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21 07:27: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极端微生物:凡依赖于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环境才能生长繁殖

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P251)

(2) 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肽

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P12) (3)IgG:IgG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IgG分子是由两轻、两重4条多肽链凭借若干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一种Y形分子。它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根据IgG分子中的r链抗原性差异,人IgG有四个亚型:IgG1、IgG2、IgG3、IgG4。(P309) (4)免疫应答: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这是一个从抗原的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感应),使它们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

疫效应。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记忆性是免疫应答的三个突出特点。(P297)

(5)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指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自觉设计、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遗传核心——

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P236)

(6)DNA疫苗: 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指一种用编码的基因制成的疫苗。(P333) (7)两型菌体:

(8)菌 物: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三类。(P41)

(9)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浸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P78)

(10)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抗原一般应同时具备两个特性:①免疫原性,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②免疫反应性,指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是完全抗原;凡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11)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LPS)。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胞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P286) (12)孢外多糖:

脂多糖: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

(13)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值(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就会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温和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

线,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另一条是将其核整合到细菌染色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被溶原化。(P69) (14) 古生菌:又称为古细菌(archaeobacteria)或称古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它们在生物化学和大分子结构方面与真核生物和真细菌都有明显的差异。真细菌: 细菌中的最大一类。多数为单细胞,呈球状、卵圆形、杆状或螺旋状,有的含细菌色素,具有坚韧的细胞壁,外形较固定。有非运动型或极生鞭毛和周生鞭毛运动型。

(15)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是微生物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的携带有某种特异性遗传信息的 DNA 分子片段。目前仅发现于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酵母菌。(P197)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是人工染色体中能克隆最大DNA片段的载体,可以插入100-2000kb的外源DNA片段。YAC是有酵母的自主复制序列、着丝点、四膜虫的端粒以及酵母选择性标记组成的酵母线性克隆载体。左臂含有

端粒、酵母筛选标记Trp1、自主复制序列ARS和着丝粒,右臂含有酵母筛选标记Ura3和端粒,然后在两臂之间插入大片段DNA构成的。

(16)消毒 :是一种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的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P173) (17)单克隆抗体 :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值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P319)重组抗体 :是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抗体分子,是分子水平上的抗体及对已获得的鼠源性和人源性抗体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装配;导入到适当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抗体分子。它不仅使抗体的制备更加简单有效;而且大大拓宽了抗体的引用范围。

(18)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指位于抗原表面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集团。(P307)

(19) 酵母菌 :是一个通俗名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②多数是出芽繁殖;③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⑤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P47)

丝状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P53)

(20)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热)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包括在此温度下持续受寒)最高温度。

(21)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有机营养型微生物

(22)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有非特异性免疫(P291)和特异性免疫(P297)

(23) 基本培养基 :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不同微生物的基本培养基是不相同的。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者半组合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营养丰富,全面,一般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P221)

(24)转导 :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 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导噬菌体:指进行性状转导 的噬菌体。可组入寄主细菌的染色体片断,由感染而传给受体菌。具有这种能力的通 常为溶原性噬菌体。(P226)

(25)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于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流入新鲜培养基和通入无菌空气,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于是容器内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形成连续生长。(P157)

大题

1.概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它们又在哪些方面彼此相似?

答:与真核生物相比较,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核质集中在中央的核区,没有染色体,仅有一个丝状的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相结合;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壁由特殊糖和肽构成,这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同;细胞校小一般直径在70um以下,多为单细胞;在代谢类型上是厌氧或需氧,多数异养生活,少数光合作用或化能

合成作用,自养生活。(P39-40)

2.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说明其异同点。

答: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紧密;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多,成分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结构图见P12。

3.你认为当前从事微生物学的研究3个最重要领域是什么?阐明你的理由。 答:食品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饮料和酒类, 蘑菇、食用菌、药用菌; 有益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生产许多种抗生素等药品,产黄青霉、曲霉、 环境微生物:参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净化环境

以微生物作为科研材料进行基因工程等

杀虫微生物:真菌(绿僵菌、白僵菌);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 抑菌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

4.试述真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特点是什么?

答:无性繁殖能产生 5 种无性孢子。有性繁殖能产生 4 种有性孢子。

酵母菌:无性繁殖1)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2)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 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5.什么因素可能限制运用基于核酸的分子技术来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怎么去克服这些困难?

答:病原菌:能使机体产生损害的细菌叫做病原菌。病原菌的绝大多数是寄生性细菌,它们从生活的机体(寄生)获得营养,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以特有毒害作用侵害宿主。

6.试述应用基因工程改造细菌菌株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基本操作过程。

答:酶切,扩增,检测,以获取目标DNA片段-->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将目标片段连于质粒-->将质粒转化感受态的工程菌,培养于带抗生素的鉴定培养基-->取阳性克隆(就是接受了带插入片段质粒的工程菌菌落),提质粒测序鉴定重组子-->筛选出带有正确插入片段质粒的工程菌,改造成功!

7.拟从昆虫僵虫分离纯化真菌,请制订样品采集、分离纯化以及杀虫毒力测定等步骤的操作程序、方法以及主要注意事项。

8.拟从罹病植物组织分离纯化一种内生真菌或细菌或放线菌,请制订样品采集、分离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等的操作程序、方法以及主要注意事项。

9.设计一种“富集”培养基以及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和纯化一种土壤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的程序。要注意可能的污染和竞争者。

答:(1).胰蛋白胨 10.0g 甘露醇 5g 牛胆盐 20g 磷酸氢二钠 6.5g 磷酸二氢钾 2g 煌绿 0.0135g PH 7.0-7.4

称取本品43.5g,溶解于1000ml蒸馏水分装试管,100℃流动蒸汽灭菌30min备用,勿需高压灭菌 (2).平板稀释法:

①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装有玻璃珠和99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土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用1毫升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毫升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三次,并振摇使之充分混匀。然后再用一支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毫升注入另一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 10-3、 10-4、 10-5……的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②倒平板 ③涂布 ④培养

⑤挑菌: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28℃、37℃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株培养。 备注:

整个操作过程应在超净工作台完成,且各个步骤都应在酒精灯的火焰三角区内进行;配置培养基时要注意调PH,并且在培养基内加入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但不影响所要分离的细菌的生长繁殖。注意:每次涂布时涂棒都要在酒精灯

上灼烧灭菌。

10.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当你喝酸奶、吃面包时,你可享受到微生物的恩惠; 当你患感冒时,便是微生物给你带来的危害;

当你接受抗生素治疗而感冒痊愈时,又是微生物给你带来的好处。

当你经常接受抗生素治疗而效果甚微时,说明病源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人与微生物不断斗争,不断发展进化。

16、 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一般都是以其群体形式进行研究或利用,这必然就要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培养。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长?为什么? P91

答: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有少数称作难养菌的寄生或共生微生物,例如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和少数寄生真菌等,至今还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名目繁多,种类各异,应该根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进行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17. 试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做的?有何体会? P91

答:(1)目的明确

(2)营养协调: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

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六大类。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合适时微生物才能生长良好,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时则可能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3) 理化适应:包括控制pH条件,渗透压和水活度,氧化还原势

(4) 经济节约: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分,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培养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体现出其经济价值。

(5) 灭菌处理,对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认真做好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4个方法

18.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P88

答:单纯扩散: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包括孔蛋白在内)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促进扩散: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意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主动运输:一类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基团移位:一类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要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不通过膜上载体蛋白(单纯扩散)

通过膜上载体蛋白,不耗能是促进扩散;耗能中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的是主动运送,运送前后分子改变的是基团移位。

19、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 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P102 P119

答:(1)光能无机自养型微生物 :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ATP是通过循环光和磷酸化,非循环光和磷酸化或紫膜光

合磷酸化产生的,还原力则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途径产生的

(2)光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 :不能以CO2作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而必须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

还原成细胞物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3)化能无机自养型微生物:对无机物进行氧化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氧化无机底物按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

用大量ATP以逆呼吸链传递的方式无机氢转变成还原力

(4)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EMP途径(糖酵解)、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ED途径、TCA途径(三羧酸循环)

4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还原力和能量的产生

自养微生物:生物合成的起始点是建立在对氧化程度极高的CO2 进行还原的基础上 异养微生物:起始点建立在对氧化还原水平中的有机碳直接利用的基础上。

20、何为初级代谢、次级代谢?试论二者间的关系。

答: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代谢以及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 一类代称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初级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中的主代谢,它为微生物细胞提供结构物质,决定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展.它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代谢。

次级代谢并不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它的代谢产物并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次生代谢产物对细胞的生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例如,当一个产红色色素的赛氏杆菌变为不产红色色素的菌株后,该菌照样进行生长繁殖。 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

次级代谢不象初级代谢那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因为次级代谢途径即使被阻断,也不会影响菌体生长繁殖。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限定在某些特定微生物中生成,因此它们没有一般性的生理功能,也不是生物体生长繁殖的必需物质,虽然对它们本身可能是重要的。关于次级代谢的生理功能,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

21、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P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6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