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5-05 07: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

“设计”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含义主要指素描、绘画。发展到当今社会设计的含义愈加的宽泛,在我国,设计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设计”最初是分开使用的,“设”指预想、策划,“计”指特定的方法策略等。尹定邦在《设计学概论》一书中对设计有这样的解释:“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识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项广泛活动。或者用更简单的话来说:设计是一种文明。”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设计的时代,一个设计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物化”的社会,设计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一枚精致的纽扣,大到舒适的城市环境,都是现代设计的文明成果。现代设计最早是从建筑开始的,设计在早期时代便带有浓厚的社会管理性质,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提出“穷人没有设计”,设计是为贵族服务的。设计是怎样潜移默化进入并影响我们生活的,我们要站在一个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

放眼古代艺术,从中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艺术、希腊艺术、罗马艺术,到中世纪艺术,以致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其大都跟统治者有源源不断的联系,这里的艺术带有浓浓的设计意味,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为宗教服务的,设计风格也充满着装饰主义色彩。

工业革命是现代设计的开端,工业革命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大批量生产,使产品外形丑陋不堪,呆板雷同,过分的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日渐蔓延,使传统的装饰艺术因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为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上使艺术家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以约翰·拉斯金和威

廉·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爆发了,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支持,威廉·莫里斯是真正把理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的设计师,他们共同反对机械化生产,提倡回到手工艺作坊生产,注重产品外观,把设计产品推向大众。

对于矫揉造作风格的厌恶,对大工业生产的恐惧,是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当中非常典型的心态,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探索,其实代表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感受。当时能够真正认识工业化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人其实在知识分子中并不多见,因此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宏大,影响更广泛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自然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如法国设计师吉马德设计的法国地铁入口,采用金属结构模仿植物形态,使设计真正的进入大众的生活中。

“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受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很大影响,其最大的进步之处是不再反对机械化生产,不回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这是相对比“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最大的进步之处。“装饰”艺术运动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待机械化和批量化问题上也有独到之处,主张批量化生产进入商场,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现代主义设计”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之后,又一次设计师为寻找能代表新时代的风格,从设计观念、形式、材料、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初的欧洲,20年代在德国达到高潮,后经美国发扬光大成为国际主义风格,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五大设计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他们的贡献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设计,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上课用的教室,坐的椅子,无不是这些伟大的设计师带给我们的,米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即“少即是多”的思想传播世界各个角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设计思想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我们的周围被这种“现代主义风格”所控制,现代主义设计淋漓尽致的将设计符号运用到生活中,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希望能够利用设计解救劳苦大众的痛苦,利用设计改变社会形态,反对因袭传统,反对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利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表现了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显然,这种想法是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乌托邦色彩的。

从我们中国设计来看,我们有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建筑、园林、陶瓷、家具、染织等设计,不仅对日本、东南亚各国,而且对西方近代设计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现代思维方式和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既体现了设计的时尚性又折射出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对“设计”的认识和接受氛围,提高中国设计水平不单单只是提高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更是要提高全民族接受“设计”的素质,提高全民设计审美素养,由此,我们更应站在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好中国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r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