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2 18: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的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目 录

一、重庆是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支点 .................................... 2

1、中央对重庆的五大战略定位 ......................................... 2 2、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上升 ....................... 3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功能区划分和成渝一体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 ... 14

1、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15 2、形成了“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 ................................. 16 3、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 ............... 17 4、成渝一体化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 24 三、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 26

1、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区域性差异显著 ......................... 26 2、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圈层分布格局 ................................. 27 3、县域经济差异较大 ................................................. 28 四、重庆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重心 .................................... 30

1、总体战略任务----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中心城市 ............... 30 2、重庆实现总体战略任务的八个着力点 ................................. 30

一、重庆是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支点

1

1、中央对重庆的五大战略定位

重庆地处中国中部的西缘、西部的东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结合部,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水、陆、空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有双重聚散功能,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重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战略支点和经济龙头地位,通过重庆带动整个西部开发,缩短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差距。

图1 重庆市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图

2007年3月14日,当时的胡锦涛总书记寄语重庆:把重庆加快建

2

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14”的总体部署给重庆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可以看见绚丽风景的“窗户”。中央对重庆的五大战略定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上升

(1)重庆的经济总量和投资消费持续提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重庆直辖以来,以非凡的创造力和蓬勃的朝气,书写了巴渝大地崭新而富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3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7亿元,同比增长12.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图2 重庆市近五年GDP总量与增速 资料来源: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3 第二产业增加值6397.92亿元,增长13.4%,工业比重增加到了4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0.5:41.6。

图3 重庆市近五年工业增加值与增速

资料来源: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重庆市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11205.03亿元,同比增长1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 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87.04亿美元,增长2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

4

(2)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继2011年迈入GDP总量“万亿俱乐部”之后,2013年重庆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869美元,接近7000美元台阶。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庆整体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了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表明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图4 重庆市2013年各项指标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3)重庆的城镇化率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速度高于全国平均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1%人口调查办公室对外发布《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重庆市城镇化率为58.34%,高出全国城镇化率(53.73%)4.61个百分点。 5

6

图5 我国2013年各省区市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邦尔德公司整理绘制

重庆直辖以来,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58.34%。城镇人口从1997年的890.74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732.76万人。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35个百分点,重庆比全国高出0.38个百分点。

(4)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多个分项指标位居前列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2月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2011-2012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重庆市从2009-2010年中游区的18位上升到了中游区的15位,上升了四个位次。

图6 2011-2012年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排名重庆15位 邦尔德公司绘制

7

图7 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排名重庆18位 2013年6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注3)和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3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排行榜对我国省区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虽然重庆市的总体排行为第20位,但分项竞争力靠前,其中成长竞争力(注4)排名第5位、最具幸福感城市(注5)排名14位、创富城市(注6)排名第9位。 注3: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1998年在香港成立、最早涉及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学术机构。成立以来,从中国城市研究出发,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城市研究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精心研制、自主完善,形成了“GN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8 注4:《中国省区成长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实力指数、潜力指数、活力指数、能力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67项三级指标组成。

注5:城市幸福感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其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平较高。《GN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满足感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经济福利指数在内的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组成。

注6:创富城市是指城市现实与潜在的综合创造财富能力。其特征是:财富总量高,人均财富多,经济开放度高,财富创造力强,创富机会广,持续创富能力强。《GN中国创富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经济创富力指数,创富机会指数,资本创富能力指数,创富支援力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0项三级指标组成。

表1 2013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排名 城市 1 上海 2 香港 3 北京 4 深圳 5 广州 6 天津 7 杭州 8 苏州 9 台北 10 重庆

9

分数 排名 城市 分数 排名 城市 分数 3307.00 3274.02 3215.29 2935.80 2837.82 2836.32 2804.79 2675.51 16163.08 11 南京 16099.80 12 澳门 15813.05 13 武汉 9115.16 14 成都 9024.81 15 沈阳 7048.11 16 大连 6747.29 17 宁波 6426.11 18 青岛 5801.88 19 无锡 5724.68 20 济南 5420.56 21 西安 5120.00 22 东莞 4845.27 23 厦门 4404.86 24 长沙 4398.16 25 郑州 4195.22 26 新北 4013.70 27 佛山 3805.14 28 昆明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3547.78 29 哈尔滨 2577.53 3422.46 30 长春 2530.16

表2 2013年我国省区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

表3 2013年我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

1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4 2013年我国十大创富城市排行榜 2013中国十大创富城市排行榜 创富特色 总分 城市 香港 最具活力创富城市 90.81 深圳 创造财富最快城市 89.67 总部经济创富城市 88.19 北京 最具创富能力城市 87.53 上海 最具创富潜力的城市 86.28 天津 广州 多元经济创富城市 85.25 台北 最具创意财富城市 83.959 民营经济创富最快城市 81.89 苏州 西部财富增量最大城市 79.88 重庆 澳门 娱乐业创富城市 77.96 (5)新型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第八位

2012年10月,我国发布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图8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11

这部由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完成的报告,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指数计算,给50个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重庆以39.4%位居第八位(详见表5)。

( (

表5 2012年中国城市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名重庆市第8位

12

6)2013中国城市发展质量排行榜位居全国第11位

今年10月,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联合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室等单位共同推出的“2013年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行榜”,重庆市为11位。重点城市发展质量排名为第30位。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为:发展速度、内生发展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成反比)、第三产业占比、民营经济占比、人均GDP。 图9-10 2013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

13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7)全球知名机构仲量联行把重庆列为1.5线城市

2012年3月,全球知名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发布《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把重庆等9个城市评为中国1.5线城市。报告频频提到重庆。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球GDP增长最快的10个大型城市均在中国新兴城市50强之列。重庆排名第一,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城市。”关于城市发展转型:“重庆已逐步从内陆制造基地向外向型经济体转变,其2011年出口增长率达到160%,远超过其它1.5线城市。”关于经济活跃度:“重庆零售市场领跑全国第二梯队,仅次于杭州、成都和沈阳。众多奢侈品纷纷到重庆试水,争夺重庆市场。”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图11 仲量联行将重庆评为1.5线城市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功能区划分和成渝一体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14

1、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国务院确定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验区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重庆第二个直辖十年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任务、目标定位、思路措施。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意见》对重庆做出13个定位、30个加快、22个支持的决定,并制定了“12+10”的优惠政策。 (2)围绕三条主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12项新机制 2009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重点围绕三条主线探索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12项新机制。到2020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功能形成,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取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明显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0%;基

15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本公共服务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五个一体化,为配套改革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确定了九龙坡、梁平、垫江3个先行示范区县;强化了“一圈两翼”帮扶机制建设,落实产业联动、就业转移、教育互助、科技合作、卫生共享、人才交流、融资支持、扶贫开发等帮扶任务;推进实施《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引导发展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提速推进全市2000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总量 快速增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培训、扶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贫培训;实施了以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元结构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一系列户口迁移限制,这些改革举措,为配套改革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形成了“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按照新修编的规划,全市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涵盖涪陵、长寿、武隆、南川以西的23各区县(现为21个区县)构成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依托一小时

16

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图12 重庆“一圈两翼”城市发展空间布局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3、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 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意见》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将重庆全域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并根据各自定位,在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17

图13 重庆市域五大功能区划分

(1)都市功能核心区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 面积:294平方公里。 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任务:四大主要任务----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城市功能、精细化城市管理和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不能新增工业规模,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聚集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楼宇工业,加快退出低端产业,适当疏散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 18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图14 都市功能核心区一角

(2)都市功能拓展区

范围:主城9区除都市功能核心区外的区域。 面积:5179平方公里。

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

任务: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着力建设大型居住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等,成为全市的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GDP1070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7.5%和44%。同时,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19

图15 都市功能拓展区一角

(3)城市发展新区

范围: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大足区、綦江区、铜梁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及万盛、双桥经开区。

面积:2.32万平方公里。 定位: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有效辐射区域,它内连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外接“两翼”,是大都市与生态区的“粘连地带”。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20

图16 城市发展新区一角

(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范围: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区县。 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1

图17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一角

(5)渝东南生态保护区

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6区县(自治县)。

面积:约1.98万平方公里。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22

图18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一角

(6)五大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

都市功能核心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33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11.6%;

都市功能拓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7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37.5%;

城市发展新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10000亿左右,占全市的35.1%;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到2020年,预计GDP达到4500亿元左右,占全市的15.8%。 这是重庆促进市内资源利用最优化、功能配置最大化的一次战略部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署,也是增长发展动力与活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五大功能区”建设,将开启重庆发展的新征程。

23

4、成渝一体化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成渝经济区重庆范围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和渝东北的万州、垫江、梁平、丰都、开县、忠县、云阳以及渝东南的石柱,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重庆总面积的37.56%,人口238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62.5%。

图19 成渝经济区重庆市规划范围

成渝一体化的核心是成都经济圈和重庆三大功能区域(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即原一小时经济圈。以成都市为中心的近20个城市,集中了四川省60%-70%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以重庆三大功能区20多个区县,集中了重庆60%-70%的人口和70%-80%的经济总

24

量,再辅以成渝高速沿线城市,构成一个典型的“哑铃”。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重点是成渝经济区形成的哑铃型经济带。

图20 成渝经济区“哑铃”型经济带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排行榜, 成渝经济区在全国20个全国经济区(圈)中排名第五位(注6)。 注6:区域中心城市特征是:经济发达、功能完善,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 较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主导和带动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GN中国区域中心城市评价指针体系》通过该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业发展水平、科教发展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区域辐射力、区域聚集力8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134个三级指标衡量。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25

排名 1 表6 2012中国区域中心城市排行榜 经济区域 泛珠“9+2”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辽宁沿海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圈 沈阳经济圈 长江中游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关中经济区 皖江经济区 长株潭经济区 图们江经济区 江苏沿海经济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广佛肇经济区 蒙中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中心城市 香港、广州 上海 广州、深圳 北京 、天津 重庆、成都 青岛 大连 福州、厦门 沈阳 武汉 郑州 西安 合肥 长沙 长春 连云港、盐城、南通 南宁、钦州 广州、佛山 呼和浩特 南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26

三、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1、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区域性差异显著

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及民族地区并存的直辖市,由于自然环境、交通区位以及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全市2970万人口,三分之二在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特别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集合和叠加了我国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

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2013年,三大功能区域占了重庆全市经济总量的77.1%(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7.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8%;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5.47亿元,占全市的14.9%;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0.23亿元,占全市的33.4%);而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两大区域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2.9%(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3.79亿元,占全市的17.3%;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74亿元,占全市的5.6%)。经济总量比西部三大功能区相差2.5倍,经济重心明显向西部地区倾斜。

2、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异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1%人口调查办公室《2013年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13年一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为69.13,而两翼只有38.22(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41.8,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34.64),“一圈”和“两翼”之间城镇化率相差30.91。

27

3、县域经济差异较大

首先是经济总量差异较大,经济总量最大的渝北区2013年GDP为1001.8亿,经济总量最小的城口县仅为42.6亿,相差23.5倍。其次是人均GDP的差异,人均GDP最高的渝中区为123856元,而最低的巫溪县仅为14898元,相差8倍多。

28

四、重庆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重心

1、总体战略任务----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走势、中央对重庆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新一届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加以综合研究,重庆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担起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重任。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

2、重庆实现总体战略任务的八个着力点 (1)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是我国确定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大中心城市之后的第

29

五个国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21 重庆是我国第五个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是中央的战略性决策要义和重要棋子。国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国家经济的聚宝盆,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建立相应数量的“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有柏林、法兰克福,法国有巴黎、里昂,美国也有十多个“国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它们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其主要途径为:

30

①进行生产的分工、协作和扩散;

②通过流通,互通有无,促进竞争,形成优势;

③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五重使命”:首先是区域功能,在整个西部区域有重大影响,而且能够承担国家赋予它的重要战略性使命;第二,必须是整个西部地区直接对外开放的开放型城市,就像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通过内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第三,必须是整个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国际门户性枢纽;第四,必须承担一些特殊的国家战略性产业职能或经济职能;第五,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实验区。

中心城市也是形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经济区的核心与基础。 为此,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须适当超前发展,同时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定的城镇体系作保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城镇有专业分工、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

(2)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2012年,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了超过2.7万亿美元,其中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4000多亿美元,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向西、向南开放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李克强总理10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讲话: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等领域采取实质性举措,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

31

平,实现2020年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云南向西南开放、内蒙古向北开放、黑龙江成为沿边开放桥头堡的战略举措,批准设立了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珲春经济合作示范区、内蒙古满洲里等三个沿边开发试验区,允许这些地区先行先试,发挥带头作用,率先打开向西开放的新局面。

图22 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32

图23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地理位置

重庆要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必须把握这一趋势,全面打通向西、向南的开放通道,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这几年,重庆着力向西,建设了“一江两翼三洋”大通道:“一江”是通过长江通达太平洋,“西北翼”是通过渝兰铁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西南翼”是通过渝黔铁路、由贵阳-昆明-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通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开辟了从向西过北疆铁路经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线,“渝新欧”铁路以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五定班列”实现了多国联运,从重庆到欧洲仅需十二三天;“三洋”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进入太平洋;北翼通过新疆、俄罗斯到达欧洲抵达大西洋;南翼通过云南经缅甸到达印度洋。

图24 重庆的大通道战略

33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要使重庆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作用,除了打通向西的通道以外,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南下通道,即以重庆、昆明为轴,构成一个四边形----重庆、昆明、南宁、东盟(见图43)。通过与云南的区域合作,借助云南桥头堡战略,进一步向南发展,加快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南亚、中亚、俄罗斯和非洲、拉美等地区经贸与投资合作。

图25 重庆南下,建立渝、滇、桂、东盟发展核

资料来源:邦尔德公司绘制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指出:“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

34

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推力来自两方面的合力,一是成渝经济区的南下,二是泰国、越南等国的北上,在云南会师。重庆南下战略就是依托云南桥头堡南下东盟,开辟中国——东盟——南亚市场,这是覆盖30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有两个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其交汇点就是云南与东南亚。中国的战略是南下、西进,而印度的战略是东进、北上,这是云南面临的最大机遇。云南开放的格局在于,腹地推动,中路突破,两翼齐飞。腹地是成渝经济区,背靠四川与重庆,经中南半岛的屋脊——老挝,将发展之箭射向新马泰。两翼齐飞,是利用西进与东进战略,搞活广西与缅甸这两个边路,下底传中,从而实现云南和内陆对外开放的纵横战略。

图26 云南桥头堡对重庆南下的战略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重庆进一步向南拓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极好时机。一方面,通过兰渝铁路建设和2015年通车,使渝新欧线绕

35

道襄渝、西康、陇海线改为直接由广元北上,直达兰州,缩短渝新欧线的运行时间。

图27 渝新欧线通过兰渝铁路缩短运时间

另一方面,利用欧亚大陆桥、泛亚铁路、沪昆高铁的建设拓展对外渠道。第三条欧亚大陆桥是经云南连接珠三角、西部腹地和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从深圳、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全长约15000公里,横贯亚欧17个国家。

36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图28 欧亚大陆桥路线图

泛亚铁路网总长度为81000公里,分为四大走廊。东南亚走廊起于新加坡,止于昆明市,全长5000公里,总投资150亿美元。它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从交通运输上联为一体。中国制定了泛亚铁路三大建设方案,即东线中国至越南、西线中国至缅甸、中线中国至老挝国际铁路通道,均纳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0年8月20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六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致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铁路衔接计划,预计到2020年,六国将实现铁路网络的连通。

图29 泛亚铁路东线示意图

37

另外三条走廊分别为全长32500公里的东北亚走廊、全长22600公里的南亚走廊、全长13200公里的中亚至高加索走廊。

图30 泛亚铁路四条线走向图

中国到2020年,将建设五纵五横高速铁路线,其中一条是上海----昆明----大理----印度。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长2264公里,全线预计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

38

图 图31 沪昆高铁走向图

(3)加快两江新区建设

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副省级新区,也是六大国家级新区(另五个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之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开放门户,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当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

图32 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39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表8 我国三大国家级新区比较

“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目

40

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两江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全市70-80%的直接引进外资将由两江新区完成,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发挥核心和引擎作用。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

2013年,两江新区GDP为1650亿元,增速达18%以上。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新区排行榜(注7),两江新区在全国十个新区中排名第三。

表9 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新区排行榜

注7:《GN中国城市经济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经济发展指数、开放度指数、成长潜力指数和开发区环境建设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构成。

41

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两江新区”对重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其功能在于在国家层面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集聚。两江新区在挂牌时提出到2012年实现GDP翻番,达到1600亿的目标,但实际还差距120多亿。

从2013年起,两江新区的建设进入了全面提升、高速增长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两江新区”除了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以外,需要进一步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和制度层面先行先试,围绕既定目标,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创新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路子。如在规划上以城市的定位预埋城市化的种子;除了进行5+3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外,还应大力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服务产业、服务就业、服务消费、服务贸易、服务投资重点突破,加大对服务经济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从体制与政策、人才发展、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转型、友好环境、生态协作系统等方面在西部建立“服务经济”的新模式;推进农村农用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未利用地使用权的流转等。 (4)以深化五大功能区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从目前重庆的城镇化发展来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主城发展为国家级的特大城市,将其扩张到1000平方公里、容纳1000万城市人口。二是发展30来个大中城市,主要是各区县城,吸纳1000万城市人口。 三是六七百个中心镇,这些中心镇加上其辐射的农村地区,吸纳剩下的下载后可正常查看 1000万人。通过三个城镇发展层次,重庆未来会有2200万城市人口,1000多万在主城,1000多万在30个区县城,1000万人口在农村,从而 42

形成主城带动城市群、再带动广大农村的“大都市连绵带”城市发展格局。

这次重庆市委提出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就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推动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和建设,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既可以促进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市一盘棋,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深化发展五大功能区,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

2017年是重庆直辖二十周年,通过五年的努力,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打造现代产业高地

重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庆工业发展蓝图:建成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0亿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重化工三大板块,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西部最大的重化工基地(详见表14)。

重庆正在实施“2+10”建设方案,目标是: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大重点产业集

43

群,建成万亿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表10 重庆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 “十二五”规划目标 行业名称 2011年产值 2522 2015年 规划产值 10000 “十二五”发展目标 笔记本电脑、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年产量达2亿台 成为全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形成乘用车、微车、商用车、特种车4大产业集群 以摩托车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风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集群为主 电子信息、汽车用材等本地满足率分别提高到60%、50% 积极发展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突出抓好岩页气开采和综合利用 加快推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促进综合化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电子信息 汽车产业 4038 5000 装备制造 2890 5000 材料产业 1300 2500 能源产业 890 2000 化工产业 900 2000

要实现工业总产值2.5万亿的目标,关键是建设好四大工业板块: 第一板块: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中心,形成一个1万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第二板块:两江新区的工业开发区,到2015年将形成5000亿—6000亿元的工业产值。到2020年将形成1万亿元的工业产值。

第三板块:江南工业走廊,就是在长江沿线发展万亿工业走廊,从巴南开始,包括万州、涪陵、长寿、丰都等区县。到2015年产值也将超过1万亿元。

44

第四板块:是渝东南地区,加上1小时经济圈的其他区县,工业产

值到2015年达到5000亿—6000亿元。

(6)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图33 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国务院在《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增强重庆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辐射范围是藏、青、陕、川、渝、云、贵、鄂的广大地区,这个定位极大提高了重庆加快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能否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建立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从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三大最基本的要素来看,重庆与西部一些主要城市相比拥有诸多明显

45

的优势。从金融业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机构数量、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重庆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担保、小贷、村镇银行、农村互助资金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较为齐全,遍布全市,其金融机构数量在西部名列第一,金融服务对象覆盖各行各业。重庆的经济繁荣带动了金融业的迅速发展。2012年末,重庆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万亿元,存贷款总量已跃居为西部各大城市之首。基本条件决定了重庆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但也要看重庆的综合经济实力在西部地区虽然过“万亿”,但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总体实力还不强,与成都也存在差异,金融业发展水平也远不及上海、北京。

重庆构建金融中心需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或目标模式;二是构建适宜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机构体系;三是加快建设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四是积极推进金融设施现代化的建设;五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金融人才队伍。

(7)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枢纽重庆

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枢纽重庆,是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明确,将重点建设北京、郑州、重庆等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表11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42个交通枢纽 专栏14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重点建设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秦皇岛、唐山、青岛、济南、上海、南京、连云港、徐州、合肥、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

46

州、深圳、湛江、海口、太原、大同、郑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等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未来几年,重庆在打造综合交通体系的着力点是:

----市域机场建设。形成江北国际机场与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巫山神女峰机场“一大三小”的市域航空格局,开展主城第二机场规划选址研究,确保江北机场达到5000万人次客流规模时科学分流。引渝万城际铁路进入机场,扩大机场辐射范围。

----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新增10条放射性城际铁路,新增达州-垫江、涪陵-南川高速连通包茂高速大通道。力争调整渝长铁路经涪陵、渝昆铁路经永川、安常张铁路从经奉节改经万州。规划布局永川-大足-铜梁-合川铁路环线,并在沿线布局南彭、江津、永川、合川、水土、鱼复等6个铁路散杂货中心站。规划在都市区布局市郊铁路。

47

图34 重庆未来铁路网路网

----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新增合川-铜梁-永川-大足高速,连通兰海高速大通道;规划新增达州-垫江、涪陵-南川高速,连通包茂高速大通道,规划新增高速建设项目3600公里。

----内河运输体系建设。规划构建都市区、万州、涪陵和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3+5”内河运输体系。将寸滩港建设为全国性保税商品展示与交易中心。引入渝怀铁路、东部环线铁路进果园港实现铁路联运。将涪陵、万州港培育为铁公水联运的区域性散杂货中转运输枢纽和能源储运基地。

图35 重庆“三环十射”高速公路网

(8)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48

根据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部署,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完善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直辖市行政体制,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行政体制改革的七个重点: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为各类市场主体松绑, 放宽市场准入门坎,放宽民间投资限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现机构设置精简、统一、效能。

三是深化扩权强区强县改革。向区县放权,给区县让利,让区县搞活,充分调动区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小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五是加快完善两江新区及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两江新区统筹协调能力,增强新区开发建设的自主权,为两江新区大开发、大开放创造更好的条件。

六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梳理政府部门行政职权,公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七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倒逼政务管理制度建设, 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49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p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