧鸪 匣子 枞树 窜过 逮住 孤零零 戈比 打搅 醉醺醺 甜蜜 暖炕 耷拉 3、我会给下面的生字组词: 茹( )涅( )戳( )菲( )艾( ) 4、 多音字组词: ( ) ( ) ( ) 脏 撇 差 ( ) ( ) ( ) 5、 我知道这些人物在作品中的关系: ① 凡卡·茹科夫: ② 阿利亚希涅: ③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④ 日发略维夫: ⑤ 菲吉卡: ⑥ 艾果尔,阿辽娜: ⑦ 卡希旦卡: 6、 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二、合作探究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4、标画出凡卡写信的内容是那几个自然段,用简明的短句来进行概括。

5、找出哪些段落是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

6、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7、凡卡乞求爷爷带他回家的部分,你读了之后有何体会?

8、文章是以什么为主线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9、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0、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写起信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2、“他叹了一口气??”课文一共写了凡卡几次叹气?这能说明什么?

3、品读悟情,小组交流展示 1)、学生预习、分组细学

第一组:收集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第二组:提炼信的内容

第三组:找出文中体现凡卡生活的“苦”的语句 第四组:找出信中回忆的“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五组:画出细节描写中体现的“痛”的语句,说说感受 第六组:概括本文写作特点,找出相应的语句

2)、“苦”——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我的发现: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主要体现在: 3)、“乐”——认识插叙,了解插叙内容对表达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我的体会是:

4)、“痛”——细节描写的运用,使甜蜜的梦回到了永远的痛。 5、写作方法

对比、反衬的运用。学生举例。

二、达标测试

chú guì mā píng pí ǎo yóu tǒng ( ) ( ) ( ) ( ) jiū zhù xī zhōu jí xiáng dǎo gào ( ) ( ) ( ) (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拒( )钓( )摩( )揍( ) 柜( )钩( )磨( )凑( ) 3、课文理解我最棒!

(1)“凡卡把自己写的信塞进了邮筒,回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

希望睡熟了。”对“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同情凡卡吗?相比之下,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样?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4、如果你是一名导演,要把凡卡的悲惨遭遇拍成电视剧,你会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拍摄重点?

28 孔明借箭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支吾、擂鼓、呐喊、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2、把握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面对周瑜的阴谋诡计胸有成竹、谈笑风生,避免了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表现出他特有的风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文”: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熟 ; 方法可以是朗读、默读、浏览等) 2、再读课文——“识字”:A.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B.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本课的

生字、词语读一读。C.利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生字组词

擂( )属( )匆( ) 呐( )愉( )吾( ) 雷( )嘱( )勿( ) 纳( 瑜( )语( ) 3、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迟延:耽搁,拖延。

调用:调度使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神机妙算:神机,指神奇非凡的机智、智谋。妙算,指神奇巧妙的计谋。形容非凡的机智和巧妙的计谋,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二、合作学习

1、三读课文——“赏句”: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感人(最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句子勾出来,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哪里打动了你?抓“借”字,把握故事情节。 2、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以借箭过程为重点;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要以诸葛亮为重点。) 3、 “质疑”:读了课文,文中哪些段落具体写借箭的经过?哪些段落交代了借箭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

预设:问题一

细读,抓“神机妙算”,体会人物形象。 1、读故事结尾句周瑜的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讲讲“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画,一边批注。)

3、先和同桌或在小组中交流,再参加全班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体现“神机妙算”的有关内容。 预设:问题二

1、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抓住周瑜言行的句子,体会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找相关句段体会交流。

(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2、抓住诸葛亮言行的句子,体会他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的性格特点。 1)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2)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巧借天时。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

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体会“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从草船借箭的结果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3)体会曹操多疑。找有关语句体会 二、达标检测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而至 军中无( ) ( )不已 神机( ) 箭如( ) 大雾( )

2、写近义词:懊悔( ) 妒忌( ) 吩咐( ) 呐喊( ) 隐讳( ) 少顷( )

3、照样子,写词语。家家户户(AABB) ( ) ( ) 商量商量(ABAB) ( ) ( ) 无缘无故(ABAC) ( ) ( ) 得意洋洋(ABCC) ( ) ( )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三国的成语:

士别三日( ) 望梅止( ) 三顾( )庐 味如( )肋 手不释( ) 老( )识途 木( )流马

6、填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 ) 东吴招亲----( )

张飞吃豆芽----( ) 张飞吃秤砣----( ) 诸葛亮吊孝----( ) 周瑜打黄盖----( )

29* 战 风 车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点难点:

1.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简要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3.谈出感受(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文”: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熟 ; 方法可以是朗读、默读、浏览等) 2、再读课文——“识字”:A.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B.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一读。C.利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斯( ) 厮( )兔( )冤( )邪( )牙( ) 3、“学词”:理解意思

厮杀:厮,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互相打杀。 冤仇: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邪法:邪,不正当。不正当的方法、门路、行为。

外行:一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二指外行的人。

冒险: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 形形色色:形形,即生出形体;色色,即生出颜色。指事物种类繁杂、多种多样。近义词如:五花八门。 4、三读课文——“赏句”: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感人(最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句子勾出来,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哪里打动了你? 二、合作学习

1、默读思考: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去战风车?桑丘是什么态度?战风车的结果是怎样的?

2、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并分角色朗读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对话,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主人:

仆人:

4、默读第10自然段,注意描写堂吉诃德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想象他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和评价。

5、讲述故事。 三、拓展延伸

课文结尾说:“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想知道他们后来还有哪些险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吗?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板书设计

堂吉诃德:将风车当巨人(1——9)

向“巨人”挑战

挑战失败(10--13) 重踏征途 (14)

表现了可悲可笑的“骑士精神”

30* 童年乐趣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重点难点:

交流感受(对小克利斯朵夫这个儿童形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书:童年)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文”: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识字”:

选字填空。 翁 嗡 免 勉 蜜蜂( )( )叫。一位老渔( )。 ( )费参观相互( )励

组词

斯( ) 厮( )兔( )冤( )邪( )牙( )

3、理解词语(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象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勉强:有多种意思,一指能力不够,还尽力去做;二指不是甘心情愿的;三指使人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四指不充足;五指将就凑合。

咏叹调:咏叹,即歌咏、吟咏。富于抒情的独唱歌曲,用管弦乐器或键盘乐器伴奏,能集中表现人物内心情绪,通常是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曲的组成部分。

毫不厌倦: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兴趣,继续去做(某件事情、某种活动)。 一本正经:一部正规的经典。比喻庄重、严肃。常带有讽刺意味。也作“一板正经”“正经八百”。专心致志:专,专注;致,极,尽。用心专注,集中全部精神。也作“专心一志”、“专心一意。”近义词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等。 二、合作学习

1、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号”的诞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来理解:

开始(第1—3自然段): 接着(第4—7自然段): 后来(第8自然段): 最后(第9—23自然段):

3、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4、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靠的不仅是自已对音乐的热爱,还因为他(有

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还因为他有一位(赏识他的祖父。)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第9—23自然段,找出这么评述的根据。

5、通过人物对话,你体会到什么?(祖孙两人的快活而激动的心情)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住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三、拓展思维

如果你是克利斯朵夫,你想向祖父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是呀,祖父的关心和关注,在克利斯朵夫音乐家之路的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反馈: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克利斯朵夫的惊讶和喜悦。 我感受到了克利新朵夫的激动和幸福。

我感受到克利斯朵夫对祖父的喜爱和感激。 我感受到了祖父对克利斯朵夫的爱。

教师总结: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热爱把他引进了音乐的殿堂,使他成为音乐的主人。

板书设计

一切都是音

童年的乐趣 热爱音乐

一天到晚哼个不停

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还因为他有一位(赏识他的祖父。)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第9—23自然段,找出这么评述的根据。

5、通过人物对话,你体会到什么?(祖孙两人的快活而激动的心情)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住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三、拓展思维

如果你是克利斯朵夫,你想向祖父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是呀,祖父的关心和关注,在克利斯朵夫音乐家之路的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反馈: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克利斯朵夫的惊讶和喜悦。 我感受到了克利新朵夫的激动和幸福。

我感受到克利斯朵夫对祖父的喜爱和感激。 我感受到了祖父对克利斯朵夫的爱。

教师总结: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热爱把他引进了音乐的殿堂,使他成为音乐的主人。

板书设计

一切都是音

童年的乐趣 热爱音乐

一天到晚哼个不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s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