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2 02: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第一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B.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2.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 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4.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 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 “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5.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他这里所说的欧洲“脱胎换骨”,指的是( ) A.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接受关贸总协定
C.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 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6.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7.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 需求差异 B. 民族差异 C. 生活方式 D. 自然环境
8.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9.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 )
A. 外来文化的影响 B. 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 人们的思想解放 D. 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1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直接目的是 (
) A. 增加国君的收入 B. 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 确立封建制度 D. 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被圈中的地区 (
) A.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 C.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率先包产到户
1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15.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 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 世界银行的成立
16.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 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7.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 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 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18.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21.结合下图,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
①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②社会福利开支减少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 ①② B. ① C. ③ D. ④
22.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 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3.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 “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 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24.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D.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2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 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 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26.“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27.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 外来文化的传入 B. 政治生活的影响 C. 社会经济的影响 D. 传统观念的继承 28.阅读下图,判断其中代表荷兰的是(
)
2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 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0.《汉城宣言》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
) A.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C.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 稳定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请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2)胡佛总统实现了他的诺言了吗?为什么?由此得到什么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事件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
材料二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在市场流通,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并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导致全球经济损失?
(3)分析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原因。
33.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34.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成“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开辟新航路有传教和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动机,A、C、D三项应是最初的动机,结果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描述的是曲辕犁,根据这一史实分析,其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因此离婚率剧减。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随后才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故A、B项时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B两项。婚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经济危机与否而改变,排除D。 5.【答案】D
【解析】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A、B两项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结构”;C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故选D。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没有涉及二者在需求上有何差异,故A项错误;B、C项材料没有提及,故B、C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游牧和商业发展是由于所处地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才向外发展,具有流动性,而农耕经济能在一地自给自足,不用向外发展,故形成安土重迁思想,所以作者认为文化形成的根源是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A项发生在1927年;B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初,均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从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 10.【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11.【答案】A
【解析】鲁国的税制改革是为了满足国君增加收入的要求而进行的,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12.【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 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用阶级分析法,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倡导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的;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的说法也不符史实。C项正确,符合题干时代背景要求。 13.【答案】B
【解析】歌词所述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地区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其他三项都不正确,A、C说的是特别行政区,D与史实不符。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在美国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16.【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农民上访,肯定是因为对当时的一些国家政策不满。据时间1921年,可知农民的不满应来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战争结束,这一政策继续推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18.【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联邦德国和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了第
一、第二产业。 19.【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冲击了封建旧地主阶级,同时金银流入欧洲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需的资金,符合“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21.【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这些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2.【答案】C
【解析】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 2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美国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现象,说明出现了新经济,而新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故选A。 26.【答案】B
【解析】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 27.【答案】D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这些因素不包括D项。 28.【答案】A
【解析】荷兰17世纪时成为“海上马车夫”,但18世纪被英国赶超,选择A项符合题意。 29.【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对民族工业继昌隆缫丝厂合法性的认可,总理海军衙门负责的是海军,不能代表政府,故A、C项错误;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插足经济,这本身就反映了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故D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应为A;B项与欧盟有关;C项为关贸总协定的宗旨;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31.【答案】(1)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没有。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认识:单纯的自由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必须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第(1)问;胡佛在位时,恰是“柯立芝繁荣”的末期,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危机爆发后,他始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
32.【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本土被袭击,不仅造成美国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
(3)①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开展了有效的经济合作。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它们合作的根本原因。 【解析】第(1)题应指出两种趋势,即全球化和区域化。第(2)题应联系经济全球化来分析说明。第(3)题在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合作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3.【答案】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
【解析】第一小问问题,结合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等角度回答。
34.【答案】(1)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必然性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2)立场: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依据题目的要求,紧扣题目要求作答。
第二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B. 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 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2.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 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 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4.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 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 “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 “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5.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他这里所说的欧洲“脱胎换骨”,指的是( ) A. 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接受关贸总协定
C. 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 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6.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7.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 需求差异 B. 民族差异 C. 生活方式 D. 自然环境
8.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事件的是( ) A. 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 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 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9.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 )
A. 外来文化的影响 B. 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 人们的思想解放 D. 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1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直接目的是 (
) A. 增加国君的收入 B. 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 确立封建制度 D. 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1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被圈中的地区 (
) A.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 C.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率先包产到户
1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15.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 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 世界银行的成立
16.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 A. 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 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17.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 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 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18.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 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21.结合下图,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
①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②社会福利开支减少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 ①② B. ① C. ③ D. ④
22.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 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3.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 “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 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 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
D. 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24.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D.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2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工厂 蒸汽机 工业资产阶级 B. 工场 蒸汽机 产业工人阶级 C. 圈地运动 珍妮机 金融资产阶级 D. 工厂 飞梭 中小资产阶级
26.“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 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 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27.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 外来文化的传入 B. 政治生活的影响 C. 社会经济的影响 D. 传统观念的继承 28.阅读下图,判断其中代表荷兰的是(
)
2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 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0.《汉城宣言》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
) A.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C.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 稳定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 1929年上台的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请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2)胡佛总统实现了他的诺言了吗?为什么?由此得到什么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事件震惊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
材料二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在市场流通,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并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导致全球经济损失?
(3)分析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原因。
33.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34.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成“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开辟新航路有传教和到东方寻找黄金的动机,A、C、D三项应是最初的动机,结果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描述的是曲辕犁,根据这一史实分析,其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因此离婚率剧减。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随后才实施一些福利政策,故A、B项时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B两项。婚姻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不会因为经济危机与否而改变,排除D。 5.【答案】D
【解析】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A、B两项发生时欧洲仍然是以单个国家的身份,并没有摆脱“陈旧结构”;C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不涉及材料所述的自身发展途径。故选D。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没有涉及二者在需求上有何差异,故A项错误;B、C项材料没有提及,故B、C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游牧和商业发展是由于所处地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才向外发展,具有流动性,而农耕经济能在一地自给自足,不用向外发展,故形成安土重迁思想,所以作者认为文化形成的根源是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A项发生在1927年;B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初,均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从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解放。 10.【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11.【答案】A
【解析】鲁国的税制改革是为了满足国君增加收入的要求而进行的,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12.【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 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用阶级分析法,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倡导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的;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的说法也不符史实。C项正确,符合题干时代背景要求。 13.【答案】B
【解析】歌词所述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地区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其他三项都不正确,A、C说的是特别行政区,D与史实不符。 1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在美国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16.【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农民上访,肯定是因为对当时的一些国家政策不满。据时间1921年,可知农民的不满应来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实行的余粮收集制。战争结束,这一政策继续推行,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18.【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联邦德国和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超过了第
一、第二产业。 19.【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D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欧洲金银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冲击了封建旧地主阶级,同时金银流入欧洲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需的资金,符合“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21.【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这些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2.【答案】C
【解析】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1500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两颗门牙”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萧条,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在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发现,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 2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美国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现象,说明出现了新经济,而新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不正确。同理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故选A。 26.【答案】B
【解析】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 27.【答案】D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这些因素不包括D项。 28.【答案】A
【解析】荷兰17世纪时成为“海上马车夫”,但18世纪被英国赶超,选择A项符合题意。 29.【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对民族工业继昌隆缫丝厂合法性的认可,总理海军衙门负责的是海军,不能代表政府,故A、C项错误;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插足经济,这本身就反映了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故D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应为A;B项与欧盟有关;C项为关贸总协定的宗旨;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31.【答案】(1)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没有。原因:“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认识:单纯的自由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必须适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第(1)问;胡佛在位时,恰是“柯立芝繁荣”的末期,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危机爆发后,他始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
32.【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的趋势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本土被袭击,不仅造成美国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且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
(3)①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开展了有效的经济合作。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它们合作的根本原因。 【解析】第(1)题应指出两种趋势,即全球化和区域化。第(2)题应联系经济全球化来分析说明。第(3)题在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合作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3.【答案】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
【解析】第一小问问题,结合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等角度回答。
34.【答案】(1)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必然性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2)立场: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依据题目的要求,紧扣题目要求作答。
第三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三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三月份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俄国十月革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导致两国革命道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革命性质不同 B. 两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不同 C. 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不同 D. 中俄两国的国情不同
3.(2012丽水一模)21.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拿破仑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 ) A. 颁布一部通行欧洲的法典 B. 强调以法国为主宰统一欧洲 C. 鼓舞法国士兵的斗志 D. 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
A.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 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C. 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 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
5.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应是(
) A.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期 B. 五四运动前后 C. 中共一大召开后 D. 井冈山斗争时期
7.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 B. 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 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使运动停止
8.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中庸 C. 轻徭薄赋 D. 有教无类
10.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
)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D. 法家思想的影响
11.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他报告的题目是(
) A.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 《地质力学概论》 D. 《新华夏海的起源》
12.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英国人比较充分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以下属于克伦威尔使英国繁荣的具体措施的有(
) ①发展工商业 ②颁布《航海条例》
③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④建立责任内阁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3.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②都是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都允许私人办企业 ④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如下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 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 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 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 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15.1919~1922年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相似之处是(
) A.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 D. 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6.下列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先后顺序是(
)
①《独立宣言》通过 ②来克星顿的枪声 ③萨拉托加大捷 ④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 ⑤英国在北美的军队投降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①③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②⑤①③④ 17.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
) A. 土伦战役 B. 奥斯特里茨战役 C. 莱比锡战役 D. 滑铁卢战役
18.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时,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为此他采用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了国家银行。这一措施有利于( ) ①巩固国家信用 ②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 ③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9.下图漫画“列宁清扫地球”是赞美列宁( )
A. 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使苏俄退出一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20.凯末尔逝世后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上述对凯末尔评价的是(
)
①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 ②废除了落后的素丹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改革使土耳其不断地向现代社会迈进 ④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调解教派冲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方向”是指(
) A. 引进外资 B. 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 独立自主发展 D. 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22.李时珍选择从医的直接原因是(
) A. 当时社会重视医学,学医地位高 B. 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C. 屡次参加举人考试不中、家庭影响及个人爱好 D. 为谋生存被迫从医
23.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 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 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 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 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24.“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这一“革命”指 (
) A. 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起义 C. 七月事件 D. 八一九事件
25.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尊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
A. 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C.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6.“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说这话的应是(
) A. 苏格拉底 B. 孔子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27.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的台词应是(
) A.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B.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8.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29.康熙帝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这一举动 (
) 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有利于巩固东南海防 ③加快了台湾开发的步伐 ④清除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0.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他事件根本不同 (
) A. 平定三藩 B. 统一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平定噶尔丹叛乱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结合孙中山、甘地、凯末尔的政治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曾对蔡元培说:“我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愈失败,我的精神愈焕发。”试举例说明孙中山的“不善处成功,而善处失败”。
(2)孙中山和凯末尔都为各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两人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爱因斯坦在评价“圣雄”甘地时说过“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地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甘地为印度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感人的品质?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还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 材料二
“勇敢的克伦威尔, 走进了议会,像个精灵, 他发怒的面孔, 吓得议员们目瞪口呆,
‘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够久了! 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 直到世界末日来临!’” ——《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材料
一、二分别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什么时候的情况?
(2)材料一中的“查理”和“缙绅”各指什么?“暴政的树梢砍掉了”与“压迫的大树”分别指什么?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克伦威尔的举动持什么态度?对于此事件后出现的政局你如何看待?
33.下列秦始皇所做的贡献中,你认为最大的是什么?说一说理由。
(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开凿灵渠和修筑长城。
(4)结束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统一。
34.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覶(阅读)善医,即以医自居。——顾景星《李时珍传》 材料二 时珍曰,,及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荇,沉者为。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荇。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荇。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荇……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
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荇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
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本草纲目·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
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接近了唯物主义”,故②④不符合题意。另外,三人都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且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欧洲的统一。从拿破仑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要使欧洲 的法典、法院、货币、度量衡、法律等都统一,也就是要使欧洲统一,但巴黎是世界的首 都反映了法国要控制欧洲。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正确选项是C。 5.【答案】B
【解析】④是教育方面主张,②强调等级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 6.【答案】B
【解析】是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准则。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在北京和李大钊结识,在上海与陈独秀会晤,这些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毛泽东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7.【答案】D
【解析】甘地曾经发起过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动并没有因英国的高压政策而停止,而是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斗争。故D项表述不正确。 8.【答案】C
【解析】任何朝代边疆问题都无法彻底解决,显然②不对,而①更无根据。 9.【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过犹不及”可以判定是“中庸”的思想。 10.【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保证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1.【答案】D 【解析】综合本题要注意“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12.【答案】A
【解析】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是在“光荣革命”后,④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当时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未建立,农业政策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①②说法错误。 14.【答案】D
【解析】漫画是历史在当时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综合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11年这一特点的时代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清政府,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愚蠢自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5.【答案】B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目标,土耳其独立运动以抵抗协约国侵略为目的,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为土耳其独立运动的个性,D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作用。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独立战争过程的掌握,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学习时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 17.【答案】B
【解析】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将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一举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18.【答案】A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①②③都符合开办国家银行的积极影响。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选项中A、B、C虽然都是列宁的贡献,但只有A项体现了列宁使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并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世界各地,故选A。D项是斯大林的贡献。 20.【答案】B
【解析】④是甘地的历史功绩。 21.【答案】C
【解析】综合本题要理解“新方向”的含义,必须结合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首次自主修筑的铁路产生的巨大影响或意义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中国铁路修筑的独立自主性。 22.【答案】C
【解析】由于屡次落榜,再加之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使李时珍越来越喜爱医药专业,最终选择了从医。 23.【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老农对中华民国人非常惊恐,矢口否认,表明老农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故选B项。 24.【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自发的革命”、“布尔什维克无力将革命置于领导之下”,结合二月革命的史实可知A项正确。 25.【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中“历代君主”说法太绝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此结论,故A项说法不对。 26.【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中心是“哲学王”,由此判断是柏拉图的观点。 27.【答案】A
【解析】题中涉及四句名言,只有A项是牛顿所说。 2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是从秦朝赋税繁重,贫富分化的角度评价的,唐太宗是从国家统
一、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秦始皇;董仲舒持批评态度,唐太宗则是肯定、颂扬的态度,故D项符合题意。 29.【答案】A
【解析】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光复台湾的是郑成功。 30.【答案】C
【解析】雅克萨之战属于对外反侵略,其他的属于内政。
31.【答案】(1)“不善处成功”: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或答孙中山组建军政府,前后两次发动护法战争,均因军阀的排挤或叛乱而招致失败)
“善处失败”:孙中山吸取革命斗争失败教训,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 (2)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和决心。
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解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意志坚定(斗志顽强) 【解析】联系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和主要经历,再来对应每一问的角度,进行认真的选取定位,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32.【答案】(1)1649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和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2)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即护国主统治。 (3)肯定和拥护。驱散议会,建立起来的军事独裁政权,是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及政权的需要。 【解析】本题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结合材料判断不同时期。第(2)问结合第(1)问的判断回答。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二评价克伦威尔的举动。
33.【答案】选项(1),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选项(2),对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选项(3),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选项(4),开创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从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发展看,秦始皇所做的这几件事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故此题无固定答案。解答时,任选一项即可,但应陈述理由。 34.【答案】(1)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请教、实践、总结。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及其行医的特点。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 (3)、(4)问,联系李时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判断。
第四篇: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5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德国人费兰茨·克萨韦尔·考夫曼所著的《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一书推荐了欧美各国的优秀经验,也指出了福利国家在欧美面临的挑战。你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是指(
)
A. “福利国家”使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B. 只为少数富人服务,穷人不满 C. 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社会稳定D.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2.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 “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 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 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5.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
6.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这表明了(
)
A. 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 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 罗斯福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 罗斯福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7.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A. 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 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 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 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8.《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9.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 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 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10.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后( ) A. 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 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 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11.1931年北平的《晨报》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从侧面反映民国时期(
) ①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②民主法治意识在人们心目中显著增强 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 ④出现用法律手段调节婚姻关系的新气象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12.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表述的是(
) A.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B. 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 C. 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D. 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1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 A. 雇佣关系出现B. 手工工场出现 C. 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 垄断组织形成
14.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 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 “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 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15.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A. 建立北约
B.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 组建欧洲联盟D. 成立欧共体
16.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A. 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 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 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 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17.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
18.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
A. 民族资本B. 官僚资本C. 外资企业D. 个体经济
19.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位开明大臣的最佳奏议应是( ) A. “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B. “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C. “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D.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20.“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据此可以得出( ) A. 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C. 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 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21.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
2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
A. 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 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 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23.《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24.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
A. 指出均田制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25.读下图,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表述正确的是(
)
A.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B. 1929年10月经济危机引发了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C. 有股市一定有经济危机 D. 经济危机和股市是密不可分的
26.英格兰西北部和苏格兰属于英国落后的边缘地区。工业革命后,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紧随其后,贫穷、落后的苏格兰也开始了工业化。由此,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这说明工业革命 (
) A. 推动产业结构变化B. 改变英国经济布局 C. 推动英国经济均衡发展D. 推动英国整体经济发展
2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不少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有(
)
①近代旗袍 ②中山装 ③面包 ④上海的里弄住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8.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曾说:“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下列表述最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是()
A.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 废除农村个体土地私有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D. 继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决定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 29.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
A. 商周B. 西汉C. 隋唐D. 明清
30.创刊于1861年11月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 A. 报道重大时事B. 评价社会风气 C. 宣传政治主张D. 传播商业信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32.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4.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
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它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答案】D
【解析】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所以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等信息说明是农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水利灌溉的信息,故C项错误;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成功的,但农民个体经营妨碍了现代化大生产,无法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是它的不足,选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生产经营权问题,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从“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可知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其背景是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武装进攻和经济封锁,形势严峻,故①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措施,即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由政府付给一定货币,实际上和无偿征收没有区别,引起农民强烈不满,故②正确;为解决余粮收集制带来的危机,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固定粮食税,故③错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农民是工人阶级天然同盟军,故“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表述不准确,故④错误。解读错误的有两处, B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之前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很少干预经济,政府只是经济“守夜人”;罗斯福新政之后采用凯恩斯主义,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府既是经济“守夜人”,又是企业的二老板。 7.【答案】D
【解析】元朝的时候,棉花的种植遍及中国南北,民间棉纺织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织品的比例。到明朝的时候,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应选D。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家庭经营”“社会主义”可知其所指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来自传统,而所有制及其他领域又属于集体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故A项正确;平均主义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错误;协作经营不属于传统农业的精华,故C项错误;共同劳动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B项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项;D项指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 10.【答案】D
【解析】A、B、C不符合史实。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各国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故D正确。 11.【答案】A
【解析】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强调夫权,即使女子面对“情意不投”“ 虐待……苦恼,无从摆脱”,往往也是被动接受,材料中的文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抗,体现了当时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故①正确;材料中文秀反抗的依赖手段是“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没有采用传统的暴力反抗或者消极逃避的方式,说明了当时人们对民主法治的信任,故②正确;“彻底”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故③错误;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僵化的婚姻关系,最终通过调解解决,和传统中基本通过宗法手段解决婚姻问题相对比,显然是历史的新气象,故④正确,选项A项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刊物的种类急剧增加,而不是有所减少。C项错误,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14.【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清末上海徐园的夜生活包括三项娱乐活动:猜灯谜、看电影和变戏法。与此对应的说法,只有B项是吻合的。 15.【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 16.【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17.【答案】C
【解析】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辛亥革命后,西式服装开始在中国流行,北伐战争时期开始逐渐流行新式旗袍。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的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18.【答案】B
【解析】本题切入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答案】B
【解析】《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述社会现状是东南沿海往往地少人多,实际上是说沿海百姓生计不可能依赖单纯的农业。基于这种现实,结合明初“海禁”政策,作为开明大臣应向皇帝反映禁海堵绝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给统治秩序带来的社会不利影响。符合题意的是B。A、D两项均是明代“海禁”政策的规定,不是开明奏议;C是田亩制度,与题意不符。 20.【答案】B
【解析】选B。要注意材料中的“美、加产品大量涌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故B项准确地体现了材料的观点。 21.【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坊市有严格规定,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街市制取代坊市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形成规模,不符合材料中”开始出现“信息,故D项错误。 22.【答案】D
【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23.【答案】D
【解析】“拜金主义风气”题中材料未能体现,故A项错误;“……一律金银定价”并未体现出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故D项正确。 24.【答案】B 【解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可以看出均田制被破坏并非偶然,故A项错误;“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只是一种现象并未指出本质,故B项正确;题中只是描述现象并未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故C项错误;唐朝实行过均田制,故D项错误。 25.【答案】A
【解析】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狂跌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没有明确指出经济危机和股市的因果关系。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可知英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故B为正确选项。A项材料中未呈现英国产业结构变化;材料中经济重心转移表明英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故排除C;材料中西北部和苏格兰经济崛起并不代表英国经济整体发展,故排除D。 27.【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须理解题干反映的是中西合璧的特点,①②④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③是完全西方特征,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8.【答案】B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表述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表述错误;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早于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开辟,D表述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 2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这是一种垄、沟轮作的耕作方法,符合代田法的技术特征,代田法是西汉时赵过总结推行的。 30.【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商贾贸易”“信息流通”说明其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
31.【答案】(1)反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③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认识:当时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合适的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 【解析】第(1)问,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破坏;第(2)问,从“胡佛村”看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即可。 32.【答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理由: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开始对美洲进行疯狂殖民侵略扩张,印第安人被大批屠杀、家园被毁、财产被掠夺,因此西方庆祝的是印第安人的苦难。
【解析】关键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归纳。
33.【答案】(1)经济: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
(2)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理解: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解析】第(1)问新型经济结合宋代特点进行回答,表现从宋代和以前区别进行回答;第(2)问变化主要从手工业角度思考,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4.【答案】角度: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世界联系等)
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
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对两段材料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的认识,“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公元1500年……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可以看出两位作者都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的开辟的;第二小问要求归纳两者的异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说明两位作者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材料一“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表明作者对新航路开辟的肯定,材料二“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表明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第五篇: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溪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 A.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 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 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从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下列最能全面代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的历史主题的是( ) A. 救亡图存 B. 工业化 C. 民主化 D. 近代化
3.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该套纸币的发行(
) A. 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 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 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起草
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C.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D. 国共两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5.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6.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所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原因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下图是某同学在笔记中整理的法国大事记(1789~1875年)。对于该笔记反映的法国历史,最合适的主题概括是(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D. 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
8.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A. 意大利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9.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商业革命”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革命”没有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D. “商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未能产生任何影响
1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11.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 A. 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B. 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 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 1832年领导议会改革
12.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 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13.“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14.“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
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5.某年,中国发生重大事件,引起苏联关切;《消息报》指出该事件将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真理报》更认为该事件将造成中国分裂,使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此一重大事件是() A. 甲午战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 B. 袁世凯称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作为交换 C. 五四运动,学生认为政府对日软弱,主张抗日 D. 西安事变,张学良要求停止剿共,以共同抗日
16.有学者认为,极盛时代的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下列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形成了主权在民的成熟民主模式 B. 为雅典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参政机会 C. 创造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D. 通过间接民主的方式实现公民权利
17.“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施,为澳门发展谱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关于澳门的“一国两制”方针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
A. 社会制度 B. 实施目的 C. 设立区域 D. 时间期限
18.“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是近代有人对轮船招商局评论。对该局作用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大大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 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出超格局 D. 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
19.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爱国”牌香烟设计的烟画。仔细观察画面,能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要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讲求营销策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 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 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 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2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 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B. 中国农村人口多 C. 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征 D. 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2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 A. 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 B.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 农民的掠夺
D. 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23.2009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320周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 )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
B.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C. 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
D. 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从美国搬走。以上材料说明( )
①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 ②美国不承担任何国际义务 ③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④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受到挑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5.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7.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
A.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B.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C. “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 “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2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 平民的权利 B. 商人的权利 C. 教会的权利 D. 国王的权利
29.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中共在这一局势下( )
A. 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
30.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法律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严禁对
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黥、劓(割鼻)等。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引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并评价秦律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对罗马法具有的即时作用和“永恒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等同于“方面”,
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2)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
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34.某同学以“近代中国百年梦”为主题整理出部分资料卡片。要求:参考卡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三张卡片提示,回答卡片中①②③空白处的问题。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百年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思想解放所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首先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谈话指出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遭受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最重要的探索就是反侵略,即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工业化、民主化、近代化都不能概括整个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以偏概全,故排除B、C、D三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图片显示的“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的信息说明票证面额巨大,属于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纸币,导致四大家族掠夺财富,对民族工业进行了沉重打击,故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这决定了双方抗战路线不同——中共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是片面抗战路线,所以排除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只能说中共的最低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排除;依据所学,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A。 5.【答案】B
【解析】一夫多妻习俗和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强调立嫡以贵不以长,故B项正确;诸子拥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否定了嫡长子的特殊地位,违背了宗法制,故C项错误;“门当户对”指的是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及题干要求,本题实际上考查对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⑤五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D项最准确。其余A、B、C三项均不全面。本题正确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1789年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1875年之间,政体的频繁更换,说明了确立共和政体的历程非常艰难。所以应选C。
8.【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1631年”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是最大的商业帝国,誉为“海上马车夫”。A项意大利,随着新航路开辟慢慢衰落了;B项西班牙在16世纪也衰落,17世纪的英国实力还不能达到使其“货物无奇不有”。 9.【答案】C
【解析】宋代“商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故A项错误;宋代在“商业革命”推动下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故B项错误;“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主要是从长远发展和社会转型而言的,主要是指没有突破原始农业主导的生产力方式,故C项正确;宋代“商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70年代的国内背景,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所以答案选A。 12.【答案】B
【解析】选B。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的邦国,专制色彩浓厚,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材料中《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主要原因就是具有专制色彩的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材料提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秦大臣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统一政令这些功绩的高度赞扬,认为秦始皇功劳超过了上古贤明君主——三皇五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A是在夏朝建立之前实行的社会制度,B、C两项是周朝盛行的社会制度,均与题目中所体现的秦代不相吻合,故答案选D。 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打击中国反日力量的团结……造成中国分裂……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事件应该是发生在1936年西安事变。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只适宜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不是成熟的民主模式,所以A项错误;D项“间接的民主方式”描述错误;雅典的民主不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的,所以C项错误,故选B项。 17.【答案】A
【解析】我国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但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18.【答案】D
【解析】轮船招商局仅仅涉及到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不涉及到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扭转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航运业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贸易的出超入超格局,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故D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香烟品牌“爱国”反映了人们爱国热情,故①正确;烟画信息中“中国利权”体现人们要求收回利权,故②正确;从烟画信息看,该公司利用人民爱国热情来宣传烟的销售,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受外国企业的排挤,处境艰难,呼吁人民支持,故③正确;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烟的销售与爱国结合,反映出民族资本家打出爱国牌,推动公司发展,属于一种好的营销方法,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2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即能够体现A。由“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即能够体现B。由“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即能够体现出D。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主旨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21.【答案】C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使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薄弱,农村敌人力量薄弱而革命力量强大。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为革命力量创造发展提供了空间,故答案选C。其它三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2.【答案】C
【解析】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根源。
23.【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4.【答案】D
【解析】由“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可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已经无法随意操控联合国了。说明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所以③④正确。①说法无法体现,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 25.【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漫画表明的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的现象,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政府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故答案选择D项。 26.【答案】C
【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27.【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A、B、D三项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经济规律的体现。C项注重依靠科技抓生产来致富,是新时代的歌谣。 28.【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D。 29.【答案】C
【解析】上图阴影部分是东北一带,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统辖区,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30.【答案】B
【解析】通过“1957年”的时间判断,当时是三大改造后初期,由此可知当时是农业生产合作社,C项开始于1958年。
31.【答案】(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作用: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过于严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题意要求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来概括,秦律的职能之一在政治上表现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经济上的职能:规范社会经济行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关于对秦律的评价可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来评价。积极作用可从对国家、对个人、对法律三个角度来说明消极作用可根据其中的不平等、和严酷性来说明。 (2)所谓即时作用指的是对当时罗马帝国所产生的直接性的影响,所谓永恒价值指的是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 ‘稳压器’”和“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得出其即时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罗马的统治。根据“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并结合近代以来法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可知其“永恒价值”: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32.【答案】(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的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1)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内外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即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积极成果;第二小问即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4)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33.【答案】(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 影响:对中国: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对英国: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试图挑拨中苏关系,分裂社会主义阵营。 (2)态度:对中国革命采取支持态度。
原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3)不相同。
说明:苏联承认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 (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
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解析】(1)材料一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应该包括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和国内舆论的压力,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而对当时对中国的影响是指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而对当时对英国的影响则是指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材料中的“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所以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只能是支持态度。而主要原因则包括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和中共取得革命胜利反而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回答此题一定要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大格局来考虑。
(3)材料
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当然是不相同的。苏联承认新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所以,立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还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国也对苏联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个国家还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直接的证明。
(4)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
政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不能再实行结盟政策了。所以,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的历史启示是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从国际背景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34.【答案】(1)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五四运动。
③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的分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实现。 (2)核心内容: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解析】(1)卡片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等方面来分析概括①的答案。材料“青年学生和新兴的无产阶级”可以得出卡片二是五四运动。卡片三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因此从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方面来分析得出③的答案。
(2)从卡片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卡片二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再到卡片三的国民大革命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百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35.【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关系:诸侯为周王臣下,服从周王命令。义务: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
(3) 变化: 周天子由“天下共主”到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封制下诸侯独立性强,制度本身弊端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的“述职”“贬其爵”“削其地”“六师移之”加以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第(3)问从材料三“郑伯不朝”“射王中肩”可知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力。原因应从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本身的弊端及周王室的衰落三方面回答。
正在阅读:
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08-22
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几点建议02-20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最后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03-13
四年级立定跳远-教案01-29
运行部前台接待04-15
1.5MW风电轮毂加工与检测方法探讨04-22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单元测试题(难度中档·细解析)06-17
2017最新留守儿童工作方案08-12
- 长春版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开学考试
- 选人用人论文:如何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 在新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 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 2019党支部星级创建情况报告
- 银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经验
- 关于教育扶贫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 工作中不轻易说的10句话
- 与“邻”相伴携手同行社区运动会方案
- 学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话专题党课讲稿
- 阿里巴巴的绩效考核
- 加强企业中秋国庆安全工作要求方案
- 银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经验
- 市长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推荐」2020年“扫黄打非”工作实施方案
- 先进基层党组织材料
- 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党课报告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3月份重点工作通知
- 关于党建工作督查情况反馈专题党课
- 镇中心小学培补增效方案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期中
- 高一
- 学期
- 民族
- 中学
- 考试
- 历史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