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9 13: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表观分布容积 2、血脑屏障 3、蓄积

4、药物分布

二、填空题

1、ADME过程是指药物的( )、( )、( )和( )过程。 2、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有( 、( )。

3、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通过( )向( )的过程。

4、药物对某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时,该组织就可能成为药物贮库,该组织的药物浓度会增高,这种现象称( )。

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 )过程,有饱合现象,血浆中的药物的游离型与结合型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6、人的体液由( )、( )、( )组成

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循环系统 运送至 各脏器组织 的过程。 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慢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蓄积 。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白蛋白 、 α1-酸性糖蛋白 和 脂蛋白 。 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 分子量 有关。分子量在 5000 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性 性,另外药物与 蛋白的结合率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6.粒径小于 7 μ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 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 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

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亲水性 、增加微粒的 柔韧性 及其 空间位阻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 贮库 作用,可能延长 作用时间 。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 动物种差 、 性别差异 和 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 等因素有关:

10.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药量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总容积 。

三、判断题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对药物的分布和转运有影响。( )

2、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 3、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和蓄积越多。( )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而引起蓄积。×

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8.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9.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

四、单选

1、化学结构决定疗效的观点( )。

A、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

B、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

C、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

D、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

2、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是不正确( )。 A、此种结合是可逆

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3、下列剂型,哪一种向淋巴液转运少( )。 A、脂质体 B、微球 C、毫微粒 D、乳剂

4、下列哪一类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 A、弱酸性药物 B、弱碱性药物 C、极性药物 D、水溶性药物

5、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径( )。

A、舌下 B、直肠 C、经皮 D、口服

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性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 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 人体总体积 B. 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 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 D. 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 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

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 不能透过血管壁 B.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C. 不能经肝代谢 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5. 以下错误的是:

A. 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 C.都对 D. 都不对

6. 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型>W/O型>O/W型 B. W/O型>W/O/W型>O/W型 C. O/W型>W/O/W型>W/O型 D. W/O型>O/W型>W/O/W型 7.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 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 B.胞饮、吸附、融合、内吞 C. 膜间作用、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8. 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 A.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 B.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 C.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D.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 9.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1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

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

五、简答

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 2、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

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 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5、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

6、假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率>99%,解释为什么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而总血浆药物浓度降低。

7、假如一种新药口服首过作用很强,下面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

A、水溶液剂 B、混悬剂 C、片剂 D、缓释片剂

8、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药理作用强度?

9、当患者患有易导致低蛋白血症的疾病时,弱酸性药物还是弱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更易发生变化,为什么?

10、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1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12、组织分布的定义及与药效关系

13、影响药物组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14、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

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第II相反应 2、消除

二、填空题

1、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 )、( )和( )。 2、消除是( )与( )过程的综合效果。药物在体内的( )与( )过程一般总称为处置。 3、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 )、( )和( )。

1.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主要需要 分子氧参与。

2.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首过效应显著, 肝血流量 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受蛋白结合 的影响较大,首过效应不明显。

3. 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 酶抑制 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 酶抑制剂 。4. 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称为 酶诱导 作用,能使代谢加快的物质叫做酶诱导剂 。

5.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 结合不充分引起的疾病。而在新生儿体内恰恰是高度缺乏该结合反应所必须的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

6. 异烟肼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乙酰 ,并存在快乙酰化 和 慢乙酰化 现象。 7. 遗传学因素主要影响药酶的性质和活性强度。

8. 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 微粒体酶系和 非微粒体酶系 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 肝脏 。

9.维生素B6能促进多巴脱羧酶的活性,加速脑外的左旋多巴脱羧转变成多巴胺,难于进入脑内,使药物在脑内达不到治疗浓度,作用下降。

10.消化道粘膜中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增大给药量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三、判断题

1、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都比原型药物大,并失去药理活性。( )

1.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2.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

3.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4. 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 5.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基本不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首过效应明显。×

6. 肝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肝血流量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其均有影响。√

7.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8. 结合反应一般被认为是药物在体内的灭活过程,故又称之为“解毒反应”。√

9. 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

10.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合用,可增加血浆中左旋多巴浓度,同时增加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并降低多巴胺浓度,使作用加强。×

四、单选

1、影响代谢过程中不太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 A、酶促作用 B、酶饱和作用 C、酶抑作用

D、酶促与酶抑二相作用

1.某些药物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其理由主要是 A 避免了溶出过程 B. 口服药物不吸收

C. 在进入体循环前已被直肠吸收的药物有一部分不通过门肝系统 D. 惰性粘合剂、稀释剂等辅料干扰吸收 E 直肠给药剂型中基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 2.药物代谢一般产生

A 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B. 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

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 D. 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E 碱性增强的化合物 3.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

4.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微粒体酶的诱发 C.药物吸收很完全 D.酶系统发育不全 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5.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A.胃肠道吸收差 B.在肠中水解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首过效应明显 E.肠道细菌分解

6. 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C.栓剂 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

7. 某前体药物和酶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导致:

A.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降低B.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增强 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降低 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增强 E. 药理作用加快、减弱或毒性降低 8.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A.氧化、还原、分解、结合 B.氧化、还原、水解、脱羧 C.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D.氧化、乙酰化、分解、结合 E.还原、水解、结合、甲基化 9. 结合反应可以有以下形式

A. 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 B.硫酸结合、磺酸结合、甲基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s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