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1-16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No: 作 业 指 导 书 Tzds/SZDJ·SZD—09—2009 工程名称:220kV苏州东~张浦变线路工程 作业项目名称:B39~B41架线作业指导书 编 制 单 位:220kV苏州东~张浦线路工程项目部 编写: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 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 日期: 年 月 日 出版日期 二○○九年九月 版 次 第 一 版

目 录 1 工程概况????????????????????????1 2 施工准备????????????????????????1 3 工艺流程????????????????????????3 4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6 5 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8 6 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检测?????????????????12 7 接地装置的埋设?????????????????????13 8 施工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13 9 安全、环境施工注意事项?????????????????16 Tzds/SZDJ·SZD·04-2009 第 2 页 共 20 页

1

工程概况

1.1 220kV苏州东送出线路工程是由苏州东变至张浦变双回路双分裂送电线路工程,全长21.34km,基础、铁塔总数64基,其中直线塔28基,耐张转角塔、终端塔36基。本工程有26基灌注桩基础,具体桩号见基础配置表。

1.2 本工程线路前进方向为张浦变(小号向大号方向),基础编号见下图。

张浦变

A D B C

苏州东

1.3 为保证成桩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适用对象为采用清水、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施工必须严格工序控制,应及时进行中间质量检验、测试或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排放施工废浆污染环境。

1.4 本指导书按潜水钻的成孔施工工艺编制,如遇钻入的岩层较硬情况,可采用冲击钻成孔施工工艺,参照本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执行和补充,相关成孔作业要求,以业务联系单下发。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和人员审核

施工前的有关线路和塔位基础各类桩复测、基础及桩位编号规定、施工技术文件编制、作业人员技术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资格审查等内容,应执行《基础工程作业指导书》中的相关规定。 2.2 原材料、机具准备

2.2.1 灌注桩基础所用的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基础工

Tzds/SZDJ·SZD·04-2009 第 3 页 共 20 页

程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规定外,还要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2.2.2 钢筋进场后应按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妥善保管,防止污染和锈蚀,钢筋焊接所用的焊条应根据主钢筋(母材)材质合理选用;严禁采用快硬性水泥。

2.2.3为保证拌制的砼和易性能,水下灌注混凝土可采用缓凝性的外加剂,其选用应考虑与水泥成份、外加剂间的相容性,掺用的外加剂质量应符合《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有关规定,有质保证明文件,同时按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 外加剂应妥善保管。 2.3 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

2.3.1 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和排水(泥浆)循环系统设置,在现场合理位置建一个120kW的施工用电系统(包括备用电源),另配有100kW备用发电机组一台。

2.3.2 人员进场后,在现场搭建一个临时工棚,满足能存放40吨水泥的场地及施工用具存放处,如道路、地形许可建议使用商品混凝土,建一个临时钢筋笼加工棚,设置砂、石堆放场和出渣场。

2.3.3 在塔位根开以外人工挖一个20立方米的泥浆池(一般为3倍单桩方量)和一个15立方米的沉淀池(2倍单桩方量),泥浆排放到废鱼塘或自围的泥浆沟中或沉淀池沉淀,严禁直接排放到鱼塘和清洁河沟中,注意防止污染当地环境。

2.3.4 用4台潜水泵建立一个能保证施工用水的供水系统,取水点为邻近河、塘中。 2.3.5 成桩的机械设备必须经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2.4 开钻前的准备

2.4.1 测量工作已完成,中心桩、轴线桩、水准点及各种辅助桩已确定并良好保护。护筒已按规定埋设。

2.4.2 钻机、搅拌机、水泵、泥浆泵、发电机组等设备能正常工作,数量、容量足够。 2.4.3 用于制浆的黏土的要求:

黏土的技术指标:胶体率不低于95%,含砂率不大于4%,造浆能力不低于2.5L/kg。野外选用黏土的特征:自然风干后不易扒开捏碎;干土破碎后有尖硬的棱角;用刀切开后表面光滑,颜色较深;水浸后有黏滑感,和成泥块后易搓成直径1mm的细长条。 2.5 旋转钻机成孔一般有两种方法,线路施工常采用正循环钻进成孔的方法。 2.6 本工程桩基础大都位于鱼塘中,施工中请注意桩身的最小埋深起算点为:清除淤泥后的塘底。

2.7 灌注桩悬臂高度现场实际勘察如与图纸不符,请各施工队立即通知项目部。

Tzds/SZDJ·SZD·04-2009 第 4 页 共 20 页

2.8 施工前应先将鱼塘水放掉后,订立中心桩,并进行线路复侧,复测数据与图纸的数据在误差范围之内,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3 工艺流程

3.1 工艺流程图(见图3-1)

平整场地 准备材料 钢筋加工 分坑 电、水供应 制备泥浆 钻机就位 造浆 埋设护筒 焊接钢筋笼 钻进成孔 掏渣 清孔 检测基孔 下钢筋笼 检查坍落度 设立导管 检测基孔 制作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 制作混凝土试块 清除浮浆及提护筒 混凝土养护 试块试压 桩基检测 验 收

图3-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Tzds/SZDJ·SZD·04-2009 第 5 页 共 20 页

3.2 测量放样

对于各桩位的测量放样工作,项目部派技术人员配合施工队一起进行,测量后在桩位外设置临时标志点,并作好记录,保护好控制点、水准点,以便地脚螺栓安装。 3.3 钻机定位与安装

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钻机中心与桩基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杆中心偏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钻机底座下方用道木垫实,钻杆用扶正器固定,确保钻机找正后不再发生移动。安装钻机时和成孔过程中,应将机台调平,钻机回转盘中心应与钻架上吊的滑车(滑车组)在同一铅垂线上。

3.4 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钻。施工过程应及时做好施工原始记录,成孔、护孔完毕至浇灌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 3.5 正循环成孔钻进操作要点:

3.5.1 开机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并控制泵水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逐渐加大转速和钻压;

3.5.2 正常钻进时,应合理控制钻进速度,操作时应掌握好起重滑轮组钢丝绳和水龙带的松紧度,并注意减少晃动;

3.5.3 钻速应严格控制,保证及时排渣;

3.5.4 在易塌地层中钻进时,应适当加大泥浆比重;

3.5.5 加接钻杆应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2—3分钟后再拧卸加接钻杆。 3.6 成孔技术措施

3.6.1 泥浆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由比重、粘度、含砂量、胶体率等四项指标来确定。 3.6.1.1 泥浆粘度太小则钻渣易沉淀,携带钻渣能力较差;粘度过大,携带钻渣能力强,但不易被泥浆泵抽吸,不易被钻头上下搅动,亦不容易沉淀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3.6.1.2 含砂量大使机械磨损加剧,泥浆循环停止,易埋钻,故正循环旋转钻进时,对泥浆含砂率指标要求较严,对冲击钻进该指标可放松些。 3.6.1.3 泥浆胶体率高,则粘土颗粒保持悬浮状态的能力就好。

3.6.1.4 调制钻孔泥浆时,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性能指标,一般可参照表3-1选用。

钻孔用泥浆性能指标 表3-1 地质情况 一般地层 比 重 1.1~1.3 粘度(″) 18~22 含砂率(%) <3~4 胶体率(%) ≥95 Tzds/SZDJ·SZD·04-2009 第 6 页 共 20 页

松散易坍地层 1.4~1.6 19~28 <4~8 ≥95 注:1正循环旋转钻、冲击钻用上限,反循环用下限。 2土层砂性大用上限,粘性大用下限。

3地质较好,孔径较小,桩较短者,泥浆指标采取下限,反之用上限。 3.6.2 埋设护筒

3.6.2.1 钢护筒用4-8mm钢板制作,内径比设计桩径大10cm(冲击钻机时,宜大于钻头直径20cm),高2.0m,埋护筒时,其周围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并要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6.2.2护筒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心线与桩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单桩基础护筒偏差应满足验收规范中整基基础尺寸允许偏差的规定。 3.6.3 钻孔

3.6.3.1 在一般粘土、亚粘土、淤泥和砂土层可用双裙笼式合金钻头,配合泵吸反循环钻进排碴。进入基岩时,可换用牙轮合金钻头,同时也配合泵吸反循环钻进排碴。 3.6.3.2 在钻进中为使成孔正直,扩孔率较小,成孔质量优良,务使钻头旋转平稳,力求钻杆垂直无偏晃地钻进,即钻杆尽量在受拉状况下工作。

3.6.3.3 在松软土层中钻进时,应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在硬土层中的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

3.6.3.4当一节钻杆钻完时,应先停止回转转盘转动,然后吊起钻头至孔底200-300mm,并继续用循环系统将孔底沉渣排净,接钻杆继续钻进。钻杆连接应拧紧牢靠,防止螺栓、螺母、拧卸工具等和杂物掉入钻孔中。

3.6.3.5 控制钻进速度,放松起吊钢丝绳使钻杆和钻头逐渐进尺,进尺快慢同钻进速度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但并非愈快愈好。在松软地层钻进时,虽可很快钻进,但应控制,以免因过快钻进影响护壁和出现钻孔偏斜。在坚实地层钻进时,如钻进太快,则钻头对孔底的压力太大,会使钻机超负荷,加大钻杆的摆动和钻头偏斜,甚至造成钻机不能转动而损坏或扭断钻杆等事故,但也非愈慢愈好。

3.6.3.6 在硬粘土层钻进时,用一档速度,放松起吊钢丝绳,自由进尺;在普通粘土和砂粘土层中,用二、三档速度,自由进尺;在砂土或含少量卵石中,宜用一、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以免陷没钻头或抽吸钻渣速度跟不上;遇地下水丰富易塌孔的粉砂土层,宜用低档慢速钻进,减少钻头对粉砂土的搅动,在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水头情况下,钻进可稍快,以期较快通过粉砂土层;淤泥层中,转速为二、三档,但应控制进尺,以免

Tzds/SZDJ·SZD·04-2009 第 7 页 共 20 页

抽吸钻碴速度跟不上出现糊钻。在开孔和钻进至岩土分层时,要特别注意合理选择成孔工艺参数,即“低速”、“控制进尺”等。当一节钻杆钻完时,先停止转盘转动,然后吊起钻头使其距底20~30cm,并继续钻进。

3.6.3.7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校正钻机钻杆,确保不斜孔。泥浆的黏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内的水位必须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如果发生斜孔、塌孔、护筒周围冒浆时,应先停钻并采取措施后再继续钻进。

3.6.4 成孔后及时测量孔深、垂直度,并记录。 3.7 清孔

3.7.1 清孔目的在于清除钻渣,使沉淀层尽可能减薄,使填空混凝土有好的质量,以提高孔底承载力。

3.7.2 清孔形式是利用旋转钻机自身的泥浆循环系统进行清孔。这种施工是先清孔,再下放钢筋笼,最后下浇制导管进行浇灌。

3.7.3 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清孔最好用反循环系统,只有在粉砂层和软流塑的淤泥地质条件下才采用正循环系统清孔。

3.7.4 终孔后须将钻头稍稍提起,使之空转,并起动泥浆循环系统将孔内沉渣排出。如果用正循环系统清孔,清孔时间需2小时以上,如用反循环系统清孔,由于真空泵抽吸力较大,一般20分钟左右即可。至孔内泥浆比重≤1.15,孔底沉渣厚度≤10cm时为合格。

3.7.5孔内泥浆比重的指标不是必备指标,它将视地质情况而定。软地质其值可以偏高。清孔时不要为了达到泥浆比重指标而延长清孔时间,只要孔底最终沉渣厚度达到要求即可。

3.7.6 清孔达到标准后,应尽快将钻头吊开,以便进行后续工序(吊装钢筋笼、下浇制导管和漏斗、水下浇制混凝土)。 4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4.1 钢筋笼按设计长度和吊装机具的吊高分段、分节成型。第一节可尽量做长些,其各节要保证能使其在孔口处吊直并能施焊对接。一般第一节可做成1.2~1.5倍吊架高,以后各节应小于吊架高,一般为吊架高的0.8倍。

4.2 钢筋笼各节之间的联接应用电焊机在孔口对接完成,其方法是:当第一节钢筋笼吊入桩孔后将其用钢管和枕木抬在孔口(图4-1),使其主筋接口对齐后,先点焊,后施焊,待焊口自然冷却后,再吊入孔内,如此接其余各节。

Tzds/SZDJ·SZD·04-2009 第 8 页 共 20 页

4.3 钢筋的焊接要求:主筋接头宜用电焊,主筋接头采用双绑条或双面搭接焊,上下主筋应在同一条线上,焊缝长度和绑条均大于5d,焊缝宽度不得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得小于0.3d,搭接焊缝长度应大于10d(d为主钢筋直径),同一截面内主筋接头数量不应超过主筋总数的50%,同一根钢筋两接头间距离应大于35d。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或直接电焊固定。架立筋与主筋绑扎(点焊)牢固。成形的钢筋笼应平卧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4.4 钢筋笼安装

4.4.1 钢筋笼应经监理代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孔安装。

4.4.2 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起吊的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必要时进行强度验算,防止吊装变形。

4.4.3 吊装钢筋笼入孔时,应尽可能持垂直状态,使钢筋笼轴线与桩孔轴线重合,对准孔位使钢筋笼慢慢下落,避免碰撞孔壁。为防止损坏孔壁,在钢筋笼与孔壁四周对称挂四根导向钢管,下笼中若遇阻碍不得强行下放,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后再继续下笼。或在桩孔四侧按设计要求在箍筋上安装可转动的圆柱砼垫块。钢筋笼吊装到位后,将其固定在孔口边,钢筋笼保护层偏差不允许超过±20毫米。

4.4.4 钢筋笼孔口焊接应符合:下节笼上端露出操作平台高度1米左右;上、下节笼主筋焊接部位表面污垢应予清除;上、下节笼各主筋位置应校正对齐,且上、下笼持垂直状态时方可施焊;焊接时宜两边对称施焊;每节笼子焊接完毕后应补足焊接部位的箍筋,经监理代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笼进行下一节笼的安装。

导向钢管 图4-1

Tzds/SZDJ·SZD·04-2009 第 9 页 共 20 页

4.4.5 钢筋笼全部安装入孔后应检查安装位置,确认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用吊筋进行固定。

4.4.6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项 次 1 2 3 4 5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整体长度 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 项 目 ±10 ±20 ±10 ±50 ±20 允许偏差(mm) 5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

5.1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

5.1.1 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作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

5.1.2 砼的用料(砂、石、水泥及水)品质应符合要求并有足够的数量,石子粒径不宜大于30mm,且不应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

5.1.3 砼用的搅拌机,应试运转合格后再开始浇灌砼机械搅拌最短时间规定,自落式搅拌机:90秒(容积<1000升),120秒(容积>1000升);强制式搅拌机:60秒(容积<1000升),90秒(容积>1000升)。

5.1.4 水下浇灌砼的施工配合比应经试验且强度等级合格,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 kg/m3;砂为中粗规格,含砂率为40%~45%,计算施工用料时,还应乘以1.2的充盈系数(即实际灌砼体积和按设计桩身计算加预留长度体积之比)。

5.1.5 所用的隔水栓或隔水球应可采用不低于C20级砼制作,外型规则光滑并配有橡胶片(如图5-1),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做到能顺利排出。

5.1.6 灌注用的导管直径为200~250mm

(厚3mm),导管的分节长度按工艺要求选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导管接头采用法兰接头,连接应平直可靠,密封性能好。使用后应及时清除内外粘附的砼残浆。

H=D+50 4毫米橡皮垫 预埋木块 C25混凝土

D=导管内径-20 图5-1

Φ6钢筋

Tzds/SZDJ·SZD·04-2009 第 10 页 共 20 页

5.2水下灌注混凝土

导管全部安装入孔,位置居中,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以能放出隔水栓(球)和砼为宜,一般控制在500mm左右。测量孔底沉碴厚度满足≤100mm后,将按配合比配料并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导管灌注进孔内,其浇注质量还决定以下几道施工工艺: 5.2.1 压水冲灌

压水冲灌混凝土是水下浇灌混凝土的关键。一般采用隔水球法进行冲灌。冲灌前将隔水球用8#或10#铁丝沿漏斗边拴住,其位置应临近水面,首次灌注时导管内的砼应能保证将隔水栓从导管内顺利排出并将导管埋入砼中0.8~1.2m。砼灌入前先在漏斗内灌入0.1~0.2m3

的1∶1.5水泥砂浆,然后再灌入砼,待初灌量足量后,将铁丝剪断,使漏斗和贮料漏斗中的混凝土随着隔水球沿着导管向孔内灌注,将砼灌入孔底。具有一定冲击位能的混凝土,迅速落入孔底,并由导管外上浮,使管下端埋入上浮的混凝土中。整个过程混凝土浇灌不得中断,直到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1.0m以上,压水冲灌成功的标志是导管内没有泥浆水。(见图5-2)

为此应确保压水冲灌所需最小混凝土量(Q):

Q??D2?d2me4nh?4???H

mix

D——桩径,m;

h——压水冲灌所必需的灌注深度,m; 即埋管深度加导管端余量 n——充盈系数,一般取1.2 d——导管内径,m; γme

——泥浆的密度,1.25—1.5; γ

mix

——冲灌混凝土比重,2.1—2.4;

H——孔内泥浆水深,一般取孔深值,m;

漏斗 护筒 标高 砼面标导高 管 埋深 图5-2

Tzds/SZDJ·SZD·04-2009 第 11 页 共 20 页

冲灌后应用测绳实测灌注深度,并计算相应埋管深度。

h=H-H0 h1=H1-H0

h——实测灌注深度,m; H——压水冲灌前测量孔深,m; H0——压水冲灌后测量孔深,m; H1——导管在孔中总长度,m; h1——埋管深度,m; 5.2.2 水下连续灌注

5.2.2.1 压水冲灌成功后继续将混凝土从导管向孔内浇灌,随着混凝土的上升,埋管深度也增加,为此应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

5.2.2.2提管时,应保证导管始终埋入混凝土内1.0~1.5m,严禁将导管提出砼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测量导管的埋深;应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控制某一数值,而频繁地提管、拆管,只要漏斗能漏下料就尽可能地灌注,同时起到不断捣固密实砼作用。

5.2.2.3 砼灌注必须连续浇注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拌(盘)砼的初凝时间控制,及时填写水下砼浇注记录,对浇注过程的一切故障、问题及处理情况如实记录。 5.2.2.4 混凝土浇注到要求的位置时,应将余下的导管缓缓吊出,为了保证桩顶的浇制质量,混凝土的浇制高度一般要超过设计标高1.2m,先浇注的混凝土属混浆层(桩头)。 5.2.2.5如钢筋笼采用导向钢管时,边浇灌边将导向钢管抽出,避免将导向钢管浇入混凝土中。

5.2.2.6 砼浇灌完毕后及时割断钢筋笼吊筋,拔出护筒,清除孔口泥浆和砼残浆。 5.2.2.7 混浆层一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钢护筒还没拔出前,人工将混浆层挖出。如条件不许可现场挖混浆层,就应立即将钢护筒拔出,待开挖桩基上部基坑时,再用风钻将混浆层截除(破桩头)。 5.3 地脚螺栓就位及承台施工

5.3.1 施工完毕的桩,应在规定的养护期满后(一般为7天),经桩基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业主和监理代表共同参加),方可进行承台施工。

5.3.2 承台与桩的结合处需留施工缝,一般在桩基的顶面设置施工缝,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先清除水泥浆、松动石子和软弱砼层,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先在施

Tzds/SZDJ·SZD·04-2009 第 12 页 共 20 页

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若有连梁,承台应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其支模、浇制按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执行。

5.3.3地脚螺栓就位前,先将桩身砼凿到螺栓底6cm处,放下螺栓,利用经纬仪将高度操平,校正根开,并与钢筋笼焊接牢固。

5.3.4 浇灌承台砼时,将仪器架立于中心桩,边浇边复核根开及轴线直到成型。 5.3.5 做好砼的养护工作。

5.3.6 施工多余土,全部回填于塔位根开以内,并夯实整平。 5.4 注意事项

5.4.1 起动真空泵后,如发现反循环不正常,泵身抖动,泥水减少以致中断,其原因多为管路漏气或钻头、钻杆堵塞,应及时检查钻杆法兰盘螺栓有无松动,泥浆泵石棉垫处有无漏气,水龙头填料压盖有无松动,处理之后并应清除钻头、钻杆及泥浆进出口堵塞物。

5.4.2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工作平台(基础垫木)是否下沉或倾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5.4.3 钻进时如遇蹩钻时,可停止钻进或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情况严重时停钻提升钻具。 5.4.4 应加强泥浆管理,经常清理循环系统,保持泥浆有好的技术性能,这样才能保证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

5.4.5 泥浆泵放入泥浆池使液面至泵窗口一半即可,泵下端吸水口至泥浆池底面距离不小于400毫米,因此泥浆池应有一定深度。 5.5 砼浇制及养护

5.5.1 选料:选料要求保证质量、经济合理。

5.5.1.1 水泥:选用中国水泥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认证通过的“吴凇江”牌PC 32.5R旋窑水泥。要有出厂质量合格、检验证明和出厂日期标签,当保管超过3个月时,不得使用,不同种类标号及厂家水泥不得混用。

5.5.1.2 石子:规格选用1-3石子,质地坚硬,针片状颗粒不超过15%,含泥量不超过2%。

5.5.1.3 砂:中粗砂,质地坚硬,含泥量不超过5%。

5.5.2 灌注桩施工配合比由有资质的试验室(业主和监理单位认可)提供。 灌注桩基础C25砼配合比:

承台(或连梁)C25砼配合比:

Tzds/SZDJ·SZD·04-2009 第 13 页 共 20 页

5.5.3 砼的浇制

5.5.3.1 搅拌:采用机械搅拌砼,搅拌前每次进入搅拌的材料按配合比秤定,先上石子,再上水泥、砂,最后加水。滚筒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1.5分钟,强制式搅拌机不少于1分钟,但不可过搅。

5.5.3.2 运输:砼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制地点,浇制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隔,间隔时间尽量缩短,间隔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5.4 砼的养护

5.5.4.1 本工程规定砼浇制完浇水养护7天。

5.5.4.2 养护:外露立柱可使用草袋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温度低于0℃时,要用特殊施工措施,5℃以上气温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5.5.5 砼试块制作要求

每根桩取一组(三块),承台取一组(三块),试块取料和养护与基础相同。试块制好后,其表面注明制作时间、砼强度等级、塔位桩号及腿号。 5.5.6 砼表面缺陷处理

5.5.6.1 对于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麻面或露石,可用1:2~2.5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擦和用水洗净。

5.5.6.2 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砼和突出的骨料,然后用钢丝刷刷洗表面,再用高于基础砼一个强度等级的砼细料填满。

5.5.6.3 对影响结构的缺陷应报项目部(工程部),再会同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协调处理。

6 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检测

6.1 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一般有静载试验、应力波反射法、超声波透射法、高应变动力试验、钻孔抽芯法等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桩基类别等因素,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测方法,具体由业主、监理、设计、检测、施工等单位在图纸会检时,共同确认本工程(本标段)的桩基检测方法、具体桩号和检测总数。

6.2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又称小应变检测)是用于检查桩身结构完整性,判定桩身结构完整性质量等级。为静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验、钻孔抽芯试验等确定性桩位提供依据。桩基工程检测常采用本方法。 6.3 本工程所有桩基均小应变检测。 7 接地装置的埋设

Tzds/SZDJ·SZD·04-2009 第 14 页 共 20 页

严格按《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注意塔位的接地体应按设计图纸要求与灌注桩或承台的主筋相连接(焊接)。

8 施工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8.1 钻孔偏斜 8.1.1偏斜原因

8.1.1.1钻机底座未安置成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8.1.1.2操作时对钻杆加压过大或转速过高等,使钻杆产生大弯曲,或钻具连接后不垂直。

8.1.1.3有倾斜软硬地层,钻头阻力不均。

8.1.1.4在流砂层钻进时,由于流砂较易流动,扩孔较大,孔壁不能约束钻头,钻头偏向一方。 8.1.2预防方法

8.1.2.1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中心、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竖线上,并应经常检查校正。

8.1.2.2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并及时调整,主动转杆弯曲要用千斤顶调直。 8.1.2.3在倾斜的软硬地层中钻进时,应吊住钻杆控制尺寸,低速进,或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进。 8.1.3处理方法

查明钻孔偏斜位置和程度。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

偏斜严重时,回填砂粒土到偏斜处,待沉密实后再钻。 8.2糊钻

在软塑粘土层中旋转钻进时,因进尺快、钻渣大、出浆口堵塞后易造成糊钻(吸钻)。一般应控制进尺,以防糊钻,如糊钻严重,应提出孔口,清除钻头钻糊残渣。 8.3缩孔

塑性土层遇水膨胀,易造成缩孔卡钻。此时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方法。缩孔的另一原因为钻头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头往往使得钻孔小于设计桩径。 8.4钻杆折断或掉钻 8.4.1折断原因

8.4.1.1钻杆转速选用不当。

Tzds/SZDJ·SZD·04-2009 第 15 页 共 20 页

8.4.1.2钻具使用过久,各处联接丝扣磨损过甚,因钻杆接头或钻杆和钻头联接不牢而发生折断,使用弯曲的钻杆亦容易发生钻杆折断事故。 8.4.1.3在坚硬地层中,钻杆进尺过快,使钻杆超负荷。 8.4.2预防方法

8.4.2.1不使用弯曲的钻杆。要求各节钻杆联接和钻杆与钻头的联接丝扣完好。钻杆接长后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上。

8.4.2.2不使用接头处磨损过甚的钻杆。

8.4.2.3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遇到复杂地层,应由有经验的技工操作钻机。 8.4.2.4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各部分磨损情况和接头强度是否足够,若有严重变形时,可认为强度有问题。不符合要求者及时更换。 8.4.3处理方法

钻杆折断后,钻头或钻杆在孔底留置时间过长,将会发生埋钻或埋杆的事故。因此,对其应尽快采取措施,将其打捞上来(打捞器)。 8.5 断桩

8.5.1 断桩的原因

8.5.1.1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骨料粒径太大;

8.5.1.2 未及时提升导管及导管倾斜,使导管堵塞,形成桩身混凝土中断; 8.5.1.3 搅拌机发生故障,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过长;

8.5.1.4 提升导管时碰撞钢筋笼,使孔壁土壤整块混入混凝土中,形成混凝土桩身的土隔层。

8.5.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8.5.2.1 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粗骨料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8.5.2.2 边浇注混凝土边拔导管,并测定混凝土的顶面高度,随时掌握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确保导管始终被混凝土埋住;

8.5.2.3 当导管堵塞,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往导管内冲击,将堵塞的混凝土冲开,然后再继续浇注混凝土;

8.5.2.4 混凝土在地下水位以下中断,可用比原桩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钻孔,至断桩以下适当深度,重新清孔;在断桩部位增加一节钢筋笼,其下部埋入新钻孔中,然后继续浇注混凝土。

8.5.3 断桩是水下浇注混凝土的重大质量问题,任何处理方法都应与监理工程师、现场

Tzds/SZDJ·SZD·04-2009 第 16 页 共 20 页

设计代表研究确定后再实施。 8.6 缩颈

8.6.1 缩颈产生的原因

8.6.1.1 桩孔内壁淤泥内挤应力超过孔内静水压力或护壁泥浆生成的泥皮较薄,护壁黏结力不够时,使孔壁内产生内挤而缩颈。换言之,孔内静水压力和泥浆护壁质量好坏使能否产生缩颈的关键因素;

8.6.1.2 护筒埋设不密实,使孔内泥浆在钻孔时流失;

8.6.1.3 在地下水易受影响的江河地区,桩孔内泥浆渗漏过块,减少了孔内静水压力。 8.6.1.4 钻孔时钻速过快,使护壁泥浆不能充分黏结在孔壁上;

8.6.1.5 泥浆质量差,含砂率大,胶体率小,黏度不够,使泥浆不能起到护壁作用; 8.6.1.6 吊放钢筋笼时间过长,使孔内泥浆静置过久,导致泥皮过多挂壁或泥浆下沉,造成孔内淤泥内积;

8.6.1.7 混凝土性能不佳或浇注混凝土时拔管过快,使泥浆涌入导管,或混凝土反浆不充分,不能充分填充桩孔,导致桩身缩颈。 8.6.2 缩颈预防措施

8.6.2.1 认真分析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对于厚淤泥质土层关注桩施工前,应尽量在现场试成孔在确定施工工艺;

8.6.2.2 根据表土地质情况及地下水位影响程度选择不同长度的护筒和埋设方法。表土为沙土层时,应在护筒侧面加黏土夯实,防止漏浆。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把护筒埋伸到地下水层,相应抬高护筒,保持足够的静水压力;

8.6.2.3 在淤泥质流塑土层中,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45—1.55g/cm3之间,胶体率应保持在90%以上。为了保证泥浆质量,可在泥浆池中放入适量的Na2CO3,可有效改善它的技术性能;

9.6.2.4 减少工序交接停置时间,避免桩孔静置过久,造成泥浆流失或沉淀; 9.6.2.5 水下混凝土应保持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稳定性,使混凝土能顺利从导管下端反浆流动填充桩孔。开始浇注混凝土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6—18cm,正常浇注时,应控制在18—20cm;

9.6.2.6 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拔管速度,确保混凝土供应量,防止管内外压力差过小。一般导管内混凝土标高不低于水深的0.65—0.80倍。 9 安全、环境施工注意事项

Tzds/SZDJ·SZD·04-2009 第 17 页 共 20 页

9.1 所有员工在进场前均要进行安全教育,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时正确使用安全带,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任何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9.2 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9.3 各类材料设备定点堆放,不得随意堆放,力求场地有条不紊,工完料净场清。 9.4 认真做好安全用电工作,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所用的电源线应根据电器设备的容量选择电线规格,所有电线(缆)应架高不能拖地,电器设备必须配备接地装置,并可靠接地,配电箱上的漏电保安器,要定期试跳,同时应有防雨设施。

9.5 潜水钻机的电钻应使用封闭式防水电机,接入电机的电缆不得破损、漏电;孔顶应埋设护筒,埋深应不小于1m;钻孔时不得超负荷进钻;应有专人收放电缆线和进浆胶管;接钻杆时,应先停止电钻转动,后提升钻杆;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它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工作。

9.6 焊工必须由专职技工持证上岗,其他人员不能无证施焊,以确保焊接质量。 9.7 氧气、乙炔瓶按安全操作规程放置,远离火源。

9.8 应按规定排放泥浆,防止泥浆污染农田和流入河塘中,注意保护好环境。 9.9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现场。做好防盗、防火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9.10 发电机组由专人昼夜照看,随时检查各项指标。发电机组附近严禁抽烟。 9.11 尊重当地民俗风情,妥善处理与当地群众的关系,维护施工队伍的整体形象,不得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Tzds/SZDJ·SZD·04-2009 第 18 页 共 20 页

灌注桩成孔施工记录( 塔 腿)

工 作 时 间 Ⅰ桩 进尺(m), 地质描述 累计孔深 工 作 时 间 施工情况: 早班记录: 中班记录: 晚班记录: Ⅱ桩 进尺(m), 地质描述 累计孔深 工 作 时 间 Ⅲ桩 进尺(m), 地质描述 累计孔深 工 作 时 间 施工情况: 早班记录: 中班记录: 晚班记录: Ⅳ桩 进尺(m), 累计孔深 地质描述 施工情况: 早班记录: 中班记录: 晚班记录: 施工情况: 早班记录: 中班记录: 晚班记录: 说明:要填写开钻、终孔时间。孔深指孔底至地面中心桩长度。

施工负责人:

Tzds/SZDJ·SZD·04-2009 第 19 页 共 20 页

灌注桩基础浇制现场质量控制检查记录(塔号: )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 )号桩检查记录 时 检查记录 签名 间 ( )号桩检查记录 时间 检查记录 签名 时间 ( )号桩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 签名 时间 ( )号桩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 签名 浇制日期及开始浇灌时间 钢筋笼制安 桩深 清孔 底管长度 钢筋保护层 沉渣厚度 隔水拴 导管埋深 配合比检查 砼坍落度 配合比检查 砼坍落度 充盈系数 浇筑结束时间 浇制前符合图纸 符合设计图纸 符合要求 大于4m 符合图纸 小于10cm 隔水良好 随时,储备足够 砼总量30%后 随时(第一次) 砼总量70%后 随时(第二次) 不小于1.1 说明:本记录由队质检员或施工队长现场填写,按要求检查并符合标准,如实填写,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检查项目。

灌注桩基础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及检查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性质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关键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检查(检验)项目 地脚螺栓及钢筋规格、数量 水泥 砂、石 水 混凝土强度 桩深 桩体整体性 充盈系数 清孔 桩径 连梁(承台)标高 连梁断面尺寸 % 桩钢筋保水下 护层厚度非水下 mm 连梁钢筋保护层厚度 mm 整基基础顺线路 中心位移 横线路 mm 整基基础一般塔 扭转 高塔 桩顶清淤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地脚螺栓式 -1 -20 -10 -5 30 30 10’ 5’ 符合二次浇筑要求 ±0.2 ±0.07 10 5 24 24 8’ 4’ 清淤彻底 ±0.16 ±0.06 8 钢尺测量 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量 观察 钢尺测量 评级标准(允许偏差) 合 格 优 良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GBJ 233-1990第2.0.6条规定 符合GBJ233-1990第2.0.4、2.0.5条规定 符合GBJ 233-1990第2.0.7条规定 制作工艺良好 保管完好无结块 未混人杂质 未见污物和油污 检查方法 钢尺测量,与设计图纸核对 按本标准第6.0.2条检查 按本标准第6.0.3条检查 外观检查或化验 检查试块试验报告或用设计要求的方法 沉渣后用吊垂法检测 按设计要求的方法检测 检测实际灌注混凝土量 按设计要求的方法 按设计要求的方法 经纬仪测量 -0.8 -16 -8 钢尺测量 设计要求的方法 钢尺测量 经纬仪测量 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无断桩 一般土不小于1 软土不小于1 一般土不小于1.1 软土不小于1.2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小于设计值 不小于设计值 高塔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 mm 基础顶面间高差mm 充盈系数是指实际灌注量与按设计桩身直径计算体积之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