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分析作文结构导向)

更新时间:2024-01-22 13: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作文(分析作文结构导向)

分析能力,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检验一篇高考作文的优劣,标准固然很多,其中之一,还是要看考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论题的分析是否透彻;对问题的解剖是否具体;对观点的论述是否独到??总之,就是要看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分析眼光和分析能力。

事实证明,凡是一查卷高考作文,都体现了较高的分析水平;一些入档低的作文,往往就是分析不准、不透、不新所致。希望高三学生对此能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是高考作文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是有科学方法的。本系列讲座紧扣这一难点,从六个方面作具体讨论,以开启考生心智,帮助考生掌握巧妙方法,从而提高分析能力,顺利通过高考作文大关。 一、 分析原理及典型病例 (一) 什么是“分析”?

析,用斧头“破木也”;分析,就是把一种事物,一问题,一种现象或一个概念,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部分,然后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是认识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一篇文章,要对作答内容加以分析,从而透彻掌握内容,认清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同样如此,起稿前要对作文题目进行辨识,分析题旨;确定论题后,要对论题进行思考,想一想该以哪几方面来阐述为好??。例如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题目,不少考生是按以下思路来写的:

开头:用几句话解释题意,表明自己态度——赞同。 题目: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主体:举例论证:①文天祥②鲁迅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秋瑾④杜甫

结尾:指出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同样需要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照应开头,结束全文。

按这个思路写,结构是完整的;观点是正确的;内容也显得比较充实;如果语言表达还可以,那么这样的作文似乎也过得去了。但推敲一下,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作文等同于做一个“表态”;观点是别人,你只不过是表明了一种赞同意见而已;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是不可能上到一等卷的;如果语言还可以,至多上至二查卷偏下的档次。 如果换作如下的思路,确立如下的写作要点,你看看有怎样的区别: 开头:阐释题意,表明基本态度。

题目: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①忧与乐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体: ②先忧后乐与只乐不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③先忧后乐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 ④这样的人生观在今天有何意义?

⑤这样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应有怎样的表现? 结尾:回扣开头,再次道明题旨。

区别就在于构思者对文题,对观点展开了分析,五个小要点就是分析的结果,折射了构思者的思想火花。按照这个思路成文,在内容的深刻性上,显然要比前一种思路强得多;多了一个层次的分数显然是有较大可能的。

我分析了多年高考作文,也分析了几百篇高三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得出的结论是,以下几种“病例”是比较典型的,希望你引以为鉴。 (二)“分析”病例举隅 病例一:偏离题意,误识主旨。

199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给两幅漫画(画题都是《截错了》),要求写议论文。漫画内容是:一幅给有六个手指(其中多长了一个小手指)截肢,截去了大拇指;一幅给病腿截肢,谁知截的竟是健康的腿,病腿仍然留着。题目要求是,请谈谈哪一幅更好。是说截手指的一幅比截腿的一幅好,还是说截腿的一幅比截手指的一幅好?由考生自定,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然而,有一位考生却说:两幅漫画的内容都十分深刻,抓住了社会热点问题,均是优秀之作。继之在文中论述道:它们讽刺了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一些人当了大官,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对之加以惩处,就好比截去大腿,好得很;一些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官,由于他为非作歹,对之加以严惩,也很有必要,好比截去小手指,同样十分必要。

这位考生审题时,没有分析吗?不,他分析了,可是他没有分析准确,这要问题是:①没有明白两幅漫画的共同含义:主要与次要正确与错误的关系;②没有认清题目要求:比较哪一幅更好。因此,

尽管考生洋洋洒洒写成妙文,也必然落得一个“离题”之病。 病例二:分析偏至,不能全面把握。 有一道材料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边寓言故事《哲学家和般夫的故事》,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哲学家和船夫在海上赶路。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哲学家又问:“你懂得哲学吗?”般夫说:“不懂。”哲学家激动了,说:“那你失去了生命的三分之二!”此时,海上起了狂风,小船非常危险。船夫问哲学家:“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嘲弄哲学家:“那你将要失去全部生命!” 有几位同学分别提炼了如下观点: ① 游泳比数学、哲学更重要。 ② 生存是第一位的,知识是第二位的。 ③ 要学会尊重别人。

如果分析了寓言的内容,把握其本质,你就会觉得,这三个观点都错了。其实,数学、哲学、游泳都重要,三者各有所用;哲学家的错误与般夫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即拿自己的优势去比别人的劣势。因此,应该提炼的观点是:不要用自己的优点去别人的短处。 病例三:虽然分析抓住了实质,但不能一以贯之,不能紧扣一个中心展开分析。

前半,上海市调生作文题是《我的财富》。这个题目考生普遍反映

有话可写;大多数考生确实分析准确,或从物质上来说“财富”,或从精神上来说“财富”。不论是从物质上讲,还是从精神上讲,分析的路子都是对的,所确立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是,有的考生虽然认准了“财富”的内涵,分析抓住了实质,但在展开小要点时,逐步游离于中心话题之外,例如下边一个根据原作整理的内容提纲: ① 我的财富是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 这本名著对青少年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我的财富 ③一个人应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 ④在生活中要学会忍耐。 ⑤立志成才,要从小事做起。 ⑥劝君惜取小年时。

应该说,①②③是都是对的,只要把第②点中的“青少年”改成“我”就可以了。④⑤⑥是三个彼此没有多大关联的观点,不宜联系起来在一篇文章中论述,更不宜与①②③合在一起。主要病因是:在展开话题,逐层分析时没有考虑到要与开头所提的中心观点一致起来;思考问题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显然,据此写成的文章必然陷入内言驳杂,观点散乱的泥潭。 病倒四:在分析中偷换了概念。 有这样一道材料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一生踢进了1200多个球,两次荣获“球王”的美称,使得无数球迷为之倾倒。然而,当记者问他哪个球踢得最精

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下一个!” 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开头——

贝利的话,风趣幽默,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提示出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不满现状,不断进取,就能取得新的成功。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有不满现状,锐意改革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年轻时,就是因为不满现状,才立下改造旧中国的宏伟志向,投身于革命斗争,顺导中国人民建立起新中国的?? 上文由贝利的话引出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没有真正把握论点中的“不满现状”的内涵,在继续分析时,误入歧途。论点中的“现状”是指已经取得的成绩,达到的水平;而后文的“现状”则是指腐败的社会现实;前一个“不满”,是不满足,后一个“不满”是憎恶,痛恨。作者随意偷换了概念,以致转移了论题。 病例五:在分析中逐步缩小了论题。 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习语文很重要。语文学得好,对于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提高思想认识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迅速成长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下苦功夫,多读一些文章,多掌握一点写作知识。学习方法就像过河的桥与船一样。没有桥与船就过不了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不了知识。

上节文字共5句话。①②句讲学习语文重要;③句只讲怎样学语文,与①②句关联不紧,偏离了话题;④⑤句讲学习方法重要,属于另一话题。由此可见,作者每分析一步,就缩小一次话题,并使话题

渐渐偏移开去。显然,这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失误。

以上五种毛病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写作水平不高,分析能力较弱的同学容易犯的,专为指出,请务必留心。 下边出三道题目,请分析。

练习一:指出下面语段分析的错误并加以修改:

说到聪明才智,人们常常会想到诸葛亮,他智慧超群,胆识过人,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是由于劳逸失调,造成健康状况不佳,死时才54岁,正是可以大展宏图的年龄。杜甫因此哀叹他:“余下空门三千客,辜负胸中百万兵。”可见只注意智育而忽视体育是要不得的。但话又要说回来,生命的长短也是相对而言的,碌碌无为,即使长命百岁,又有多少意义呢?反不如短命的好。人生在世,只要活得有意义,生命长短何足哉!

(提示:前半部分说“忽视体育要不得”;后半部分说“人生在世,只要活得有意义,生命长短何足道哉”,分析偏离一个中心;应把后半部分去掉,补充一个因忽视体育而造成了危害的实例。) 练习二:分析下边的材料,提炼一个正确观点: 觉悟

(巴基斯坦寓言)

一只梅花鹿在泉水边看着的自己的倒影。它看到自己的角是如此神气,如此漂亮,不由得心花怒放。但是当它看到自己细小的腿时,不由得叹口气说:“真主给了我这么难看的腿,它真是和角不相称啊!它使我这美丽的角大大逊色了。”

梅花鹿正在思忖着,忽然来了一个猎人,梅花鹿赶紧逃走。它跑得飞快,猎人根据追不上。然而,跑不多远,梅花鹿来到丛林中,它的角被树枝钩住了,就这样它被猎人捉到了。

这时,梅花鹿叹息道:“唉,我是多么愚蠢啊!我的角曾使我洋洋得意,然而也就是它使我落到猎人手里。我不喜欢我的腿,然而它却可以把我解救出来。”

(提示:不能静止地看问题,要全面认识事物在不同情境中存在的合理性)

练习三:读下边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报载,著名作家刘绍棠曾遇过这样一件事,他在某地吃饭,有一位声称“古今中外的一些名曲都会”的歌星女郎问他想听什么歌,刘先生就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不料歌星顿时面红耳赤,悄声说,国歌不会唱,请另点一首。

要求:1.假定你的同学乔言认为歌星不会唱国歌不应该,但请客人另点一首还是好的,你有不同意见。写出二人对话,不超过200字。要有适当的神态动作描写。

2.根据材料所举事件,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提示:①同学乔言的看法不对,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②提炼的观点可以是:唱国歌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爱国品质。)

话题作文的应试策略和技巧

抓住备考重点:①关注时代生活:话题作文限而不死,选材范围很大,从现实生活落笔,既得心应手,又内容鲜活。看’99优秀考卷:“假如有那么—天,记忆可以移植,我将移来邵云环的思绪,去那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残酷。耳边是连续不断的爆炸巨响,眼前是又一片仍然升腾着烟尘的废墟。当警报暂时解除的时候,我就要在那大使馆的二层,用586电脑敲击着义愤,传递着良知,抗击着荒谬,去迎战暴力和死亡。”将重大事件信手拈来,嵌入文章,既扣题目,又关时代。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作文的自由”。因此,关心时人时事,了解时尚时弊,寻找文题的切入点,就能驾轻就熟,巧妙为文。②博览课外读物:多读多思也能引出作文的活水,使文章新颖别致,富有个性。再看’99优秀考卷:“(桑丘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他已经无法再认识这位堂了。据了解,他移植了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的记忆。)桑丘带着他的新主人,有些懊丧地回到故园。堂不再去追赶那些羊群,也没有再去傻乎乎地与大风车搏斗,而是天天思考计算机的开发。”巧借名著《堂吉诃德》的人物和情节,编述荒唐故事,大胆,奇妙,独特,富有创意。因此,读文学名著,读中外精品,读时文英华,消化吸收,巧妙嫁接,也能为我所用。③培养作文能力:话题作文着意于考查能力。作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力是核心,通过合理大胆的想象,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文章;思辩力是关键,通过对问题的辩证思考,写出有深度有信度的文章;表现力是基础,通过准确鲜明的语言,自然贴切的技巧,恰当地表现思考和想象的内容。

3、注意临场技巧:①学会选择:话题作文的宽松特点给了考生足够的“自由”,善于选择,可以扬长避短。一要选择擅长的文体。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记叙文来写。甚至可以写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辩,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议论文来做,或者夹叙夹议。二要选择熟悉的内容。在与话题相关的内容里,选择熟悉的素材,或作记叙文的题材,或作议论文的论据。如,你“研究”过陶渊明,你可以移植陶渊明的记亿,歌颂淡泊名利、真率自然的品质;你“读过”比尔·盖茨,你就移植电脑奇才的记亿,表现现代文明的巨大作用。②化大为小:话题作文限制少,题目大,写起来容易空。如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招生卷“世纪征稿”,一不细究就写成“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的回顾或“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机”的忧思录。多,大,空,800字短文很难写实。因此将大题目写小写细写准是必不可少的素养,只有“以小见大”,文章才有个性,有特点。③展示功力:将对生活的思考,读书的修养,写作的本领全面展示给阅卷老师。如将生活的感悟作为文章的主旨,将课外读到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为论据写入文章,将某文独到的构思“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语言模仿到家,等等。话题作文的宽容、厚道,更有利于展示读写才华。

附:作文题目

请你以下面提供的文字为开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续写成一篇

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含提供的文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考场作文】 做最好的你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也许你常常抱怨自己没有怡人的相貌,没有动人的歌喉,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也许理想和现实总存在着差距。那么,面对这些,你是无奈,是悲痛,还是积极进取?我想每一位有上进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沦的。

其实,许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又何必为此而悲观失望,痛苦不堪呢?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不也是一种美吗?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每天挑着两只木桶上山担水,一只木桶完好无缺,一只却有裂缝。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时,好桶里的水总是满的,坏桶里的水却只有一半,坏桶因此黯然神伤。但是有

一天,主人忽然发现,在山路的左侧,也就是坏桶所在的那一边,开满了小花,而右侧却没有。原来坏桶一路洒出的水正好被种子吸收,才开出了花朵。有时候,残缺也能创造出一种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残缺的木桶,因此,我们又何必自寻苦恼呢?你只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人生不也同样有意义吗?

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

总之,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就可以了,不是吗?

做一个最好的我

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也许我只是初谙世事,也许我和生活离得太远,我总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似乎天上的星星都能唾手可得。当然对于未来我更有一个灿烂的梦想:从容地走向高中,从容地走向大学,然后从容地走向自己喜欢的岗位??一切都风雨无阻。但老爸最终给我下了定义:幼稚,天真。我很不服气。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编织的梦是那么难圆:升高中不从容,险些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进入高中,和几百个同学的几番角逐后,我又榜上无名,升大学也就不那么从容了,更别说工作、家庭、未来了。我服气了。

于是我迷路了,怎么办呢?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可我只是一叶扁舟,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随波逐流,我完全失去了自我,我不知道东西南北,我甚至不知道我姓啥名谁,似乎再有一秒钟,我就要被淹死,我在做着垂死的挣扎。

一位哲人救了我,他抛给我一根“救命稻草”,正如题首所言,我茅塞顿开,岂不做一个最好的我?

“一切都尽力完成,只要努力去做,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我告诫自己。我开始用现实的目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生活其实并不简单,每件事都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要做得最好,要尽力”,我勉励自己。于是我坚持每天晚上跑三千。朋友纳闷,说:跑步早上效果最佳,为何要在晚上呢?我告诉他,我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并不单单为了身体,不管困难有多大,我都会坚持下去。我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我会尽力;我别的都不行,但能坚持跑三千。人活在世上,总得有一点成就吧,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正如哲人说的,做条小路,做颗星星,只要尽力去做了,自己就是最好的,最出色的。 做一个最好的我,是我的人生信条,它将伴我终生。也希望它能成为众多迷惘者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在飘泊中有一个明确的选择,凡事都要尽力,只要做得最好。

话题作文审题三要

最近三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此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审题时,对写作要求(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自然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而更要紧的是要细读话题材料与话题,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这是审题要下的主要功夫。 一、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而这个道理,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

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今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弃,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就相悖了。

二、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

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2000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

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做到以上“两要”的关键是认真看话题材料。但从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人恰恰忽视了这一条。他们以为只要围绕话题写就可以了,话题材料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心去读、去理解。其实,果真如此的话,命题中也就只要出示话题而不必再提供话题材料了,如同数学一样没有必要提供多余的已知条件。既

然提供了话题材料,就自有命题者的用意。这用意一方面是提示,另一方面就是限制。不用心看话题材料,不了解命题的限制何在,匆匆下笔为文,也就难免出问题了。

三、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规定了的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应试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

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考试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作文来不及做、作文中间卡住、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则又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试时,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半部分的基础题中,而导致后半部分写作题时间仓促,客观上已不允许再进行仔细的构思。与其紧扣考试作文的命题及要求写一半,还不如稍偏离命题及要求完成一篇。因为阅卷者很讲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不妨将平日自己印象较深而又在内容与写法上较为近似的文章改头换面直接代进去。

三、将错就错法。在应考作文时,有时由于审题不慎,写对一

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四、编拟提纲法。考试中,有时由于忙于攻基础、做小作文,以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所剩无几,无论如何快速,也为时不够,与其只写一个开头或者干脆空着,总还不如列个提纲来得划算。当然提纲尽可能详细具体,至少能让阅卷者看出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大致的内容,如有可能再补写开头与结尾,让阅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凑扑法。考试作文时,因为事先不曾列提纲,写了一半写不下去的情况也是较为多见的。多数考生往往会冥思苦想、咬笔待续,越想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想越觉得衔接不上。这时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将自己构思中考虑过的内容写下去待思路畅通了,内容回忆起来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来进行弥补拼凑,那也是为文的上策。

六、回扣标题法。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文中的扣题是极为重要的,更何况在考试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下,尤为需要。如某市有

一年中考的标题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在记述了某件事情之后,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结尾方式,就不妨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多么不寻常的考试啊”来作结。有了这样一句扣题的结尾,作文分数就有可能明显上升。

七、照应开头法。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应考作文一时寻找不出更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写。如有一年高考的作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有位考生以副标题“谈我?家乡?祖国”作文,开头写的是“朋友,你若问我,你爱你的祖国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你再问:你爱你的家乡吗?回答还是肯定的。然而,我还要告诉你:我首先爱我自己。”而结尾则写道:“朋友们,用自己的心去爱吧,去爱这片片森林,去散发自己的氧气吧。如果,你想爱得深,你想爱得多,首先,请你爱你自己吧!”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法。

八、画龙点睛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适当的议论往往能点明题旨、深化主题,而当应考作文最后来不及结尾时更要进行相关的议论来总结点题。这既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也是为文应急的措施。如一篇题为《唠唠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过对姥姥“唠唠叨叨”的性格刻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从姥姥那种念念不忘过去的唠叨中启发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勤俭品德。文章最后就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作结的:

“我明白了,我住校时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唠叨。”

九、抒情号召法。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应用文,都可以运用抒情的手法、号召的形式来结尾,当考试中来不及写其它更完美的结尾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抒情号召的方法来进行。如一篇题为《零用钱》的作文,它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节省每一分钱,使我们的生活更甜、更美、更有意义吧!”不过,抒情号召之时,一是最好不要唱过分的高调,二是要比论点更深刻些。

以上所述是考试时应急处理作文的九种方法。不管怎么说,要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使作文仍能得到相应的好分数,关键不在于要有临阵不慌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否则,上述方法也可能是用不上、用不好的。

高考作文难点分析

一. 准确把握作文的“话题”

话题作文是近些年使用频繁的一个考试作文形式,主要是用一个故事、寓言或名言警句的特定材料引出作文的“话题”。这次话题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却碰到了一个冻僵的人,他的心灵深处经过“翻江倒海之后”选择了将这个快要冻僵的人救醒,共同走出了困境。试题提示中说,“也许不是人人能够碰上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是怎样选择的?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并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只要考生围绕“心灵的选择”选材,无论所写内容是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或想到的,都算是符合作文要求。

在这个作文试题中,最主要的难点是故事材料与作文话题的联系与区别。在这里,登山 者救 人的故事只是引发作文话题的基本材料,而“心灵的选择”才是从中引发的作文话题,也是展开作文思路 的切入点,考生应该围绕着“心灵的选择”建构作文思路。但是,有不少考生没有正确理解话题作文与普通材料作文的本质区别,错把材料当成了作文的话题,版面地关注 了材料中的其他 因素,比如“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等,从而忽略了“心灵的选择”这一特定的话题要求,导致了对题意的偏离。

在准确把握了材料与话题的区别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对话题本身的理解。在“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中,“选择”和“心灵”是两个不可分离和偏废的相互关联的审题内容。在这里,既要求作文体现出“选择”,而且还要体现出“心灵”的“选择”,从“心灵”的角度展示行为主体内在心理的矛盾冲突。有些考生虽然也领会到了“选择”这一基本的话题内涵,但是并没有展现选择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仅仅围绕一般性的“选择”展开自己的作文思路,从而 也没有能够更好地紧扣作文题意,进而导致了作文成绩的一般化。

二. 正确理解“文体不限”

文体不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大趋势。就近年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文体不限”的理解也是作文审题的一大难点。

有不少考生认为,“文体不限”就是没有文体界限的区分,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固然,当今的文学界流传着一种“跨文体写作”的观念,并且在业已成型的文体类别中也的确有着“跨文体”的边缘性文章体式类型,如政论与文学之间的杂文,通讯与小说之间的报告文学等等。但是,就宏观的写作理念来讲,文体类别的区分还是明确存在的。因此,文章 体式仍然是高考作文量分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同文体的形式规范和规则仍然是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前提。近两年来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规定:“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也就是说,考生虽然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特长选择任何一种文章体裁样式,但是他所写的文章必须符合他所选定的那个文体的基本规范。比如说,考生想写记叙性文章,他就必须采用叙述、描写的方式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同样,想写议论性文章,考生就必须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以议论说理为根本目的。当然,文体规则是某一文体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蕴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性的要求,比如,散文、评论分行押韵不一定就是诗歌,有故事有人物也不一定就是小说,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过程中必须具有敏感的文体意识,写出来的作文不具备明确的文体特征,便会被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不少考生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导致了作文的

某些方面不太符合文体要求。虽然有些考生也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自己所选定的文体的基本,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却没有处理好具体的细节,从而也导致了某些方面的文体不符。比如,以“选择”为对象而写议论时,论据交待过于详尽,甚至出现了记叙性文体中的对话和细节描写,从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证明论点的力度,影响了论证效果。同样,有的以“选择”的故事为核心写作记叙文,也出现了过多的议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物、故事的形象性。甚至有的作文叙述和议论并重,通篇都没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可以说,这些或多或少的文体不符的现象,都是没有正确理解“文体不限”的结果。

三. 正确理解语言“生动”

所有的优秀作文都无一例外的在语言的运用上显示出了功底的扎实和技巧的娴熟,与此相应 ,为数不少的低分试卷大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语言基础能力的薄弱。也正由于 此,有不少考生片面地理解了语言“生动”的内涵。许多考生认为,所谓的语言生动就是辞采绚丽铺张,因而在作文中不惜一切地堆积辞藻,以求得考试的高分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语言的生动更多地讲究表意的恰切,讲究语句的

凝炼与语调的和谐。不管是华丽还是质朴,只要能够恰切地表情达意,以和谐的语调、节奏准确地描摹出事物形态,都算是生动的语言。当然,不同的文体也有各自不同的语体要求。一般来,记叙性文章 尤其是文学性文体大多侧重语言的描述性形象性,句式往往较为灵活,词语搭配也更生活化,而议论性文章的语言则追求严密的逻辑关联,因而更讲究句法规则和词语搭配的准确。比如,那篇满分的作文《选择》,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语言质朴无华,句式灵活简洁,现时又富很强的动作性,从而 才成功地塑造出了弃恶从善、舍己救人的“水鬼”形象。而那篇具有明显散文特征的《心星点灯》,适应于思绪广阔,融接千年的整体构思,作者较多地选用了极具抒情性的华丽语辞,从而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的感触。另一篇侧重议论的文章《发自心灵的选择》,为了证明“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这一中心论点,

用富于逻辑性的语言形式分析了选择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范蠡功成身退以及现代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等不同事例的意义作用,句法严谨,语义准确,词语搭配得当,表现出了议论文体特有的语言特点。不管是基础等级分还是发展等级分,这些作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符合各自的内容表现和文体特征的生动的语言而名列前茅的。 四. 坚持文章写作的“个性”

如果说前几个难点主要在于临场理解的话,那么文章写作“个性”的形成则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写作功底了。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高低,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是否具备创造性,而个性恰恰就是创造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品质。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判标准中设置发展等级分的目 的,就是鼓励 在写作的某些方面具有创造个性和发展潜质的考生。因而,如何坚持写作的个性,就成为获得较高发展等级分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难点。

在发展分的把握上,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某些单项符合发展等级要求的作文,这灯作文获得的发展等级分数也相应较低。第二类是多项符合发展等级要求的作文,这灯考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比较平衡,虽然没有突出的个性特长,但也会由于较扎实的写作功底而获得一个较高的发展等级分。第三种是具有明显个性特长的作文,这类作文也许 在某些方面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单凭某一、两项突出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就呆以获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甚至满分。因此可以说,发展等级的高分都与作者的写作个性直接相关,无论是对生活的令人耳目一的深刻思考,还是对语言的独特性的艺术感悟,都 可以获得一个突出的发展等级分。

从今年高考作文的总体情况来看,不少考生都能够因某些方面的写作功力而获得中等以下的发展分,尤其是同往年相比较,发展等级平均分有所增加。但是,真正获得发展等级高分尤其是满分的试卷并不多。许多考生的作文在题意的理解、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以及文体的把握 上都没有太明显缺陷,但是作文总分却总在一、二等之间徘徊,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突出的写作个性。遍观今年的高考作文,总分得高分的作文都是由于 某些方面 的个性分的创新而获得一个很高的发展等级分的。比如写“水鬼”的那篇《选择》,虽然结尾的升华并不自然,甚至有些画蛇添足之嫌,但是精巧的构思和独到的想像就足以使它从一般的作文中情怀凸现出来,因而满分的发展等级分也就没有任何异议了。还有那篇《心灵的选择》,细细究来,其语句似乎算不上特别精炼,但是从优胜劣汰的锄苗习惯中逆向升发出

来的思维视角却显示了考生独具个性的发现能力和构思能力,再加上贯穿全文的带有某种感伤成分的浓重人文关怀情调,满分的发展分也是合情合理的。

写作个性的形成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开始走向成熟的表现,需要考在考前日常的不懈追求和长期的实践,在坚忍不拔的目标追求和写作实践中感悟写作,最终才能形成 独特而成熟的写作个性。

话题作文写作三忌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定向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相当开放的作文形式,写作范围、文体形式、具体要求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说命题从内容到形式完全松绑。它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写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创造力,能够把死板的考场作文变为放飞心灵、放飞个性的自由广场。

话题作文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给大多数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也因为开放,又使一小部分同学对话题作文产生了误解,致使他们走进了误区。个别考生认为话题作文就是没有限制的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信马由缰,任笔由之,最后导致因作文失利而名落孙山。其实开放是相对的,没有限制就不存在开放。话题作文的写作也有其特殊要求,总的来说,话题作文写作应做到三忌:

一忌偏离题旨

尽管话题作文在审题上已不再设置障碍,但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更不等于作文不会离题。如果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注意扣题,写起来就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将会严重失分,所以话题作文更须忌偏离题旨。

切合题意是对任何形式作文的基本要求。尽管话题作文比较开放,要求也比较宽松,但考生对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审题,分析话题范围,把握材料重点,吃透材料,悟出题旨。有些考生由于审题失误,而导致作文游离于材料题旨。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有“在一次创新会议上”的字样,其实这只是交待话题出现的背景,而有的考生却当成了主旨,大谈“创新”,完全抛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纯粹论述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怎样才能创新,结果使作文与题旨貌合神离。

所以,面对话题作文,考生一定要把作文试题包括的材料、写作提示和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至少逐字逐句审读两遍,多看看,多想想,务必深刻理解其内涵,揣摩其题意,方可下笔。

二忌没有创新

话题作文减少了诸多限制,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鼓励创新。创新就是要有自己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话题要求的范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作内容与形式不落俗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2003年高考考纲作文发展等级对“有创新”这样定义:“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如果作文没有创新,让人读来味同嚼蜡,实在无法征服阅卷人。

作文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二是在内容上有开拓。所以文章立意应当新异深刻,选材要新颖鲜活,构思新奇别致,语言新鲜活泼。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个性,能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善于联想,想像,幻想,以全新的素材,全新的视角,展示独特的个性。

三忌文体不明

话题作文一般都不限文体,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突破文体的禁锢,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形式,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水平。但淡化文体,不限文体绝不等于不要文体,任何文章都是靠一定的文体样式来表现的。不限文体是指学生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而不能理解为写出来的作文可以不属于任何文体。

有些考生在写作时,以为不限文体就是空前的解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事先既不做打算,不列提纲,写作中更随着思维的跳跃,任意挥洒,最终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叙事不像叙事,议论不像议论,说明不像说明,抒情不像抒情。自以为突破限制便是创新,却不知如此为文非驴非马,不成文体,很难得高分。

我们要求考生在写作前必须先明确所写文章之体裁。试想,没有形式如何能表现内容?语言比较美,文笔老练者,可选择记叙文、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思维严密、理智理性者可以选择议论文或杂文,甚至个别有特长的同学还可以写诗歌、戏剧,但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必须符合其文体特点。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但我们平常写作时应当从每一种基本文体的写作入手,牢牢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而能够融会贯通,以求在一定的规范下求异创新,实现跳跃提高。

总之,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但考生写作时必须在符合话题要求的前提下创新求异。淡化审题、淡化文体,都是相对的,自由表情达意也不是随心所欲。如果考生不仔细研究话题作文的特点与要求,心之所之,任意为文,就会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而导致考场失利,饮恨终生。

话题作文须重审题

高考作文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思路。为了鼓励创新,1999年推出话题作文,引起语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话题作文已成为当前高考作文的主流形式。但这几年由于话题比较宽泛,出现了一些宿构文、抄袭文。为了避免这一情况,高考作文肯定会采取一定措施。据考试中心有关人士透露,话题作文这一基本形式不会变,但会对话题有所限制,“话题+限制”将会是2003年高考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

严格地说,话题作文也属于材料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同,话题作文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降低难度不等于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一些仅有的要求、限制对于有些考生来讲就有可能是障碍,是困难,一旦走题,60分的作文可就全砸了。尤其是“话题+限制”的作文形式更需要认真审题,准确切题,以话题为轴心行文。审题若失之毫厘,作文将谬以千里。

那么,话题作文审题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呢? 第一,审清话题范围,收放有度。

要引导学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搞清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例如,1999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有的考写道:“这只是一个假设,人的记忆根本不可能移植。”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考却写成“真理只有一个,答案难有多个”,这些作文都没有审清话题范围,因而偏离题意,即使文采再好,也不会得高分。

审清话题范围还应放得开,收得拢。要善于“化小为大”,也要善于“以小见大”。不要因为话题限制了范围就束手束脚,要想到题目规定的范围内也有广阔的天地。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路放开,主题,题材才有选择的余地。同时我们也不要妄想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内,把广阔天地的千山万水都写完写尽。其实,我们只要选择话题范围内自己观察最多、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事物就可以了。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如果能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成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就容易多了。可以写生活世态,也可以写历史人生,还可以写个人修养、个性发展等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行文也更容易。

第二,把握材料重点,准确立意。

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话题的引言。既然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形式,那么材料仍然是写作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中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必须把握材料重点,才能准确立意。

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材料为: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誊”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这是一段寓言材料,具有深刻的暗示性和启发性。“人生路上”、“渡口”、“风起浪涌”,这些双关性的语言,可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种种联想,“健康”、“美丽”、“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更暗示了对人生的选择。只有能准确把握材料重点,深刻挖掘材料内涵,才能洞悉话题主旨,写出深意。

第三,赋话题以新意,拓展求异。

我们都知道,作文最忌雷同,写作要创新求异,高考作文更应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因此我们审题要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赋话题以新意,鼓励学生表现思想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学生把话题分解开来,挖掘其字面义之下的深刻内涵,化话题为新的理念,赋予话题以灵动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想象,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以新颖的立意,生动的形式取胜。

2003年《考试说明》发展等级中“有创新”这一点这样规定: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学生以话题和材料为基点,拓展自己的思维,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而又想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写作内容来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请看下面这则材料: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

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文章。

学生在写作文时,不能仅局限在空间位置上,必须通过联想、想象,挖掘其深刻内涵,由空间位置上升到人生坐标,阐发对人生的感慨。这样赋话题以新意,拓展思维,创新求异,才能写出有份量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更须重审题。话题不是题目,话题也需要分析把

握。审题准确,入题迅速,才能使你的作文牢牢抓住阅卷人。审题是行文的第一步,更是高考作文取胜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平常写作要重视审题,也要多做一些审题的练习,这样才能使我们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go.html

Top