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题库

更新时间:2024-02-02 12: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虚劳

一、 选择题

1.虚劳证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中冷痛,肠鸣泄泻,甚则完谷不化,

每因受寒和饮食不慎而成,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选用( ) A. 归脾汤

B. 补中益气汤 C. 参苓白术散 D. 附子理中汤 E. 黄芪建中汤 答案:D

2.在虚劳的病机上,以那两脏占最重要的地位( ) A. 脾胃 B. 肝肾 C. 肺肾 D. 心肾 E. 脾肾 答案:E

3.治疗心血虚和脾血虚虚劳,需注意配合( ) A. 温补肾阳 B. 补脾益气 C. 滋补肾阴 D. 温通心阳 答案:B

4.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纲?

A.三焦辨证 B.卫气营血 C.气血津液 D.阴阳气血 E.五脏六腑 答案:D 2. 3. 4. 5. 5.治疗心阴虚的首选方为:

A.拯阳理劳汤 B.天王补心丹 C.附子理中汤 D.右归丸 E.瓜蒌薤白白酒汤 答案:B

6.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目?

A.五脏虚候 B.气血阴阳 C.气血津液 D.卫气营血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气虚型劳病的症侯?

A.纳少 B.食后腹胀 C.大便溏 D.倦怠乏力 E.腰膝酸软 答案:E

8.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症属虚劳何证型?

1

A.肝血虚 B.肝阴虚 C.心血虚 D.心阴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6. 7.

9.虚劳证心血虚的治疗主方是:

A.四物汤 B.当归补血汤 C.养心汤 D.归脾汤 E.炙甘草汤 答案:C

10.虚劳证肾阳虚引起的遗精治疗选方为:

A.补中益气汤 B.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 C.肾气丸 D.天比山药丸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二、 简答题

1.脾气虚虚劳的治法与方选是什么?

答:治法应健脾益气,代表方为加味四君子汤。

2.在治疗血虚劳病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答:因为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3.肺阴虚虚劳的主症有哪些?

答:有干咳,咽燥,咳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三、 病例分析

1.李XX,男,56岁。1976年肺癌手术后至今,经数次化疗、放疗,自觉全身无力,神疲,动则汗出,时心悸、气短、纳差、腹胀、便溏。脉弱无力,舌苔薄白。

体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语声无力,动则气促。双肺未闻罗音。心率98次/分,律整。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00/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答案:诊断:虚劳 证型:气血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养血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2.陈xx,男,56岁,四会中学老师,94年8月入院。 高血压病史23年。四年前出现头昏眼花,面色无华,腰酸膝软,气短神疲,口干心烦,眠差梦多,发脱齿槁,肌肤干燥,便秘溲量极少,舌淡苔微黄,脉弦数。

体查:高血压,慢性病容。高心,冠心,肝硬化 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征 答案:诊断:虚劳 证型: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

汗证 一、选择题

2

1.战汗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A. 时时汗出,动辄亦甚 B. 睡中汗出,醒来自止 C. 大汗乳油,肢冷息微 D. 热病恶寒,战栗而汗 E. 汗色发黄染衣 答案:D

2.寒证属营卫不和者,如半身或局部出汗,可用桂枝汤配合下列何方治疗 A. 玉屏风散 B. 四君子汤 C. 甘麦大枣汤 D. 当归六黄汤 E. 补中益气汤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盗汗的主证?

A.寐中汗出 B.动则汗出 C. 潮热口干 D. 两颧潮红 E. 脉细数 答案:B

4.某男,25岁,风温病后,汗出颇多,内衣皆湿,口干欲饮,手心灼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其病机为:

A. 热蒸津液 B.热壅肺气 C.阴虚内热 D.气阴两虚 E.阴血不足 答案:C

5.汗出恶寒,动则更甚,面色恍白,气短无力,其病机为: A.营卫不和 B.肺气不足 C.营阴不足 D.阴虚内热 E.湿热内郁 答案:B

6.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脉缓,苔薄白,治疗宜选用: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B.桂枝汤 D.当归地黄汤 E.归脾汤 答案:C

7.大汗淋漓,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此乃:

A.自汗 B.盗汗 C. 战汗 D. 脱汗 E. 黄汗 答案:D

8.下列哪一项不是汗证的基本治法?

A.益气养阴 B.清肝泄热 C.固表敛汗 D.祛邪宣肺 E.化湿和营 答案:D

9.下列哪些是肺卫不固型自汗的症状?

A.汗出恶风 B.易感冒 C.体倦乏力 D.面色少华 E.苔薄白脉缓 答案:E

10.半身或局部出汗,时寒时热,恶风身痛,苔薄白,脉缓,选用哪些方药治疗较适当?

3

A. 玉屏风散 B. 桂枝汤 C. 当归六黄汤 D. 荆防败毒散 E. 归脾汤 答案:B 二、简答题

1. 汗证阴虚火旺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答:其主证是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加减。药物组成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2. 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什么?

答: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阴阳虚实。一般而论,汗证以属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火热。肝火、湿热、邪热郁蒸者多属实证。病延日久,病情严重者,则易出现阴阳虚实错杂情况。自汗久病,伤及阴液,盗汗不愈,阳气受损,又可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亏之证。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夹杂之候。

3.什么叫自汗?什么叫盗汗?

答: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

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在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三、病例分析

1. 李某某,女,40岁。近二年来呈阵发性出汗,愈来愈甚,素畏风寒。诊时见大汗淋漓,

状如水洗,以毛巾拭之,随拭随出,日数次至十数次,每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曾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证”,曾服谷维素、vitB1、vitC,扑尔敏、阿托品等,初服有效,继则无效。现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答案:诊断:汗证

辨证分型:肺卫不固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党参、甘草 2.叶某某,男,8岁。95年4月2号就诊。

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注射液治疗14天后痊愈,但白天汗自出,动则尤甚,每天需更衣十余次;入夜睡后亦汗出不止,品之淡而无味,胃纳欠佳,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体检:未发现异常 答案:诊断:汗证

辨证分型:脾肺不足,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固表,养阴敛汗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西洋参、甘草

积聚 ㈠ 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积证的特点?( C )

4

A、积是有形的 B、固定不移 C、痛无定处 D、痛属血分 E、为脏病

2、下列关于积聚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E )

A、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B、聚病较轻,积病较重

C、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 D、聚病易治,积病难治 E、聚证与积证是独立的两个病证,不会转化 3、积聚与痞满的鉴别要点是(C )

A、有无胀痛 B、有无刺痛 C、腹部能否触及包块 D、有无便秘 E、是否有压痛 4、患者出现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胀满,苔薄,脉弦,方选( A ) A、逍遥散 B、四逆散 C、柴胡疏肝散 D、沉香散 E、六磨汤

5、患者张某,男性,46岁,有慢性结肠炎病史,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方选(B )

A、香砂六君子汤 B、六磨汤 C、四君子汤 D、小承气汤 E、保和丸

6、患者李某,女性,50岁,有慢性肝炎,查体可在右胁下触及包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伴有右胁胀痛,舌苔薄,脉弦,方选(C )

A、木香频气散 B、柴胡疏肝散 C、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D、四逆散 E、逍遥散

7、积证初起,兼有表寒证,症见寒热身痛,苔白腻,脉浮弦大,方选( A ) A、五积散 B、 四逆散 C、逍遥散 D、藿香正气散 E、荆防败毒散

8、患者吴某,女性,60岁,腹部触及包块3年,硬痛不移,面黯消瘦,时有寒热,纳减乏力,舌质紫暗,脉细涩,方选( E )

A、香砂六君子汤 B、归脾汤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膈下逐瘀汤

9、患者夏某,男性,72岁,右上腹部出现包块2年,坚硬不移,疼痛剧烈,面色萎黄,消瘦脱形,饮食量少,仅进少量稀粥,舌质淡紫,舌尖无苔,脉细数无力,方选( A )

A、八珍汤合化积丸 B、八珍汤合五积散 C、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 D、八珍汤合四逆散 E、十全大补汤合失笑散 10、关于积聚治则的论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见于(B ) A、《医宗必读.积聚》 B、《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C、《难经.五十五难》 D、《景岳全书.积聚》 E、《张氏医通.积聚》 ㈡ 简答题

1、积证与聚证各有何特点?

答:积证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证是无形,聚散无常,病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2、简述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大法及主方。

答: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为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治疗大法是: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主方为六磨汤。

3、聚证的肝郁气滞型与积证的气滞血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有何不同?

5

答:聚证的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特点是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有不适,苔薄脉弦,治疗大法是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主方是逍遥散。积证的气滞血阻型的临床特点是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苔薄白,脉弦,治疗大法是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㈢ 病例分析

1、王某,男性,32岁。连续数周每晚进餐后,出现腹中胀满疼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时有呕吐,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大便秘结2日未解,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弦。 中医诊断:积聚(聚证)

症候分析:食滞肠道,气机不畅,气聚不散,出现诸症。食积化热则口干口苦。舌脉为食浊阻滞之象 证型:食浊阻滞

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方剂:六磨汤加味

大黄10后下、枳实12、槟榔15、沉香9、木香8后下、乌药12、山楂12、莱菔子15、神曲10、 竹茹12

2、赵某,男性,59岁,发现腹部积块近半年,近半个月来发现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消瘦乏力,纳呆,时有低热,舌质紫暗,见瘀斑,脉细涩。 中医诊断:积聚(积证)

症候分析:积成日久,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故见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见消瘦乏力,纳呆;气结血瘀,营卫不和,故见低热;舌脉为瘀血内阻之征。 证型:气结血瘀

治法:祛瘀软坚,补益脾胃 方剂:膈下逐瘀汤、 六君子汤

药物:党参15、茯苓15、白术12、炙甘草6、法夏12、橘皮9、当归9、川芎10、桃仁12、红花8、赤芍药12、五灵脂10、延胡索12、乌药12、牡丹皮12

血证

㈠ 选择题

1.血证鼻衄“热邪犯肺”型宜选用( A ) A、桑菊饮加减 B、犀角地黄汤加减 C、银翘散加减 D、白虎汤加减 E、百合固金汤

2.患者成某,男,60岁,反复牙齿出血,血色淡红,且每因受热或烦劳引发或加重,齿摇而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宜辨证选用( A ) A、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百合固金汤加减 D、大菟丝子饮加减 E、归脾汤 3.患者江某,男,56岁,近一个月来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甚或纯血鲜红,伴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宜辨证选用( A )

A、泻白散合黛蛤散 B、龙胆泻肝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百合固金汤

4.张仲景治疗吐血的泻心汤实际上是泻( D )

6

A、心 B、肺 C、肝 D、胃 E、脾

5.患者胡某,男,40岁,反复呕血达三年之久,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应辨证选用( B ) A、补中益气汤加减 B、归脾汤加减 C、右归丸加减 D、六君子汤加 E、四物汤加减

6.血证肠道湿热之便血宜辨证选用( B )

A、黄土汤加减 B、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 C、白头翁汤加减 D、芍药汤加减 E、葛根芩连汤加减

7.患者朱某,男,58岁,近一年来反复发作小便短赤带血,间或伴有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宜辨证选用( B )

A、六味地黄丸加减 B、知柏地黄丸加减 C、二至丸加减 D、左归饮加减 E、右归饮加减

8.历史上最早将各种出血命名为“血证”的是哪一本书 ( C ) A、《内经》 B、《金匮要略》 C、《医学正传》 D、《血证论》 E、《医林改错》

9.治吐血“三要法”出于下面哪本书( D ) A、《难经》 B、《脾胃论》 C、《丹溪心法》 D、《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E、《血证论》 10.第一本论述血证的专著是( D ) A、《医宗金鉴》 B、《医林改错》 C、《红炉点雪》 D、《血证论》 E、《儒门事亲》 ㈡ 简答题

1.如何鉴别咳血与呕血?

咳血与吐血的鉴别可从病史、先兆症、出血的颜色、伴随症等方面进行。咳血多有肺痨、久咳、喘证等病史;有喉痒、胸闷、口有血腥味、咳嗽等出血前征兆;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出血后可有数天痰中带血,大便颜色多无异常。吐血多有胃痛、积聚等病史;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心慌等出血前征兆;血色暗红或呈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无痰中带血,但出血后大便呈黑色。临床鉴别还可借助X光、纤维胃镜等现代检测手段进行鉴别,更能提高鉴别的准确率。 2.简述治疗血证的基本原则?

治疗血证一曰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 ,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曰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曰治血,如《血证论· 吐血》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3.紫斑如何辨证论治? ① 血热妄行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 ② 阴虚火旺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7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 ③ 气不摄血证

主症:皮肤反复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㈢病例分析

1.患者张某,男,32岁,素喜饮酒,嗜食辛辣,脘腹胀闷作痛,反复发作三年余,昨天饮白酒四两,饭后开始出现呕吐,吐血黯红,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曾做过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血证吐血 证型:胃热壅盛

症候分析: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肺络,故吐血色黯。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血随糟粕而下,则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药物:黄芩15、黄连6、大黄10、大蓟15、小蓟15、侧柏叶12、荷叶15、茜草根15、栀子15、白茅根30、牡丹皮15、棕榈皮15

2.患者赵某,女,36岁,平素身体健康,近一周来因连续给学生上课,出现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发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曾做过胸部透视及血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发现。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血证咳血 证型:燥热伤肺

症候分析: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致喉痒咳。嗽,痰中带血。燥热伤津,故口干鼻早。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为燥热伤津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剂:桑杏汤加减。

药物:桑叶12、枝子15、淡豆豉15、沙参15、梨皮15、杏仁15、贝母12、白茅根30、藕节30、茜草15、侧柏叶12、银花15、牛子15、麦冬15

内伤发热 一、选择题

患者李某,女性,42岁,平常月经量较多。两天前无明显的诱因,发热。37.6度

伴有头晕眼花,心悸不宁,身倦乏力,面色少华,唇淡,舌淡。脉细弱。证属:

A.血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8

2.肝郁发热,选方宜:

A.清骨散 B.知柏地黄丸 C.逍遥散 D.麦门冬汤 E.丹桅逍遥散 答案E

3.肝郁发热日久,伤阴明显者,治则宜:

A.疏肝理气 B.滋养肝肾,疏肝清热 C.清热利胆 D.养阴柔肝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4.对内伤发热的治疗,过多的使用发散药物,可造成:

A.耗气伤津 B.伤败胃气 C.湿困中焦 D.痰瘀郁结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5.过多使用苦寒药治疗内伤发热,可产生:

A.肺气受损 B.肾阳虚衰 C.相火亢盛 D.肝阳上亢 E.胃气伤败 答案E

6.养阴与退热并重之方,宜首选:

A.知柏地黄丸 B.一贯丸 C.滋水清肝饮 D.清骨散 E.玉女煎 答案A

7.患者刘某,女性,28岁,常觉身热心烦,情绪激动更甚,平时易怒,善太息, 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

A.阴虚发热 B.血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瘀血发热 答案D

8.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少寐多梦,颧红,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

A.气郁发热 B.气虚发热 C.阴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C

9.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自汗,舌淡,

脉细弱。治选何方?

A.参苓白术汤 B.四君子汤 C.补中益气汤 D.清骨散 E.六味地黄汤 答案C

10.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自汗,舌淡,

脉细弱。证属:

A.阳虚发热 B.气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瘀血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9

二、简答题

1.甘温除热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本法是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其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中阳下陷,虚火内生所引起的,若用寒凉滋腻,或纯用滋阴降火的药物,都会阻遏生机,只有着重扶持脾胃,补益元气,机能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甘温之剂能升阳益气,大补脾胃,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元气充足,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而热退。

2.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是什么?

答: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为基本治法 3.内伤发热调护上应注意什么?

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保暖避风,防止外邪侵入。 三、病例分析

1.伦某,女,32岁,某纺织厂工人,患者长期低热,以午后为甚。久治不愈。 经西医多方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就诊时症见:体温37.8度, 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自诉觉口干而不欲饮,无明显的月经失调史,但 每次月经有大量血块,舌青紫,脉涩。 答:诊断:内伤发热 证型:瘀血发热

代表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当归、川芎、益母草、丹皮、生地

2.李某,女,28岁。妊娠六个月,因跌倒后流产,出血量较多,两天后觉发热。 体温37.6度。伴有头晕眼花,心悸,神疲乏力,唇白舌淡,脉大无力。 答:诊断:内伤发热 证型:血虚发热 治法:益气养血

代表方药:归脾汤加减

北芪、当归、白术、茯苓、桂圆、阿胶

厥证

1.厥证的症候特征是( )

A、 突然发生的一时性神志异常

B、 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短时难以苏醒 C、 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醒后遗留肢瘫 D、 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一厥不复。 E、 突然发生的神志异常,伴口中怪叫 答案:A

2.气厥实证,厥证反复发作者,治法宜( )

A理气解郁,开窍疏肝 B行气健脾,补益气血 C理气解郁,益气养肝 D疏肝健脾,行气解郁 E益气补血,柔肝养阴 答案:A

10

1. 患者,突然昏厥,喉中有痰声,呕吐延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其辨证为( )

A、气厥 B、血厥 C、痰厥 D、食厥 E、暑厥 答案: C

2. 证见: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急救当选( )

A、 独参汤 B、人参养荣汤 C、四君子汤 D、四味回阳饮 E、通脉四逆汤 答案: D

3. 厥证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A. 醒神回厥 B. 行气豁痰 C. 补养气血 D. 顺气解郁 E. 补气回阳 答案:A

4. 李某,女,高温作业时,突然昏仆,数。其辨证及治法为( )

A. 气厥——开窍,顺气,解郁。 B. 痰厥——行气豁痰

C. 暑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 D. 食厥——和中消导

E. 血厥——开窍,活血,顺气,降逆 答案:C

7. 血厥虚证多发于( ) A. 情志异常时 B. 高温作业时 C. 素有咳喘宿痰者 D. 失血过多时 E. 暴饮多食时 答案:C

8. 气厥实证急救宜用( ) A. 独参汤

B. 牛黄清心丸 C. 五磨饮子 D. 通关散

E. 四味回阳饮 答案:D

11

面红身热,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 9. 下列哪项不是厥证的主要表现( ) A. 突然昏倒 B. 不醒人事 C. 四肢厥冷 D. 四肢抽搐 E. 移时苏醒 答案:D

10. 厥证的共有病机是( ) A. 气逆于上 B. 气随血脱 C. 清阳不升 D. 内陷心包 E. 气血逆乱 答案:E

11.简述厥证与中风、痫病的鉴别要点。

答: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发时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无明显的后遗症。

中风病 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歪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经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12.简述厥证的辨证要点。 答案:(1)辨虚实。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者,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

13.简述厥证的治疗原则及急救方法。

答案: 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实证宜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宜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急救方法:实证可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百会穴; 药物选用通关散取嚏、苏合香丸、玉枢丹等。虚证可艾灸百会、气海、神厥、关元穴;药物可注射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12

14.病例分析(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陈某,女,40岁,工人,平素体虚气弱,因闻及丈夫车祸意外后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血压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气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又因受过度精神刺激而一时气机逆乱,气不相顺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脑海失养,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阳气虚衰,不能温通四末故四肢蕨冷;气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气虚之象。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剂:四味回阳饮加减

药物:党参、熟附子、炮姜、甘草、黄芪、白术、酸枣仁、远志。 调护:避免悲伤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

15.病例分析(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李某,女,50岁,干部,平素体弱,胃痛病史多年,未予治疗。2000年10月3日中午酗酒后解大量柏油样大便三次,量约800ml左右。下午工作时突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呼吸微弱,汗出肢冷。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转清,伴心悸不宁,血压下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诊断:厥证

证型:血厥虚证

证候分析:患者元气素虚,加之便血后大量失血,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脑海失养,以致突然眩晕昏仆,不知人事,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血脱气无以附,不能温通四末故四肢厥冷;气虚卫外不固见汗出;舌淡,脉沉细微乃属血虚之象。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救:即用独参汤灌服,静脉滴注丽参注射液,并及时使用止血、输血等处理。

调治:人参养营汤。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 白芍 五味子 白术 茯苓 远志 甘草 肉桂 生姜 大枣 陈皮

调护:调饮食,严禁烟酒及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消渴

1.下列哪项不是消渴的特征( )

A. 多饮 B.多食 C. 多尿 D.形体消瘦 E.舌淡脉缓 答案: E

2.患者,女性,56岁,近年来饮水多,仍口干舌燥,伴尿多,舌红苔黄,应该选用( )

A.消渴方 B.六味地黄丸 C.玉女煎

13

D.知柏地黄丸 E.二至丸 答案:A. 3. 下列哪一项为中消的主要特征( )

A.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洪数

B.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饮一溲一,面色黎黑,腰膝酸软,形寒畏冷,苔白,脉细

C.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舌红,脉细数

D.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4. 消渴病若见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其病机为( ) A. 肺热津伤

B. 肺肾气阴亏虚

C. 肺胃热炽,耗损气阴 D. 胃热炽盛 E. 肾阴亏虚 答案:B

5.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 ) A. 气阴不足 B. 阳气亏虚 C. 气郁化火 D. 阴虚燥热 E. 阳气亢盛 答案:D

1. 下列哪项不是消渴病的并发症( ) A. 中风 B. 肺痨 C. 雀目 D. 疮痈 E. 感冒 答案:E

7.患者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应该选用( ) A. 玉女煎 B. 消渴方

C. 六味地黄丸 D. 金匮肾气丸 E. 玉泉丸 答案:A

8. 消渴并发疮疡、痈疽初起者,治宜( )

14

A. 五味消毒饮 B. 二妙散

C. 白虎加桂枝汤 D. 消渴方

E. 黄芪六一汤 答案:A

9. 下列哪些方面不是诊断消渴的依据之一( ) A. 有糖尿病家族史 B. 男性

C. 多饮多食多尿 D. 空腹血糖高 E. 尿糖阳性 答案:B

10. 正式提出上消、中消、下消之名的是出自于下列哪一部著作( )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 D. 《证治准绳·消瘅》 E. 《丹溪心法》 答案:E

11.简述消渴与瘿病的鉴别。

答:消渴与瘿病都有易饥多食,消瘦临床表现,但瘿病有性情暴躁,眼球突出,颈前有生长肿物等症状,而消渴有多尿、多饮等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12. 简述消渴病日久发生的病变。

答: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津灼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

13. 简述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答:(1)临床表现 凡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为消渴病。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之人。若在青少年期即循思罹患本病者,一般病情较重。

(2)病史 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有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可有家族史,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3)辅助检查 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尿比重,作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

15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脏躁发作时出现的精神恍惚,悲哀哭泣,哭笑无常,以及梅核气所表现的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症,是郁病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特征。 郁病日久,则常出现心、脾、肝、肾亏损的虚证症状。

14.病例分析(请写出病名、证型、治法、方剂、药物)

患者,女,40岁,干部。素来体质较弱,多思善虑,心悸失眠。近期因夫妻关系不和,而出现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抑郁少言,时时欠伸,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答案:

病名:郁证

证型:心脾两虚,忧郁伤神。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剂: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

药物: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小麦、炙甘草。

15.病例分析(请写出病名、证型、治法、方剂、药物)

陈某,女,45岁,工人。因失业及家庭经济困难而整天精神抑郁,自觉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答案:

病名:郁病

证型:痰气郁结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药物: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香附、佛手片、苍术

虚劳

四、 选择题

2.虚劳证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中冷痛,肠鸣泄泻,甚则完谷不化,

每因受寒和饮食不慎而成,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选用( ) F. 归脾汤

G. 补中益气汤 H. 参苓白术散 I. 附子理中汤 J. 黄芪建中汤 答案:D

2.在虚劳的病机上,以那两脏占最重要的地位( ) F. 脾胃 G. 肝肾

21

H. 肺肾 I. 心肾 J. 脾肾 答案:E

3.治疗心血虚和脾血虚虚劳,需注意配合( ) E. 温补肾阳 F. 补脾益气 G. 滋补肾阴 H. 温通心阳 答案:B

4.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纲?

A.三焦辨证 B.卫气营血 C.气血津液 D.阴阳气血 E.五脏六腑 答案:D 2. 3. 4. 5. 5.治疗心阴虚的首选方为:

A.拯阳理劳汤 B.天王补心丹 C.附子理中汤 D.右归丸 E.瓜蒌薤白白酒汤 答案:B

6.虚劳的辨证以哪项为目?

A.五脏虚候 B.气血阴阳 C.气血津液 D.卫气营血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脾气虚型劳病的症侯?

A.纳少 B.食后腹胀 C.大便溏 D.倦怠乏力 E.腰膝酸软 答案:E

8.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症属虚劳何证型?

A.肝血虚 B.肝阴虚 C.心血虚 D.心阴虚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6. 7.

9.虚劳证心血虚的治疗主方是:

A.四物汤 B.当归补血汤 C.养心汤 D.归脾汤 E.炙甘草汤 答案:C

10.虚劳证肾阳虚引起的遗精治疗选方为:

A.补中益气汤 B.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 C.肾气丸 D.天比山药丸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五、 简答题

1.脾气虚虚劳的治法与方选是什么?

答:治法应健脾益气,代表方为加味四君子汤。

2.在治疗血虚劳病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22

答:因为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3.肺阴虚虚劳的主症有哪些?

答:有干咳,咽燥,咳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六、 病例分析

1.李XX,男,56岁。1976年肺癌手术后至今,经数次化疗、放疗,自觉全身无力,神疲,动则汗出,时心悸、气短、纳差、腹胀、便溏。脉弱无力,舌苔薄白。

体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语声无力,动则气促。双肺未闻罗音。心率98次/分,律整。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00/立方毫米,余尚正常。 答案:诊断:虚劳 证型:气血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养血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物汤

2.陈xx,男,56岁,四会中学老师,94年8月入院。 高血压病史23年。四年前出现头昏眼花,面色无华,腰酸膝软,气短神疲,口干心烦,眠差梦多,发脱齿槁,肌肤干燥,便秘溲量极少,舌淡苔微黄,脉弦数。

体查:高血压,慢性病容。高心,冠心,肝硬化 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征 答案:诊断:虚劳 证型: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

汗证 一、选择题

1.战汗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F. 时时汗出,动辄亦甚 G. 睡中汗出,醒来自止 H. 大汗乳油,肢冷息微 I. 热病恶寒,战栗而汗 J. 汗色发黄染衣 答案:D

2.寒证属营卫不和者,如半身或局部出汗,可用桂枝汤配合下列何方治疗 F. 玉屏风散 G. 四君子汤 H. 甘麦大枣汤 I. 当归六黄汤 J. 补中益气汤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盗汗的主证?

23

A.寐中汗出 B.动则汗出 C. 潮热口干 D. 两颧潮红 E. 脉细数 答案:B

4.某男,25岁,风温病后,汗出颇多,内衣皆湿,口干欲饮,手心灼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其病机为:

B. 热蒸津液 B.热壅肺气 C.阴虚内热 D.气阴两虚 E.阴血不足 答案:C

5.汗出恶寒,动则更甚,面色恍白,气短无力,其病机为: A.营卫不和 B.肺气不足 C.营阴不足 D.阴虚内热 E.湿热内郁 答案:B

6.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脉缓,苔薄白,治疗宜选用: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B.桂枝汤 D.当归地黄汤 E.归脾汤 答案:C

7.大汗淋漓,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此乃:

A.自汗 B.盗汗 C. 战汗 D. 脱汗 E. 黄汗 答案:D

8.下列哪一项不是汗证的基本治法?

A.益气养阴 B.清肝泄热 C.固表敛汗 D.祛邪宣肺 E.化湿和营 答案:D

9.下列哪些是肺卫不固型自汗的症状?

A.汗出恶风 B.易感冒 C.体倦乏力 D.面色少华 E.苔薄白脉缓 答案:E

10.半身或局部出汗,时寒时热,恶风身痛,苔薄白,脉缓,选用哪些方药治疗较适当? B. 玉屏风散 B. 桂枝汤 C. 当归六黄汤 D. 荆防败毒散 E. 归脾汤 答案:B 二、简答题

3. 汗证阴虚火旺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答:其主证是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加减。药物组成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4. 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什么?

答:自汗、盗汗的辨证总纲是阴阳虚实。一般而论,汗证以属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火热。肝火、湿热、邪热郁蒸者多属实证。病延日久,病情严重者,则易出现阴阳虚实错杂情况。自汗久病,伤及阴液,盗汗不愈,阳气受损,又可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亏之证。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夹杂之候。

3.什么叫自汗?什么叫盗汗?

24

答: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

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排泄异常的病症。在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三、病例分析

2. 李某某,女,40岁。近二年来呈阵发性出汗,愈来愈甚,素畏风寒。诊时见大汗淋漓,

状如水洗,以毛巾拭之,随拭随出,日数次至十数次,每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曾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证”,曾服谷维素、vitB1、vitC,扑尔敏、阿托品等,初服有效,继则无效。现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答案:诊断:汗证

辨证分型:肺卫不固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党参、甘草 2.叶某某,男,8岁。95年4月2号就诊。

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注射液治疗14天后痊愈,但白天汗自出,动则尤甚,每天需更衣十余次;入夜睡后亦汗出不止,品之淡而无味,胃纳欠佳,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体检:未发现异常 答案:诊断:汗证

辨证分型:脾肺不足,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固表,养阴敛汗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牡蛎、西洋参、甘草

积聚 ㈠ 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积证的特点?( C )

A、积是有形的 B、固定不移 C、痛无定处 D、痛属血分 E、为脏病

2、下列关于积聚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E )

A、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B、聚病较轻,积病较重

C、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 D、聚病易治,积病难治 E、聚证与积证是独立的两个病证,不会转化 3、积聚与痞满的鉴别要点是(C )

A、有无胀痛 B、有无刺痛 C、腹部能否触及包块 D、有无便秘 E、是否有压痛 4、患者出现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胀满,苔薄,脉弦,方选( A ) A、逍遥散 B、四逆散 C、柴胡疏肝散 D、沉香散 E、六磨汤

5、患者张某,男性,46岁,有慢性结肠炎病史,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方选(B )

A、香砂六君子汤 B、六磨汤 C、四君子汤

25

D、小承气汤 E、保和丸

6、患者李某,女性,50岁,有慢性肝炎,查体可在右胁下触及包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伴有右胁胀痛,舌苔薄,脉弦,方选(C )

A、木香频气散 B、柴胡疏肝散 C、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D、四逆散 E、逍遥散

7、积证初起,兼有表寒证,症见寒热身痛,苔白腻,脉浮弦大,方选( A ) A、五积散 B、 四逆散 C、逍遥散 D、藿香正气散 E、荆防败毒散

8、患者吴某,女性,60岁,腹部触及包块3年,硬痛不移,面黯消瘦,时有寒热,纳减乏力,舌质紫暗,脉细涩,方选( E )

A、香砂六君子汤 B、归脾汤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膈下逐瘀汤

9、患者夏某,男性,72岁,右上腹部出现包块2年,坚硬不移,疼痛剧烈,面色萎黄,消瘦脱形,饮食量少,仅进少量稀粥,舌质淡紫,舌尖无苔,脉细数无力,方选( A )

A、八珍汤合化积丸 B、八珍汤合五积散 C、八珍汤合柴胡疏肝散 D、八珍汤合四逆散 E、十全大补汤合失笑散 10、关于积聚治则的论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见于(B ) A、《医宗必读.积聚》 B、《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C、《难经.五十五难》 D、《景岳全书.积聚》 E、《张氏医通.积聚》 ㈡ 简答题

1、积证与聚证各有何特点?

答:积证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证是无形,聚散无常,病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2、简述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大法及主方。

答:聚证食滞痰阻型的临床特点为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治疗大法是: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主方为六磨汤。

3、聚证的肝郁气滞型与积证的气滞血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有何不同?

答:聚证的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特点是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有不适,苔薄脉弦,治疗大法是疏肝解郁,行气,消聚,主方是逍遥散。积证的气滞血阻型的临床特点是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苔薄白,脉弦,治疗大法是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㈢ 病例分析

1、王某,男性,32岁。连续数周每晚进餐后,出现腹中胀满疼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时有呕吐,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大便秘结2日未解,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弦。 中医诊断:积聚(聚证)

症候分析:食滞肠道,气机不畅,气聚不散,出现诸症。食积化热则口干口苦。舌脉为食浊阻滞之象 证型:食浊阻滞

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方剂:六磨汤加味

大黄10后下、枳实12、槟榔15、沉香9、木香8后下、乌药12、山楂12、莱

26

菔子15、神曲10、 竹茹12

2、赵某,男性,59岁,发现腹部积块近半年,近半个月来发现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消瘦乏力,纳呆,时有低热,舌质紫暗,见瘀斑,脉细涩。 中医诊断:积聚(积证)

症候分析:积成日久,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故见积块明显增大,硬痛不移;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见消瘦乏力,纳呆;气结血瘀,营卫不和,故见低热;舌脉为瘀血内阻之征。 证型:气结血瘀

治法:祛瘀软坚,补益脾胃 方剂:膈下逐瘀汤、 六君子汤

药物:党参15、茯苓15、白术12、炙甘草6、法夏12、橘皮9、当归9、川芎10、桃仁12、红花8、赤芍药12、五灵脂10、延胡索12、乌药12、牡丹皮12

血证

㈠ 选择题

1.血证鼻衄“热邪犯肺”型宜选用( A ) A、桑菊饮加减 B、犀角地黄汤加减 C、银翘散加减 D、白虎汤加减 E、百合固金汤

2.患者成某,男,60岁,反复牙齿出血,血色淡红,且每因受热或烦劳引发或加重,齿摇而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宜辨证选用( A ) A、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 B、左归饮加减

C、百合固金汤加减 D、大菟丝子饮加减 E、归脾汤 3.患者江某,男,56岁,近一个月来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甚或纯血鲜红,伴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宜辨证选用( A )

A、泻白散合黛蛤散 B、龙胆泻肝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百合固金汤

4.张仲景治疗吐血的泻心汤实际上是泻( D ) A、心 B、肺 C、肝 D、胃 E、脾

5.患者胡某,男,40岁,反复呕血达三年之久,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应辨证选用( B ) A、补中益气汤加减 B、归脾汤加减 C、右归丸加减 D、六君子汤加 E、四物汤加减

6.血证肠道湿热之便血宜辨证选用( B )

A、黄土汤加减 B、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 C、白头翁汤加减 D、芍药汤加减 E、葛根芩连汤加减

7.患者朱某,男,58岁,近一年来反复发作小便短赤带血,间或伴有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宜辨证选用( B )

A、六味地黄丸加减 B、知柏地黄丸加减 C、二至丸加减 D、左归饮加减 E、右归饮加减

8.历史上最早将各种出血命名为“血证”的是哪一本书 ( C )

27

A、《内经》 B、《金匮要略》 C、《医学正传》 D、《血证论》 E、《医林改错》

9.治吐血“三要法”出于下面哪本书( D ) A、《难经》 B、《脾胃论》 C、《丹溪心法》 D、《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E、《血证论》 10.第一本论述血证的专著是( D ) A、《医宗金鉴》 B、《医林改错》 C、《红炉点雪》 D、《血证论》 E、《儒门事亲》 ㈡ 简答题

1.如何鉴别咳血与呕血?

咳血与吐血的鉴别可从病史、先兆症、出血的颜色、伴随症等方面进行。咳血多有肺痨、久咳、喘证等病史;有喉痒、胸闷、口有血腥味、咳嗽等出血前征兆;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出血后可有数天痰中带血,大便颜色多无异常。吐血多有胃痛、积聚等病史;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心慌等出血前征兆;血色暗红或呈咖啡色,常混有食物残渣;无痰中带血,但出血后大便呈黑色。临床鉴别还可借助X光、纤维胃镜等现代检测手段进行鉴别,更能提高鉴别的准确率。 2.简述治疗血证的基本原则?

治疗血证一曰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 ,虚火当滋阴降火;二曰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曰治血,如《血证论· 吐血》说“则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3.紫斑如何辨证论治? ① 血热妄行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 ② 阴虚火旺证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 ③ 气不摄血证

主症:皮肤反复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㈢病例分析

1.患者张某,男,32岁,素喜饮酒,嗜食辛辣,脘腹胀闷作痛,反复发作三年余,昨天饮白酒四两,饭后开始出现呕吐,吐血黯红,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曾做过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血证吐血 证型:胃热壅盛

症候分析: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肺

28

络,故吐血色黯。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血随糟粕而下,则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药物:黄芩15、黄连6、大黄10、大蓟15、小蓟15、侧柏叶12、荷叶15、茜草根15、栀子15、白茅根30、牡丹皮15、棕榈皮15

2.患者赵某,女,36岁,平素身体健康,近一周来因连续给学生上课,出现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发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曾做过胸部透视及血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发现。请写出其中医诊断、证候类型、证候分析、治法及方药。

中医诊断:血证咳血 证型:燥热伤肺

症候分析: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致喉痒咳。嗽,痰中带血。燥热伤津,故口干鼻早。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为燥热伤津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剂:桑杏汤加减。

药物:桑叶12、枝子15、淡豆豉15、沙参15、梨皮15、杏仁15、贝母12、白茅根30、藕节30、茜草15、侧柏叶12、银花15、牛子15、麦冬15

内伤发热 一、选择题

患者李某,女性,42岁,平常月经量较多。两天前无明显的诱因,发热。37.6度

伴有头晕眼花,心悸不宁,身倦乏力,面色少华,唇淡,舌淡。脉细弱。证属:

A.血虚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2.肝郁发热,选方宜:

A.清骨散 B.知柏地黄丸 C.逍遥散 D.麦门冬汤 E.丹桅逍遥散 答案E

3.肝郁发热日久,伤阴明显者,治则宜:

A.疏肝理气 B.滋养肝肾,疏肝清热 C.清热利胆 D.养阴柔肝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4.对内伤发热的治疗,过多的使用发散药物,可造成:

A.耗气伤津 B.伤败胃气 C.湿困中焦 D.痰瘀郁结 E.以上皆不是 答案A

5.过多使用苦寒药治疗内伤发热,可产生:

A.肺气受损 B.肾阳虚衰 C.相火亢盛 D.肝阳上亢 E.胃气伤败

29

答案E

6.养阴与退热并重之方,宜首选:

A.知柏地黄丸 B.一贯丸 C.滋水清肝饮 D.清骨散 E.玉女煎 答案A

7.患者刘某,女性,28岁,常觉身热心烦,情绪激动更甚,平时易怒,善太息, 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

A.阴虚发热 B.血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瘀血发热 答案D

8.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少寐多梦,颧红,口干咽燥,大便干结。

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

A.气郁发热 B.气虚发热 C.阴虚发热 D.肝郁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C

9.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自汗,舌淡,

脉细弱。治选何方?

A.参苓白术汤 B.四君子汤 C.补中益气汤 D.清骨散 E.六味地黄汤 答案C

10.发热时高时低,伴头昏乏力,纳少便溏,气短懒言,平常易感冒。自汗,舌淡,

脉细弱。证属:

A.阳虚发热 B.气虚发热 C.血虚发热

D.瘀血发热 E.以上皆不是 答案B

二、简答题

1.甘温除热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本法是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其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中阳下陷,虚火内生所引起的,若用寒凉滋腻,或纯用滋阴降火的药物,都会阻遏生机,只有着重扶持脾胃,补益元气,机能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甘温之剂能升阳益气,大补脾胃,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元气充足,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而热退。

2.内伤发热的基本治法是什么?

答:解郁,活血,益气,养血,滋阴为基本治法 3.内伤发热调护上应注意什么?

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之品,保暖避风,防止外邪侵入。 三、病例分析

1.伦某,女,32岁,某纺织厂工人,患者长期低热,以午后为甚。久治不愈。 经西医多方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就诊时症见:体温37.8度,

30

13. 正式提出上消、中消、下消之名的是出自于下列哪一部著作( )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 D. 《证治准绳·消瘅》 E. 《丹溪心法》 答案:E

11.简述消渴与瘿病的鉴别。

答:消渴与瘿病都有易饥多食,消瘦临床表现,但瘿病有性情暴躁,眼球突出,颈前有生长肿物等症状,而消渴有多尿、多饮等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14. 简述消渴病日久发生的病变。

答: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津灼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

15. 简述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答:(1)临床表现 凡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为消渴病。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之人。若在青少年期即循思罹患本病者,一般病情较重。

(2)病史 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有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可有家族史,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3)辅助检查 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尿比重,作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

14.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患者黄某,女,60岁,形体肥胖,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近期自觉烦渴,饮水多,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无发热,无尿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答案:

诊断:消渴

证型:肺热津伤

证候分析:患者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肺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亦为肺热津伤的征象。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剂:消渴方加味

药物: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葛根、麦冬、黄芩、知母

36

15.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李某,男,23岁,河南省人,来广东打工3年,平素身体健康,只是饮水多,饭量大,容易饥饿,没有去做特别检查诊疗。1999年11月16日在街边吃合饭,回家后突然见头痛、腹痛、呕吐,在白云区某某医院就诊,考虑为“急性胃肠炎”,静脉滴注“10%葡萄糖加妥布霉素、654-2”等药物治疗,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腹痛剧烈、烦躁、口干唇裂、皮肤起皱纹、呼吸短且促、粗。急送我院诊疗,到我院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舌红无苔干燥,脉细而速。 诊断:消渴 证型:厥脱证 证候分析:患者平素已有多饮多食,然而没有引起注意,导致机体燥热之邪灼盛,又加以饮食不节,则病情发展更急;胃热之邪横行于内,灼伤脾胃,故见腹痛,呕吐;肺内蕴积大量燥热之邪,使气之升降出入逆乱,故见呼吸气促且短;燥热之邪内盛,阴津大损,清窍失去阴津之滋润,故见烦躁、神志不清,阴津亏虚,故口干唇裂,舌红无苔干燥,脉细而速。 治法:大补阴津,益气养阴。 方剂:生脉散

药物:0.9%生理盐水3000-6000ml加生脉注射液60-150ml静脉滴注;配合西药急救。

调护:记出入量,监护生命体征。

肥胖 选择题

2.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多少才算肥胖﹖ A.30% B.20% C.20%-30% D.31-50% E.50% 答案:B

2.胃热型的肥胖治疗选方宜:

A.大承气汤 B. 上清丸 C. 润肠丸 D.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E.清胃散 答案:D

3.肥胖病在现存社会中是一种什么病证?

A.传染性疾病 B.营养过剩 C.遗传性疾病 D.免疫性疾病 E.营养不良 答案:B

4.肥胖初起临床症状可见:

A.腹胀 B.胸闷 C.纳呆 D.乏力 E.暂无症状 答案:E

5.对痰湿型肥胖治疗的方剂是:

A.二陈汤 B.陈夏六君汤 C.导痰汤 D.涤痰汤 E.柴枳半夏汤 答案:C

6.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肥胖的常见原因:

37

A.先天因素 B.缺少运动 C.饮食失调 D.营养过盛 E.病毒入侵 答案:E

7.下列哪一项不是肥胖常见的症状:

A.超出正常体重 B.伴有头晕 C.乏力 D.少动 E.少寐 答案 :E

8.肥胖最不常合併的疾病是:

A.便血 B.消渴 C.胸痹心痛 D.胆胀 E.眩晕 答案:A

9.肥胖病本虚的脏腑主要是

A.脾 B.心 C.肺 D.肝 E.脑 答案:A

10.肥胖病标实的实邪主要是

A.湿热湿毒寒湿 B.六淫外邪疫毒 C.悬饮支饮溢饮 D.疳积食积虫积 E.膏脂痰湿瘀浊 答案:E 二、 简答题

2. 肥胖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即体重增加.脂肪增厚为中心证侯。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此外,腰围.臀围及脂肪厚度,也是判断肥胖的重要依据。 2.对肥胖病的防治应注意什么?

答: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及早控制体重的增加,防治与肥胖相关的并发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严格控制体重,积极防制并发证,改善肥胖证的预后转归。 3.肥胖病主要应与什么病相区别? 答:主要与继发性肥胖和黄胖病鉴别

继发性肥胖主要是指继发于下丘脑病、垂体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病症的肥胖,可根据病史和相应的内分泌检查区别。

黄胖病是气血亏虚致单纯面部胖、肿、大,与寄生虫、食积有关。体重不增加。 三、病例分析

1.某女,56岁,94年5月11日就诊

主诉:体重日渐增加十年,气促心悸2月。

现病史:十年前月经紊乱,继而闭经,但见日渐肥胖,体重增加,行动迟缓。近2月动则气促,心悸不已。今就诊见:形体肥胖,行动迟缓,动则气促自汗出,面目虚浮,自诉痰多胸闷,脘痞泛恶,便溏,乏力,嗜睡,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

查体:身高156厘米,体重94.5公斤。双下肢轻度浮肿。 理化检查:

心电图:心肌缺血。血:血胆固醇16mmol/L、甘油三脂8.6mmol/L, 血糖7.7mmol/L

答案:诊断:肥胖病

38

证型: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渗湿

代表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

2.杨某,女,54岁。有家族肥胖史,平常过食肥甘厚腻,本人身高1.60米,体重76公斤,体态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胀满,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大便不畅或量少而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濡细。血压19.5 kPa / 13 kPa (150/100mmHg), 心电图示电轴轻度左偏,低电压。血胆固醇12.6 mmol / L ,甘油三脂10.3 mmol / L。否认心脏病、肾脏病史。

答案:诊断:肥胖(中度)

证型:脾虚失运,痰湿内生 治法: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代表方药: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郁证

1.以下哪项不是郁证的初起的临床特点? ( )

A.精神不振 B.心情抑郁 C.失眠健忘 D.胸胁胀痛 E、不思饮食 答案:C

2.郁证属气郁化火者,其主症有( )。 A.嘈杂吞酸,口干而苦 B.胸中胀痛,痛无定处 C. 心悸少眠,心烦易怒 D. 胸中窒闷,或兼胁痛 E.心神不宁,悲忧善哭 答案:A

3.证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苔白腻,脉弦滑。其治疗最佳方剂为( ) F. 柴胡疏肝散 G. 越鞠丸

H. 丹栀逍遥散 I. 半夏厚朴汤 J. 温胆汤 答案:D

4.一女年方十八,得病于忧虑,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切善哭,舌淡,脉弦细。其诊断及处方应是( )

D. 肝气郁结型郁证——柴胡疏肝散 E. 心脾两虚型郁证——归脾汤

F. 气郁化火型郁证——丹栀逍遥散 D.气滞痰郁型郁证——半夏厚朴汤 E.忧郁伤神型郁证——甘麦大枣汤加味 答案:E

39

5.郁病的病因是( ) F. 禀赋不足 G. 情志内伤 H. 饮食失节 I. 劳欲过度 J. 外感风邪 答案:B

11. 郁病总的治则是 ( ) F. 养心安神 G. 舒通气机 H. 利气化痰 I. 清肝泻火 J. 健脾祛痰 答案:B

12. 治疗心脾两虚型郁病,宜选用( ) E. 天王补心丹 F. 甘麦大枣汤 G. 归脾汤

H. 半夏厚朴汤 E.柴胡疏肝散 答案:C

13. 患者症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宜( ) F.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G.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H.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I. 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J.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答案:E

14. 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中,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 F. 心 G. 肝 H. 脾 I. 肺 J. 肾 答案:B

15. 患者症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其诊断为( ) F. 肝气郁结型郁病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2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