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更新时间:2024-05-20 08: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

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

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

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评估小组负责人:刘永定 日期:2015年4月

2

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小组成员名单

分工 姓名 职称/职务 签字 评估小组负责人 刘永定 夏海军 韦忠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安全总监 评估小组成员 杨广应 罗建平 高桢 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 报告编制人 钟辉 夏海军 韦忠 王亮 安质部长 报告审核人 总工 过程控制负责人 安全总监 技术负责人 工程部长

3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厦沙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了厦沙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确保本项目桥梁、隧道施工安全、有序推进,我项目以业务管理骨干为基础,成立了专项评估小组。经过半个多个月,评估小组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规定,参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相关要求,针对本项目桥梁、隧道工程作业单元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源,分别进行了整体和专项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评估结论。

4

1.2 评估依据

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3】第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5号<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第88号).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373号).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

《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6】第5号).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第1号,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展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1.2.2 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文件、资料

《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K81+245~K86+16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全册).

5

《厦沙高速公路泉州德化段A4合同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3 评估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公路技术标准》(JTG B01-2004).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JTJ 004-89).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

2 工程概况

2.1 隧道概况

戴云山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78+867~ZK84+704(长度为5837米),右线YK78+850~YK84+700(长度为5850米)。隧道由本合同段与A3合同段共同施工,本合同段施工里程为左线ZK81+241.077~ZK84+704(3462.923米),右线YK81+245~YK84+700(3455米),建筑限界10.25*5米,隧道左洞纵坡1.76%(2387.683)~-0.5%(1075.239)平曲线半径为2600(984.892)米,

6

右洞纵坡1.76%(2383.761米)~-0.5%(1071.239米),平曲线半径为2600(981.898)米。本合同段隧道设人行横通道9处,车行横通道4处,变电横洞2处,排烟竖井1处;排烟竖井位于右洞YK83+115路线设计线右偏45米处,全长95.6米;本隧道通风采用机械通风配合排烟竖井通风,出口均为削竹式洞门。戴云山隧道受南北-北北东向区域构造影响,隧址区发育构造4条。

隧道YK83+970断层构造带 走向208°倾向108°倾角72°该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呈断续破碎状,钻探显示岩芯破碎,岩芯具蚀变特征,物探大地电磁显示相对低阻,趋势较明显。隧道影响段落可能产生坍塌、掉块及渗水,建议加强支护、做好防排水。

隧道YK83+170断层构造带 走向230°倾向140°倾角67°该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呈断续破碎状,钻探显示岩芯破碎,岩芯完整性反复变化,裂隙成规模性发育,构造带内岩体在完整性上具突变性,物探大地电磁显示相对低阻,趋势较明显。隧道影响段落可能产生坍塌、掉块及渗水,该隧道为反坡挖掘,从大里程方向开挖时,掌子面前易积水,建议加强支护、做好防排水。

隧道YK82+340断层构造带 走向2458°倾向155°倾角83°该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呈断续破碎状,裂隙面呈波状起伏,裂隙面见蚀变痕迹,并见铁猛质浸染色,钻探显示岩芯破碎,陡倾角裂隙成规模性发育,构造带内岩体在完整性上具突变性,物探大地电磁显示相对低阻,趋势较明显。隧道影响段落可能产生坍塌、掉块及渗水,该隧道为单面坡,从大里程方向开挖时,掌子面前易积水,建议加强支护、做好防排水。

7

隧道YK81+619断层构造带 走向206°倾向155°倾角83°该断层破碎带内岩石裂隙发育,有蚀变现象,钻探显示岩芯破碎,裂隙成规模性发育,构造带内岩体在完整性上具突变性,物探大地电磁显示相对低阻,趋势较明显。隧道影响段落可能产生坍塌、掉块及渗水,该隧道为单面坡,从大里程方向开挖时,掌子面前易积水,建议加强支护、做好防排水。 2.2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境内,路线起点位于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经西溪村、云路村,终于上涌镇黄井村。路线走向由南向北,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沿线主要的公路有省道S206、县道X351、X353、X354以及其它县乡道路等,测区内总体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高速公路的建设。 2.3 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位于中、低山地貌区,地势总体南部高,往北逐渐降低。坡地天然坡度一般在25-45 °。地貌中多夹有河流阶地、山间河谷、谷地及小盆地等,地形较复杂。天然边坡稳定,沿线最高海拔位于戴云山脉主峰,标高约为1180米,地形起伏较大,在凸岸多以堆积作用为主、在凹岸多以侵蚀作用为主。 2.4 气象特征

本项目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不甚分明,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年平均气温约20℃以上,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约11~12℃,西部山区在8℃左右,最低气温-2℃;最热为7月份,

8

月平均气温约28~29℃,最高达41.5℃左右。西部、北部高山地区有霜冻,偶有降雪。

区内年降雨量分布不均,雨季旱季明显,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7~9月为台风季节,易造成地质灾害。

测区内水系发育,大体呈树枝状,为晋江流域国宝水系,因区内属各水系上游地段,比降较大,水利资源丰富。 2.5 水文条件

测区内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等三大类型:

①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分布于沿线河谷平缓地带、阶地和山间冲洪积盆地。主要赋存于砂砾卵石层和粘质砂土层中,结构松散,孔隙度大,透水性较好,一般为无压潜水,局部见微承压,水位埋藏一般小于10m,一般盆地中部和一级阶地水量较丰富。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河床及大海方向径流,排泄于河、溪内。

②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构造带中,含水性不均匀,呈带状分布,多为承压性。区内的压扭性或先扭后张断裂充水条件较好,其次为挤压断裂,因后期脉岩的侵入,充水条件较差。基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山脊、山坡补给后渗入地下,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顺山坡方向由高处向低处径流,由溪沟和地形低洼处排泄。

③基岩风化层的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层的节理裂隙中,松

9

散的中粗粒结构的岩石风化岩层厚度大、透水性较好,裂隙较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好;细粒结构的岩石含水层富水性则较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降雨影响大,山坡、山脚及盆地内为径流区,多沿断裂带及深切沟谷排泄,一般为无压潜水,局部见微承压。孔隙、裂隙水多成层状分布且水力性质多为承压水。此类水降雨后地下水垂直径流速度较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

④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

沿线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主要受本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制约。低山区,植被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坡度较陡,降水顺坡流失快,地下水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侧向排泄补给沟谷、冲沟或以泉的形式排泄。降雨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 山间冲洪积阶地、残积台地,地形较低洼、平坦、常呈条带状展布,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盆地外围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溪流水侧向补给及降水的垂向补给。地下水迳流途径较山区长,且缓慢,一般向河谷方向排泄。地下水动态受季节性影响明显,洪水期,溪流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抬高,枯水期,平水期则地下水补给河水。 ⑤水质的腐蚀性

测区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以Ⅱ类为主。本次勘察共取水质简分析样品,据分析成果,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 沿线区内地表水体及大部分冲洪积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水质对砼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

10

2.6 地质条件

戴云山隧道出口段近山坡坡边,山坡坡度约为35°~40°,左洞出口左侧有小滑塌H315-2,规模小,对隧道无影响,未见其余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稳定,斜坡上覆盖薄层残坡积层,厚度不均,约为1.0~8.2m,下为全、强风化岩等,洞口上覆土层较厚,地下水位高于设计洞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薄层岩土层强度较低,洞门段洞顶及仰坡表层为残坡积与强风化土层,施工时易产生小面积坍塌、掉块。 2.7地震动参数

根据《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安溪至沙县)泉州段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线路地震设防烈度属于6度区,测区内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土质条件下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硬土场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区域地质相对稳定,隧道进口端位于半山坡,山坡坡度约为25°~30°,未见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基本稳定。斜坡上覆盖残坡土层,厚度约为1.50~6.60m,岩土层强度较低,洞门段多位于残坡积与强风化土层中;勘察期间洞口处地下水位在洞顶附近,对洞口施工不利。左右洞皆稍有偏压,洞口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进洞较困难。

隧道出口段近山坡坡边,山坡坡度约为35°~40°,左洞出口左侧有小滑塌H315-2,规模小,对隧道无影响,未见其余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稳定,斜坡上覆盖薄层残坡积层,厚度不均,约为1.0~8.2m,下为全、强风化岩等,洞口上覆土层较厚,地下水位高于设计洞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薄层岩土层强度较低,洞门段洞顶及仰坡表层为

11

残坡积与强风化土层,施工时易产生小面积坍塌、掉块。 2.8场区放射性及地应力评价

拟建隧道最大埋深约350m,深部围岩主要为微风化凝灰熔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地应力的释放和调整,钻孔中未见有岩芯饼化等高应力作用现象,综合临近厦沙安溪段岩石隧道成果(埋深大于485m时可能发生弱岩爆),本隧道在隧洞范围内出现高地应力的可能性不大。

3 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3.1 风险评估过程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以下简称《指南》)所作的明确规定,风险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

(2)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

(3)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2、开展总体风险评估

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

12

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3、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

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4、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 分解施工作业程序; (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3)对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 5、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监控、预警措施及应急预案。厦沙高速公路A4合同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程序见下图。

13

编制评估报告 得出评估结论 提出评估对策措施建议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选择评估方法 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 开展总体风险评估 前期准备 厦沙高速公路A4合同段安全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图

3.2风险评估方法

3.2.1 隧道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按照《指南》推荐的隧道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

14

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下表。本项目共有隧道3条,对照下表分值标准进行逐一评估。

隧道工程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1.V、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 围岩 2.V、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 情况 3.Ⅴ、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 a 4.Ⅴ、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 地质G =(a+b+c) 瓦斯 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 含量 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b 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富水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情况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c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 2 1 0 2-3 1 0 2-3 1 0 4 3 2 1 4 3 2 1 3 2 1 2 1 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 分值 3-4 说明 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 况确定。 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 开挖断面 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 A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 1.特长(3000m以上) 隧道全长 1.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L 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 4.短(小于500 m) 洞口形式 2.斜井 S 3.水平洞 洞口特征 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C 1.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竖井 注:1、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2、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G (A+L+S+C),其中,

G指隧道、竖井、斜井路线周围的地质所赋分值; A指标准的开挖断面所赋分值;

15

L指隧道入口到出口的长度所赋分值(计算隧道长度时将隧道竖井、斜井长度计算在内);

S指成为通道的隧道出人口的形式所赋分值; C指隧道洞口地形条件所赋分值。

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定,数值取整数。评估指标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相应调整。

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下表确定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等级Ⅳ(极髙风险) 等级Ⅲ(高度风险) 等级Ⅱ (中度风险) 等级Ⅰ(低度风险) 计算分值R 22分及以上 14-21分 7-13分 0-6分 总体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隧道工程,纳人专项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其他风险等级的隧道工程,视情况确定是否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3.2.2 隧道施工专项风险评估方法

本项目的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情况见下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

16

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示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清表作业 挖掘作业 洞口开挖 爆破作业 超前管棚 支护钢拱架 洞口工程 喷射混凝土 地锚布设 混凝土隔框施工 洞口边仰坡防护 危石清除 截水沟施工 边坡植被 人工钻孔/凿岩车钻孔 钻爆作业 洞身开挖 洞内运输 装药与起爆 通风 危石清除(找顶) 装渣 无轨运输/有轨运输 卸渣 爆破器材运输 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 初期支护 洞身衬砌 二次衬砌 立拱架 铺设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 铺设防水层 绑扎二次衬砌钢筋 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 填充仰拱混凝土 隧道路面 交通工程 基层面层 交通安全设施 机电设施 (沥青)混凝土浇筑 养生 高处作业 机电安装 略 略 作业内容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

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査清单。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见下表。

17

表3-2-8 公路隧道工程钻爆法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及程序 一、临时工程 1.场地平整 a便道施工及危险点处理 2.施工场地布置 a临时建筑 b混凝土拌合场 c钢拱架、锚杆等加工场 d弃渣场 e重型机具进场 二、洞口边坡工程 1.边坡开挖及防护 a地表淸除〈淸表) b坡面开挖 c弃土运输 d打设锚杆 e喷射混凝土 f截水沟开挖 2.洞口施工 a洞口测量 b架设钢拱架 c洞口管棚或小导管施工: d注桨 e洞口开挖(爆破或机械开挖) 物体 打击 0 0 0 高处 坠落 0 0 0 0 0 0 0 0 0 0 触电 0 0 0 0 0 0 起重伤害 0 瓦斯 爆炸 18

冒顶 片帮 0 涌水 突泥 0 0 放炮 0 火灾 机械 伤害 0 0 0 0 0 0 0 0 车辆 伤害 0 0 倒塌 0 0 0 0 0 其他 f锚喷支护 g明洞工程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及程序 三、洞身开挖 1.隧道开挖 a中心线及髙程測量 b布孔 c钻孔 d装药及结线 e起爆 f通风 g盲炮检査和危石清理〈找顶) h出渣 2.初期支护 a初喷 b立钢拱架 c钢筋网铺设 d打锚杆 e喷射混驀土 3.仰拱施工 a仰拱幵挖 b仰拱钢拱架施工 0 0 物体 打击 0 0 0 0 0 0 0 0 0 0 高处 坠落 0 0 0 0 0 0 0 0 触电 0 0 0 0 0 0 0 0 0 起重 伤害 瓦斯 爆炸 0 0 0 0 0 0 0 0 0 19

冒顶 片帮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涌水 突泥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放炮 0 0 0 0 火灾 机械 伤害 0 0 0 0 0 车辆 伤害 0 0 倒塌 0 0 其他 c绑扎钢筋 d混凝土浇筑 4.监控量测 a监測仪器装设及量測 四、二次衬砌 1.防水层工程 a搭设施工台车 b初支表面处理 c土工布铺设 事故类型 主要作业内容及程序 d防水板铺设 2. 二衬工程 a钢筋绑扎 b模板架设 c混凝土浇筑 d养生 e拆模 五、其它工程 1.管沟施工 a管沟混凝土工程 2.路面工程 a沥靑或混凝土路面, 3.交通工程 a机电工程 b安全设施 0 0 物体 打击 0 0 0 0 0 高处 坠落 0 0 0 0 0 0 0 0 触电 0 0 0 0 0 0 0 起重 伤害 瓦斯 爆炸 冒顶 片帮 涌水 突泥 放炮 0 火灾 0 0 机械 伤害 0 0 0 0 0 0 0 0 车辆 伤害 0 0 0 倒塌 0 0 其他 20

3.2.3 其它专项风险评估方法 1、鱼刺图法

鱼刺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鱼刺图法即为因果图分析法,是用因果分析图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原因可能导致后果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因果分析图形状象鱼刺,所以又称为鱼刺图。它由结果、原因和枝干三部分组成。

结果:表示期望进行改善、追查和控制的对象。 原因:表示对结果可能施加影响的因素。

枝干:表示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中央的枝干为主干,用双箭头表示。从主干两边依次展开的枝干为大枝(大原因即直接原因),大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中枝(间接原因),中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小枝(造成间接原因的上一层原因),用单箭头表示。

在一个系统中,下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上一阶段的原因造成的。用鱼刺图(因果图分析)法,通过一张图,可把引起事故的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直观地表述出来,用以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研究预防事故的措施。

2、LEC评价法

21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施工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值为1,表示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分值为2,表示不经常,但有可能发生;分值为3,表示很有可能;分值为4,表示完全可以预料,必定要发生。

(2)E—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为1,表示人员极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每月还不到一次;分值为2,表示每月多于1次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3,表示每天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分值为4,表示长时间持续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3)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分值为1,表示人员受轻伤,经济损失很小;分值为2,表示人员受重伤,有一定及经济损失;分值为3,表示一人死亡,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分值为4,表示数人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根据施工经验,风险分值划分为4级:

22

D≥27,风险级别为1;16≤D<27,风险级别为2;8≤D<16,风险级别为3;D<8,风险级别为4。其中,风险级别为1、2级的属于重大风险源,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控制;风险级别为3、4级的为一般风险源,用企业现有规章制度进行预防和控制即可。

3、重大风险源的风险估测采用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事故可能性、事故严重程度及专项风险等要素的等级划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

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见下表,其中P=R×γ,按四舍五入计算取整。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P 12-19 7-11 3-6 1-2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IV(很可能) 等级Ⅲ(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P 12-16 6-8 2-5 1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IV(很可能) 等级Ⅲ(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隧道放坡及火药爆炸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P 12-18 6-8 2-5 1 事故可能性描述 等级IV(很可能) 等级Ⅲ(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R为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赋予分值;

γ为折扣系数,与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M相关联,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3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

计算分值M M>12 9≤M≤12 6≤M≤8 3≤M≤5 0≤M≤2 折减系数γ 1.2 1.1 1 0.9 0.8 其中M=A+B+C+D+E+F+G+H,各评估指标具体取值如表所示。

表3-2-11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三级 总包企业资质 A 二级 一级 特级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 B 无资质 有资质 发生过重大事故 历史事故情况 C 发生过较大事故 发生过一般事故 未发生过事故 无经验 作业人员经验 D 安全管理人员 配备 E 安全投入 F 机械设备配置 及管理 G 专项施工方案 经验不足 经验丰富 不足 基本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不足 基本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不符合合同要求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符合合同要求 可操作性较差 分值 3 2 1 0 1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0 3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从\三类人\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 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说明 24

H 可操作性一般 可操作性强 1 0 (2)事故严重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当多种后果同时产生时,应采用就高原则确定事故严重程度等级。

1)人员伤亡是指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表3-2-12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定性描述 1 一般 2 较大 3 重大 4 特大 人员死亡(含失 3≤员死亡(含失踪) 10≤人员死亡(含失人员死亡(含失踪)人员踪)人数<3或重伤人数<10 或10≤踪)人数<30 或50人数≥30 或重伤人伤亡 人数<10 伤人数<50 ≤伤人数<100 数≥100 2)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 等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定性描述 经济损失(万元) 1 —般 Z<10 2 较大 10≤Z<50 3 重大 50≤Z<500 4 特大 Z≥500 3)专项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低度〔I级)、中度〔II级)、高度(Ⅲ级)、极高(Ⅳ级),如下表所示。

表3-2-14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程度等级 可能性等级 很可能 4 一般 1 高度Ⅲ 25

较大 2 高度Ⅲ 重大 3 极高Ⅳ 特大 4 极高Ⅳ

可能 3 中度Ⅱ 偶然 2 中度Ⅱ 不太可能 1 低度Ⅰ 3风险评估

3.1 戴云山隧道风险评估

高度Ⅲ 高度Ⅲ 极高Ⅳ 中度Ⅱ 高度Ⅲ 高度Ⅲ 中度Ⅱ 中度Ⅱ 高度Ⅲ 26

戴云山隧道左右线总体施工风险评估情况表

评估指标 分类 1.V、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 围岩 2.V、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 情况 3.Ⅴ、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 a 4.Ⅴ、 VI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 地质G =(a+b+c) 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 瓦斯 含量 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b 3.隧道旅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富水 情况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c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 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 开挖断面 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 A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 1.特长(3000m以上) 隧道全长 1.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L 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 4.短(小于500 m) 1.竖井 洞口形式 2.斜井 S 3.水平洞 27

标准分值 3-4 在建工程实际情况 评估分值 2 隧道围岩质量较好,自稳能力较好。其中左洞Ⅴ级围岩共计134米,占其长度的3.86%;右1 洞Ⅴ级围岩共计125米,占其长度的3.6%。 0 2-3 1 0 2-3 按地层渗透性分,属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地1 下水对隧道洞身影响较小, 有部分可能发生0 涌水突泥的地质 4 3 2 1 4 3 隧道为分离式,其中左线3462.923m,右线2 3455m,长度均3000 m以上。 1 3 2 1 设计有一竖井 为单洞双车道隧道,属中断面。 勘测无瓦斯 0 0 1 2 4 2 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洞口特征 C 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隧道出口段近山坡坡边,山坡坡度约为35°~2 40°,左洞出口左侧有小滑塌H315-2,规模小,对隧道无影响,未见其余滑坡、崩塌等不良地1 质作用,目前坡体现状稳定,斜坡上覆盖薄层1 残坡积层,厚度不均,约为1.0~8.2m,下为全、强风化岩施工较容易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计算风险值R: R?G(A?L?S?C)?1*(2+4+2+1)=9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戴云山隧道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Ⅱ级,属中度风险。

28

3.2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汇总

本次总体评估的1座隧道中,风险等级属于中度危险的有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戴云山隧道专项风险评估情况统计表

序号 1 隧道名称 戴云山隧道 评估分值 R=G (A+L+S+C) 9 风险等级 Ⅱ(中度风险) 备注 4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

4.1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及建议 4.1.1现场管理

1、高空作业

(1)从事登高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2) 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塔吊、高(主)墩等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浓雾等恶劣气候时,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每日上岗前,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4)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立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5) 高处作业所用材料堆放应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

29

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6) 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时,禁止在高空支架操作平台上支撑、挑架或未固定的构件上等行走或作业。高空作业与地面的联系,应采用通讯装置,并设专人负责。 2、机电设备

(1)应建立机电设备操作手册和操作规程。

(2)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应完好,并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3)机电设备定人操作,操作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机电设备定期保养并记录。

(5)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气割、电焊作业

(1) 所有气割、焊接工具及防护用品应完整无缺,完全有效;气割工、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2) 要正确使用焊接设备,焊具及防护用品,高空作业应佩带安全带,并佩戴安全帽。

(3) 现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时应及时清理或采取防护措施。 (4) 进行气割作业时,严禁用液化气代替乙炔气,严禁氧气瓶、乙炔瓶混放,以确保气割作业安全。

(5) 必须在禁火区进行明火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动用明火”审批制度,办妥“动火证”手续。

4、钢筋加工、绑扎作业

(1)断料、配料、弯料等工作应在地面进行,不准在高空操作。 (2) 搬运钢筋注意避免与附近的架空线和临时电线发生碰撞。 (3) 现场高处绑扎作业时,必须搭设符合规定的施工脚手架并配备其他安全设施。

30

(4) 冷拉钢筋时,当钢筋拉直时人员必须离开,禁止横跨或触碰钢筋。

(5) 切断机在剪切钢筋时,刀口要与钢筋垂直。切断机不准剪切短于30cm的钢筋。

(6) 人工断料,敲锤与持钢筋者应成斜角。

(7) 起吊钢筋时,规格、尺寸必须统一,不准一点吊,吊点必须扎紧。

(8) 切割机电源线须接漏电开关,切割机后方不准堆放易燃物品。 (9)钢筋头子应及时清理,成品堆放要整齐,工作台要稳固,钢筋工作棚照明灯必须加网罩保护。

(10) 高空作业时,不得将钢筋集中堆在模板和脚手架上,也不准把工具、钢箍、短钢筋随意放在脚手架上。

(11) 在雷雨时必须停止露天操作,预防雷击。

(12) 施工人员不准穿拖鞋上岗,不得在钢筋骨架上行走,禁止从柱子上的钢箍筋上下。 6、混凝土浇筑作业

(1)使用平板振动器或振捣棒的作业人员,要穿胶鞋、戴绝缘手套;振捣设备用电应通过三级配电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夜间施工时,照明要良好。

(3)浇注高度在2m以上,应搭设操作平台,浇注混凝土时,不准直接站在溜槽上或站在模板及支撑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4)车道板单车行走不小于1.4m宽,双车来回不小于2.8m宽,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车距,不准奔走、抢道或超车。

(5)用塔吊、料斗浇捣混凝土时,指挥扶斗人员与塔吊司机应密切配合。

31

(6)使用振动机前应进行安全检查。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他锐利物上拖拉。

(7)无可靠安全防护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挂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7、临时用电

(1)按照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用电应符合下列要求:按“三相五线制”要求,按“一机、一闸、一漏、一锁、一保护”和动力线照明用电严禁搭接的规定落实,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3)电闸箱外壳要有接地和接零线保护设置,闸箱内严禁放杂物,严禁电源线从箱顶接入,并应具备防水、防尘功能。

(4)室外电缆以埋地敷设为宜。

(5)施工现场的照明配电宜分别设置,各自自成独立配电系统,以不致因动力停电或电气故障而影响照明。

(6)一级配电箱应二次接地,配电箱、开关箱的周围应保障箱内开关电器正常、可靠的工作。

(7)备用发电机应配备电气火灾专用灭火器,并设置警示牌。 (8)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架空线的挡距与弧垂应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9)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开挖等作业时,必须经属地县级以上地方管理部门批准,按照电力部门相关要求使机具与高压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8、车辆运行

(1)工区内建(构)筑物、设备严禁侵入道路的建筑限界,并不得妨碍视线。

32

(2)应建立运输、装卸设备的技术档案,有计划地对运输、装卸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

(3)从事运输工作的新职工应先进行安全教育,在指定的人员带领下工作,按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培训时间,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机车、机动车和装卸机械的驾驶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安全操作考试合格,发给驾驶证,方准驾驶。

(4)从事运输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经检验合格者,方能继续担任原职工作。

(5)运输、装卸作业人员作业时应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6)对工区内车辆进行限速规定,并在工区主要道路设置明显的限速标志。

(7)施工场地运输道路应尽量平整、畅通,排水设施良好,特殊、危险地段设置醒目的标志,夜间照明设施完备。

(8)冬季要采取车辆防滑、防冻措施,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4.1.1安全防护

1、劳动防护用品

各分部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1)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① 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用品。

② 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购买的防护用

33

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检验。

③ 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职工做到“三会”,即会检查防护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会正确维护保养防护用品。

④ 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防护用品。 ⑤ 应建立健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

(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① 使用前首先做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认定用品对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程度;用品外观有无质量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②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检测部门认可或检测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允好。

③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安全标志

各分部应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或者沿线各交叉口、施工起重机械、拌和场、临时用电设施、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以及作业检修平台孔和洞口、基坑边沿、脚手架、码头边沿、桥梁边沿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根据《安全色》、《安全标志》的规定,充分利用红(禁止、危险)、黄(警告、注意)、蓝(指令、遵守)、绿(通行、安全)四中传递安全信息的安全色,正确使用安全色,使人员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全标志,及时得到提醒,防止事故、危害的发生。安全标志要醒目清晰、简单易懂、易懂易记。并且清晰持久,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如发现变形、破损或图形符号脱落及变色等影响效果的情况,应及时修正或更换。

34

3、安全防护设施 (1) 高处作业防护

① 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及其所需料具,应优先采购、发放。 ②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冻措施。 ③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立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 ④ 乘人的外用电梯、吊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 (2) 临边作业防护

① 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结构平台、料台、挑平台周边等,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②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架桥机等施工机械、脚手架与建筑物等通道的两侧边及端头,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③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3) 洞口作业防护

① 进入洞口作业以及因工程和工序需要在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应设置防护设施。

② 人工挖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沟槽,以及入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③ 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警示。

④ 洞口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护栏杆、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门等防护措施。洞(孔)口短边小于25cm但大于2.5m时,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设,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位;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的洞口以及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需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邑或脚手板,或采用贯穿于混凝土内钢筋构成的防护网,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边长存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设安全平网。

⑤ 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的盖板应能承

35

受小小于当地额定车辆的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⑥ 邻近的有人与物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洞口、孔,均应予以盖没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4)移动式操作平台防护

① 操作平台应由专业人员按现行的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专项施工方案。操作平台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并应进行稳定验算及采取措施改变立柱的长细比。

② 轮式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距地面不得超过80mm.

③ 操作平台可用φ48mm×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或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平台次梁的间距不应大于40mm,台面满铺≥5cm厚的木板。

④ 操作平台的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梯。

(5)火灾防护

① 各分部的仓库、堆场和临时建筑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高压架空线下禁止搭建仓库和临时建筑物,禁止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临时办公区、生活区所使用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禁止搭建木板房;

临时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5m。成组布置的临时建筑物,每组不应超过10幢,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临时建筑物不宜超过2层,临时宿舍的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应当设置两个安全出入口。临时宿舍的窗不得用硬质材料封堵。每个房门至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得超过25m;

② 各综合队配备的灭火器具应当设置在醒目和便于取用的地方。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具体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综合队的办公区、住宿场所等永久性建筑物应当严格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的有关要求配置相应类型和数量的

36

灭火器;

临时搭建的办公、住宿场所每100m2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3A的灭火器,临时油漆加工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等每30m2应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4B的灭火器。

③ 进行电、气焊(割)作业时,作业点周边l0m范围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用阻燃材料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

④ 使用有机溶剂等材料或有可燃气体产生的作业区域,应当通风良好。自然通风不畅时,应当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后方能施工。

⑤ 各分部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必须综合考虑防火要求、建筑物的性质、周围环境等因素,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锅炉房、厨房及其它固定用火作业区)、禁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放场地,)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存放区)、易燃废品集中区及临时生活办公区等区域,各区域之间要按规定保持如下防火安全距离:

用火作业区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5m; 禁火作业区距离生活区不小于15米,距离其他区域不小于25 m; 仓库区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20 m; 易燃废品集中区与在建工程和其他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30 m; 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易燃和可燃材料。 (6) 特殊季节、气候条件施工防护

各分部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① 大雨前后,要检查场地临时设施、脚手架、机电设备、临时用电线路,发现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等现象,应及时修复和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

② 对于塔吊等高耸机械,应设避雷装置;对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要有防雨防潮措施。

③ 现场道路应加强维护,斜道和脚手板应有防滑措施。

④ 高温期间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温度最高时段施工;在工地设置遮阳棚供作业人员休息,供应清凉饮料,并备有防中暑药品。

37

⑤ 低温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给低温作业人员提供御寒服装;冬季露天作业时,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立取暖室,供作业人员轮流取暖休息之用。

(7) 驻地建设防护

① 施工现场应符合防洪、防水等安全要求,严禁在泥石流、滑坡体、山洪位下等区域设置施工驻地。

② 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陡坡、悬崖、泥石流等危险区域,应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

4.1.3 教育培训

1、必须对新上岗的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

能安排上岗作业。

2、直接分配至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由(分、子)公司及所在项目部组织实施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1)公司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交通部有关公路施工建设的规程、规定;本公司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本公司安全施工情况、施工特点,主要危险及要害部位;一般安全施工防护知识和电气、起重及机械方面安全知识;本公司伤亡事故典型案例等。

(2)项目级:本项目施工特点、性质和安全施工概况;主要工种及作业中的专业安全要求;本工地施工区域内主要危险作业场所、特种作业场所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3)班(组)级:本班(组)安全施工概况、工作性质及施工范围;本岗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器具的性能,防护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本班(组)施工环境、事故多发场所及危险场所;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方法。

3、作业人员在本项目部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规定重新接受项目部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培训。

4、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相关作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38

5、新上岗的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6、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应根据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对象灵活选择。常见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月),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技术交底,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4.2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及建议 4.2.1隧道工程

1、隧道坍塌事故

隧道坍塌事故应从前期调查、开挖作业、支护方式、监控量测、二次衬砌、安全教育等方面分别制定具体措施,有关建议见下表。

隧道坍塌事故控制措施建议

事故控制措施 (1)前期调查 ①资料收集 ②洞口段 ③断层、破碎带 ④浅埋段 (2)开挖作业 ①开挖方式 不良地质条件下应讨论改变施工方法及是否进行超前支护。 a)应分段仔细检查爆破段并清除危石。 b)钻孔作业前后、爆破后、废渣处理时及处理后,应进行仔细检査, 并去除。 c)地震后应检查以上地点。 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及周边工程施工记录、事最好收集上述资料。 故记录(包括自然灾害)等。 对是否需要观测进行对有关滑坡、岩体崩塌等观测。 论证。 接近断层、破碎带时,应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等方式进行确认。 进行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等观测。 风险等级为III级 风险等级为II级 ②危石 (3)支护 39

①喷射混凝土 a)开挖后迅速喷射混凝土。 b) 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是否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 c) 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是否第二次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 d)对于地质不良段应讨论确定是否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固。 (1) 锚杆应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固结性好并便于施工的方式打设。 (2) 施工时,应进行拉拔试验确认其性能。 a)不良地质路段应缩小钢拱架的间距。 b) 不良地质路段应扩大钢拱架的断面。 c)良地质路段应使用合适的底板、垫板。 d) 不良地质路段应讨论钢拱架形状是否合适。 a)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进行适当的监控量测。 b)不良地质路段应缩小监控量测间隔。 c)不良地质路段应增加增加监控量测频度。 d)根据监控量测、观察的结果,初期支护发生变形时,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a)不良地质路段应对是否闭合及尽早衬砌进行讨论 b)应对临时衬砌进行讨论。 应对以下内容进行相关培训: a) 坍塌事故的危险性 b) 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及注意事项 c) 检査方法(检查内容及时间) d) 发生险情时的应急措施 ②锚杆 ③钢拱架支护 (4)监控量测 (5)二次衬砌 (6)防坍塌的培训 2、隧道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 隧道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应从火工品的购买、运输、领取、爆破及退库等方面制定具体对策措施,有关建议见下表。

隧道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控制措施建议

序号 1 风险防控措施 购买民爆物品前需向公安局提交相关材料,经核查通过后,核发《民用爆破物品购买许可证》,明确许可购买的品种、数量、购买单位及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运输民爆物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输民爆物品前需向公安局提供相关材料,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运输路线、经停地点均需备案,经公安机关批准签发《爆破物品运输许可证》后方可运输。 (2)性质相抵触的爆炸物品必须分车运送,押运员不得乘坐爆破物品运送车辆,必须乘坐押运专车,以确保爆破物品不在运送途中遗失。 (3)爆破物品装卸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车厢内不得载人。 (4)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按要求悬挂符合国家标准的易燃易爆危险品警示标志。 (5)运输过程中保持安全车速。 (6)按许可证规定路线行驶,途中经停要有专人看守,远离建筑设施和人口稠密地方,不得在许可范围以外地方经停。 (7)装卸时现场要设置警戒,禁止物管人员进入。 (8)出现危险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40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