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更新时间:2023-04-20 13: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勉县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推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根据《汉中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汉教发〔2008〕39)精神,特制定我县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中考改革应当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建立新型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建设。

要坚持把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

抓手,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落实,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命题;普通高中招生按照单列计划、单独招生的办法进行,切实改变将

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进一步推进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

二、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方式及时间安排

1.2008年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共7科5卷。

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120分,时间为150分钟;数学120分,时间为120分钟;英语120分(其中听力25分),时间为120分钟;物理与化学1 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时间为120分钟;思想品德与历史100分,时间为10 0分钟。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笔试,其他科目为闭卷笔试。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

除省考科目外,其他科目的考试、考查,应随教学进度安排进行,由县教研室组织实施。要尽量避免学生毕业时考试考查科目过于集中的现象,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考查结果原则上只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考查科目试卷的成本费用由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不得向学生收取。

2.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时间为2008年6月21日至22日。各科目考试时间(北京时间)如下:

英语听力试题播放采用以广播为主,磁带为辅的办法进行。在规定时间内,由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卫星广播AM693千赫、FM106.6兆赫同时向全省播放英语听力试题。

各拟设考点的学校提前试收上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两个频率的节目。若收听效果不好,请改用磁带播放。磁带播放试题的时间应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同步,即于6月22日上午8:20播出提示语,8:30正式播出试题。听力试题播放和考生作答时间为20分钟。

招办务必在考前与县广播电台、广播站联系,做好转播工作,并调试好接收、播放设备。

3.学业考试以分数阅卷、以等级方式呈现。学业考试成绩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必要时,各等级下可设若干个二级等级,以便于高中招生时的实际操作。学业考试的C等级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其他各等级的划分标准由县教育局根据我县高中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业成绩达

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为毕业要求。

4.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勉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08年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的通知》(勉教发〔2008〕19号)精神组织实施。

5.继续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由县教研室组织实施。实验操作考核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

6.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计算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2006〕50号)精神,允许考生携带规定型号的科学计算器进入数学、理化考场。

三、考试范围及命题原则

考试范围和要求以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

命题的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稳定整卷难度的前提下,调整试卷难度结构,增大区分度。控制试卷长度,保证考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省上根据以上要求编制考试说明、命制试题(试卷)等。

四、综合素质评价

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办法见附件1。

今年我县继续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维度按A、B、C、D分别转换为4、3、2、1的分值,加入学业考试成绩中。各等次A、B、C的人数按参加中考人数的20%、30%、50%确定,不得突破。对D 等级的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的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做出清楚确定的解释。不参加中考的分流学生,仍应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不转换为分数。

五、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等学校的录取工作由县教育局统一领导,招办和各学校组织实施。各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报县教育局审定后向社会公示。普通高中招生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普通中专招生录取工作在省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安排下由招办负责。具体录取批次和办法仍按2007年录取办法执行。各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办法见附件2。

为了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薄弱初中建设,勉一中、勉二中在制定招生计划和组织招生时,应将招生计划的10%以上比例向薄弱初中分配,具体实施办法与去年相同。

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缓解升学竞争压力,促进生源有序流动,各普通高中均不得提前自行组织招生。对违反规定,恶意抢挖生源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六、分工和职责

1.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的组织实施及安全保密工作仍由招办负责。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绝育户女生中考加分工作由招办会同计生部门组织实施。

2.考查科目的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核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3.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学校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实施,要确保评价

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评价结果汇总表于6月6日前以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报县教育局教育科。

4.特长生单独录取由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发展情况

制定报名条件、资格认定方式及录取办法等,报县教育局审定后

向社会张榜公示后实施。体育成绩特别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和山区教师子女加分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加强对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领导

各学校、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考生报名、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新生录取等工作。要严肃考试纪律,切实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考试结束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不得向社会、单位和个人公布、提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

原始分数。

八、注意事项

1.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从七年级开始实施。各学校要总结经验,不断

完善。

2. 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

既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切实杜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将分数作为唯一依据的做法。

3. 英语听力考试是考查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一举措对促进各学校完善教学设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校务必予以高度重视。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记入英语学科考试总成绩。

各学校在考试、录取、评价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告县教育局教育科。

附件: 1. 陕西省2008年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 陕西省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3.陕西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4.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

附件1:

陕西省2008年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初中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结果不但要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初中乃至小学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省教育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08年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评价内容与标准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见下表:

(二)综合素质的等级评价说明

1. 道德品质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2)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包括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3)担任校、班或小组干部、参加校内外劳动的证据;(4)在校级及其以上有关活动中的获奖情况。

2. 公民素养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公民素养,包括为同学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原始证据;(2)有关心家庭成员、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3)自我评价的原始记录;(4)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参加环保活动的记录。

3. 学习能力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包括体现创新精神、参与探究活动、课外阅读的证据;(2)个人学习计划、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原始证据;(3)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4)理化生实验考核成绩、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5)在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证书、实践性活动的成果或作品。

4. 交流与合作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记录;(2)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综合时间学习任务的证据,包括同学提供的交流、分享的资料;(3)有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证据。

5. 运动与健康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及考查记录;(2)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纪录;(3)有平时参加锻炼身体与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具有特长的证据或参加校级及其以上体育活动的获奖记录。

6. 审美与表现等级评价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1)有音乐、美术课学习情况和艺术表现性活动测评成绩的记录;(2)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其审美情趣的作品;(3)有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证据或在校级及其以上艺术活动获奖证据。

应注意:(1)凡被评为省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道德品质维度当年评定即为A等级。(2)对D 等级的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维度的评价应非常慎重,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做出清楚确定的解释。(3)如有所列条款以外的其他材料,经班级评定小组审核并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同意也可采用,采用后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决定如何确定等级。

二、评价方式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以学校为单位按照评价内容中六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要素和关键表现开展工作,方式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班级评价工作小组综合评价。尤其要重视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并加大互评结果在最终综合评价时所占的权重,以增强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评价过程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纪录等方法,全面收集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信息,经过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小组应参考学生本人、同伴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尤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力求做到客观与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针对各项评价内容,每个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应陈述对学生的评价结论及其事实依据。对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

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决定。

三、评价结果及其使用

1.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

(1)等级。采用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来描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状况。评价者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予学生一个等级。同时,还可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资料。

(2)综合性评语。在等级表达的基础上,评价者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其中可以包括等级评价中未涉及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2.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六个维度均达到C级以上(含C级)方具备初中毕业资格和普通高中(包括综合高中)录取资格。

四、评价的组织

1.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现差异和特长相结合,使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 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市、县(区)要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

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初高中校长、教师及教研人员等组成,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其职责包括制定与审核评价工作方案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指导各校的评价工作,对评价者进行培训,监控评价过程,纠正评价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

学校要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等组成,人数为5—7人。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具体的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聘任并认定评价者,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成立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人数为3—5人,各成员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

由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提名班级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应向被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并接受学生投票,未超过1/2赞同票数的,应予替换。

3.综合素质评价要严格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分学期认真做好评价工作。要将评价结果及其相关内容如实记入《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将此项工作与学生管理的其他工作进行整合。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评定。

4.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保证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等有充分了解与认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各地要认真搞好教育行政干部、中学校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j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